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金文

1.《诗经》中好像有句话“唯以永怀”,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呀

维以不永怀

维,见002葛覃·维叶萋萋。

以,繁体同。诗经凡108篇307见。本义是用“不可以茹”,也充当介词“伫立以泣”。甲骨金文常见。甲骨“戊寅卜◎贞王往以众黍于◎”。金文《多友鼎》:“执讯凡以公车折首二百又◎又五人”。

不,繁体同。在甲骨中,就已经具有目前的模样了。一说象形鸟飞在高天,一说象形花萼之柎形,乃是柎的本字。卜辞中有否定的意思。在诗经166篇中累计出现629次。篇数上排行第三,总次数则仅次于之字排行第二。

永,如果将永上头的一点一横去了,就是水字,本义是水流悠长,“以永今朝”“永锡难老”。甲骨文永字像个水字,带有人形的水字,“丙辰卜王贞余有梦惟循永余”。金文继承甲骨的形象,因为有“子子孙孙永宝用”套语,出现频率极高,《录伯[冬戈]簋盖》:“余其永万年”《大克鼎》:“得屯无湣赐赉无疆永念于厥孙”。

怀,繁体怀。心里头惦记着放不下的意思。

2.古代汉语考试题目求救

《楚辞》是屈原的文选,一个是一种体裁 ,另一个是一本书。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

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楚辞》式、方言声韵,叙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

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楚辞》的代表人物屈原(前340?-前278年),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出现的爱国诗人。

楚辞是《诗经》三百篇后的一种新诗。 汉武帝时,刘向整理古藉,把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书,定名《楚辞》,从此,“楚辞”成为一部总集的名称。

至于后人以《离骚》为代表称之为“骚”,这和后人称《诗经》为“风”一样,虽然名不符实,却是有意把楚辞和汉赋两种文体形区别开来。2。

金文的定义?不懂3。甲骨文好像没有别名4。

对于汉语,我以为现在所说的汉语同中国古代汉语有着很大的区别,已经不能再成为传统意义上的汉语了。在从古汉语向现代汉语转变的过程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重大的变革,同正常情况的继承性的转变不同,汉语的这三次变革更多的是表现为同古汉语的割裂,而并非发展。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三个变革时期:(1)。五四时期,此时以胡适、鲁迅为代表的一批人发起了白话文运动,提倡使用白话。

由此古汉语便从日常生活中逐渐退出,而现代汉语的语法也逐渐形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现代汉语的语法同古汉语语法有着很大的不同,基本上是在当时日常口语和西方语法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由于时间所限,西方语法的民族化也没有很好的完成,移植痕迹比较明显。

(2)。具体时间记不太清楚,大体是在建国后国家公布了一批简化字,日后又公布的第二批简化字,然而(幸而)在实际的推行中被抵制了。

这一变革使得现代汉语和古汉语的字形发生割裂。(3)。

就在前几年,中央政府开始在全国推广普通话,普通话是以北京地区方言发音为基础发展来的,很多字的发音都跟清朝乾隆时期统一规定的字音有着很大的不同,乾隆时期的发音更接近现在我国南方某些地区的方言。 这样现代汉语在发音上也和古汉语割裂了。

5。有时传写人误把前人在古书上旁记的字当成正文,造成衍文,如《史记·刺客列传》:“臣欲使人刺之,众终莫能就。”

王氏以为,句中“众”本为“终”的借字,后人在“众”旁记了个“终”字,抄书人误把“终”字一并抄入了正文,遂成了衍文。 勘学术语,简称“脱”,也叫“脱字”、“夺文”。

用来指明古籍中脱落了文字的现象。如“‘孔世家云:颀然而长’”“‘孔’下脱‘子’字”。

6。象形属于“独体造字法”。

用文字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 例如“月”字像一弯明月的形状,“龟”字像一只龟的侧面形状,“马”字就是一匹有马鬣、有四腿的马,“鱼”是一尾有鱼头、鱼身、鱼尾的游鱼,“艹”(草的本字)是两束草,“门”字就是左右两扇门的形状。

而“日”字就像一个圆形,中间有一点,很像我们在直视太阳时,所看到的形态。 象形字来自于图画文字,但是图画性质减弱,象征性质增强,它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

它的局限性很大,因为有写事物是画不出来的。形声属于“合体造字法”。

形声字由两部份组成:形旁(又称“义符”)和声旁(又称“音符”)。 形旁是指示字的意思或类属,声旁则表示字的相同或相近发音。

例如“樱”字,形旁是“木”,表示它是一种树木,声旁是“婴”,表示它的发音与“婴”字一样;“篮”字形旁是“竹”,表示它是竹制物品,声旁是“监”,表示它的发音与“监”字相近;“齿”字的下方是形旁,画出了牙齿的形状,上方的“止”是声旁,表示这个字的相近读音。 会意属于“合体造字法”。

