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云栖莲池大师塔》 小径通泉留竹树,残碑经雨上莓苔。

小径通泉留竹树,残碑经雨上莓苔。

意思:小径通泉留竹树,残碑经降上莓苔。

出自作者[现代]马一浮的《云栖莲池大师塔》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东林法道一门开,四众愚痴唤不回》是一首描绘东林法道场景和众生状态的诗,表达了作者对众生愚痴的无奈和对佛法的深深敬仰。 首联“东林法道一门开,四众愚痴唤不回”描绘了东林法道的独特景象,同时也揭示了众生在轮回中的迷茫和执着。四众指的是僧尼、道士、和尚和居士,他们应该是对佛法有深入理解的人,然而却仍然执迷不悟,无法回头。 颔联“小径通泉留竹树,残碑经雨上莓苔”描绘了东林法道的自然环境,小径通向清泉,竹树掩映,残碑经雨后长满了莓苔,充满了静谧和古朴的气息。 颈联“偶逢俗士攒眉去,尚有诸天献食来”描绘了作者偶遇世俗之人对此不理解而皱眉离去,却仍有诸天神灵献上食物,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可能是在暗示佛法广大,无论世俗之人如何误解,佛法的影响力仍然存在。 尾联“要识弥陀元自性,儿孙何事慕莲胎”则是诗的主旨所在,它强调了要认识弥陀的元自性,即要认识自己的本性,而不是盲目追求外在的形式。儿孙们为何要追求像莲一样的高尚品格呢?这实际上是在引导人们去寻找内心的佛性,去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东林法道的场景和众生状态,表达了对佛法的敬仰和对众生的无奈,同时也传达了追求内心平静和智慧的重要性。这是一种深深的禅意和智慧的表达,值得我们深思。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东林法道一门开,四众愚痴唤不回。
小径通泉留竹树,残碑经雨上莓苔。
偶逢俗士攒眉去,尚有诸天献食来。
要识弥陀元自性,儿孙何事慕莲胎!
作者介绍 马一浮简介
马一浮(1883~1967),幼名福田,字一佛,后字一浮,号湛翁,别署蠲翁、蠲叟、蠲戏老人。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思想家、诗人和书法家。是引进马克思《资本论》的中华第一人,与梁漱溟、熊十力合称为“现代三圣”(或“新儒家三圣”),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浙江大学校歌》的词作者,浙江大学原教授。于古代哲学、文学、佛学造诣精深,又精于书法,合章草、汉隶于一体,自成一家。曾应蔡元培邀赴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任浙江文史研究馆馆长、中央文史研究馆副馆长,是第二、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会特邀代表。所著后人辑为《马一浮集》。

关键词解释

  • 小径

    读音:xiǎo jìng

    繁体字:小徑

    英语:alley

    意思:
     小路。
    ▶《六度集经》卷五:“便向小径,去斯不远,有小蓬庐,吾亲在中。为吾啓亲:‘自斯长别,幸卒余年,慎无追恋也。’”<

  • 莓苔

    读音:méi tái

    繁体字:莓苔

    意思:青苔。
      ▶晋·孙绰《游天臺山赋》:“践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诗:“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访寻。”
      ▶明·李瀚《光孝寺访唐佛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