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写宋词的散文

1.有关宋词的文章

浣溪沙 百亩中庭半是苔。

门前白道水萦回。爱闲能有几人来。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两三栽。为谁零落为谁开。

南乡子 自古帝王州。郁郁葱葱佳气浮。

四百年来成一梦,堪愁。晋代衣冠成古丘。

绕水恣行游。上尽层楼更上楼。

往事悠悠君莫问,回头。槛外长江空自流。

渔家傲 平岸小桥千嶂抱。揉兰一水萦花草。

茅屋数间窗窈窕。尘不到。

时时自有春风扫。 午枕觉来闻语鸟。

眠似听朝鸡早。忽忆故人今总老。

贪梦好。茫然忘了邯郸道。

菩萨蛮 数家茅屋闲临水,轻衫短帽垂杨里。今日是何朝。

看予度石桥。 梢梢新月偃。

午醉醒来晚。何物最关情。

黄鹂三两声。 桂枝香 登临送目。

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

翠峰如簇。归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

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

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

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芳草凝绿。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千秋岁引秋景 别馆寒砧,孤城画角。一派秋声入寥廓。

东归燕从海上去,南来雁向沙头落。楚台风,庾楼月,宛如昨。

无奈被些名利缚。无奈被它情耽阁。

可惜风流总闲却。当初谩留华表语,而今误我秦楼约。

梦阑时,酒醒后,思量著。 菩萨蛮集句 海棠乱发皆临水。

君知此处花何似。凉月白纷纷。

香风隔岸闻。 啭枝黄鸟近。

隔岸声相应。随意坐莓苔。

飘零酒一杯。

2.有哪些著名的描写秋之伤感秋之凄艳的散文或诗词

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唐·钱起《题苏公林亭》:“万叶秋声里,千家落照时。”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这两句写深秋景色:溪水下降,白石露出,红叶飘零,所余不多。

唐·王维《阙题二首·山中》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酣:尽情饮酒。 唐·李白《宣州谢?I楼饯别校书叔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标题】:悲秋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形骸枯槁病侵陵,少睡长饥一老僧。 霜夜羁愁更无赖,莫收书策且留灯。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袅袅:形容微风吹拂。 洞庭:洞庭湖,在今湖南省北部。

波:微波泛动。木叶:枯黄的树叶。

战国楚·屈原《九歌·湘夫人》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榈庭:榈巷庭院。 晋·陶渊明《酬刘柴桑》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秋阴不散:虽已是秋天,但连日阴云漠漠,故不见严霜降落。

下旬的枯荷也由此出。听雨吉:雨打枯荷,单调、凄凉。

唐·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宋·范仲淹《苏幕遮》 山抹微云,天粘衰草,画声断谯门 衰草:枯草。画角:军中用的号角。

断:尽。谯门:城上鼓楼,用以了望敌情。

三句写孤城秋景。 宋·秦观《满庭芳》 《秋声赋》 【题解】 本文写於作者五十三岁。

作者晚年虽然身居高位,但回首往事,屡次遭贬内心隐痛难消;面对朝廷内外的污浊、黑暗,眼见国家日益衰弱,改革又无望,不免产生郁闷心情。就是在这种情绪驱动下,写出了这篇以悲秋为主题的赋体散文。

文章由秋声起兴,从万物的凋零,联想到人生易老,抒发了世事艰难,人生犹劳的无限感慨。 【正文】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於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余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

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霏云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其气栗冽,砭人肌骨;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茏而可悦;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馀烈。

”夫秋,刑官也,於时为阴,又兵象也,於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於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 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有动於中,必摇其精。

而ب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直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

3.我想要一些感人的诗词,散文,爱情的,不是古代的,是现代的 爱问知

真爱像一壶温热的茶 熨贴灵魂的清香 掬一把香醇 捧一点暖意 在一呼一吸间静静的温习 生命的美丽与感动 爱上这多情的人间 懂得珍惜才能幸福 感受生活寻回最初的日子 在喜怒哀乐中起舞 送我一枝红玫瑰吧,在银雪纷飞的夜晚。

你轻轻的叩门,我将披散着我新洗的发,带着一脸的鲜润为你开启,请把我挂在窗口的心缓缓收回,拢在怀中,暖我一季冬天。 送我一枝红玫瑰吧,辉映我曾经苍白的青春,我将回报你生命里最倾心的微笑,和任何生存的皱纹都无法掩饰的温柔,我们将在大地上筑一座小小的城堡,守着壁火听玫瑰绽放的声音。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树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秋风散尽叶飘零,情缘难续泪始空。

