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中的诗歌

1.简短的诗歌大全

我知道凡是美丽的总不肯,也不会为谁停留。

所以,我把我的爱情和忧伤挂在墙上展览,

并且出售 --席慕蓉《画展》

卞之琳《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乡愁》

席慕容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2.《古代诗歌鉴赏》中有哪些诗歌

我国诗歌众多,类型多样。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赠友送别诗。一般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表达一种依依不舍的感情或别后的思念。

2、咏史怀古诗。一般是凭吊古代的人或事。对人,或表达缅怀之情,或追慕古贤,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或借古吟今。

3、边塞征战诗或思乡诗。一般来说,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的,比较少,而表现对战争的厌恶,表现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的较多。

4、借景抒情、咏物言志诗。这种类型的诗特别是借景抒情诗,往往是表现诗人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质,或者表达自己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咏物言志,一是借景来表达自己的志向,一是借物表达自己的胸襟。

5、闺怨诗、羁旅行役诗。这些诗大多都与妇女有关,多是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6、山水田园诗。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7、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对自然对人生的顿悟融入诗句中,常常营造一种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的境界。

8、述志诗。诗人常常用借酒浇愁或借事言志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对现实的感受和体会,借以传达自己内心的各种复杂的感情。

9、叙事写人诗。诗人运用叙事写人的方法,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他对生活的感受。

3.【请写出以战争为内容的古代诗歌中描写“征战沙场”和“思念家乡”

思念之诗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每逢佳节倍思亲”(王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晏几道)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一作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一作事)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 相 思 去年秋,今年秋.湖上人家乐复忧,西湖依旧流.吴循州,贾循州.十五年间一转头,人生放下休.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4.诗歌中的意象 请各位帮忙整理一下诗歌中的一些意象(注明诗句):1

中国古代诗歌意象大搜查 ——高三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方案 广州市培英中学 戴庆忠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高考诗歌鉴赏题的转变: 诗歌鉴赏,就是感受形象,品语言,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

《考试说明》把诗歌鉴赏定位于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 对学生而言,高考诗歌鉴赏题是他们“心口永远的痛”。

学生平时积累少,看诗歌鉴赏理论文章更少,面对这类题往往无从下手。200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采用主观题的形式,很多人认为,这种命题方式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

恰恰相反,笔者认为,这是降低了难度,因为,表达技巧很具有争议性,特别是一些名词术语的判断和表述更没有唯一性。 中国古典诗歌有很多典型的意象,意象是客观物象与审美主体(诗人)的二合一,诗歌鉴赏离不开对中国传统意象的理解,掌握意象就掌握诗人感情,就能破解思想内涵;而且,学生容易从生活现象联想到诗歌意象,有话可说。

只要有话可说,就不愁得不到分。从某种程度上说,掌握了意象,高考诗歌鉴赏题就成功了一半。

2、高三时间的局限性: 高三时间紧迫,升学压力大,学生的课业负担繁重,对教师、学生而言,每节课都非常宝贵,很多老师对高三研究性学习投鼠忌器,学生也不敢放开手脚,研究性学习停滞不前或干脆取消。诗歌意象大搜查基本上不用集中研究、外出调查和老师的指导,所需时间较少。

3、高三复习课的局限性: 一般情况,第8周高三就结束新课,进入全面复习。诗歌复习的基本手段是“讲—练—评--测”,而且,训练周期短,学生对诗歌的基本知识点多是蜻蜓点水式,唯有通过大量的训练题加以强化。

学生被动接受的多,自动出击的少。如此一来,即使不产生厌烦情绪,也只有被动接受。

诗歌意象大搜查还给学生自主性,在自由选题、自主研究中大展拳脚,发掘课堂上、练习中未能深化认识的知识,是有效的复习手段。 4、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优秀的组成部分——古典诗歌,对学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笔者曾经在高二诗歌单元里组织过诗歌朗诵和摘抄活动,学生都兴趣盎然。 我想,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不能让高三繁重的学习任务湮没。

二、课题的实施方式 1、独立选题或成立四人以下合作组; 2、从中国古典诗歌中自由选择任一意象,每一个意象至少要用5首诗歌进行阐述。 3、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小论文以原稿纸或word文档为载体。 4、课外完成,教师适时辅导。

