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邮票

1.中国马的邮票有哪些

有《庚午年》(特种邮票)、《壬午年》(特种邮票)、《甲午年》(特种邮票)、《天马》(工艺品)、《天马》(工艺品)、《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

1、《庚午年》发行时间: 1990年1月5日 《庚午年》特种邮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皮影画手法。票面采用绿底色,使红鬃黑马显得鲜明而又充满生机。

设计者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民间剪纸和皮影画的手法,绿底色上的黑色马身、火红的马鬃、雪白的三蹄、饰红荷花图案的鞍鞯、鲜红的辔头以及脖子上带穗的铃铛等十分醒目,更显得色彩缤纷。整个画面表现出辞旧迎新的喜庆的气氛。

2、《壬午年》发行日期:2002年1月5日 《壬午年》特种邮票也体现了中国民间艺术的特色。2002年中国邮政贺年(有奖)明信片于2002年2月27日公布中奖号码,《壬午年》特种邮票的版式二为三等奖,不出售。

3、《甲午年》发行日期:2014年1月5日 《甲午年》特种邮票的设计则参考了中国古代马雕塑,特别是唐三彩马的特征。同时发行《甲午年》邮票版式三(整张枚数:4枚;整张规格:120*130毫米),用于赠送给预订2014全年纪特邮票的预订户。

5、《天马》(工艺品) 发行日期:2013年5月19日 天马昂首扬尾,四蹄腾空,尾巴末梢还打了一个结。马的一只后足踏在一只龙雀的背上。

据说,龙雀是传说中的神鸟,也叫飞廉。龙雀是风神,飞行的速度特别快,而这匹马却踏着它,赛过了它。

6、《马踏飞燕》个性化邮票整版 发行日期:2013年5月19日 邮票主票图案为中国旅游的标志马踏飞燕--铜奔马的侧影,同时发行的附票图案为“中国旅游日”的标志和宣传口号。这是马踏飞燕第五次入邮。

1973年11月20日发行的《**期间出土文物》编号邮票,其中第六枚图案“铜奔马”,图案为浅棕色衬底上的马踏飞燕侧面造型。这是马踏飞燕首次进入我国邮票。

1992年4月17日发行的《'92中国友好观光年》纪念邮资明信片,全套1枚。邮资图是圆形的中国旅游标志中间长城上方为马踏飞燕的剪影;片图为著名的“泥人张”第四代传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教授张昌先生创作的水粉画“92中国友好观光年”吉祥物“阿福”。

1996年,联合国发行了一枚“马踏飞燕(铜奔马)”邮票,图案为浅棕色衬底上的灰白色的马踏飞燕侧影。1997年1月1日发行的《中国旅游年》纪念邮票,全套1枚。

图案为长城上空腾飞的马踏飞燕侧面剪影。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

把天马行空、快速腾飞的“马踏飞燕”造型作为自己的标志,象征改革开放后前程似锦的中国旅游业如神马腾飞,预示旅游业灿烂辉煌的美好明天。2002年1月10日发行的《马踏飞燕》普通邮资明信片,全套1枚。

邮资图为马踏飞燕的侧影。2012年8月1日发行的《丝绸之路》特种邮票,其中第三枚“大漠雄关”,图案中的近景配图为“马踏飞燕”。

7、《奔马》发行日期:1978年5月5日 中国珍邮—奔马为纪念奔马邮票发行35周年,永恒纪念徐悲鸿大师悲鸿人生及艺术成就,重温经典邮票的文化魅力,经徐悲鸿纪念馆独家授权,廖静文女士题字,徐悲鸿长孙徐小阳先生作序。中国第一代邮票设计大师刘硕仁大师设计并题名,由国家权威机构中国邮政和中钞长城联合出品,中国珍邮系列之扛鼎之作——《奔马》纯金/纯银珍藏版面世,含贵金属邮票金银砖和纪念珍藏册。

扩展资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十二生肖,即: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地支呈现一一对应关系,分别为: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关于十二生肖的记载,现有文献资料中,以《诗经》为最早。《诗经·小雅·吉日》里有 :“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八个字,意思是庚午吉日时辰好,是跃马出猎的好日子,这是将午与马相对应的例子。

