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哪些息妫写的诗词息妫(guī)没有诗作流传。 但是,有写息妫的诗。 1、王维《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注释: 息夫人: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虽在楚宫里生了两个孩子:熊艰与熊恽,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楚王问她为什么不说话?她答道:“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不能死,其又奚言!” 息夫人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一说:因为出生那天桃花都开了,所以叫“桃花夫人”)。死后葬于桃花夫人庙,又称桃花庙。 2、《过桃花夫人庙》 刘长卿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 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3、《息夫人》 宋之问 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 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 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 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4、《题桃花夫人庙》 杜牧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5、《题息夫人庙》 邓汉仪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6、《题息夫人庙》 洪亮吉 空将妾貌比桃妍,石上桃花色可怜。 何似望夫山上石,不回头已一千年。 2.描写古代美女的诗句有哪些班昭:汉 班固,班超之妹 蔡琰:即蔡文姬,东汉蔡邕之女 道韫:谢安侄女,“咏絮才”典出于斯人。 宣姜 参差袖短指偏长,纵跳蟾蜍踞玉床。 刻柏成舟雏鹿好,柔荑谁累在东墙。 (《诗经》多载宣姜美貌,《硕人》、《新台》云云。卫侯貌若戚施,却迎夺子妇,故有 《 新台》之讥。 然淇水最好,柏舟满川,雏鹿食苹,可怜柔荑仅此一望而已。) 文姜 离宫别苑岱宗高,玉树金冠髧两髦。 天与狐裘非蔽耳,扬名遗腹战长勺。 (文姜通于兄齐襄公,夫鲁侯累死,故无颜返鲁,筑宫于齐鲁之际。 其兄妹交好,实自幼 始。此事多为民间传唱,引为笑柄,孔子因而杀人。 而文姜有魁伟之子庄公,败齐霸于 长勺。) 息夫人 灭国无言几许人,奈何垂泪最销魂。 名花彻夜充狼笑,从此蝶声杳不闻。 (亡国或吞声,或熟视无睹,不如美人垂泪。 夫人入楚,终无一言,忍辱负重,乃为后人, 后颇有未亡 人之叹。) 郑旦、西施 郑旦西施归入吴,好教文种定姑苏。 两全节义升天世,乱朝杯酒沉五湖。 (越献郑旦、西施与吴王,郑旦感吴王情义,不忍祸之,抑郁而终。 西施乱朝,终沉于 五湖) 虞姬 拔山解剑血花浑,辞庙皆歌虞美人。 不复天真捉弄态,膝头暗自起昆仑。 卫子夫、李夫人 灯影帷床是耶非,当年少主献歌时。 荣枯两将金刀暗,莫笑长门买赋痴。 (武帝姊长公主献歌,帝见卫子夫而悦之。卫青、李广利,仰妹宠为将军,然一荣一 枯。) 赵飞燕 掌上风轻借舞强,居然王莽妒裾扬。 昭成魁伟偏先死,击鼓无人上庙堂。 (汉书云昭帝高八尺,魁伟非常,又云成帝素强。而两帝尽死于仓促,有其深因,然 千古史家不加辩 难。 又王莽为人,好妒过激,终杀赵飞燕。) 王昭君 胡马鞍前始未刀,凿空两代震中朝。 琵琶本是戎狄物,何况风光恁地辽。 貂蝉 惭笑董卓无尸骨,还拥吕布羡英雄。 既争脂粉朝堂笑,一丈长髯过五城。 (有传关羽与曹操争貂禅于破吕布后,关羽得之,乃弃曹归刘。) 小乔 顾老高山流水音,风花解语久无颦。 合欢叵耐先憔悴,迟暮还怜未示君。 甄皇后 浮萍入句不堪论,字字新人非故人。 满念袁熙终到老,非关绣虎赋洛神。 (甄后有蒲萍篇,柔肠何止百转。然未必与曹植有关。) 卓文君 短裙荆钗故不输,拔尽黄金演酒徒。 月满云河成影趣,当年何必凤栖梧。 绿珠 截杀荆吴海客稀,珊瑚六尺玉床帷。 落花谁复怜珠玉,掩面还惭孙秀时。 (石崇截杀海客,累成巨富。帝赐不及。) 红拂 在在飞花尽是侬,不留一点旧时容。 何当大计出关右,满盏干戈红袖中。 武则天 篆诗九鼎碧成朱,溅泪石榴升玉除。 