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作者

《白露前一日已如深秋有感》

护塞宁须右北平,拂云祠是受降城。
谁知此志成虚语,白首灯前听雁声!
作品赏析
好的,以下是我对这首诗的赏析: 《护塞宁须右北平,拂云祠是受降城。 谁知此志成虚语,白首灯前听雁声!》这首诗的开头两句是说,保卫边疆不必去寻访右北平,在拂云祠受降城边要筑建一座佛寺。右北平是汉代名将李左车与汉军对垒的地方,这里泛指边塞地区;拂云祠,即佛寺,据《元和郡县志》卷八代州云胜县:“拂云祠,在县东五里,有佛堂三所。”受降城在拂云祠北,是边防要地。这两句表面意思是说,诗人自己保卫边塞安宁的决心不需要到访右北平寻访古人而后定,在边塞要地受降城边要筑建一座佛寺以示镇守。而实际上则是借右北平、拂云祠、受降城这些地名,抒发自己内心的报国壮志。 “谁知此志成虚语”这句诗运用了反问的手法,表达出诗人无奈、悲哀、愤慨的情绪。诗人有报国之志,但现实残酷,自己无法实现愿望,同时这种愿望在当时的社会也难以得到人们的认可,因此发出了“谁知此志成虚语”的无奈叹息。 “白首灯前听雁声”一句中“白首”二字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在年老时情景,与前文的“右北平”、“受降城”形成时间与空间的呼应,描绘出一种孤寂悲凉的意境。“听雁声”写诗人听到大雁哀鸣的声音。“谁知此志”的“此志”,指上句的“成虚语”。这一句诗以景结情,既表达了诗人的悲愤之情,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愤懑和无奈。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表达报国之志为内容,以诗人的个人情感为主线,描绘了边塞的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情感,是一首优秀的边塞诗。
相关诗词
  • 1
    [先秦]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1]。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2]。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3]。
  • 2
    [宋]
    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
    洞房人静,斜月照徘徊。
    又是重阳近也,几处处,砧杵声催。
    西窗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
    伤怀。
    增怅望,新欢易失,往事难猜。
    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
    谩道愁须殢酒,酒未醒、愁已先回。
    凭阑久,金波渐转,白露点苍苔。
  • 3
    [唐]
    龙种生南岳。
    孤翠郁亭亭。
    峰岭上崇崒。
    烟雨下微冥。
    夜闻鼯鼠叫。
    昼聒泉壑声。
    春风正淡荡。
    白露已清泠。
    哀响激金奏。
    密色滋玉英。
    岁寒霜雪苦。
    含彩独青青。
    岂不厌凝洌。
    羞比春木荣。
    春木有荣歇。
    此节无凋零。
    始愿与金石。
    终古保坚贞。
    不意伶伦子。
    吹之学凤鸣。
    遂偶云和瑟。
    张乐奏天庭。
    妙曲方千变。
    箫韶亦九成。
    信蒙雕斫美。
    常愿事仙灵
本诗词核心关键词
推荐购买
名句 | 成语大全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