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介绍一两本唐诗宋词赏析 比较权威的书《唐诗鉴赏辞典》《宋词鉴赏辞典》 我看的是北京出版社的 有一定的点评 胶装本 比较容易坏 但是封面很不错 其他的鉴赏辞典也见了不少 都是很厚 而且封面、排版都不好看北京出版社的这本从书的装帧来说算不错 但是要论点评的好坏 那鉴赏辞典一类的书是很一般的 因为只是给中小学生做题目用 讲解只是为了让人了解意思而已 要看唐诗宋词 肯定不可以错过 《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这样的启蒙性读物 虽然某些佳作没有收录 但对于初学者来说 是了解唐诗宋词的不错的途径 唐宋诗词选释(俞平伯)比较权威 唐宋词欣赏 夏承焘 浙江古籍出版社 为普通读者写的书 平常买书 要么是唐诗 要么是宋词 但实际上 宋诗 唐词中也有不少精品 这本唐宋词欣赏 收录了唐宋名家词 对普通人而言 是比较实惠的 书里有词的创作背景、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很值得一读 读词常识 夏承焘,吴熊和 中华书局 也是夏老的作品 深入浅出 学词应该准备好这样一本书 人间词话 王国维 其实人间词话这本书 虽然是极好的 但是不适合现在的初学者 主要是王国维先生是新旧社会变革时期的人 而那时的语言习惯和现在大有不同 如果不熟悉此段时期语言风格的人 很容易把作者的意思理解错 而且 王国维先生是以西方哲学为基底写成的书 不了解康德 叔本华的人 很能把王国维先生的意思理解透 好在 市面上有较多的 人间词话评注 可以弥补这一缺憾 但是 选评注也要小心 不要被忽悠了 国人必知的2300个唐诗鉴赏常识 万卷出版公司 国人必知的2300个宋词鉴赏常识 这两本书都挺厚 装帧一般 但是挺不错 有条件可以买 但也不必执着 我知道的书不多 在这里写出来 希望对你有帮助 在问问 问这种问题很难得到有效的回答 因为我也试过 结局很杯具 但是也许能撞到不错的回答。看运气。. 希望你采纳我的答案 这是我自己打的 打了快一个小时。 这两个网站上有不错的诗词和鉴赏 你可以看看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的 《诗词十六讲》(朱自清 吴梅 闻一多) 图文版 很不错 但是忍受不了半文言式风格的话就不要买了 会把人脑袋看晕的。 2.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的评论唐诗和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大高峰。在中华文明灿烂的长卷中,唐诗宋词是其中最为绚丽的华章。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人灵魂的咏叹,诗歌是中国人浪漫精神、文化气质的体现与象征。诗以唐冠,宋以词我,说明了唐诗宋词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 作为浓缩了唐诗宋词精华的《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被奉为中华文化的传世经典而备受推崇。自书成以来,伟人英雄,歌以咏志;达官巨贾,诵以怡情;家家户户,诗书传家。凡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都有《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的诵读声,而且还将伴着时代的风雨永远传诵。 唐诗,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将中国的诗歌成就推向历史的顶峰。这一时期,名家辈出,流派纷呈。开启唐诗盛象的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即所谓的“初唐四杰”。处于初、盛唐之间,起着承前启后重要作用的诗人是陈子昂,他极力提倡“汉魏风骨”,对盛唐诗文豪放风气的形成起了重大影响。 到了开元、天宝盛唐时期,唐诗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辉煌景象。这一时期,不仅产生了我国两位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而且人才济济。贺知章、王昌龄、王之涣、崔颢、高适、岑参、孟浩然、王维等名家,都活跃在这一时期的诗坛上,写出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篇。在创作方法和写作风格上,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盛景,边塞派、山水派、田园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各领风骚,争奇斗艳。 李白、杜甫的成就标志着唐诗的鼎盛,随后进入一个低潮。到了元和、长庆中唐年间,唐诗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这一时期的佼佼者是白居易、刘长韩愈、柳宗元、孟郊、贾岛、李贺等。 唐诗经过中唐的再度繁荣以后,到了晚唐,呈现出衰颓之势,但这一阶段也出现了两个重要诗人杜牧和李商隐。 唐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到了今天,依然焕发着不灭的光辉,且历久弥香。 词是宋代文学的灵魂,它继承着晚唐五代词体初兴的机运,经许多天才作家的努力创作,发扬光大,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绩。 