承宠云中还射日,不堪龙马付浮图。 (武则天有诗云:“看朱成碧思纷纷……”然武尤工铭文,好访仙道,亦不废佛。) 杨玉环 弱骨难夸羽翼丰,群狙戚相死从容。 旧事谁堪眠蓬岛,胡旋乍舞四面风。 梅妃 数蕊拈花旧笑无,攀篱帝老岂无辜。 明皇宫殿曾姚宋,梅萼当春只一株。 李师师 明园灯火似宣和,济老冰天胡难多。 觑见还教新贵笑,儿皇枉费瘦金磨。 (古人有师师垂老之句,儿皇指宋徽宗,工瘦金书。) 3."千古艰难惟一死"的全诗清·康熙年间·邓汉仪《题息夫人庙》: 楚宫慵扫黛眉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战国时期的息夫人被楚王掳掠做了妃子,却心念故夫不发一语,这本是旧文人作诗的好话题,但经历沧桑巨变未久的邓汉仪的目光显然已从息夫人身上掠过,一句“伤心岂独息夫人”道出的分明是明清易代之际文人的尴尬处境,这有时人记载(徐承烈《燕居琐语》)为证:“清初巨公曾仕明者,读之遽患心痛卒。”笔如刀,也不过如此吧?但诗确是好诗,好就好在蕴含丰厚复杂:悲悯?感叹?微讽?殊堪玩味。 的确,身处易代之际的知识分子“生还是死”是一个不容后人以现世的精明加以轻薄的话题。 4.描写古代美人的诗词1、《关雎》先秦:佚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译文: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 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 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2、《长恨歌》唐代:白居易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译文:杨家有个女儿刚刚长大,十分娇艳,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丽质、倾国倾城让她很难埋没世间,果然没多久便成为了唐明皇身边的一个妃嫔。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 春寒料峭时,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温润的泉水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肤。 3、《李延年歌》两汉:李延年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译文:北方有位美丽姑娘,独立世俗之外,她对守城的将士瞧一眼,将士弃械,墙垣失守;她对君临天下的皇帝瞧一眼,皇帝倾心,国家败亡!美丽的姑娘呀,常常带来“倾城、倾国”的灾难。纵然如此,也不能失去获得佳人的好机会。 美好姑娘世所难遇、不可再得! 4、《清平调·其一》唐代:李白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译文: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 5、《清平调·名花倾国两相欢》唐代:李白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译文:绝代佳人与红艳牡丹相得益彰,美人与名花长使君王带笑观看。动人姿色似春风能消无限怨恨,在沉香亭北君王贵妃双依栏杆。 5.王维的息夫人形容什么的息夫人, 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又名息妫,因容颜绝代又称为"桃花夫人"。 前人有诗云:"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新感恩仍旧感恩/一倾城矣再倾国/"息夫人初到息国时,息国的国力已是衰弱不振。见君候整日沉湎于酒色,疏于政事,她忧国忧民之心寤寐不忘,就变着法儿规劝息侯勤于朝政,亲贤士,远群小,奖耕战,兴农商。 息侯听了夫人的劝导,使息国慢慢地走上了自强的道路。 公元前684年,息夫人回陈国探亲,路过蔡国,顺便去探望为蔡侯夫人的姐姐,谁知蔡侯竟在接风的宴席上调戏息夫人。 息夫人盛怒之下回到了息国,将此事告诉了息侯。息侯与楚文王密谋图蔡,楚国出兵俘虏了蔡侯。 蔡侯则设计报复息侯。他极力向楚王称赞息夫人的美貌,好色的楚王以武力将息夫人抢去作为夫人,息侯被楚王安置在汝水,封其食十家之邑,使守息祀。 息侯岔郁而死,息国自此灭亡。息夫人终日怀念故国,牵挂息侯,虽为楚王生了两个儿子,但三年不语,最终自尽而死。 