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意思:不要以为沉默不说话,说法的声音摩空。

出自作者[宋]晁公溯的《中岩长老子文送罗汉松》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作者在凌云山官府中禅修的诗,表达了他对禅修生活的热爱和对佛教的虔诚。 首句“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直接点明了作者在凌云山官府中停留,暗示了他在这里进行禅修。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对禅修的重视,即使在官府之中,也要抽出时间来进行禅修。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表达了作者对幽禅的热爱,他一生都致力于禅修,对佛教的信仰坚定不移。这句诗也表达了他与僧人的志向相同,都追求心灵的净化和精神的升华。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描述了作者在凌云山中的所见所感。他手持竹杖,欣赏着菩萨竹的美丽,又来到罗汉松下,感受着它的坚韧。这些自然景观与作者的禅修生活相互映衬,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禅修的执着。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这几句诗描绘了凌云山中的自然景色,特别是那些高洁、坚韧的植物,如铜柯、玉薤等,它们在艰难的环境中依然茁壮成长,给作者带来了深刻的启示。这些自然景观也象征着作者的精神境界,他在禅修中不断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境界。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这句诗描绘了凌云山中的佛教徒形象,他们身披闍黎衣,坐在浮屠宫中,默默地修行。尽管他们不说话,但他们的说法声却能传到空中,给周围的人带来启示。这些佛教徒的形象体现了禅修的力量和影响力,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敬仰和感激。 整首诗通过对禅修生活的描绘和对自然景观、佛教徒形象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幽禅的热爱和对佛教的虔诚。同时,这首诗也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禅修是一种超越自我、追求更高境界的过程,它需要坚定的信仰和不懈的努力。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禅修的执着和追求,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修行的方式和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驻车凌云山,虽在官府中。
平生著幽禅,意与方袍同。
已杖菩萨竹,更来罗汉松。
天姿特高洁,厚叶非蒙茸。
铜柯既夭矫,玉薤仍青葱。
上有五百士,下笑十八公。
皆披闍黎衣,如坐浮屠宫。
勿谓默不语,说法声摩空。

关键词解释

  • 说法

    读音:shuō fǎ

    繁体字:說法

    短语:说教

    英语:statement

    意思:(说法,说法)

     1.宣讲宗教教义。
      ▶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

  • 语说

    读音:yǔ shuō

    繁体字:語說

    意思:(语说,语说)
    合语之说。合语,谓旅酬时互相谈论义理。
      ▶《礼记•文王世子》:“大乐正学舞干戚。语说,命乞言,皆大乐正授数。”
      ▶郑玄注:“语说,合语之说也。”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