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桓诗经

1.“桓”字粤语的读音是什么

“桓”字的粤语注音(粤拼)wun4,读“垣”字音。(是粤语读音,用普通话的谐音来读是不准确的)

本义是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现多用作姓。

常用词语:

【桓拨】huánbō

〈名〉指大治,拨乱反正。

诗经·商颂·长发》:“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

【桓桓】huánhuán

[mighty;powerful] 〈形〉威武的样子。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诗经·鲁颂·泮水》

尚桓桓。——《尚书·牧誓》

【桓楹】huányíng

〈名〉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

《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2.(桓)小学生要用桓组词,字典上没有组词

huán

(1)

(形声。从木,亘(xuān)声。本义: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

(2)

同本义,后也泛指寺、墓、桥梁等用作表识或其他用途的柱子 [pillar]

桓,亭邮表也。――《说文》

三家视桓楹。――《礼记·檀弓》。注:“四植谓之桓。”

公执桓圭。――《周礼·大宗伯》。注:“双植谓之桓。桓宫室之象,所以安其上也。”

(3)

又如:桓楹(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桓表(即华表)

(4)

木名。即无患木 [Chinese soapberry]。叶似柳,皮黄白色

(5)

水名。即今白龙江 [Huanshui River]。发源于甘肃省西倾山

(6)

山名 [Huanshan Mountain]。在今江苏省铜山县东北。如:桓山之泣(谓家人离散的悲痛);桓山鸟(喻离别的痛苦)

huán

(1)

大 [big]

玄王桓拨。――《诗·商颂·长发》。传:“大也。”

(2)

又如:桓蒲(祭祀用的大蒲席);桓拨(谓大治)

桓桓

huánhuán

[mighty;powerful] 威武的样子

桓桓于征。――《诗·鲁颂·泮水》

尚桓桓。――《书·牧誓》

huán ㄏㄨㄢˊ

(1)

古代立在城郭、宫殿、官署、陵墓或驿站路边的木柱:~表。

(2)

大:~治(大治)。

(3)

姓。

〔~~〕威武的样子,如“~~陈将军,仗钺奋忠烈”。

诗经

绥万邦,娄丰年。

天命匪解,桓桓武王。

保有厥士,于以四方。

克定厥家,於昭于天,皇以间之。

注释:

周成王祀武王于明堂。

娄(音旅):屡。

桓桓:威武。

士:当为土。古土、士同。

间:代。指代殷有天下。

3.人名桓字代表着什么意义

桓,拼音huán,属通用字。本义是表柱。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后称华表。现多用作姓。华表为“望帝归”,就是古代帝王出访或出征,立华表表示盼望帝王早日归朝治理天下之意,桓字作为人名应该取其守家兴业不飘零之意,就是命运很稳当,主兴家立业之意。

字源解说:

形声字,形旁为"木",声旁为"亘(xuān)",本意指古代立在驿站、官署等建筑物旁作标志的木柱。

注意:

桓的声旁是"亘(xuān)",和恒的声旁"亘(gèn)"是不一样的,汉字简化以后变成一样了。右图为小篆的两字字形。繁体字里,同简体字一样写作桓,但是恒和亘的写法和简体字不一样。所以,恒和桓的读音不一样。

常用词语:

【桓拨】huánbō

〈名〉指大治,拨乱反正

《诗经·商颂·长发》:"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

【桓桓】huánhuán

[mighty;powerful] 〈形〉威武的样子

桓桓于征,狄彼东南。--《诗经·鲁颂·泮水》

尚桓桓。--《尚书·牧誓》

【桓楹】huányíng

〈名〉古代天子、诸侯葬时下棺所植的大柱子。柱上有孔,穿索悬棺以入墓穴。

《礼记·檀弓下》:"公室视丰碑,三家视桓楹。"

4.诗经.唐风多少篇

《国风·唐风》是《诗经》十五国风之一。

为先秦时代唐地民歌,有些诗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有些诗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有些诗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国风·唐风》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

这些诗都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一共是 12 篇。

作品目录 蟋蟀 山有枢 扬之水 椒聊 绸缪 杕杜 羔裘 鸨羽 无衣 有杕之杜 葛生 采苓 作品原文 蟋蟀 原文: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以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注释:①聿(yù 玉):作语助。