在中国,主要包括每到马年发行的生肖纪念邮票。在外国,也有以马为题材的邮票。

近年来,部分外国邮政也开始发行生肖马的纪念邮票。1950年2月1日,日本发行了贺年邮票一套,这是世界发行的第一套生肖邮票。

中国的十二生肖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就流传到日本,已融入日本的主体文化之中,日本至今仍有同中国完全相同的十二生肖民俗传统;随着宋明清三代下南洋,十二生肖又传播到了东南亚各国;鸦片战争后,中国结束闭关锁国,十二生肖也随之传播到世界各地。外国发行的生肖邮票上,一般都印有中文或英文或中、英文“马年”、“狗年”等文字,主题都很明确,一眼就可以看出。

2014年1月7日,澳大利亚邮局推出了中国农历新年马年设计的邮票,此套邮票共2枚,一枚面值1.8澳元,相当于人民币9.7元,上面印有中文“马”字,一枚面值60澳分,约合人民币3.2元,上面印有艺术设计的马。2014年1月为了迎接中国农历马年,列支敦士登公国再次发行了生肖邮票,面值1.90瑞士法郎,由史蒂芬·厄恩设计。

邮票选用红色,因为红色是中国象征好运的色彩。设计者采用了金银丝剪影的马图形象,并在工艺上采用体现当前工艺水平的激光技术,使得票图呈缕空状,宛若中国传统春节常见的剪纸窗花。

为了更加实用和。

2.请问这邮票的出处和价值一、这是民国的什么年代的邮票

1947年8月27日发行的"教师节纪念"邮票,全套4枚。

这枚是全套中的第2枚"杏坛",不成套零散票每枚邮市价:20元。 详细资料: 教师节纪念邮票 发行日期: 1947。

8。27 (1) 孔子像 500元 红 (2) 杏坛 800元 棕 (3) 孔子墓 1,250元 绿 (4) 大成殿 1,800元 蓝 1947年8月27日,中华民国邮政总局为纪念“中华民国教师节”而发行了这套纪念邮票。

全套邮票共4枚。 第一枚“孔子像”。

邮票画面为孔子头像。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后在,字仲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和最有影响的教育家,创立了儒家学派。

他曾编订过《诗经》,《书经》,《易》,《礼》等古代文献,并删改过《春秋》,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孔子死后,他的学生把他的言论编为《论语》一书。

西汉武帝时开始“独尊儒术”,孔子本人也被尊为“圣人”。 第2枚“杏坛”。

邮票画面是相传孔子讲学的地方——杏坛。 第3枚“孔子墓”。

邮票画面是晨,在孔子及其家庭的墓地内,又称“孔林”。 第4枚“大成殿”。

画面是孔庙内的大成殿。重椽九脊,黄瓦飞甍,四廊皆有精雕的大理石柱。

前廊10根石柱各精雕两条正在戏珠的飞龙。灌顶艺绝妙,为中国宫殿建筑中所罕见。

全套邮票邮市价新票:120元;信销票:40元。 1932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批准每年的6月6日为教师节,抗战后教师节改在孔子诞辰日,即8月27日。

1947年5月29日,邮政总局向上海供应处订印教师节纪念邮票,此套邮票全套4枚:孔于造像、杏坛、至圣墓和大成殿,定于8月27日发行,计划用凹版印制。因用凹版印制周期长,而限期仓促,上海各印厂大都不愿接手,只有大东书局一家报价承印。

邮政总局担心用凹版印制恐怕无法赶在8月27日出售,因此建议改用胶版印制,向交通部报告时邮电司意见“用胶版不如凹版精美”。 因此交通部批复:孔子造像一种先用胶印,赶在8月27日发行;其余三种(杏坛、至圣墓、大成殿)用凹版印制,以后陆续发行。

