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的得名

1.诗经的由来

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诗经》305 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 8 岁 。 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 。 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 ,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

希望采纳!

2.诗经的来历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里面的诗篇都是民间流传记录的。

《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雅”是正的意思。周代人把正声叫做雅乐,犹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带有一种尊崇的意味。大雅小雅可能是根据年代先后而分的。“颂”是用于宗庙祭的乐歌。

孔子编订《诗经》,一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诗的作者已经无法考证,其题目、排序也都没有特殊的含义。

3.叙述诗经的得名、结集与流传情况,以及分类标准与风,雅,颂的含义

《诗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原本不叫《诗经》,只称《诗》《诗三百》或《诗三百篇》等,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被称为《诗经》。

《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6世纪)的各地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是笙诗(有目无文),实为305篇。相传为尹吉甫采集编选,最后又由孔子修订成集。

《诗经》由孔子修订以后,孔子一直将其作为自己教育教学的经典教材之一,并成为后世儒家教育的经典之一,成为儒家诗学、诗教思想的最重要的源泉。说到《诗经》,就不得不提及所谓的“《诗经》六义”,即《风》、《雅》、《颂》、赋、比、兴。

其中,《风》《雅》《颂》说的是《诗经》的内容,是从音乐的性质来分类的(那时的诗歌都是配乐的,远古诗歌诗乐舞三位一体不分家),《风》即《国风》,分十五国,都是民歌,是当时全国各地的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两部分,是正声,是当时周人的正声雅乐,“雅”就是“正”的意思,《颂》周王朝王族和贵族的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商颂》三部分。

4.诗经的来源

《诗经》中最早的作品大约成于西周初期,有“四始六义”之说。

“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歌谣。“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诗经》多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风”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国风,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歌,小部分是贵族加工的作品,共160篇。

“雅”包括小雅和大雅,共105篇。“雅”基本上是贵族的作品,只有小雅的一部分来自民间。

“颂”包括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颂是宫廷用于祭祀的歌词。

5.楚辞如何得名

亦作“楚词”。

本为楚地的歌辞。 战国 楚 屈原 吸收其营养,创作出《离骚》等巨制鸿篇,后人仿效,名篇继出,成为一种有特点的文学作品,通称 楚 辞。

西汉 刘向 编辑成《楚辞》集, 东汉 王逸 又有所增益,分章加注成《楚辞章句》。 唐 孟浩然 《陪张丞相自松滋江东泊渚宫》诗:“腊响惊 云梦 ,渔歌激 楚 辞。”

《朱子语类》卷一三九:“ 楚 词平易,后人学做者反艰深了,都不可晓。” 宋 魏庆之 《诗人玉屑·诗体上》:“有 楚 辞, 屈 宋 以下,效 楚 辞体者,皆谓之 楚 辞。”

姚华 《论文后编·目录中》:“ 楚 辞者, 楚 人之辞也。虽‘凤兮’‘沧浪’,已载前籍,而《骚》尤深远,其辞若跌宕怪神,其思则缱绻恻怛,故能义兼《风》《雅》,体先词赋,於是 楚 辞代《诗》而兴,蔚然成家矣。”

6.屠呦呦林徽因琼瑶 从《诗经》中得名的名人都有谁

王国维:其名出自“王国克生,维周之桢”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在教育、哲学、文学、戏曲、美学、史学等方面均有深诣和创新,著有《人间词话》、《曲录》、《观堂集林》等作品。

王国维曾用名“国桢”,后改名“国维”,字“静安”,均出自《诗经·大雅·文王》中的“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

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该诗歌颂的是周王朝的奠基者文王姬昌,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想到周王朝那么多杰出的人才,都产生于本朝。

周王朝能够长命不衰,全靠维护周王朝的栋梁之材。有那么多济济一堂的贤才,周文王便可和乐康宁了。

“国桢”、“国维”,均出自“王国克生,维周之桢”一句;而“静安”,则是取“济济多士,文王以宁”一句的“宁”字之意,“宁”,就是“静”和“安”的意思。梁思成:其名出自“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古建筑研究与保护专家梁思成与其妻林徽因一样,名字也来源于《诗经》,“思成”,出自《诗经·商颂·那》:“汤孙奏假,绥我思成。”

文中,思,为语气助词,成,即成就之意。

7.诗歌得名的原因是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

我国现代诗人、文学评论家何其芳曾说:“诗是一种最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饱含着丰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来表现,而且在精炼与和谐的程度上,特别是在节奏的鲜明上,它的语言有别于散文的语言。”这个定义性的说明,概括了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