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大雅荡的全文荡荡上帝,下民之辟。疾威上帝,其命多辟。 天生烝民,其命匪谌。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曾是强御?曾是掊克? 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而秉义类,强御多怼。 流言以对,寇攘式内。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 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 既愆尔止,靡明靡晦。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如蜩如螗,如沸如羹。 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 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2.《诗经·大序》 原文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於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情情发於声,声成文谓之音。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 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主文而谲(jué) 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曰风,至於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国史明乎得失之迹,伤人伦之废,哀刑政之苛,吟咏情性,以风其上,达於事变而怀其旧俗者也,故变风发乎情,止乎礼义。发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礼义,先王之泽也。是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谓之风;言天下之事,形四方之风,谓之雅。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政有大小,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於神明者也。是谓四始,诗之至也。 3.诗经 大雅荡的全文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疾威上帝,其命多辟。天生烝民,其命匪谌。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曾是强御?曾是掊克?曾是在位?曾是在服?天降滔德,女兴是力。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而秉义类,强御多怼。流言以对,寇攘式内。 侯作侯祝,靡届靡究。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女炰烋于中国,敛怨以为德。不明尔德,时无背无侧。 尔德不明,以无陪无卿。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天不湎尔以酒,不义从式。既愆尔止,靡明靡晦。 式号式呼,俾昼作夜。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如蜩如螗,如沸如羹。小大近丧,人尚乎由行。 内奰于中国,覃及鬼方。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匪上帝不时,殷不用旧。虽无老成人,尚有典刑。 曾是莫听,大命以倾。 文王曰咨,咨女殷商。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4.《诗经》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琴瑟在侧,莫不静好1、“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意思是: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 出自:三国曹操《短歌行》 原文: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译文: 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的岁月有多少。好比晨露转瞬即逝,逝去的时光实在太多!宴会上歌声慷慨激昂,心中的忧愁却难以遗忘。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豪饮美酒。 有学识的才子们啊,你们令我朝夕思慕。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在原野吃着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心中深深的忧思,喷涌而出不能停止。远方宾客穿越纵横交错的田路,屈驾前来探望我。彼此久别重逢谈心宴饮,重温那往日的恩情。 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2、琴瑟在侧,莫不静好 意思:原意是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形容夫妻间幸福美满的生活。 出自:春秋佚名 诗经《国风·郑风·女曰鸡鸣》 原文: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译文: 女说:“公鸡已鸣唱。”男说:“天还没有亮。不信推窗看天上,启明星已在闪光。”“宿巢鸟雀将翱翔,射鸭射雁去芦荡。” “野鸭大雁射下来,为你烹调做好菜。佳肴做成共饮酒,白头偕老永相爱。”女弹琴来男鼓瑟,和谐美满在一块。 