花落门前无颜色,阑珊灯火忆初逢。 执手相看两无言,泪眼千行意已迁。

旧事成空人依旧,曲终人散难复还 心系何方,阑珊灯火初逢处,泪磅礴,意灰然;往事已成空。 旧欢如梦,一场幽梦同谁近,忆相识,惜情缘,爱过知情重 《鹧鸪天。

有怀》: 一点愁心指上弹,梅花羞带病中看,相怜早被湖山隔,空对孤灯带影残。情没绪,思无端,更深犹自倚朱栏,长空独有天边月,为我勾留伴晓寒。

这些都是我收藏的东西,有古代有现代,有散文也有摘抄的,也有别人写的 不知道你认为如何? 。

4.求几篇唯美古典散文 不甚感激

梦里桃花,伞下江南。

梦里的江南,春江水暖的时候,桃花又上了枝头,古铜色的枝干上,探出了鹅黄色的花蕾,象一颗颗小青豆缀在枝条上。不几天,便是一树纷白娇红,错落的开在江边,把沿江的柳条映得翠绿起来,风过的时候,有一片两片的花瓣飘落下来,静静的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一脉水分两岸香,一群鸭嘎嘎的游过,漪涟荡开去,平静的花影随一江春水漂散开。记忆里,我着一袭美丽的衣裳,坐在江南的岸边,立于琴前,为你弹奏一曲,哀怨缠绵的情歌,多么希望,这琴声能传入你的耳里,缓缓流淌的动人旋律,是我对你无限的爱念,仅仅希望,你能展现一瞬的笑颜。着一袭白衣,立于桃花林中,湖畔弥漫着江南烟雨,微风吹起片片桃花,幻化蝶雨。雨漫漫,蝶漫漫,琴声漫漫。你走来,带着迷人的微笑,你唇角的笑容,成为了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风景,那一刻,我便爱上了江南,爱上了你。

桃之夭夭,烁烁其华,今日与你身旁,读着这样美丽的诗句,你说,若是能娶得诗中的女子,该是怎样的一种幸运,我笑,一如既往的微笑。许是如此,我不是你梦中带着花香的女子,我只是北方,立于花下,遥遥等待的那个痴人儿,不懂得欣赏诗词歌赋,少了江南女子的灵秀,普通的不曾引起你的注意。虽如此,依然想为你写下些什么,写着北方的春天吗?写这满树的桃花吗?那一树树粉红色的桃花,可是我等待娇羞的容颜?可是我妩媚的双眼,可是我遥遥的期盼?在你梦中,可会出现如我这般普通的女子?守着一世的盼望,痴痴立于彼岸,遥望着江南的满目葱绿,遥望着那个属于你的繁华季节,你可曾梦到,有这样一个平凡的女子,夜夜为你落泪,为你守望。

美丽的花期总是非常的短暂,为了等待你匆匆的脚步,我已经耗尽了生命,不是没有花期,我只有一次忠贞的美丽。在于你相逢的那一刻,注定了此生只为你开放,在你的怀里,颤抖着枝叶,把最美的容颜交与你,低头沉醉在你的拥抱里,醉了整个春天。携一支玉笛,在寂静的深夜奏出绝美的音乐;咏一段旋律,在孤独的心灵唱出动人的歌声。如天籁般使人消魂,让人流连忘返。淡然的紫色,为何如此瑰丽柔和?沉睡的人儿,在梦中,可曾听见我轻轻的呼唤?可曾感受到我颤抖的双手,正抚过你沧桑的容颜!我爱的人啊!为了在最美的时候遇见你,我已经等待了整个寒冷的冬天,在三月的雪中,迎着寒风,傲然的展示着自己的美丽,你会为了我停留下你漂泊的脚步吗?会为了我舍弃江南的秀丽,守候着苍凉的北方吗?你看,你看,这满树的桃花开了,片片飘落的花瓣,都是我对你不变的思念,花瓣落于你的眉间,落于你温暖的掌心,顺着你的掌纹,轻轻滑落。——《桃花开了》

5.走进宋词 作文

我喜欢宋词!便经常走进宋词。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豪放着的激昂,明白了缠绵中的婉约。 走进宋词,我明白了“少年不知愁滋味”的顽皮,也明白了“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无奈。

