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城北初夏》 晨兴课书罢,日午蛙声喧。

晨兴课书罢,日午蛙声喧。

意思:早晨课书罢免,中午蛙声喧哗。

出自作者[明]归子慕的《城北初夏》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见草木荣,栖栖犹未旋》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城市生活的淡然。 首联“三见草木荣,栖栖犹未旋”,诗人通过描述“三见草木荣”这一乡村生活中常见的景象,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而“栖栖犹未旋”则表达了诗人忙碌的生活状态,他仍然在四处奔波,无法安定下来。这一联通过描绘乡村生活的自然景象和诗人的生活状态,为整首诗定下了基调。 颔联“偶与城市远,因耽此地偏”,诗人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他因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和繁忙,反而更加喜欢乡村的宁静和偏僻。这一联通过对比城市和乡村的不同,突出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受。 颈联“独馆背清池,一无俗事牵”,描述了诗人居住的环境。他独自居住在背靠清池的房子里,没有世俗的事情牵绊。这一联通过描绘环境的清幽和宁静,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喜爱。 接下来的几联则描绘了乡村生活的细节,如早晨读书、中午听蛙声、出门看到新秧、久晴初得雨等场景,这些细节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平淡和美好。同时,诗中也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欣喜之情,如“稚子亦欣然”、“今兹定有年”等语句。 最后,诗人通过“物情既如此,予乐复何言”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高度认可和满足。他认为乡村生活的自然规律和人情世故都是如此美好,自己能够享受这样的生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宁静、平淡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城市生活的淡然和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受,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见草木荣,栖栖犹未旋。
偶与城市远,因耽此地偏。
独馆背清池,一无俗事牵。
晨兴课书罢,日午蛙声喧。
出门见新秧,微绿映远田。
久晴初得雨,稚子亦欣然。
田父说岁占,今兹定有年。
物情既如此,予乐复何言。

关键词解释

  • 日午

    读音:rì wǔ

    繁体字:日午

    意思:中午。
      ▶唐·柳宗元《夏昼偶作》诗:“日午独觉无余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水浒传》第六八回:“此时日午时分,前队望见一骑马来,项带铜铃,尾拴雉尾。”
      ▶清·

  • 晨兴

    读音:chén xīng

    繁体字:晨興

    意思:(晨兴,晨兴)
    早起。
      ▶汉·刘向《说苑•辨物》:“黄帝即位……未见凤凰,维思影像,夙夜晨兴。”
      ▶晋·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 蛙声

    读音:wā shēng

    繁体字:蛙聲

    意思:(蛙声,蛙声)
    蛙的叫声。
      ▶唐·张籍《过贾岛野居》诗:“蛙声篱落下,草色户庭间。”
      ▶南唐·伍乔《何明府见访》诗:“马嘶穷巷蛙声息,辙到衡门草色开。”

  • 课书

    读音:kè shū

    繁体字:課書

    意思:(课书,课书)

     1.研习书文。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
     
     2.教人读书。
      ▶明·宋儒醇《暂寓居巢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