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枇杷花二首》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意思:如果让这花同时说话,把囚犯御史决定违背程。

出自作者[唐]白居易的《山枇杷花二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红花和青山的诗,充满了生动的色彩和细腻的情感。整首诗情景交融,以红花和青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归家的无奈。 首联“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色,青翠的山峦和山顶的红花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一联的意象铺陈,为后续的情感抒发打下了基础。 颔联“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则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春天已经过去,诗人却无法回家,看着低垂的红花,仿佛能理解自己的愁绪。这里的“低红”与“替君愁”相呼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颈联“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进一步描绘了红花的形象。诗人用裙色和芙蓉来比喻红花的颜色和形态,使得红花的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尾联“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则是诗人的遐想。如果这红花能说话,那么御史为了欣赏这花,一定会耽误行程。这一联想象奇特,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红花和青山为载体,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和无法归家的无奈。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使得整首诗意境深远,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万重青嶂蜀门口,一树红花山顶头。
春尽忆家归未得,低红如解替君愁。
叶如裙色碧绡浅,花似芙蓉红粉轻。
若使此花兼解语,推囚御史定违程。
作者介绍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关键词解释

  • 御史

    读音:yù shǐ

    繁体字:禦史

    英语:the censor

    意思:
     1.官名。
      ▶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皆有御史,为国君亲近之职,掌文书及记事。
      ▶秦设御史大夫,职副丞相,

  • 若使

    读音:ruò shǐ

    繁体字:若使

    意思:假使,假如,如果。
      ▶《晏子春秋•外篇上二》:“若使古之王者毋知有死,自昔先君太公至今尚在,而君亦安得此国而哀之?”唐·李咸用《赠来进士鹏》诗:“若使无良遇,虚言有至公。”

  • 违程

    读音:wéi chéng

    繁体字:違程

    意思:(违程,违程)
    耽误行程。
      ▶唐·刘禹锡《和僕射牛相公春日闲坐见怀》:“阶蚁相逢如偶语,园蜂速去恐违程。”

    解释:1.耽误行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