扩展资料: 1、《短歌行》是汉末政治家、文学家曹操以乐府古题创作的两首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诗人求贤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借礼赞周文王、齐桓公、晋文公坚守臣节的史事,申明自己只有扶佐汉室之志,决无代汉自立之心。两诗珠联璧合,庄重典雅,内容深厚,感情充沛。 其政治内容和意义完全熔铸于浓郁的抒情意境中,全面展现了曹操的人格、学养、抱负和理想,充分显示了其雄深雅健的诗品。 2、《国风·郑风·女曰鸡鸣》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现代学者多数认为这是赞美青年夫妇和睦的生活、诚笃的感情和美好的人生心愿的诗。 此诗是一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通过夫妻对话的形式,表现了和睦的家庭生活以及夫妻间真挚的爱情。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 人物个性也由隐约而鲜明。诗中除夫妻对话,还有诗人旁白,整首诗就像一幕短剧,生动逼真,情趣盎然。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女曰鸡鸣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短歌行 5.求《诗经·郑风·女曰鸡鸣》的原文、翻译,出版社,作者,版次原 文 女曰:“鸡鸣”, 士曰:“昧旦。① 子兴视夜,② 明星有烂。”③ “将翱将翔,④ 弋凫与雁。”⑤ “弋言加之,⑥ 与子宜之。⑦ 宜言饮酒, 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⑧ 莫不静好。⑨ “知子之来之,⑩ 杂佩以赠之。⑾ 知子之顺之,⑿ 杂佩以问之。⒀ 知子之好之,⒁ 杂佩以报之。” 译 文 女说:“公鸡已鸣唱。” 男说:“天还没有亮。 不信推窗看天上, 明星灿烂在闪光。” “宿巢鸟雀将翱翔, 射鸭射雁去芦荡。” “野鸭大雁射下来, 为你烹调做好菜。 佳肴做成共饮酒, 白头偕老永相爱。” 女弹琴来男鼓瑟, 和谐美满在一块。 “知你对我真关怀呀, 送你杂佩答你爱呀。 知你对我体贴细呀, 送你杂佩表谢意呀。 知你爱我是真情呀, 送你杂佩表同心呀。” 6.诗经风雅颂 成就最大的是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7.诗经《小雅·鸿雁之什·沔水》的翻译、及第三段的第一句是什么【题解】诗人忧乱畏谗,劝戒朋友。 【原文】沔彼流水1,朝宗于海2。鴥彼飞隼3,载飞载止4。 嗟我兄弟,邦人诸友5。莫肯念乱6,谁无父母?沔彼流水,其流汤汤7。 鴥彼飞隼,载飞载扬。念彼不迹8,载起载行。 心之忧矣,不可弭忘9。鴥彼飞隼,率彼中陵10。 民之讹言11,宁莫之惩12?我友敬矣13,谗言其兴。【译文】漫漫水溢两岸流,倾注大海去不休。 天上游隼迅捷飞,时而飞翔时停留。可叹可悲我兄弟,还有乡亲与朋友。 没人想到止丧乱,谁无父母任怀忧?漫漫流水两岸溢,水势浩荡奔腾急。天上游隼迅捷飞,高高翱翔可任意。 想到有人不循法,坐立不安独悲凄。心中愁苦无处诉,久久难忘积胸臆。 天上游隼迅捷飞,沿着山陵飞来回。流言蜚语四处传,无人制止和反对。 告诫朋友应警惕,种种谣言正如沸。【注释】1.沔(miǎn):流水满溢貌。 2.朝宗:归往。本意是指诸侯朝见天子,(《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 "),后来借指百川归海。3.鴥(yù):鸟疾飞貌。 隼(sǔn):一类猛禽,我国常见的有游隼等。4.载:句首语助词。 5.邦人:国人。6.念:"尼"之假借,止。 7.汤(shānɡ)汤:义同"荡荡",水大流急貌。8.不迹:不循法度。 9.弭(mǐ):止,消除。10.率:沿。 中陵:陵中。陵,丘陵。 11.讹言:谣言。12.惩:止。 13.敬:同"警",警戒。 【赏析】 《沔水》一诗,《毛诗序》以为是“规宣王”之作,语甚概括,但未言所规者为何事。 朱熹《诗集传》以为“此忧乱之诗”。就诗的内容来看,朱说近是。 不过就诗论诗,可以感受到作者忧乱畏谗的感叹和沉痛的呼喊,而这正是对“分明乱世多谗,贤臣遭祸景象”(方玉润《诗经原始》)的高度艺术概括。故今人高亨《诗经今注》谓“这首诗似作于东周初年,平王东迁以后,王朝衰弱,诸侯不再拥护。 镐京一带,危机四伏。作者忧之,因作此诗。” 全诗共分三章,第一章写诗人对当权者不制止祸乱深为叹息,指出祸乱发生,有父母的人会更加忧伤。第二章写诗人看到那些不法之徒为非作歹,便坐立不安,忧伤不止。 第三章写无人止谗息乱,诗人心中愤慨不平,劝告友人应自警自持,防止为谗言所伤。一方面由于环境险恶,另一方面这是一首抒情诗,所以诗中对祸乱没有加以具体叙述,而只是反映了一种不安和忧虑的心情。 忽而写丧乱不止忧及父母,忽而写忧丧畏谗,忽而劝朋友警戒。透过诗句使我们看到了诗人的形象。 他生当乱世,却不随波逐流,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关心国事,对丧乱忧心忡忡。动荡的社会让他不得安宁,与“不肯念乱”的当权者形成强烈的对比。 他爱憎分明,既担心丧乱殃及父母,也担心兄弟朋友遭谗受害,对作乱之徒充满了憎恨。另外,比兴的表现手法在这首诗中也用得很有特点。 每章开头四句(末章似脱两句)连用两组比兴句,这在《诗经》中很少见。首章以流水朝宗于海,飞鸟有所止息暗喻诗人的处境不如水和鸟。 次章以流水浩荡、鸟飞不止写诗人忧心忡忡而坐立不安。末章以飞鸟沿丘陵高下飞翔写诗人不如飞鸟自由。 诗中比兴的运用虽然大同小异,但决非简单的重复,而是各自有所侧重。不仅暗示了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有较明确的引发思路的作用,而且让人感到新鲜贴切,增加了诗的艺术表现力。 吴闿生《诗义会通》引旧评曰:“暮鼓晨钟,发人深省。”今人程俊英就此评论说:“寺院钟鼓声,悠远深长,庄严肃穆,但同时又是周而复始,单调划一,在情调上同这首诗实在相去甚远,不知何以会有此比喻。 此诗三章,初因乱不止而忧父母,继以国事不安而忧不止,终以忧谗畏讥而告诸友,笔端跳跃不停,无迹可寻,反映了作者因祸乱而心绪不宁的心理状态。如果要用一句话来形容它,还是《乐记》所谓‘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来得恰当。” (《诗经注析》)这是很有见地的。(贾海生)本文来源于孔子学院 .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