莫:古暮字。②除:过去。

③无:勿。已:甚。

大(tài 太)康:过于享乐。④职:相当于口语"得"。

居:处,指所处职位。⑤好乐:娱乐。

无荒:不要过度。⑥瞿瞿(jù 巨):警惕瞻顾貌;一说敛也。

⑦逝、迈:义同,去。⑧蹶蹶(jué 厥):勤奋状。

⑨役车:服役出差的车子。⑩慆(tāo 涛):逝去。

⑾休休:安闲自得,乐而有节貌。译文:蟋蟀在堂屋,一年快要完。

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返。不可太享福,本职得承担。

好乐事不误,贤士当防范。蟋蟀在堂屋,一年将到头。

今我不寻乐,时光去不留。不可太享福,其他得兼求。

好乐事不误,贤士该奋斗。蟋蟀在堂屋,役车将收藏。

今我不寻乐,时光追不上。不可太享福,多将忧患想。

好乐事不误,贤士应善良。赏析:就诗论诗,本篇劝人勤勉的意思非常明显,可是《毛诗序》偏说是"刺晋僖公也。

俭不中礼,故作是诗以闵(悯)之,欲其及时以礼自虞(娱)乐也"。清方玉润驳得好:"今观诗意,无所谓'刺',亦无所谓'俭不中礼',安见其必为僖公发哉?《序》好附会,而又无理,往往如是,断不可从。

"(《诗经原始》)对《诗序》说纠正较早的当是宋王质,其《诗总闻》指出"此大夫之相警戒者也",而"警戒"的内容则是" 为乐无害,而不已则过甚。勿至太康,常思其职所主;勿至于荒,常有良士之态,然后为善也"。

释语达理通情,符合原诗。较他说为胜。

拙著《诗经选注》定本篇为"劝人勤勉的诗",即是受王质说启发。本篇三章意思相同,头两句感物伤时。

诗人从蟋蟀由野外迁至屋内,天气渐渐寒凉,想到"时节忽复易",今 年已到了岁暮。古人常用候虫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来表示时序更易,《诗经·豳风·七月》写道:"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

""九月在户"与本诗"蟋蟀在堂"说的当是同一时间。《七月》用夏历,本诗则是用周历,夏历的九月为周历十一月。

本篇诗人正有感于十一月蟋蟀入室而叹惋" 岁聿其莫"。首句丰坊《诗说》以为"兴",朱熹《诗集传》定为"赋",理解角度不同,实际各有道理。

作为"兴"看,与《诗经》中一些含有"比"的"兴"不同,它与下文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在深层情感上却是密不可分的,即起情作用。所以从"直陈其事"说则是"赋"。

从触发情感说则是"兴"。这一感物惜时引出述怀的写法,对汉魏六朝诗影响很大,《古诗十九首》中用得特多,阮籍《咏怀八十二首》亦常见,如其第十四首(依《阮籍集校注》次第):开秋肇凉气,蟋蟀鸣床帷。

感物怀殷忧,悄悄令心悲。多言焉所告,繁辞将诉准…… 开头与下文若即若离,与《蟋蟀》起句写法一脉相承,只是这里点明了"感物"的意思,而《蟋蟀》三、四句则是直接导入述怀:诗人由"岁莫"引起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他宣称要抓紧时机好好行乐,不然便是浪费了光阴。

其实这不过是欲进故退,着一虚笔罢了,后四句即针对三、四句而发。三章诗五、六句合起来意思是说:不要过分地追求享乐,应当好好想想自己承当的工作,对分外事务也不能漠不关心,尤其是不可只顾眼前,还要想到今后可能出现的忧患。

可见"思"字是全诗的主眼,"三戒"意味深长。这反覆的叮嘱,包含着诗人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自儆也是儆人。

最后两句三章联系起来是说:喜欢玩乐,可不要荒废事业,要像贤士那样,时刻提醒自己,做到勤奋向上。后四句虽是说教,却很有分寸,诗人肯定"好乐",但要求节制在限度内,即"好乐无荒"。

这一告诫,至今仍有意义。本诗作者,有人根据"役车其休"一句遂断为农民,其实是误解,诗人并非说自己"役车其休",只是借所见物起情而已,因"役车休息,是农工毕无事也"(孔颖达《毛诗正义》),故借以表示时序移易,同"岁聿其莫"意思一样。

本诗作者身份难具体确定,姚际恒说:"观诗中'良士'二字,既非君上,亦不必尽是细民,乃士大夫之诗也。"(《诗经通论》)可备一说。

全诗是有感脱口而出,直吐心曲,坦率真挚,以重章反覆抒发,语言自然中节,不加修饰。押韵与《诗经》多数篇目不同,采用一章中两韵交错,各章一、五、七句同韵;二、四、六、八句同韵,。

5.《后汉书'桓容丁列传》的翻译

桓荣传,桓荣字春卿,沛郡龙亢人。

少年时在长安,学习《欧阳尚书》,以九江朱普为师,家中贫困,常靠佣工养活自己,精力不倦,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到王莽篡位时才回去。恰逢老师朱普去世,桓荣到九江奔丧,自己负土替老师筑坟,于是留下来教学,徒众达几百人。