于是出现了全套邮票用两种印刷方式(胶版、凹版)并分期发行(孔子像邮票8月27日发售、另三种邮票10月17日发售)的情况。 。

3.关于这枚邮票,请各位进来看看最近得到一枚邮票,画面上印刷的是极

您好,您要的邮票资料如下: 【邮票编号】 2002-15 【邮票名称】 南极风光 【全套枚数】 3枚 (3-1)T 南极冰山 80分 1375万枚 (3-2)T 南极极光 80分 1335万枚 (3-3)T 南极格罗夫山 2元 1290万枚 【整 张 数】 17枚 【发行日期】 2002-7-15 【 规 格 】 40*30mm 【齿孔度数】 12度 【 版 别 】 胶版 【设 计 者】 王虎鸣 【摄 影 者】 夏立民、薛冠超、刘小汉 【责任编辑】 李昕 【印 刷 厂】 河南省邮电印刷厂 【市 场 价】 约4元 背景资料: 南极是南极洲和南大洋的总称,面积约1450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最寒冷、最荒凉、最干燥、暴风雪最频繁的地区。

迄今为止它是惟一未被污染的最洁净的大陆,在数十万年中一直被千尺冰雪所覆盖,冰盖无疑是南极最绮丽的景观,素有“白色沙漠”之称。在这个神奇大陆的周边是企鹅、海豹等海洋动物和鸟类栖息繁衍的乐园。

南极的神秘,使得它成为人类探索研究地球科学的圣地。 参考文献:国家邮政局邮资票品管理司与中国集邮总公司主办的 “中国集邮信息网”2002年的新邮预报 。

4.各种鸟类邮票图片

您好,根据您的的要求,我为您提供1982年发行的《益鸟》邮票资料,图片可到该网站浏览。

第1图【戴胜】俗名“臭姑鸪”。属鸟纲戴胜科。

体长约30厘米,棕栗色。羽冠呈扇状,颇美丽。

颈和胸等处色同羽冠但较浅,下背和肩羽黑褐色且有棕、白色斑,尾羽黑色,中部有白斑。以昆虫为食,其中所吃的金针虫、天牛幼虫、蝼蛄和行军虫等害虫占88%,蜘蛛占12%,为农林益鸟。

喜在树洞或墙窟窿间营巢,并常独栖于田野。鸣叫时,羽冠高高耸起,随着由高而低的叫声,上下点头;我国各地均有分布,长江以北地区多为旅鸟和夏候鸟。

邮票画面上,为一只栖息于岩石上的戴胜鸟,冠羽宽宽,长嘴尖尖,很有特点。第2图【家燕】属鸟纲燕科。

体长约17厘米。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棕色,前胸黑褐相间,**其余部分带白色,尾基处有一行白色。

家燕飞行速度达98米/秒。善于在飞行中急速变换方向捕捉害虫,每只家燕平均日食害虫450条,一个夏天能吃掉近百万只苍蝇、蚊子、蚜虫、虻虫、椿象等,是著名的农林益鸟。

喜营巢于屋檐下。每年二三月间沿中国海岸线北上,人内地,标致着春天已经来临。

自居易有诗《钱塘江春行:》描写道:“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而到九、十月间即返回南洋、印度、澳洲过冬。

邮票画面上,为两只家燕在柳枝间雀跃啁啾,极富生活气息。但实际上,家燕是从不站在树上的,它们是站在屋檐、地面或电线上。

钱行健所撰《画鸟歌诀》中须有“鸽燕不栖树,画时需留神”之句。第3图【黑枕黄鹂】俗名黄莺、黄鸟、黑枕黄莺。

属鸟纲黄鹂科。雄鸟羽毛金黄而有光泽,头部有通过眼周直达枕部的黑纹,翼和尾的中央黑色。

雌鸟羽毛黄中带绿。幼鸟头部无黑纹,腹部却有黑色条纹,直到第三年才逐渐消失。

卵为粉红色,通常每窝为4枚。主要吃枯叶蛾、松毛虫、土蝗、苹果舟型毛虫、星梨毛虫等。

它在育雏的16天中,至少能吃掉1000多条害虫,对森林、果树益处甚大。喜营巢于树梢的枝杈处,经常生活在平原和丘陵地带,极少落地。

在我国台湾和海南岛为留鸟,而在我国其它地区则为候鸟。春夏飞来我国大陆和日本,到了秋冬则迁到印度、马来西亚和斯里兰卡。

其羽毛艳丽悦目,鸣叫声婉转动听,历代文人多有诗文赞颂,其中以杜甫的“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诗句为最著。邮票画面上,为一只振翅枝间,放声鸣唱的黑枕黄鹂展现了其形神兼备之风采。