后人为纪念她,在汉阳城外桃花洞上修建了一座桃花夫人庙。就连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也引诗叹道:"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诗人宋之问曾感叹道:"可怜楚破息/肠断息夫人/乃为泉下骨/不作楚王嫔/楚王宠莫盛/息君情更亲/情亲怨生别/一朝俱杀身/"。 息县《县志》中还有人为她撰写了生平,立了传记碑文,1984年6月,在息县县委招待所还出土了清同治年间的"息夫人辨证碑"。息县城关还新建有息夫人塑像,以示纪念。 至今,息县一带还流传着"挂灯劝息侯"及"三年不语"的故事。 其他和息夫人有关的诗词: 杜牧《题桃花夫人庙》 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几度春。 至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 刘长卿《过桃花夫人庙》 寂寞应千岁,桃花想一枝。 路人看古木,江月向空祠。 云雨飞何处,山川是旧时。 独怜春草色,犹似忆佳期。 王维 《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难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赏析】 中国古典诗歌,包括唐诗在内,叙事诗很不发达。 特别是近体诗,由于篇幅和格律的艰制,更难于叙事。但在唐诗发展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即其中某些小诗,虽然篇幅极为有限,却仍企图反映一些曲折、复杂的事件;如果对这些事件推根求源,展开联想,则似乎要有相当篇幅的叙事诗才能叙述得了。 象王维这首五绝就是这样。 息夫人本是春秋时息国君主的妻子。 公元前680年,楚王灭了息国,将她据为己有。她在楚宫里虽生了两个孩子,但默默无言,始终不和楚王说一句话。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说不要以为你今天的宠爱,就能使我忘掉旧日的恩情。 这象是息夫人内心的独白,又象是诗人有意要以这种弱小者的心声,去让那些强暴贪婪的统治者丧气。 “莫以”、“能忘”,构成一个否定的条件句,以新宠并不足以收买息夫人的心,反衬了旧恩的珍贵难忘,显示了淫威和富贵并不能彻底征服弱小者的灵魂。“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旧恩难忘,而新宠实际上是一种侮辱。息夫人在富丽华美的楚宫里,看着本来使人愉悦的花朵,却是满眼泪水,对追随在她身边的楚王始终不共一言。 “看花满眼泪”,跟后来杜甫“感时花溅泪”的写法差不多。由于这一句只点出精神的极度痛苦,并且在沉默中极力地自我克制着,却没有交待流泪的原因,就为后一句蓄了势。 “不共楚王言”,是在写她“满眼泪”之后,这个“无言”的形象,就显得格外深沉。这沉默中包含着人格的污损,精神的创痛,也许是由此而蓄积在心底的怨愤和仇恨。 诗人塑造了一个受着屈辱,但在沉默中反抗的妇女形象。在艺术上别有其深沉动人之处。 王维写这首诗,并不单纯是歌咏历史。 唐孟棨《本事诗》记载:“宁王宪(玄宗兄)贵盛,宠妓数十人,皆绝艺上色。 宅左有卖饼者妻,纤白明晰,王一见属目,厚遗其夫取之,宠惜逾等。环岁,因问之:”汝复忆饼师否?‘默然不对。 王召饼师使见之。其妻注视,双泪垂颊,若不胜情。 时王座客十余人,皆当时文士,无不凄异。 王命赋诗,王右丞维诗先成,云云(按即《息夫人》)。 ……王乃归饼师,使终其志。“对照之下,可以看出,王维在短短的四句诗里,实际上概括了类似这样一些社会悲剧。 它不是叙事诗,但却有很不平常的故事,甚至比一些平淡的叙事诗还要曲折和扣人心弦一些。这种带”小说气“的诗,有些类似折子戏,可以看作近体诗叙述故事的一种努力。 限于篇幅,它不能有头有尾地叙述故事,但却抓住或虚构出人物和故事中最富有冲突性、最富有包蕴的一刹那,启发读者从一鳞半爪去想象全龙。这种在抒情诗中包含着故事,带着”小说气“的现象,清人纪昀在评李商隐的诗时曾予以指出。 但它的滥觞却可能很早了。王维这首诗就领先了一百多年。 只不过王维这类诗数量不能和李商隐相比,又写得比较浑成,浓厚的抒情气氛掩盖了小说气,因而前人较少从这方面加以注意。 《题息夫人庙》 清 邓汉仪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息夫人,春秋时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