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卫风伯兮

1.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的翻译

/shici/shijing/

我一般都到这个站里面看,挺不错的。希望你能用得到。

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抒情诗。

朅(音切):英武高大。殳(音书):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谖草:萱草,忘忧草。背:北。指北堂。痗(音妹):忧思成病。

2.《诗经 卫风 伯兮》的故事

【内容】:《伯兮》是 一首思念的诗,描写 一妇女对久役于外的 丈夫的思念,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自古以来女人爱美,先前都是打扮来打扮去的,而《伯兮》中这名女子如今却懒得梳妆,蓬头垢脸坐着等待,等待她心目中那个威武健壮的“为王前驱”的夫君归来。然而思念的日子实在不好过,想他想得头也痛心也病,真想得到一棵忘忧草把他忘却。但是尽管痛苦难忍,还是有点想念的好,想着他,也许生活还有些盼头与希望,心甘情愿地想念着,承受着煎熬,“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必要的时候甚至连性命都可以交付。

也许他们是新婚夫妇,上战场前他还执画笔为她描眉,然后在云鬓旁别上几朵小花,娇羞脸庞,顿时生辉。这是她所盼望的现世安稳。哪知道,残酷的战事就把心爱的丈夫拉到生死未卜的战场。战场上,短兵相接,朝不保夕,自己在日日夜夜不安之中,肝肠寸断。天下女子所希望的也就是那现世安稳与岁月静好,有爱人,还可以被爱,长相厮守,到生命的尽头,这就是人生的完满。往往,天意弄人,连这仅有的一点美好都不成全,道不尽的离合,唱不完的悲欢。

3.《诗经·卫风》 伯兮的诗歌鉴赏

原文】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

“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

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7、适(迪dí):悦。

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10、疾:犹“痛”。

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11、谖(宣xuān):忘。

谖草:是假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

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译文】 夫君夫君,邦之英杰。执仗执枪,保家卫国!夫君赴东,乱发如蓬。

无人悦己,为谁而容!盼雨盼雨,又见日烈。惟念夫君,头痛欲裂!忘忧草啊,哪里去找?惟念夫君,忧心如捣!【鉴赏】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

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

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然而战争又总是不可避免的。

不管一场正在进行的战争其必要性如何、能否被评判为“正义”,从事这场战争的群体和它的领导者,总是要勉励群体中的成员为之付出最大的努力、最大的牺牲。国家给军人以荣誉,使他们认为自己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是值得的;这荣誉也会影响他们的家人——尤其是妻子,使她们认为家庭生活的破坏以及自身的痛苦都是有价值有意义的。

因此,写妻子怀念从军的丈夫的诗篇,通常会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为丈夫而骄傲——这骄傲来自国家、来自群体的奖勉;思念丈夫并为之担忧——这种情绪来自个人的内心。 《伯兮》就是典型的这种诗篇。

诗一开篇,读者看到一个女子用自豪的口吻在描述她的丈夫。“伯”本是兄弟间排行的第一位,也就是老大,这里转用为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所以译作“大哥”),口气中带着亲切感。

——现代的歌谣还常见这种情形。这位丈夫值得骄傲的地方在于:一则他长得英武伟岸,是一国中的豪杰,同时也因为他非常勇敢,充当了君王的先锋(由此看“伯”身份,当是贵族阶层中的武士)。

而骄傲的来源,主要恐怕是在后一点上。假如“伯”虽然长得高大英武,在战争发生时却畏缩不前,妻子就没什么可以公然夸耀的了。

——其实,一般人所知道的光荣,也就是社会所认定的光荣,个人在这方面是没有多少独立判断的能力的。 转入第二章,写自从丈夫出征,妻子在家就不再打扮自己了,任由头发——女性身体最富装饰性的部分——零乱得像一蓬草。

这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最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等等,不胜枚举。这是以对女性的美丽的暂时性的毁坏,表明她对异性的封闭,也即表明她对丈夫的忠贞。

