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的题目

1.诗歌的题目是什么

1、 关注诗歌题目,迈好鉴赏第一步 人常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诗歌亦然。然而,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师生并不关注诗歌的题目,他们往往例行公事般扫一眼题目,便投入到诗歌的解读中。

那么,诗歌的题目到底在鉴赏中起多大的作用呢?还是先让我们看看下面这两首诗吧。 先来看朱熹的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仅从诗句来看,估计初见该诗的读者一定会以为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清澈、平静、美丽的池塘,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深深的喜爱之情。

但是,诗歌的题目是《观书有感》。想必看到题目后读者才悟到,作者是想用池塘因为有活水才清澈来比喻写作必须来源于生活。

再看唐朝朱庆馀的一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粗心的读者一定会以为本诗描写了新婚女子早晨拜见公婆前忐忑不安心理。本诗极富生活气息,但遗憾的是本诗的题目是《近试上张水部》。

原来这是一首干谒诗,使人想借新婚女子的疑问来向张水部询问自己的诗文能否使主考官满意。 由此可见,诗歌的题目对鉴赏诗歌的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从题目入手,迈好鉴赏诗歌的第一步,事实上诗歌的题目可以传达很多信息。 一、诗歌题目能够显示诗歌类别。

古典诗歌中那些风花雪月、艳科宫词等消极的东西不适宜中学生读。除此之外,从内容上诗歌可以大致分为:思想类、咏人类、慰己类、怀国类、伤事类、名理类等。

阅读诗歌时我们如果能够判断该诗的类别,诗歌的内容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向我们基本能够把握,避免出现南辕北辙的情况。 例如:李白的《越中览古》,题目告诉我们本诗属于伤事类。

伤事类的诗歌大致分为三类:表达怀古伤时的感叹;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表达借古讽今的情怀。明白了这些,我们可以猜测本诗可能是诗人游览越国故址,抒发上述感情之一。

事实上,本诗恰恰通过故址的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盛衰无偿的感慨。 再如,王昌龄的《从军行》。

诗歌的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本诗属于怀国类,属于边塞诗的一种。由题目可以预测,本诗可能表达忧国、报国、爱国、卫国的某一种或某些情感。

二、诗歌题目能够反映内容的主体。 有的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惑:确定诗歌的类别可以保证我们的前进的方向没有错误,但是古典诗歌由于距离我们比较遥远,语言比较简练,内容的理解很困难。

其实,有的诗歌的题目已经交待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弄了诗歌的题目,内容已经掌握大半。 例如:陆游的《书愤》。

由题目可以知道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书写诗人胸中的愤怒之情。诗人因何而怒?诗中有哪些诗句表现表达愤怒之情?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诗歌,文章的主旨轻而易举的获得。

在如王维的《山居秋暝》,题目告诉我们本诗属于思乡中的寄情山水田园的一种。“山”是描写的主体,“秋”表明了季节,“暝”写出了时间。

由此可知,本诗主要是写秋天山野傍晚的景色,本诗的基本内容已然确定。 三、题能够反映诗歌的写法。

《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中学生要能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许多学生感觉技巧的鉴赏很困难。

事实上,有经验的读者已经从诗歌的题目上揣测出诗歌的写法。如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黄巢《菊》、杜甫《孤雁》、李商隐的《流莺》,这些诗歌以某种事物为题,往往是借助该事物传达出诗人的理想与志,诗中的菊、雁已经成为自己或他人的象征。

因此,这些诗歌往往采用托物言志、象征的写法。 再如:贺知章的《咏柳》、柳宗元的《江雪》、韦应物的《滁州西涧》、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这类诗歌是景物作为描写对象,往往借助景物抒发感情,因此诗歌的写法不外乎,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2005年高考试题(天津卷)中诗歌鉴赏的题目是《听蜀僧弹琴》,敏感的读者一定注意到了诗题中的“听”和“琴”字。因为是表现琴声,面对抽象的事物作者一般会用到比喻的修辞;因为是“听”,作者也极易采用“侧面描写”。