王莽失败,天下大乱,桓荣抱着经书与学生一道逃入山谷之中,虽常饥饿但讲经论卷不止,后来又在江淮一带教学。建武十九年(44),桓荣六十多岁了,才被授职大司徒府。

当时显宗刚立为太子,选求明经,于是提升桓荣的学生豫章何汤做虎贲中郎将,用《尚书》教太子。世祖从容问何汤的本师是谁,何汤答道:“沛国桓荣。”

皇帝即召桓荣,命令他讲解《尚书》,觉得很好。便拜桓荣为议郎,赐钱十万,让他入宫教太子。

每朝会,常叫桓荣在公卿面前讲解经书。皇帝称赞道“:得到先生太晚了!”恰逢欧阳博士出缺,帝想用荣。

荣叩头辞让道:“臣经术浅薄,不及同门生郎中彭闳、扬州从事皋弘。”帝说“:好,去吧,你能胜任。”

于是拜桓荣为博士,引荐彭闳、皋弘做议郎。皇上车驾到了大学,正逢诸博士讨论问题,桓荣穿着儒生衣服,温良恭敬,宽博有余,辩明经义,每以礼让相服,不用言词胜人,众儒生谁也不及他,皇上特加赏赐。

皇上又诏诸生雅吹击磬,整天才完。后来桓荣入会庭中,皇上诏赐奇果,受果者都纳入怀中,桓荣举手捧着果物拜谢。

帝笑着指他说“:这人真正是儒生呀!”从此更受敬重,常叫他住宿在太子宫中。过了五年,桓荣推荐门生九江人胡宪作侍讲,自己只是听听,每天早晨进一次宫罢了。

桓荣曾经生病,太子早晚派中傅问病,赐以珍馐、帷帐、奴婢等,并且说“:如果有什么三长两短,不必为家室担忧。”后来病愈了,又进宫侍讲。

二十八年(53),朝中大会百官,皇上诏问谁可做太子的师傅?群臣体察上意,都说太子的舅父执金吾原鹿侯阴识可以。博士张佚正色道:“今陛下立太子,是为阴氏呢,还是为天下?如果为阴氏,那么阴侯可以;如为天下,就应用天下之贤才。”

帝认为讲得好,说道:“想设太傅,是为了辅佐太子。现在博士不能帮助我,何况太子呢?”于是拜张佚为太子太傅,而以桓荣为少傅,赐以辎车、乘马。

桓荣大会诸生,陈列出车马、印绶道“:今日蒙皇上所赐,这是稽考古书的力量,可不勉励吗?”桓荣认为太子经学已经完成,上疏谢道:“臣下有幸得在帷幄,讲经几年,可智学浅短,无以补益万分。现在皇太子凭着聪明的资质,通明经义,观览古今,没有哪位太子能专精博学像这样的。

这真是国家的福..,天下的幸运。臣师道已尽,其他皆在太子。

谨使掾臣汜再拜回家。”太子复信道“:庄以童蒙,学道九年,无所晓识。

《五经》这么广大,圣言幽道,不是天下最聪明的人,岂能精通得了!何况不才如我,敢承教诲面命。从前的先师感谢弟子的有人了,上则通达经旨,弄明章句,下则去家慕乡,求谢师门。

现在蒙受下列,不敢有辞,愿您养病加餐,重爱玉体。” 三十年(55)桓荣拜为太常。

桓荣开始遭难,与族人桓元卿同挨饿,可桓荣仍讲诵经书不止。元卿嗤笑道“:只是自苦气力,什么时候又会施用呢?”桓荣笑而不应。

等到做了太常,元卿叹道:“我是农家出身的人,没想到学问之有用竟这样哩。”显宗即位,尊桓荣以师礼,很受亲近和尊重,拜桓荣二子为郎。

桓荣年过八十,自以衰老,几次上书请求退休,每加赏赐。皇上曾经坐车到太常府,叫桓荣坐东面,设几杖,集合百官骠骑将军东平王苍以下和桓荣的学生数百人,天子亲自执业,每开口就说:“大师在这里。”