会意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以所组成的字形或字义,合并起来,表达此字的意思。例如“酒”字,以酿酒的瓦瓶“酉”和液体“水”合起来,表达字义;“解”字的剖拆字义,是以用“刀”把“牛”和“角”分开来字达;“鸣”指鸟的叫声,于是用“口”和“鸟”组成而成。

7。指事字是一种抽象的造字方法,也就是当没有、或不方便用具体形象画出来时,就用一种抽象的符号来表示,例如「上」、「下」、「凶」……等等。

「上」、「下」两个字是用横线「一」为界,在横线上用一点或较短的短线指出上方的位置,写成「二」,也就是「上」字;而在横线下面画符号为「」,则是「下」字。 「凶」字是指地上有一个深坑,走路的人没看见而踏空掉进坑里,「ㄩ」代表深坑,中间的「*」符号就是象征掉下坑的那种惊吓的感觉和危险的情形。

《说文解字》释字 9353个 ,除了在对“上”、“下”二字诠释时 ,明确其为指事外 ,其他即便是后世公认的指事字 ,均以象形、会意例释之 ,再加上其《叙》中关于指事字之界说 ,言辞简约 ,语焉不详 ,故导致了古今对指事字结构类型认识上的分歧。 如段玉裁《说文解字·叙》注云 :“指事之别与象形者 ,形谓一物 ,事众物 ,专博斯分。

故一举日、月 ,一举上、下 ,上、下所之物多。

3.《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孔子

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

毛公所传的毛诗

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尹吉甫

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名尹,称尹吉甫。,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4.《诗经》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孔子据说春秋时期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六首笙诗有目无诗)。

孔子编纂诗经之后,最早明确记录的传承人,是“孔门十哲”、七十二贤之一的子夏,他对诗的领悟力最强,所以由其传诗。毛公所传的毛诗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流传,而今只剩外传10卷。现今流传的诗经,是毛公所传的毛诗。

尹吉甫尹吉甫,西周尹国国君,字吉父,一作吉甫,兮氏,名甲,金文作兮甲、兮伯吉父。又名尹,称尹吉甫。

字伯吉父(一作甫),尹是官名。是《诗经》的主要采集者,军事家、诗人、哲学家,被尊称为中华诗祖。

5.简述金文的史料价值,谢谢

⑴真实可靠。金文文献是中国保存最可靠的远古文献,三千年来未经后人删改,保存了中华民族活动最真实的信息。

⑵史料珍贵:它记载丰富,反映了中华民族思想文化起源时的社会、经济、技术、军事、文化、民族、自然等诸多状况,是我们最直接了解汉文化源头的文献。商周金文是那个时代人自己写的文章,是中国存世最早的文献。现存世先秦文献多为春秋人作,后人修订。金文文献的解读,有助于金文文字字义的辨正,有助于对金文文字体系的完整认识,有助于研究金文文字的变化和演进。⑷考证两周文献价值。《尚书》、《诗经》、《史记》等是记录商代、西周最多的先秦文献,但有被后人删改、伪作疑点。金文文献同先秦文献联系密切,可以互相补充、互为印证,对研究商周历史、先秦典籍有重要意义。

6.诗经最初所用字体是秦篆吗

大篆,那时只有这种字体,直到战国李斯发明小篆之前,官方记录的字体都是这个.

大篆是西周晚期普遍采用的字体,相传为夏朝伯益所创。根据不同的书写媒介,大篆亦有甲骨文、金文(或称“钟鼎文”)、籀文之别。

大篆作品:《睡虎地秦简》

《睡虎地秦简》展现的书法美非常独到,温润、华贵、空灵,用笔干净利落,不用勾挑和牵丝,这让人联想到弘一超然物外的行楷书法。

《睡虎地秦简》是1975年12月在湖北云梦城关睡虎地发掘的12座战国至秦代的墓葬中,编号为11的秦墓中发掘出来的。在墓中有陪葬的竹简1155枚(另有80枚残片),内容以法律、行政文书、日常书写为主。此简深埋地下几千年,所载内容未传世,很大程度上保留了原貌,具有极强的真实性,许多词汇后人未见。对此简进行词汇研究,可为汉语的研究提供有益的材料。

相关内容
上一篇
芷萱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