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前期小令,是北宋词坛的第一批报春花,紧接着伟大文学家柳永的慢词创作给宋词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柳永的词广泛吸取民间音律的优点,以白描的手法叙事抒情,为宋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阶段。苏轼的词是宋词发展的一座里程碑,他与擅写恻艳之情的柳永不同,他的词以豪放著称。“词为艳科”,在当时可以说是一种牢固的传统,苏轼成功地转为了这种风气。以苏轼为中心的元佑词林,代表着北宋词坛的鼎盛气象,一时名家辈出,如秦观、黄庭坚、陈师道、王安石、谢逸等,都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词作品。在苏轼以后,北宋词坛出现了以周邦彦为代表的格律词派,一散一整,各有所长。北宋末期则出现了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她能于“苏豪”、“柳俗”和“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形成有名的“易安体”。 南宋词坛因为北方的沦陷、国家命运的改变,呈现出另一番景象。以辛弃疾为代表,贯穿其词中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恢复中原、统一祖国的坚强信念。这样,苏轼所开创的豪放派被移植到爱国主义的沃壤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这一时期,著名的词人还有陆游、文天祥、刘克庄等。 宋词,作为中华民族一座浩大的文学艺术殿堂,给后人留下了无穷的宝藏。经和唐诗一起,成为滋养一代代中国人的心灵药石。 本书特色 3.介绍一本好书作文 《宋词》平生嗜好国粹。鄙人对国粹的理解就是,经久不熄的、怡人贻世的、富含哲理的文化精髓。《唐诗宋词三百首》理所当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他经久不息,但他更近乎于“怡人贻世的”。如果我们把《唐诗宋词三百首》比作一座雄伟的殿堂的话,那么我们孩时所学的唐诗和宋词,就只能算是走进了殿堂的第一门;或者说凭着对雄伟殿堂的一知半解,而对那座殿堂有着热切的向往。当你忽然有一天长大成人时,顺着孩时的脚步走近那座雄伟的殿堂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雄伟还不止想像中的雄伟。只要你有时间真正的在里面畅游时,跨越时空的鸿沟、“身”置时空的背景中,并能领会其中滋味,这便觉得原来自己如此的“渺小”,这是我之所以称自己为“鄙人”的原因。我以为,谦卑的目光会使人走的更高更远,因为当你手握“谦卑”这副望远镜时,你将会深深的探寻那山外之山,或用目光的,或用思想的。 说起唐诗,首推李白。他的佳作不可罗列,他的意境气象万千。他信手拈来的一首《渡荆门送别》,每每读后让我寸肠泛愁万里,乡情直系云帆。他牵挂着家乡,家乡的山水也情意缠长,从他的诗中明了可知家乡的山水是懂得如何与他惜别的——送君万里方为别!还有他的三首《清平调》,无意间写尽了、写绝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他的好多诗也是那个时代许多历史事件的佐证。说唐诗其次,杜甫必不可少。他是个现实主义的大诗人。他的诗也时常朦胧,但他绝不盖没现实;他的诗包天含地,但他走的是人间正道。他的诗绚丽多彩,但诗的对仗仍齐心工整;他的诗处处批判,但说尽事实绝不反叛。一首《望岳》和《兵车行》,尽可代表他的诗风。唐诗中还有许多绝笔佳唱,比如《渭城曲》《琵琶行·并序》《无题》《登鹳雀楼》《乌衣巷》……我深醉于那拘泥可塑的词藻中,我更欣赏那富丽堂皇的祖国山水,还有那悲欢可鉴的历史与人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峰。宋词讲究词牌和音律,但他的内容却是波澜起伏的。宋词中我最爱反复品尝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这些词品熠出时,伟大词人更像是诗人。他们用自已的笔杆子代斧钺,把自已的一腔雄心壮志全部交给了国势日衰的大宋王朝,他们的爱国情怀至今感人至深。他们的笔锋与唐诗比肩,他们的情怀同辉日月。再读读苏轼那月光流水般的《水调歌头》,似乎整个大宋都融进了这首词中,在它的字里行间中飘落了太多的不甘与无奈。 一首唐诗百读不厌,一首宋词千年传颂。在这微缩的景观里,有山水,有色彩,有音乐,有舞蹈,有传奇,有爱情,有历史,有人物,有高低,有贵贱,还有冰雪,风雨、蓝天白云、冷暖亲疏……总之里面装满了大千世界。它们时而分,时而合,时而相互掺杂,或表情,或人物,或大自然,这些都在诗人或词人的胸中臆念千转万回。直到把一个过去的,现有的,预见的世间,通过文字的串连直接书写在了人们的心间。 4.给几个名家对宋词的评论,急求~~~~~~~李煜在艺术方面,具有很高的成就。 书画 他能书善画,对其书法:陶谷《清异录》曾云:“后主善书,作颤笔樛曲之状,遒劲如寒松霜竹,谓之‘金错刀’。作大字不事笔,卷帛书之,皆能如意,世谓‘撮襟书’”。 对其的画,宋代郭若虚的《图书见闻志》曰:“江南后主李煜,才识清赡,书画兼精。尝观所画林石、飞鸟,远过常流,高出意外”。 惜无书画传世于后。 词 李煜的词的风格可以以975年被俘分为两个时期。 他前期的词风格绮丽柔靡,不脱“花间”习气。根据内容可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描写富丽堂皇的宫廷生活和风花雪月的男女情事, 如《菩萨蛮》: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朝好向郎边去。 刬袜下香阶,手提金缕鞋。 画堂南畔见,一晌偎人颤。 奴为出来难,教郎恣意怜。 