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弥陀赞》 蹔时敛念门户开,处处文殊入普贤。

蹔时敛念门户开,处处文殊入普贤。

意思:暂时时收敛念门户打开,处处文殊进入普贤。

出自作者[宋]黄庭坚的《弥陀赞》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佛教诗歌,它以弥陀愿满众生界为引子,探讨了众生界与自心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通过自心达到西方极乐国。 首先,“弥陀愿满众生界,众生界是本来心。”这两句诗表达了弥陀愿力与众生界之间的联系,以及众生界与自心之间的同一性。弥陀愿是佛教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愿所有众生都能得到解脱。而众生界则是众生的心灵世界,是众生内心的本性。这两句诗表明,弥陀愿和众生界是相互关联的,它们都是自心的表现。 “良由自心取自心,往来西方极乐国。”这两句诗进一步阐述了自心与西方极乐国的关系。良由自心取自心,表达了自心与自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通过自心可以找到自心,达到内心的解脱。往来西方极乐国,则表达了通过自心的修行,可以到达西方极乐世界。 “蹔时敛念门户开,处处文殊入普贤。”这两句诗描绘了修行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即当修行者收敛起杂念时,门户就会打开,此时文殊菩萨会进入普贤菩萨的状态。这表明修行者通过修行可以进入更高的境界,达到普贤菩萨的境界。 最后,“亲见本身无量寿,情与无情成正觉。”这两句诗表达了修行者通过修行可以亲见无量寿的境界,无论是人还是无情之物都可以达到正觉。这表明修行不仅仅是对自我内心的修持,还包括对周围环境的修持,达到情与无情之间的和谐共处。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佛教中的一些重要理念,如弥陀愿、自心与自心、修行境界等。它鼓励人们通过修行达到内心的解脱和和谐共处,实现情与无情的正觉。这首诗也提醒人们要关注内心世界,不要被外在的物质所迷惑,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弥陀愿满众生界,众生界是本来心。
良由自心取自心,往来西方极乐国。
蹔时敛念门户开,处处文殊入普贤。
亲见本身无量寿,情与无情成正觉。
作者介绍 黄庭坚简介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关键词解释

  • 普贤

    读音:pǔ xián

    繁体字:普賢

    英语:Samantabhadra

    意思:(普贤,普贤)
    佛教菩萨名。梵名为Samantabhadra,也译为“遍吉”。与文殊菩萨并称为释迦牟尼佛之二胁士。寺院塑

  • 文殊

    读音:wén shū

    繁体字:文殊

    意思:佛教菩萨名。
      ▶文殊师利或曼殊室利的省称。意译为“妙吉祥”、“妙德”等。其形顶结五髻,象徵大日如来的五智;持剑、骑青狮,象徵智慧锐利威勐。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与司“理”的普贤菩萨

  • 处处

    读音:chǔ chù

    繁体字:處處

    短语:街头巷尾 所在 天南地北 四野 五湖四海 四面八方 四海 四方 无处 八方 无所不在 万方

    英语:everywhere

  • 蹔时

    读音:zàn shí

    繁体字:蹔時

    意思:(蹔时,蹔时)
    一时;短时间之内。
      ▶宋·苏轼《柳子玉亦见和因以送之》诗:“不羡腰金照地光,蹔时假面弄西凉。”

    解释:1.一时;短时间

  • 门户

    解释

    门户 ménhù

    (1) [door]∶房屋的出入口

    门户开放

    填塞门户。——《聊斋志异·促织》

    门户千万。——唐· 李朝威《柳毅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