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解释
汉 临邛 大富商 卓王孙 女,好音律,新寡家居。 司马相如 过饮于 卓氏 ,以琴心挑之, 文君 夜奔 相如 ,同驰归 成都 。因家贫,复回 临邛 ,尽卖其车骑,置酒舍卖酒。 相如 身穿犊鼻裈,与奴婢杂作、涤器于市中,而使 文君 当垆。 卓王孙 深以为耻,不得已而分财产与之,使回 成都 。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又据《西京杂记》载,
读音:xíng yì
繁体字:行役
意思: 1.旧指因服兵役、劳役或公务而出外跋涉。 ▶《诗•魏风•陟岵》:“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 ▶《周礼•地官•州长》:“若国作民而师田行役之事,则帅而致之。
读音:pí pá
繁体字:琵琶
英语:lute
意思: 1.弹拨乐器。初名批把,见《释名•释乐器》。此类乐器原流行于波斯、阿拉伯等地,汉代传入我国。后经改造,圆体修颈,有四弦、十二柱,俗称“秦汉
读音:wén jūn
繁体字:文君
意思: 1.指周文王。 ▶《文选•张衡<思玄赋>》:“文君为我端蓍兮,利飞遁以保名。”旧注:“文君,文王也。” ▶宋·孔平仲《孔氏杂说》:“文王可以为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