还有一类是在宋朝的压力下感受到无力摆脱的命运时所流露的沉重哀愁, 如《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他后期的词由于生活的巨变,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 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 如《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令》: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王国维认为:“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而且还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此最后一句乃是针对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所道:“毛嫱、西施,天下美妇人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飞卿,严妆也;端己,淡妆也;后主,则粗服乱头矣。”。 王氏认为此评乃扬温、韦,抑后主。而学术界亦有观点认为,周济的本意是指李煜在词句的工整对仗等修饰方面不如温庭筠、韦庄,然而在词作的生动和流畅度方面,则前者显然更为生机勃发,浑然天成,“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李煜词摆脱了《花间集》的浮靡,他的词不假雕饰,语言明快,形象生动,性格鲜明,用情真挚,亡国后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超过晚唐五代的词,成为宋初婉约派词的开山,后世尊称他为“词圣”。 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词人的传统,又受了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将词的创作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①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在李煜之前,词以艳情为主,内容浅薄,即使寄寓一点怀抱,也大都用比兴手法,隐而不露。 而李煜词中多数作品则直抒胸臆,倾吐身世家国之感,情真语挚。所以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人间词话》) ②具有较高的概括性。李煜的词,往往通过具体可感的个性形象来反映现实生活中具有一般意义的某种境界。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虞美人〕)、“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浪淘沙〕)、“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乌夜啼〕)、“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清平乐〕)等名句,深刻而生动地写出了人生悲欢离合之情,引起后世许多读者的共鸣。 ③语言自然、精炼而又富有表现力。 他的词不镂金错彩,而文采动人;不隐约其词,却又情味隽永;形成既清新流丽又婉曲深致的艺术特色。 ④在风格上有独创性。 《花间集》和南唐词,一般以委婉密丽见长,而李煜则出之以疏宕。如《玉楼春》的“豪宕”,《乌夜啼》的“濡染大笔”,《浪淘沙》的“雄奇幽怨,乃兼二雄”(俱见谭献《复堂词话》)《虞美人》的“自然奔放”、“如生马驹不受控捉”(周济《介存斋论词杂著》),兼有刚柔之美,确是不同于一般婉约之作,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 正如纳兰性德所说:“花间之词,如古玉器,贵重而不适用,宋词适用而少质重,李后主兼有其美,饶烟水迷离之致。”(《渌水亭杂说》) 李煜本有集,已失传。 现存词四十四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他的旧臣说他有《文集》30卷及“杂说”百篇。《郡斋读书志》载《李煜集》10卷,《宋史·艺文志》也载《南唐李后主集》10卷,均佚。 《直斋书录解题》中载《南唐二主词》1卷,现能见到的有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墨华斋本,录李煜词34首,其中《望江南》一首可分为二首。后清代邵长光又录得 1首,近代王国维为《南唐二主词》补遗,增加了9首,不过其中有问题的似不少。 据近代多数学者的意见,能确定为李煜词的不过32首。其词集注本有清刘继增的《南唐二主词笺》、近人唐圭璋的《南唐二主词汇笺》、王仲闻的《南唐二主词校订》等。 詹安泰的《 李璟李煜词》,注释颇。 5.如何中国的诗词歌赋用一段话来评价中国的诗词歌赋不但在表达一个世界,更重要的是在塑造一个世界。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性格特征是留存在诗歌中的。诗及其变体的其他形式构建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史。在很长时间内,诗歌以其整齐、匀称的形式构建了一个关于平衡、和谐、完满、理想和乐观世界的图景,为中国诗人在并不完满的现实世界中提供了精神庇护。同时,中国诗人也以这个诗歌形式所营造出来的理想世界去批判和抗议这个或破碎或黯淡的人间世界。 古典文风带来高雅脱俗,透过精雕细琢的美文去感受彼时彼地古人的心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