走进宋词,我了解了苏轼的苦闷,哀伤了李清照的凄婉,品味了柳永的细腻。 走进宋词,便也就走进了词人。

词人的一喜一忧,一离一聚,一生一死,一情一爱,一心一意都在词中展露无疑。 苏轼泛舟赤壁,留下千古流传的名篇《赤壁怀古》,词风豪放却蕴含哲理,苏轼定是一个性情刚直,正气浩然的词人吧,不然怎能写出如此雄放的词来?然而当我吟到“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又惊讶于他凝重的思想,多情的笔调,理性的眼光。 走进宋词,便走进柳永“衣带渐宽终粻长纲短蕺的告痊梗花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情;岳飞“壮志饥餐胡虎肉,笑谈渴饮凶奴血”的精忠;辛弃疾“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顿悟。

走进宋词,便走进 “愿我如水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的完美爱情。

宋词是宝,宋词是我们身心修养的一部分。走进宋词,我们的心将越来越美,我的思想也将越来越成熟。

嫣然摇动,冷香飞上宋词。

6.唐诗如山,宋词如水作文800字

人生如歌,美丽甜蜜,悦耳动听;人生如诗,意味深长,表达真挚;人生如画,绚丽多彩,美不胜收。而我说,人生如水,奋斗不息,澎湃豪迈。

古人云: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然而也只有水能够百折不挠地滴千万滴,最后穿破巨石。这说明日积月累的重要性,以及百折不挠,始终如一的奋斗态度。人生如这水一样,应该艰苦奋斗,百折不挠。

俗话说: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说明我们应该不断运动,拼搏,才能进步。然而,从另一面来说,这足以说明水的不懈坚持,努力,毫不放弃。人生如这水一样,应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才能成功。

河水顺着沿岸不断向前流淌,永不停止并且推动碎石,树叶向前走。反映了水的可贵精神:乐于助人奋斗不息。人生应具有这种博**怀:自强不息,帮助别人。

水能冲刷污垢,不仅自己清澈透明,同时无私地洗去别人的污秽,使别人也白净靓丽。人生如同水一样,应怀有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水在向前流动,遇到阻碍时,会积极调整

7.写宋词分类的文章

宋词的分类与特点 与唐代相比,宋代的疆域要狭小得多。

尽管它是以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面貌出现的,但是,北方的辽、夏以及后来的金、元始终没有被纳入宋朝的疆域之内。不仅如此,辽、夏、金、元始终像挥之不去的梦魇,压迫和威胁着宋朝的生存。

由于军事实力不足,宋朝人在外交上也表现得特别软弱。宋朝政治上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权力的高度集中,二是以文官治国。

宋朝统治者不仅削弱了地方的权力,也削弱和分散了宰相的权力,使各种主要权力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皇帝在集中控制政治权力的同时,当然更不会放过对军权的控制。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除了在体制上加以改革,以利于皇帝控制之外,在对军队的管理上,采取重用文官治军的办法,以防武将分权或暴乱。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之下,文官的地位得到了空前的加强,客观上为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温床;但同时又带来了不可避免的负面影响,那就是军事上的软弱,以致战事来临时,多是欲战不敢,每战必败。

宋代的文学就是在这种特殊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是继唐代之后我国文学史上又一个文学创作的繁荣时期。从形式上说,宋代文学主要有词、诗歌、散文、小说等,这些文学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娱乐性、学者化和爱国主义。

宋代文学将文学的娱乐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文学创作的目的不再主要是为了教化,而是为了娱乐,在客观上淡化了文学的政治色彩,这在词、诗、小说中表现得尤其明显。与前代的文学相比,宋代文学的学者化色彩也表现得非常突出,主要表现为大量用典,强调学问修养,并且在诗中大量发议论说理等。

与宋代军事上的软弱、国家始终处于外族威胁之下的形势相联系,宋代文学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倾向,它的光辉足以光照千秋,以致我们在谈到中国古代文学的爱国主义时,会不由自主地想到陆游、辛弃疾、文天祥这些著名的诗人、词人。 唐宋词体名目繁多,如果我们按照时间的次序大致有这些词体,比如说有温庭筠的花间体,有李后主代表的南唐体,再往后有宋初体和硬瘦体,柳永体,东坡体,东坡之后有少游体,有周邦彦代表的清真体,周邦彦之后,有李清照的易安体,易安之后有辛弃疾的稼轩体,稼轩之后,有姜夔姜白石的白石体,姜夔之后呢,又有吴文英的梦窗体。

