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器皿的诗歌

1.有哪些主要描写器皿的诗文

《器皿》作者:泥夫我喜欢有这样一所房子我想把灵魂寄存那里让它 只住进我的灵魂不住进我的人屋内要以白色为基调 尽量少摆放一些家具 物件我的灵魂习惯整洁 素白不喜欢繁杂 拥挤这个房子可以是一件 小小器皿可以是一只把玩的细瓷 眼中的花朵 握在手里的水杯每天我都会对这器皿擦试几次而不去粉刷 装一道声控的门说不出密码 谁都没有办法走进门里还有古时茶具,古代亦称茶器或茗器。

“茶具”一词最早在汉代已出现。据西汉辞赋家王褒《憧约》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这是我国最早提到“茶具”的一条史料,到唐代,“茶具”一词在唐诗里触处可见,诸如唐诗人陆龟蒙《零陵总记》说:“客至不限匝数,竞日执持茶器。”

白居易《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褚家林亭诗》有“萧疏桂影移茶具”之语,宋、元、明几个朝代,“茶具”一词在各种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如《宋史·礼志》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宋代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宋代“茶具”十分名贵,北宋画家文同有“惟携茶具赏幽绝”的诗句。

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画家王冕《吹萧出峡图诗》有“酒壶茶具船上头。”

明初号称“吴中四杰”的画家徐责一天夜晚邀友人品茗对饮时,他趁兴写道:“茶器晚犹设,歌壶醒不敲。”不难看出,无论是唐宋诗人,还是元明画家,他们笔下经常可以读到“茶具”诗句。

说明茶具是茶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以上供参考。

2.有关古代喝茶器具的古诗

《一字至七字诗·茶》是诗人元稹所创作。

作品原文

茶,

赵玄荒院士刻石拓片《一字至七字诗·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后岂堪夸。

作品注释

⑴碾雕白玉:茶碾是白玉雕成的。

⑵罗织红纱:茶筛是红纱制成的。

⑶铫:煎茶器具。

⑷曲尘花:指茶汤上面的饽沫。

作品鉴赏

一字至七字诗,俗称宝塔诗,在中国古代诗中较为少见。元稹的这首宝塔诗,先后表达了三层意思:一是从茶的本性说道了人们对茶的喜爱;二是从茶的煎煮说到了人们的饮茶习俗;三是就茶的功用说到了茶能提神醒酒。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激情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此诗一开头,就点出了主题是茶。接着写了茶的本性,即味香和形美。第三句是倒装句,说茶深受“诗客”和“僧家”的爱慕,茶与诗,总是相得益彰的。第四句写的是烹茶,因为古代饮的是饼茶,所以先要用白玉雕成的碾把茶叶碾碎,再用红纱制成的茶罗把茶筛分。第五句写烹茶先要在铫中煎成“黄蕊色”,尔后盛载碗中浮饽沫。第六句谈到饮茶,不但夜晚要喝,而且早上也要饮。到结尾时,指出茶的妙处,不论古人或者今人,饮茶都会谈到精神饱满,特别是酒后饮茶有助醒酒。

这首诗饶有趣味,描写上,有动人的芬芳:香叶,有楚楚的形态:嫩芽、曲尘花,还有生动的色彩:“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饮茶之时,应是夜后陪明月,晨前对朝霞,真是享受着神仙般快乐的生活,可谓“睡起有茶饴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痴绝翁》)。茶还可以洗尽古人今人之不倦,这是茶的神奇妙用。

首先要说这首诗的独特之处。元稹以宝塔的形式来排列诗歌,不仅形式特别,而且读起来朗朗上口,同时也描绘了茶的形态、功用和人们对它的喜爱之情。

作者简介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3.古代盛酒的器具对应的诗句

一,杯

1 且尽杯中物,日出事还生。

2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 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4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6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 天宫日暖阁门开,独上迎春饮一杯。

8 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9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二,樽

1.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唐 · 李白《将进酒·君不见》

2.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 —— 宋 · 黄孝迈《湘春夜月·近清明》

3.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 唐 · 杜牧《赠别》

4.盘餐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 唐 · 杜甫《客至》

5.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唐 · 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6.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 唐 ·

李白《行路难三首》

4.紫砂壶的诗句有哪些

赞誉紫砂器皿的诗词自宋代以来﹐就有不少文人墨客题赋。据我所查得资料显示,北宋欧阳修不算第-人的话,起码都名于前列了吧!在此特录一首七律《和梅公仪常茶》与兄共赏。

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此外苏东坡、梅尧臣、米芾、黄庭坚等人及南宋、明清两代均有大量有关诗词﹔对联、铬句等刻于壶身上。在此不--列举了。

