搜索
首页 《杏花》 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意思:解笑也应同时说话,只应慵对倩莺声。

出自作者[唐]司空图的《杏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有趣的诗,它描绘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他对诗歌韵味的独特理解。 首句“诗家偏为此伤情”表明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投入,以及他对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有着深刻的理解和感受。这种情感并不是简单的悲伤或快乐,而是更为复杂的情感混合体,因此诗人用了“伤情”一词来表达。 次句“品韵由来莫与争”则表现了诗人对诗歌韵味的独特理解。他认为,品味诗歌的韵味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体验,无法与他人争论或比较。这种韵味是诗歌的独特魅力所在,也是诗人追求的最高境界。 第三句“解笑亦应兼解语”则进一步说明了诗人对诗歌的深刻理解。他认为,真正的诗歌不仅能让人发笑,更应该能让人理解其中的深刻含义。这也就是为什么诗人会用“解笑亦应兼解语”来表达这一观点。 最后一句“只应慵语倩莺声”则表现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态度。他认为,诗歌创作需要灵感和天赋,而不是简单的模仿或刻意追求。因此,他用了“慵语”一词来表达诗歌创作的自然和真实。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执着,以及对诗歌韵味的独特理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诗家偏为此伤情,品韵由来莫与争。
解笑亦应兼解语,只应慵语倩莺声。
作者介绍
司空图(837~908),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又号耐辱居士。唐懿宗咸通十年(869年)应试,擢进士上第,懿宗朝时曾被召为殿中侍御史。

天复四年(904年),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司空图佯装老朽不任事,被放还。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唐哀帝被弑,他绝食而死,终年七十二岁。司空图成就主要在诗论,《二十四诗品》为不朽之作。《全唐诗》收诗三卷。

关键词解释

  • 莺声

    读音:yīng shēng

    繁体字:鶯聲

    意思:(莺声,莺声)

     1.黄莺的啼鸣声。
      ▶唐·白居易《春江》诗:“莺声诱引来花下,草色勾留坐水边。”
      ▶元王逢《题张后山西堂》诗:“柳行接陇莺声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