一.柳永 柳永是宋代第一位专力于写词的词人。从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

第二类着重表现羁旅行役之苦。第三类则是描写城市风光。

从风格来说,柳永的词分为两类:一类是雅词,一类为俗词。所谓雅词,主要是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语言比较典雅,表现含蓄,表现了文人士大夫的审美情趣。

所谓俗词,主要是语言通俗,内容多写男女恋情,但为了迎合下层市民的审美趣味,往往写得大胆直露,体现了下层市民的审美要求。 二、张先 张先的词从内容来说,并无特别之处,还是以伤春伤别为主,写的多是“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

张先的词有几个方面是比较独特的:第一,善于炼字。这方面最经典的故事便是他得名“张三影”的传说。

第二是长调的运用。沿袭期的词人大多用小令,而张先的词则较多地采用了长调,在这一点上,他与柳永有相似之处。

第三是词序的运用。他的词往往有一个小序,交代写作的背景或缘由,这是以前的词中很少出现的。

三.苏轼 苏轼对词最大的创造,就是以诗为词。具体表现在:第一、内容上,打破了过去多写男女爱情、离愁别恨的传统,举凡怀古、悼亡、山水、田园、仕途失意、报国雄心、人生奥秘等,无不可以入词。

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提高了词的境界,使词从以娱乐为主,转变为以抒发个人的人生感受为主,从而具有了与诗相同的功能与作用。第二,风格上,打破了以婉约为主的传统,既有婉约,又有豪放、清旷、幽美等。

第三,在词与音乐的关系上,打破了以词附属于音乐的传统,使词成为独立的抒情工具。第四,艺术手法上,变化多样。

传统词往往上阙写景,下阙抒情,情从景出,情景交融,苏词打破传统程序,既有借景抒情之作,更多的则是随机应变,变化莫测,无一定之规,真正做到了融叙事、抒情、写景、议论于一体。第五,语言上,高度诗化。

主要表现在:大量用典、词汇多从经典著作中来;大量运用流年、人生、人间、天涯、尘凡、光阴、浮生、浮世、今古、世路、劳生等抽象的词汇,将读者的思绪从对经验范围内的具体的生活感受引向抽象的思索;大量运用数量词如千古、千里、千骑、千家、万事、千顷、万里、百年、三万六千场等。总之,词发展到苏轼时,它的娱乐功能减弱了,而抒情的功能大大加强了,实际上已经成了诗的另一种形式。

四、周邦彦 周邦彦的词向来评价极高,有人称之为北宋词的集大成者,认为“邦彦词上承温(庭筠)、韦(庄),下开姜(夔)、吴(文英),为南北宋之宗匠。词法之精,无逾邦彦者”。

客观地说,周邦彦的词在内容上并无创新之处,仍然承袭婉约词的传统,以表现男女爱情、离愁别恨为主。周邦彦的成就在于融合各家之长,力避各家之短,将词写得更为精致。

其主要表现在:在音乐上,周邦彦确定并创制了许多新调。他利用。

8.关于宋词改写的文章

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 共饮一江水。

此水几时休, 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不负相思意。

这首《卜算子》是北宋词人李之仪的代表作。是一首脍炙人口的爱情词,在宋词中可谓独树一帜,它的成功,在于它的构思上的创造,一是以长江为载体和连接物的巧妙构思,二是浓郁而鲜明的民歌风味。它以隽永如水的直白情感描写,千百年来感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浩瀚的长江,自古多用来歌颂友情、抒发壮志、哀愁或表达游子情怀,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地流”;“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等 ,而作者笔下的长江无疑是一种伟大的创造。 写男女之情,自古颇多,各种各样的载体常被应用与诗词之中,如花、柳、桥物或者是一些定情物等。而李词竟然以长江做了道具,让长江这浩然不尽的自然景观为主人公默默传递悠悠相思,可谓别出心裁。

