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与古诗词的作文,急从记事起,我就对古诗词怀有一种莫名的好感.因为每一首诗词不仅仅能为我们阐明深刻的道理,而且读起来琅琅上口.我与古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所学的第一首诗,是李白的《静夜思》,短短的二十个字竟将游子的思乡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至今品读,仍回味无穷.这首诗的启蒙或许是我喜爱古诗词的一个原因吧. 自从上了小学,当教师的母亲便频繁地为我买课外读物,其中的《唐诗三百首》我尤其喜欢.那令人悲叹的《啄木曲》、令人唏嘘的《江城子》、令人惆怅的《春雨》……使我愈发喜爱古诗词. 上了初一,虽然学习任务更加繁重,我却总是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品读古诗词.也因此,我对语文更加感兴趣.整个初一,我把《唐诗三百首》翻了个遍. 升到了初二,学习变得更加繁忙.我自恃对古诗词有较深的基础,便骄傲起来了,不去用心学习,导致我的语文成绩一落千丈.但此后的我不仅不去学习古诗词,反倒把它当做我的“敌人”.直到初三,越跌越惨的成绩,使我开始有了悔意,对古诗又重新执着起来.我心想,一定要利用古诗的优势来弥补我的劣势.但事与愿违,初三的古诗更加难理解,也更加难背诵.一次,老师叫我背诵《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居然没背诵下来,我垂下头,红着脸,看着作者“岑参”两个字,恨不得把它吃了!但我得到更多的是教训,我心想:为什么我背不下那首诗呢?我以前可是能把《唐诗三百首》首首都背下来啊.难道是我初二时耽搁的太多?我不是对古诗恢复信心了吗?我扪心自问了好久,终于明白了,我下得功夫还不够深啊!于是我放学一到家,写完作业就开始背诗,终于在我们学习《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时我一字不差地背诵下来全文,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从此我的信心便更加充足,我暗暗发誓:要进入一个更高的诗词的境界.在品读岑参的诗歌时,我体会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戍边将士不畏严寒保家卫国之情,友人之间离别抑郁之情,离乡军人居安思危之情……其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貌似写春,实则写雪,有很深的含义.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学习古诗能使人聪颖善变.来学习古诗词吧!来传承古诗词吧!让古诗词在中华文化的历史长河中久盛不衰。 2.关于古诗的作文古诗词,想说爱你不容易 乘一叶孤舟,重游历史长河。最摄我心魂的,依旧是那…… 抬头,便会想到“一行白鹭上青天”;俯首,便会想到“疑是地上霜”;观河,便会想到“一江春水向东流”;叶凋,便会想到“我言秋日胜春朝”。 古诗词,我喜欢。吟一首《江南好》,优美的意境令人流连,我喜欢。唱一首《龟虽寿》,“老当益壮”随机浮现在眼前,我喜欢。哼一段《无题》,无私奉献,蜡烛春蚕,我喜欢。 在我看来,白话文太过单调,文言文太过枯燥。唯有古诗词,我打心眼儿里喜欢。遇到挫折想打退堂鼓时,想想杜甫那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满腔的热血,那豪情壮志,我欣赏,我敬佩,我说要向杜甫学习,我要吃透这句诗,我要奋发,要拼搏,我也想在努力的汗水挥洒过后,一览成功的喜悦! 从诗词中,我看到了美,无与伦比的美,独一无二的美。 陶渊明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适,我看到了;孔子那“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壮志,我看到了;李白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挚,我看到了;李清照那“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惆怅,我看到了。 夜深人静之时,我细赏古诗词,皎洁的月光洒下凄美的种子,我徜徉在小巷中,抒写出“散荃染别离,落苕抑割舍”的原创。哦,可爱的古诗词,领我步入美妙,怡人的意境。 日落黄昏之迹,花败叶凋之痕,皆被古诗词揽入心中。阅读后,便刻入了我的灵魂。轻吟“我是断了线的纸鸢,无人懂就任其消散。化为一缕炊烟,岁月将其搁浅,又拂诗篇,可别越走越远。有了??O般的这些字眼,我不再是断弦。风又澜起,我的心扉不散。” 从古诗词中,我学会了好多。我知道人生不可能风平浪静。既然这样,那我就学会承受,携手我最爱的古诗词,与所谓的命运抗衡!我的世界,只有一叶孤帆,风浪太大。我曾因此而沉沦,是古诗词教会我要坚强。“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我立誓要惊起人生中最美的那道波澜! 未来的航程,不会一帆风顺。我有古诗词,我会稳坐我的小船,为梦而扬帆。“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小草尚此坚强,我自然不该怯步。我们大家,都该如此。古诗词,对你,言无尽、情更是无尽! 3.【我欣赏的一首诗,作文600字】我欣赏的一首诗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古至今,我国涌现出无数伟大的是大诗人:屈原、李白、杜甫、白居易……这些响亮的名字早已深深地刻在诗歌的历史名碑上.他们的作品,更是被后人千古传诵.我最喜爱的,是明代诗人于谦的《石灰吟》. 这首诗是明代名臣,民族英雄于谦之作.诗的全文是这样的: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碎骨粉身全不怕”极形象地写出了石灰石烧成石灰的过程,而“全不怕”又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而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这首诗是一首借物言志的诗.句句都在写石灰,而实际上却句句在写人.前两句就石灰的特征说人,“若等闲”三个字,抒发了作者在困难面前的大无畏精神.末句表现了丹心照汗青的高风亮节.作者用这寥寥数十字,就深刻地反映了忠心报国的高贵品质,为人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当我第一次读到这首诗时,心中热血澎湃,被这种豪迈气概所深深吸引.“千锤万击”、“烈火焚烧若等闲”、“碎骨粉身”这些词汇语句映入我眼帘时,我心中感受到的是无所畏惧的精神和豪迈不已的气概. 作者于谦身为明代大臣,以身作则,精忠报国,清白做人.他以这首大气的七言绝句比喻自身,其语言明白,内涵深刻,其人与诗,永垂不朽.这首诗表达的正是:做人要像石灰一样坚贞不屈,即使“千锤万击”、“烈火焚烧”“碎骨粉身”都无所畏惧,只为留下清白在人间.这也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高估品质:要清白做人. 这就是我最喜爱的一首诗——《石灰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