明白了这些,题目就变得轻而易举。 四、诗题直接点名诗人的感情基调。

诗歌是抒情的艺术。鉴赏诗歌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把握诗人所寄予的感情。

有些诗歌的题目就能直接点出诗人的感情基调。 例如沈如筠的《闺怨》,一个“怨”字已经表明本诗的感情基调。

闺中的妇人会埋怨什么?为什么会产生埋怨?是谁造成的这种局面?沿着这个思路读诗,我们将会很快地把握诗人的感情。 像杜甫的《恨别》的“恨”字;张籍《秋思》中的“思”字;王维《田园乐》的“乐”字,这些都是打开使人心扉的金钥匙。

类似的还有“哀”“喜”“别”“赠”,这些字眼都是点睛之笔。 五、诗题能够反映诗歌的表达方式。

含蓄是诗歌的典型特征。究其原因,诗歌是通过意象来表达诗人的观点和情感。

人、物、景都是入诗的意象。因此,在诗歌中往往会有主人公所做的事,有自然景物的描写,有主人公的直抒胸臆或者借景抒情。

聪明的鉴赏者会从表达方式的角度分析诗歌。 例如,阅读杜甫《登高》。

登高怀远是古诗中经常存在的意向,诗人借登高抒发感情。“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李白秋登临谢北楼,抒发对古人的怀想;“城上高楼接大荒。

2.谁能帮我出10个以上的诗歌题目

1 塞下曲 李益蕃州部落能结束,朝暮驰猎黄河曲。

燕歌未断塞鸿飞,牧马群嘶边草绿。出塞 马戴金带连环束战袍, 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 乱斫胡兵缺宝刀。[注] 蕃州:泛指西北地区。

黄河曲:黄河河套一带。结束:装束打扮。

(1)这两首诗都表现了守边将士的慷慨豪情,但两首诗用以表现将士豪情的内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这种不同。(4分)(2)这两首诗在任务外貌和场面描写中都能用传神的文字透露出任务的精神风貌。

请从两首诗中分别选出一个具有这一特点的字词作简要分析。(4分)2 江城子苏轼湖上与张先同赋,时闻弹筝。

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

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谴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

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①开头三句写景,其主要作用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上片运用多种手法描写弹筝女,请择其一种作具体分析。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下片重在写音乐,最后三小句诗意味深长,试作简要评析。(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暮春浐水送别韩琮绿暗红稀出凤城①,暮云楼阁古今情。

行人莫听宫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注】①凤城:京城。

(1)两首送别诗都写到的“水”,各有什么寓意?请作简要说明。(4分)(2)《暮春浐水送别》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4分)4 [双调] 沉醉东风白朴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杨堤红蓼滩头。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

点秋江白鹭沙鸥。傲杀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补注:忘机友:古人称毫无机巧之心的朋友。傲杀:傲视(1)曲中刻画的烟波钓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4分)(2)开头两句和“点秋江白鹭沙鸥”句,皆为景物描写,试析其对刻画烟波钓叟这个艺术形象有何作用。(4分)5 落日怅望马戴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1)请赏析“千里片时间”一句的妙处。

(3分)(2)沈德潜评此诗云:“意格俱好,在晚唐中可云轩鹤立鸡群矣。”这里所说的“意”是指诗的思想感情,所谓“格”,主要是指谋篇布局方面的艺术技巧。

如果不管格律,把此诗次序稍作颠倒,即成下面这首诗:“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比较改动后的诗与原诗在谋篇布局上各自的特点及效果。(5分)6 凤栖梧 无名氏①绿暗红稀春已暮,燕子衔泥,飞入垂杨处。

柳絮欲停风不住,杜鹃声里山无数。竹杖芒鞋无定据,穿过溪南,独木横桥路。

樵子渔师来又去,一川风月谁为主。注:①《全宋词》将其编为无名氏词。

(1)本词上阕在写景上具有怎样一些特点?(2分)(2)上下两阕表达了作者怎样一些情怀?结合有关词句,简要且合理地分析。(4分)7 蝶恋花苏 轼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消,多情却被无情恼。(1)“绿水人家绕”中的“绕”字,有的版本写作“晓”。

你认为哪个字更恰当?为什么? (3分)答:(2)俞陛云在《宋词选释》中对这首词的上阕做过这样的整体评价:“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独作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为什么?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赏析。