这首词看似明白如话,实则意味深永,表现了一个相思女子怀念郎君的深挚情感,分别日久,身居长江头尾,遥远而难以相见,但却“共饮一江水”,浩浩江水哪一掬说不定正带着住在江头者的手温和思念,使人感到一种慰藉,然而长江万里绵绵不绝,何时才能团聚。于是,女子把“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相思心理一语道出,这种久盼而久不见,愈想愈在眼前铭心刻骨的心理折磨上升为焦灼与渴盼,其中还有隐隐的担忧,然此多种情感虽复杂,但表面却来得极平静,整个情感基调浓烈真挚,但语言却淡泊自然。下阕,作者用比兴手法传达出她的坚定信念“长江几时流尽,相思之恨何时终止!表现出一种虽海枯石烂不于君绝的决心,虽读起来平淡如水,但有一种令人山崩地裂的感觉。“多情总似无情” “情”积久而成“恨”,但这不是“负情恨”而是“痴情恨”,表达了对郎君的期望,虽不免有几丝隐隐担忧,但可以看出女子心如磐石,情如江水,矢志不移的忠贞信念。 作者在这首词中力求用语浅淡而自然,含蓄隽永,表现了相思女子的情感虽然坚贞执诚,但却婉曲柔敦,用语极淡,形成语愈淡则情愈浓,淡中寓深,水中蓄火的效果。

作者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这首词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之爱,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在的感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相爱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9.优美的文章段落诗词

好词 立夏 入夏 夏至 初夏 仲夏 盛夏 夏日 夏天 夏季 夏装 夏夜 酷热 炎热 火辣 灼热 闷热 初夏时节 已近立夏 时值初夏 初夏之际 春去夏来 春末夏初 时当下令 时值盛夏 正值盛夏 夏天过去 正值炎夏 正值盛暑 盛夏时节 盛夏之季 盛夏之日 盛夏季节 酷暑季节 酷暑盛夏 盛暑炎夏 溽暑酷夏 溽暑盛夏 炎炎盛夏 五黄六月 时值六月 正值三伏 热在三伏 盛夏三伏 三伏暑天 三伏盛暑 大暑酷去 伏梢末尽 已是夏末 多雨季节 阴雨季节 夏收季节 春种夏收 夏收夏种 夏收大忙 夏阳酷暑 六月炎暑 夏日炎炎 夏日可畏 太阳毒辣 太阳毒热 烈日中天 赤日炎炎 夏日炎热 盛暑炎炎 夏意正浓 夏山如碧 夏树苍翠 夏水汤汤 暑月蝉鸣 好句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云彩好似被太阳烧化了,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春天随着落花走了,夏天披着一身的绿叶儿在暖风里蹦跳着走来了。 初夏的阳光从密密层层的枝叶间透射下来,地上印满铜钱大小的粼粼光斑。

风儿带着微微的暖意吹着,时时送来布谷鸟的叫声,它在告诉我们:“春已归去。” 青草、芦苇和红的、白的、紫的野花,被高悬在天空的一轮火热的太阳蒸晒着,空气里充满了甜醉的气息。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都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在花从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光伤了自己的翅膀。

空中没有一片云,没有一点风,头顶上一轮烈日,所有的树木都没精打采地、懒洋洋地站在那里。 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河里的水烫手,地里的土冒烟。

烈日当空,道路两旁,成熟的谷物在热得弯下腰,低着头。蚱蜢多得像草叶,再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小麦和黑麦地里,在岸边的芦苇丛中,发出微弱而嘈杂的鸣声。

太阳像个老大老大的火球,光线灼人,公路被烈日烤得发烫,脚踏下去一步一串白烟。 天气闷热得要命,一丝风也没有稠乎乎的空气好像凝住了。

整个城市像烧透了的砖窑,使人喘不过气来。狗趴在地上吐出鲜红的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大。

炽热的火伞高张在空中,热得河里的鱼不敢露出水面,鸟也不敢飞出山林,就是村中的狗也只是伸长舌头喘个不休。 那天,天热得发了狂。

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着了火,一些似云非云、似雾非雾的灰气,低低地浮在空中,使人觉得憋气。 那是一个久旱不雨的夏天,炎热的太阳烤得田里的老泥鳅都翻白了,村边的小溪,溪水一下低了几寸,那些露在水面的石头,陡地变大了。

小鸟不知躲匿到什么地方去了;草木都垂头丧气,像是奄奄等毙;只有那知了,不住地在枝头发出破碎的高叫;真是破锣碎鼓在替烈日呐喊助威! 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尘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不动。马路上发着白光,小摊贩不敢吆喝,商店门口的有机玻璃招牌,也似乎给晒化了。

兄弟,你直接上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