5、活动周期:上学期第18周至下学期第2周(跨寒假)。 三、课题的结题形式和激励措施 别说高三学生麻木,眼睛只盯着高考,不在乎评比表扬。

其实,学生毕竟还是孩子,及时的表扬不仅必要,而且还要想尽办法去创造机会。 笔者用了以下方法: 1、开总结会: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表扬先进,对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学生分组讨论学习,交流心得。

2、结集出版,班内宣传:二次修改后,要求学生抄正在指定的纸张上,学生干部负责装订成册。 3、评比奖励:设三个奖励等级,人人有份,目的重在鼓励学生。

4、优秀作品挂上班级网页,方便学生查找。 5、生品读作品:课前5分钟由学生朗读自己的作品。

谭健文老师主张学生多朗读高考优秀作文以提高学生作文素养,同样地,让学生朗读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诗歌素养。诗歌鉴赏复习周期不长,如果让学习诗歌成为习惯,让学生耳濡目染,一来可以营造诗歌学习氛围,二来对学生也是很好的肯定和鼓励。

四、活动总结 一如活动初衷,学生兴趣浓厚,不到两周已经有学生交成果了。大部分学生所举例子远超最低要求的5首。

高三后期复习的诗歌大部分都在学生的研究成果中出现过,而此时学生早已胸有成竹了。另外,学生不再惧怕诗歌鉴赏,做题真正是“有话可说”了。

附:部分学生研究成果: 幸有美酒入诗来 高三(4)班 蔡丽茹 “五花马,千金裘”面前,李白宁愿“呼儿将出换美酒”,“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之后,孟浩然还不忘交代“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春江花朝秋月夜”,白居易“往往取酒还独倾”。

是否真的“唯有饮者留其名”呢?诗人们对酒大多情有独钟,李白道“嗜酒见天真”,杜甫也自称“性豪业嗜酒”,自然地,酒在诗中也占据举足轻重的位置了。 落木有萧杀之感,红豆有相思之情,烽火紧系战争,说明月自然联想到故乡,而说到酒就不能“一言以蔽之”了,且听: 悲时——陆机说:“置酒高堂,悲歌临觞,人寿几何,逝如朝霜。

”(《短歌行》) 欢时——李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尽酒》) 离时——王维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 合时——欧阳修说:“十载相逢酒一卮,故人才见便开颜。”(《浣溪沙》) 喜时——杜甫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闻官兵收河南河北》) 哀时——阮籍说:“临觞多哀楚,思我故时人,对酒不能言,凄怆怀酸辛。”(《咏怀》之三十四) 乐时——杜甫说:“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怀。”

(《客。

5.中国诗歌最经典的几首

第一 诗经·国风·邶风 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这首诗没有华丽的语言,没有铺张的修饰,然而淡然中缓缓道来的誓言却震撼每一个人;轰轰烈烈也许是爱情的开始,但祥和总是爱情的归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看似简单,千古以来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几个时间飞逝,青春老去,身边却有一双可以握住的手,这也许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第二 诗经·国风·召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朴实而直接,没有矫情的掩藏;对于美丽女子的渴慕自然流露,求之不得的淡淡焦躁,想象未来时的喜不自禁,让每一个暗恋中的男子或女子都可以在这首诗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第三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首诗之所以倾倒众人在于它用虚幻而绝美的景色代替了爱情的描写;所有热烈的追求,焦急的渴望与艰辛的等待都化在一片水雾迷茫中;淡淡的忧伤和着萧索的秋后,让人不由自主地迷失。偶然间想起神话的歌词“风中摇曳炉上的火,不灭亦不休”,我不知道会不会有“不灭亦不休”,但是的确如同“风中摇曳炉上的火”,飘摇而难以捉摸。

第四 摸鱼儿 元好问 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萧鼓。荒烟依旧平楚,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自啼风雨,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邱处。

这首诗流传最广的应当是“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但带给我虽大感动与震撼的确是“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为谁去。”

世上也许有很多人适合自己,但是只有一个人能够与你终身相伴,朝夕相守;若是没有他,你的世界便会寂寞许多。万里层云,千山暮雪,浩淼世界中何去何从?每每读到此句,心中无限凄凉。