(5分)答:8 [双调]殿前欢对菊自叹张养浩可怜秋,一帘疏雨暗西楼。黄花零落重阳后,减尽风流。

对黄花人自羞。花依旧,人比黄花瘦。

问花不语,花替人愁。(1)这首曲中“花依旧,人比黄花瘦”是借用了 朝词人 《醉花阴》中“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一句。

(2分)(2)曲题为“对菊自叹”,作者在曲中感叹自己什么?(2分)(3)这首曲层层深入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作具体分析。(4分)9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①(其五)[宋]杨万里莫言下岭便无难,赚②得行人错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注:○1此诗是绍熙三年(1192)诗人在建康江东转运副使任上外出纪行之作。

松源、漆公店,地名,在今皖南山区。 ○2赚:骗。

(1)有人说第二句“赚”字运用最精巧,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2)有人认为三四两句在承接二句解释悬念后,运用拟人手法,表达了一个缺乏思想准备的行人,下了一个山头后,又遇到一个山头时的沮丧;但也有人认为诗歌形象反映了行人由意外,惊诧,直至恍然大悟的心理过程。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说明理由。

4分答:10. 关河令周邦彦秋阴时晴渐向。

3.按诗歌分类,整理诗歌.要有类别、诗歌题目还有作者.(三个就好)麻

五言绝句: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五言律诗: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七言绝句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七言律诗【作品名称】登金陵凤凰台 【创作年代】唐朝 【作者姓名】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当然古诗的类别还有很多,不要以此为限制了。

4.诗歌题目大全,要有答案

春,是开启梦的精灵

轻轻的,悄悄的

伴随着第一场雨的飞舞

翩然而至

带来绿的新意

生命的气息

夏,是感受希望的天使

旖旎而神奇

和着白花的绽放

蝴蝶的缠绵

轻快的欢唱着

好似人间的天堂

秋,是转换自然气息的魔法师

绚烂多变的个性

是秋最美的符号

每一片飘零的落叶

都是大自然的奇迹

生命的赞歌

冬,是妖娆妩媚的雪女

纯净中透着清新

纷纷的雪花

是雪女轻舞的彩绫

是浪漫的飞絮

是新生命即将到来的曙光

5.关于诗歌的题按要求搜集一些美妙的诗句见到夕阳,我们会想到诗句(

见到夕阳,我们会想到诗句(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填入恰当的表示动物名称的词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 鹦鹉)洲 校尉传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 )山 根据提供的情景写恰当的诗句 昨晚有一道数学题,我绞尽脑汁,百思不得其解.就在我(山重水复疑无路 )时,爸爸走过来,经他一点拨,我豁然开朗,真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 爷爷七十大寿,大家祝爷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爷爷却叹到(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赶紧把爷爷的话打住:“(‘霜叶红于二月花’)爷爷,您的身体比年轻人还壮实呢.”爷爷高兴的笑了.我国现代的诗人有( 李白)、(杜甫 ),其他国家的诗人有( 但丁)、(莎士比亚 )、(普希金 ) 安徒生被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 诗佛是( 王维) 连连看 《早春》 谁言寸草心 李白 《赠汪伦》 家祭无忘告乃翁 韩愈 《示儿》 李白乘舟将欲行 孟郊 《游子吟》 绝胜烟柳满皇都 陆游 连绝胜再连韩愈连李白乘舟再连李白连家祭再连陆游连谁言再连孟郊《早春》这首诗 《赠汪伦》这首诗 《示儿》这首诗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6.【四年级23首必背古诗的题目

1、小儿垂钓 2、雨晴 3、城东早春 4、春游湖 5、晓日 6、浣溪沙 7、淮中晚泊犊头 8、塞下曲 9、新晴 10、渔歌子 11. 立春偶成 12. 岁暮到家 。

13. 村居 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5.游山西村(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 16.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辛弃疾 17.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文天祥 18.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马致远 19.声声慢(寻寻觅觅) 李清照 20.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陆 游 21.永遇乐(千古江山) 辛弃疾 22.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 夔 23《龟虽寿》曹操。

上一篇
诗经茶
下一篇
李山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