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游东林寺》 碑折谁忘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碑折谁忘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意思:碑折谁忘记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出自作者[唐]黄滔的《游东林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生、仙祠佛寺、碑折远公名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深敬仰之情。 首句“长生犹自重无生,言让仙祠佛寺成。”描绘了长生之道,诗人认为即使生命永恒,也要保持无生的状态,即不执着于物质世界,而是追求精神上的超越。这种思想在仙祠佛寺中得到了体现,表达了诗人对宗教信仰的尊重。 “碑折谁忘康乐制”一句,诗人借用了谢灵运的故事,表达了对康乐制碑的敬仰之情。康乐制碑是谢灵运在碑文创作中的杰出成就,诗人以此表达了对谢灵运的敬仰之情。 “山灵表得远公名”一句,诗人借用了慧远大师的名声,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慧远大师是佛教的重要人物,他的名声在山中传播开来,诗人以此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 “松形入汉藤萝短”一句,诗人描绘了松树和藤萝的形象,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欣赏。松树高大挺拔,藤萝则短小精悍,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僧语离经耳目清”一句,诗人描绘了僧人的形象和语言,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之情。僧人离经叛道,他们的语言和行为都与众不同,诗人以此表达了对僧人的敬仰之情。 最后两句“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深深眷恋和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诗人迟迟不愿离去,因为他在林中找到了心灵的归宿和童年时的美好回忆。 整首诗以生动的语言描绘了长生、宗教、自然和童年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宗教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流露出对童年时光的怀念之情,使整首诗更加感人至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长生犹自重无生,言让仙祠佛寺成。
碑折谁忘康乐制,山灵表得远公名。
松形入汉藤萝短,僧语离经耳目清。
莫怪迟迟不归去,童年已梦绕林行。

关键词解释

  • 远公

    读音:yuǎn gōng

    繁体字:遠公

    意思:(远公,远公)
    晋高僧慧远,居庐山·东林寺,世人称为远公。
      ▶唐·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诗:“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宋·梅尧臣《访矿坑老僧》诗:“

  • 康乐

    读音:kāng lè

    繁体字:康樂

    短语:安宁 安静 安居乐业 平稳 安生 安定 平静 泰 风平浪静 平安 稳定性 绥 稳定

    英语:well-being

    意思:<

  • 灵表

    读音:líng biǎo

    繁体字:靈錶

    意思:(灵表,灵表)

     1.对仪表的美称。
      ▶《文选•祢衡<鹦鹉赋>》:“于是羡芳声之远扬,伟灵表之可嘉。”
      ▶张铣注:“伟,美也。谓美其声音仪表,可以

  • 公名

    读音:gōng míng

    繁体字:公名

    意思:同类事物的共称。与“专名”相对。如鸟、兽是公名,而鸦、鹊、虎、豹为专名。
      ▶郭沫若《文艺论集续集•革命与文学》:“这样一来,我们可以知道文学的这个公名中包含着两个范畴:一个是革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