第五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60;&<60;&<60;&<60;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人们或许对于“十年生死两茫茫。”这一句更为熟悉;但在我眼中“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白日苦苦思念不得,梦里际会,却看到夫人临窗装扮,如同十年前一样;旧时的温馨重又回来,十年的思念一时间齐上心头,欣喜与悲伤,不知哪一个会多一点? 第六 离思 元缜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关于这首诗,不想再说些什么; “曾经沧海难为水”,古往今来能真正做到的也许为零,也许我们不得不承认一个人可以爱上不同的人,但是还是让我们回忆一下理想中的坚贞与执著。 第七 诗经·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许多爱情诗歌都充满惆怅,桃夭的欢快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微笑;现在的人也许对于婚姻嗤之以鼻,然而没有婚姻的爱情如同风中飘摇的风筝,让彼此缺少温馨与踏实。

很多女生喜欢看婚纱,憧憬着有一天自己也能成为幸福的新娘,在桃花盛开的灼人粉色中享受幸福美满,这就是桃夭带给我的感动。 第八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距离不会割断爱情”这句话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否决,看着有人因为距离而分手的时候,就会想起这首词。

关于永恒和瞬时拥有,不想在这里讨论,只希望朋友们读到这首词时能够唤起心底最原始的对于爱情的感动。最后,仍然希望世上的恋人们能够拥有朝朝暮暮的结局。

6.中国古典诗歌中影响力最大的10首诗歌是哪10首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有许多诗都有很大的影响,这里要评的是影响“最大”的十首诗,而并不是最好的十首诗。

因为要影响大,除了要写得好之外,还必须通俗易懂、易记。 第一首,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提到思乡,诗仙的这首诗是所有只要是稍识文墨的中国人第一时间想起的。这首诗明白如话,读起来琅琅上口,表达的是人们普遍共鸣的思乡之情,所以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炎黄子孙最熟悉的古典诗歌。

它不追求想象的新颖奇特,也摒弃了辞藻的精工华美;它以清新朴素的笔触,抒写了丰富深曲的内容。境是境,情是情,那么逼真,那么动人,百读不厌,耐人寻绎。

无怪乎有人赞它是“妙绝古今”。 第二首,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人类最伟大的情感——母爱。

尤其是诗的最后两句,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被广为传颂.全诗无华丽的词藻,亦无巧琢雕饰,于清新流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饱含着浓郁醇美的诗味,情真意切,千百年来拨动多少读者的心弦,引起万千游子的共鸣。 第三首,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白居易的这首诗尤以第二句最为有名,影响最大。“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激励了多少辈中国人奋发向前,人不死,奋斗不止。

其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堪称绝唱。 第四首,曹植的《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这首诗连同这个典故,都广为中国人熟知。

曹植运用了十分贴切、浅显生动的比喻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因此逃过一劫。每当再出现兄弟相争时,中国人都会想起这首诗,“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五首,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形象地提示了一个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望远,必须登高。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也激励着中国人昂扬向上。 第六首,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此诗写游子思乡怀亲。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中国人所特有的佳节思亲就来源于此。 第七首,《诗经》的第一首,《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诗经》是中国诗歌之始,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尤以第一首广为人知。中国的爱情诗也有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但尤以《关雎》影响最大。

每当男人见到美女,想上去追时,“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成了最充分的理由。 第八首,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女词人李清照这一首慷慨激昂的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

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第九首,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此诗是送别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

第三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伟词自铸,传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联点出“送”的主题。

全诗开合顿挫,气脉流通,意境旷达。一洗古送别诗中的悲凉凄怆之气,音调爽朗,清新高远,独树碑石。

第十首,李绅的《悯农》。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道出了一个浅显的道理,劳动果实来之不易。

7.带中的诗句

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诗经【蒹葭】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曹操【观沧海】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李白【望天门山】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 李白【塞下曲】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孟郊【游子吟】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白居易【忆江南】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送别】

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卢纶【塞下曲】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贾岛【寻隐者不遇】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李商隐【霜夜】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崔护【题都城南庄】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 李贺【梦天】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元稹【菊花】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苏轼【题西林壁】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