礼毕,把太官供具全部赐给太常家。其恩礼就是这样。

永平二年(60),三雍(明堂、灵台、辟雍三宫)初建成,拜桓荣为五更养老。每次举行大射养老礼毕,帝就引桓荣和弟子升堂,执经书自己下语讲说。

于是封桓荣为关内侯,食邑五千户。桓荣每次生病,皇上就派使者慰问,太官、太医络绎不绝。

后来病重,桓荣上疏谢恩,让还爵土。皇上亲自到他家问安,入街下车,捧着经书上前,抚摸着桓荣,流着眼泪,赐以订床茵、帷帐、刀剑、衣被,好久才走开。

从此诸侯将军大夫问疾的,不敢再乘车到门口,都拜倒在床下。桓荣死后,帝亲自变服,临丧送葬,赐冢茔在首阳山之南。

除兄子二人补四百石,都讲生八人补二百石,其余门徒多数做到公卿。丁鸿传,丁鸿字孝公,颍川定陵人。

父丁纟林,字幼春,王莽末年守颍阳尉。世祖略地颍阳,颍阳城守不下,丁纟林说服其县令,便与他一起投降。

世祖大喜,大加赏赐,用丁纟林带领兵士先渡河,发檄文给郡国,攻营略地,攻下河南、陈留、川二十一县。建武元年(25),丁纟林被拜为河南太守。

等到封功臣时,皇帝叫大家各言所乐,诸将都占丰邑美县,只有丁纟林愿封本乡。有人对丁纟林说:“人家都想占县,你却只求乡,这是为什么?”丁纟林说:“从前孙叔敖嘱咐儿子,受封时一定求瘠薄之地,今我能薄功小,得到乡亭就很不错了。”

皇上听从之,封他为定陵新安乡侯,食邑五千户,后来改封为陵阳侯。丁鸿年十三时,从桓荣学习《欧阳尚书》,三年明白了章句,会论辩,为都讲,于是立志深造,穿。

6.诗经 泮水 翻译与赏析

《泮水》是《诗经》里面《颂·鲁颂》中的一首古典诗歌。

此诗的主题,《毛诗序》曰:“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朱熹《诗集传》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也。”

方玉润《诗经原始》曰:“受俘泮宫也。”孙鑛评此诗云:“大体宏赡,然造语却入细,叙事甚精核有致。

前三章近《风》,后五章近《雅》。”(陈子展《诗经直解》引)就艺术上说确乎如此;但刘瑾谓此诗“言不无过实,要当为颂祷之溢辞也”(吴闿生《诗义会通》引),刘勰《文心雕龙》中的《夸饰》篇特将末章首四句“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椹,怀我好音”作为修辞夸饰的例证之一,说明本篇的夸耀很有些过当,读者当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意。

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7.取名 诗经

诗经取名名字

静姝——《诗经•静女》:“静女其姝” 于飞——《诗经大雅•卷阿》:“凤凰于飞,刿刿其羽”。 羽飞——《诗经•国风•邶风•燕燕》:“燕燕于飞,差池其羽”。 雨霏——《诗经•国风•邶风•北风》:“北风其喈,雨雪其霏”。 思远——《诗经•国风•鄘风•载驰》:“视尔不藏,我思不远”。 婉如——《诗经•野有曼草》“有美一人,婉如清样 ”。 明哲——《诗经•大雅》“既明且哲,以保其身”。 卉迟——《诗经•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卉字属木。 济桓——《诗经•泮水》:“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 石玉——《诗经•小雅•鹤鸣》:“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乔木——《诗经•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欲求超脱高雅,可取乔木。

另如:长庚、思成、邦宪、维汉、其琛、闻天、梦熊、烈文、自牧、洵美、高冈、琼瑶、锡爵、令仪、令德、万年、大任、淑君、白华、公刘、则虞、常棣、柔嘉、凯风、小宛、华棠、斯年、宜之、作人、绥之、维群、纯德、仁美、秉均、其陈、启明、龟蒙、维高、其馨、徽音、友声、绳武、翘楚、辑熙、白驹、鹤鸣 等名字也都出于《诗经》。

诗经取名名人名字

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及其夫人林徽音,这对志同道合之夫妇的名字都取之于《诗经》。思成,见《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徽音,见《大雅•思齐》:“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徽音,美誉也。 词学专家唐圭璋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卷阿》“颙颙邛邛,如圭如璋”;“圭璋”是珍贵的玉器,比喻人品高尚,为世所重。 外国文学研究专家杨周翰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维申及甫,维周之翰”;“周翰”意为:“周朝首都的垣墙”;比喻国家的栋梁之材。 哲学家邢贲思之名源自《诗经•小雅•白驹》“皎皎白驹,贲然之思”;“贲思”意为:“疾驰而来。” 美学家蒋孔阳之名源自《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孔阳”意为:“十分鲜明耀眼。” 文艺理论家郑朝宗之名源自《诗经•小雅•沔水》“沔波流水,朝宗于海”;“朝宗”意为:“百川归海。” 古文字学家裘锡圭之名源自《诗经•大雅•崧高》“锡而介圭,以作尔宝”;“锡圭”意为:“赐给大块宝玉”,比喻难得的人才。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