5.有关古代喝茶器具的古诗有哪些

1、当年曾胜赏,生香熏袖,活火分茶。

—— 李清照《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 12、茶饼嚼时香透齿,水沈烧处碧凝烟。 —— 李涛《春昼回文》 3、正蹇驴吟影,茶烟灶冷,酒亭门闭。

—— 吴文英《无闷·催雪》 4. 蚕熟新丝后,茶香煮洒前。 (杨基) 5. 花沟安钓艇,蕉地著茶瓯。

(德祥) 6. 春风修禊忆江南,洒榼茶炉共一担。 (唐寅) 7、茶鼎熟,酒卮扬,醉来诗兴狂。

—— 张大烈《阮郎归·立夏》 8、草堂荒产蛤,茶井冷生鱼。 —— 裴迪《西塔寺陆羽茶泉》 9、山僧过岭看茶老,村女当垆煮酒香。

—— 祝允明《首夏山中行吟》 10.叶书传野意,檐溜煮胡茶。- -贾岛《郊居即事》。

6.有关从先秦时期到唐宋时期的茶文化酒文化以及饮茶饮酒器皿和相关的

茶诗词

中国既是茶的故乡又是诗的祖国,早在中国的第一部诗集《诗经》中就有七首诗写到了茶,孔子曾说过学诗可以多识草木之名,茶在《诗经》里就是作为植物的名称出现的。真正就茶咏茶,而不是顺带言及茶者,则要到两晋时期,左思的《娇女诗》可谓第一首真正意义上的茶诗。茶诗全盛于唐,宋代达到顶峰,历代都有佳作。估计:唐代约有500首,宋代多达1000首,再加上金元明清以及近代,总数在2000以上,真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了。

元稹曾作咏茶《一言至七言诗》,“一七体”是唐朝一种古体诗种,常称“宝塔诗”,由于这种诗体格律规范较严,过分讲究形式,因此,创作难度极大。元稹与白居易为挚友,常唱和。此诗是元稹等人欢送白居易以太子宾客的名义去洛阳,在兴化亭送别时,白居易以“诗”为题写一首,元稹以“茶”为题写了这首诗。当时白居易民心情较为低落,临别之际,元稹咏诗劝慰。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知醉前岂堪夸。

此诗将“一七体”这种诗体运用如神、对仗工整、妙趣横生。诗人咏茶,起句点题。诗中二三句赞茶质优,暗喻白居易品质优秀。四五句写茶受诗客与僧家爱慕,实言好友深受爱慕。“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写茶的外形和碾磨,煎茶及茶汤的色泽、形态。接着写诗人与茶情谊深厚。最后夸茶“洗尽古今人不倦”的功效。元稹以此诗劝慰白居易,表达了两人之间真挚的感情。

(一)魏晋南北朝茶诗 张载《登成都楼诗》

重城结曲阿,飞宇起层楼。

累栋出云表, 临太墟。

高轩启朱扉,回望畅八隅。

西瞻岷山岭,嵯峨似荆巫。

蹲鸱蔽地生,原 殖嘉蔬。

虽遇尧汤世,民食恒有余。

郁郁少城中,岌岌百姓居。

街术纷绮错,高甍夹长衢。

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

程卓累千金,骄侈拟王候。

门有连骑客,翠带腰吴钩。

鼎食随时进,百和妙且殊。

披林采秋橘,临江钓春鱼。

黑子过龙醢,果馔逾蟹 。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人生苟安乐,兹土聊可娱。

此为以茶入诗的最早篇章之一。该诗描述白菟楼的雄伟气势以及成都的商业繁荣、物产富饶、文人辈出的景象,其中除赞美秋橘春鱼、果品佳肴外,还特别炫耀四川香茶。诗人认为茶为全中国人所喜爱的饮料,甚至超过“六饮”。

孙楚《出歌》

茱萸出芳树颠,鲤鱼出洛水泉。

白盐出河东,美豉出鲁渊。

姜桂荼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

蓼苏出沟渠,精 出中田。

左思《娇女诗》

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晰。

小字为纨素,口齿自清历。

有姐字惠芳,眉目粲如画。

驰骛翔园林,果下皆生摘。

贪华风雨中,倏忽数百适。

心为茶舛剧,吹嘘对 。

脂腻漫白袖,烟熏染阿锡

衣被皆重池,难与沉水碧。

~~~~~~~~~~~~~~~~~~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