不过,作为军人的妻子,这种举动还有进一步的意味。在古代,妇女是不能上战场的,因此妻子对从军的丈夫的忠贞,实也是间接表现了对于国家的忠贞——这就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群体——国家的要求。

试想,假定一个军人在前方冒着生命危险打仗,他的妻子却在后方整天打扮得花枝招展,走东家串西家,哪怕并无不轨之举,他也不能够安心。这不仅对于家庭是危险的,对于国家也有极大的不利。

所以,社会尤其需要鼓励军人的妻子对其丈夫表现彻底的忠贞。此诗不管是出于什么人之手(它可能是一位妇女的自述,也可能是他人的拟写),这样写才是符合上述要求的。

后来杜甫的《新婚别》写一位新娘对从军的丈夫表示“罗襦不复施”,还要“当君洗红妆”,好让他安心上战场,与此篇可谓一脉相承。 然而,尽管诗中的女主人公算得上“深明大义”,她对自己的丈夫能“为王前驱”很感骄傲,但久久的盼待一次次落空仍然给她带来巨大的痛苦。

对于古代妇女来说,生活的全部内容、幸福的唯一来源就是家庭;家庭被破坏了,她们的人生也就被彻底破坏了。而等待从军的丈夫,这与一般的别离相思是不同的——其背后有很深的忧惧。

潘岳《寡妇赋》用此诗为典故,有云:“彼诗人之攸叹兮,徒愿言而心疼……荣华晔其始茂兮,良人忽已指背。”正是揭示了诗中未从正面写出,而又确实隐藏在字面之下的恐怕丈夫最终不能归来的忧惧。

知道这一点,读者。

4.《诗经 卫风 伯兮》的故事

【内容】:《伯兮》是 一首思念的诗,描写 一妇女对久役于外的 丈夫的思念,反映了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战争会破坏很多东西,而它首先破坏的是军人自身的家庭生活。军人尚未走到战场,他们的妻子已经被抛置在孤独与恐惧中了。

她们的怀念不是一般的怀念,那永远是充满不安和忧虑的。等待出征的丈夫回来,几乎成为她们生活中唯一有意义的内容。

自古以来女人爱美,先前都是打扮来打扮去的,而《伯兮》中这名女子如今却懒得梳妆,蓬头垢脸坐着等待,等待她心目中那个威武健壮的“为王前驱”的夫君归来。然而思念的日子实在不好过,想他想得头也痛心也病,真想得到一棵忘忧草把他忘却。

但是尽管痛苦难忍,还是有点想念的好,想着他,也许生活还有些盼头与希望,心甘情愿地想念着,承受着煎熬,“愿言思伯,甘心首疾”,必要的时候甚至连性命都可以交付。 也许他们是新婚夫妇,上战场前他还执画笔为她描眉,然后在云鬓旁别上几朵小花,娇羞脸庞,顿时生辉。

这是她所盼望的现世安稳。哪知道,残酷的战事就把心爱的丈夫拉到生死未卜的战场。

战场上,短兵相接,朝不保夕,自己在日日夜夜不安之中,肝肠寸断。天下女子所希望的也就是那现世安稳与岁月静好,有爱人,还可以被爱,长相厮守,到生命的尽头,这就是人生的完满。

往往,天意弄人,连这仅有的一点美好都不成全,道不尽的离合,唱不完的悲欢。

5.诗经·国风·卫风·伯兮 的翻译

/shici/shijing/我一般都到这个站里面看,挺不错的。

希望你能用得到。伯 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注释 丈夫久役不归,妻子怀念远人的抒情诗。 朅(音切):英武高大。

殳(音书):古兵器,杖类。长丈二无刃。

膏沐:妇女润发的油脂。 杲(音稿):明亮的样子。

谖草:萱草,忘忧草。背:北。

指北堂。痗(音妹):忧思成病。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