第4图【大山雀】属鸟纲山雀科。体长约13厘米。

头部羽毛呈蓝褐色,颊部白色。以梨象岬、青刺蛾、蝗虫、椿象和天蛾幼虫为食,尤喜食松毛虫。

每对大山雀在育雏期间能消灭12000至14 000条害虫。据我国著名鸟类学家郑作新教授对鸟胃的剖析,证明它们的食物中74%是害虫。

是重要的园林益鸟。喜营巢于山区的森林中,广泛地分布于全国各地。

并喜群居,不怕人,在庭院中也常见。邮票画面上,为两只大山雀正在枝头上,叽叽喳喳,啄食不止,充分表现了它们的生活习性。

第5图【斑啄木鸟】属鸟纲,啄木鸟科。体长约22厘米。

体羽上黑下白,羽翅黑中带白斑,头顶有红斑,尾下复羽呈深红色。嘴强直而端尖,呈长圆锥状,舌细长能伸缩,富有粘液。

舌尖端列生小刺钩。每脚有4趾,两趾向前,两趾向后,各趾均有锐爪,便于抓牢树干。

尾羽呈楔形,羽轴粗硬而有弹性,可以用来支撑身体而不致下滑,并能平稳地沿着树干向上跳跃和灵活地绕树干转动,边走边用锥形长硬嘴敲击,一旦发现有虫,便会啄破树皮,用长舌钩出害虫吃掉。用此方法,每天可吃掉上百条藏在树中的害虫。

它所吃的害虫主要有象岬、天牛幼虫、金龟岬、螟蛾、花椿象、蝗卵等。一对啄木鸟,可以保护十几亩的森林免遭虫害,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医生。

唐代诗人朱庆余特赋诗一首《啄木儿》:“丁丁向晚急还稀,啄遍庭槐未肯归。终日为君除蠹害,莫嗔无事不频飞。”

生动地刻划出终El辛劳,为树除害的啄木鸟的形象。另外,啄木鸟在叩树找虫时,其速度极快,啄木频率达到每秒15至16次,因此其头部所受到的冲击力等于所受重力的1 000倍。

科学家们正是根据啄木鸟结构和防震原理,利用仿生学,设计出各种安全帽和防震盔。邮票画面上,一只啄木鸟正在树干上,聚精会神地啄树吸虫,表现出森林大夫的敬业精神。

小型张【杜鹃】又叫“布谷”、“喀咕”,因其叫声而得名。属鸟纲杜鹃科。

大杜鹃大小与家鸽近似,体呈灰褐色,胸腹有细致的黑色横纹,尾羽上有一些白色圆点,叫声为“喀咕一喀咕”,二声一度。小杜鹃体型略小,其它与大杜鹃类似,但叫声为“咕咕喀咕”,四声一度。

喜食松毛虫、舞毒蛾、蚱蜢、金龟子、大青水蛾等害虫,食量较大,每小时可吃掉害虫100多条。愿在近水的开阔林地栖息,性情孤僻,不合群,不筑巢,六月份繁殖时,把卵产在其它鸟的巢中,由别种鸟代孵喂雏,几天后孵出的小杜鹃便能独立生活。

杜鹃的这种生殖现象,我国古代早已发现。《诗经·砖氢精》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并有“鹊巢鸠占”的成语,“鸠”即是大杜鹃的古称。杜甫诗也说:杜鹃“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

仍为馁其子,礼若奉至尊。”小型张邮票图外为一棵。

上一篇
玉的诗歌
下一篇
高的诗歌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