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塞宁须右北平,拂云祠是受降城。
意思:护塞宁要右北平,拂云祠是受降城。
出自作者[宋]陆游的《白露前一日已如深秋有感》
全文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护塞宁须右北平,拂云祠是受降城。 谁知此志成虚语,白首灯前听雁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说,保卫边疆不必去寻访右北平,在拂云祠受降城边要筑建一座佛寺。右北平是汉代名将李左车与汉军对垒的地方,这里泛指边塞地区;拂云祠,即佛寺,据《元和郡县志》卷八代州云胜县:“拂云祠,在县东五里,有佛堂三所。”受降城在拂云祠北,是边防要地。这两句表面意思是说,诗人自己保卫边塞安宁的决心不需要到访右北平寻访古人而后定,在边塞要地受降城边要筑建一座佛寺以示镇守。而实际上则是借右北平、拂云祠、受降城这些地名,抒发自己内心的报国壮志。
“谁知此志成虚语”这句诗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出诗人无奈、悲哀、愤慨的情绪。诗人有报国之志,但现实残酷,自己无法实现愿望,同时这种愿望在当时的社会也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发出了“谁知此志成虚语”的无奈叹息。
“白首灯前听雁声”一句中“白首”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年老时情景,与前文的“右北平”、“受降城”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呼应,描绘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意境。“听雁声”写诗人听到大雁哀鸣的声音。“谁知此志”的“此志”,指上句的“成虚语”。这一句诗以景结情,既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表达报国之志为内容,以诗人的个人情感为主线,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