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木棉花的诗句有什么啊新制绫袄成感而有咏 【唐】白居易 水波文袄造新成,绫软绵匀温复轻。 晨兴好拥向阳坐,晚出宜披蹋雪行。 鹤氅毳疏无实事,木棉花冷得虚名。 宴安往往叹侵夜,卧稳昏昏睡到明。 百姓多寒无可救,一身独暖亦何情。 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 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竹枝 【唐】皇甫松 槟榔花发鹧鸪啼,雄飞烟瘴雌亦飞。 木棉花尽荔支垂,千花万花待郎归。 芙蓉并蒂一心连,花侵槅子眼应穿。 筵中蜡烛泪珠红,合欢桃核两人同。 斜江风起动横波,劈开莲子苦心多。 山头桃花谷底杏,两花窈窕遥相映。 李卫公 【唐】李商隐 绛纱弟子音尘绝,鸾镜佳人旧会稀。 今日致身歌舞地,木棉花暖鹧鸪飞。燕台四首·夏 【唐】李商隐 前阁雨帘愁不卷,后堂芳树阴阴见。 石城景物类黄泉,夜半行郎空柘弹。 绫扇唤风阊阖天,轻帷翠幕波渊旋。 蜀魂寂寞有伴未,几夜瘴花开木棉。 桂宫留影光难取,嫣薰兰破轻轻语。 直教银汉堕怀中,未遣星妃镇来去。 浊水清波何异源,济河水清黄河浑。 安得薄雾起缃裙,手接云輧呼太君。金缕曲/贺新郎 【宋】刘辰翁 叶叶跳珠雨。 里湖通、十里红香,画桡齐举。 昨梦天风高黄鹄,下俯人间何许。 但动地、潮声如鼓。竹阁楼台青青草,问木棉、羁客魂归否。 盘泣露,寺钟语。梦回酷似灵均苦。 叹神游、前度都非,明朝重五。满眼离骚无人赋,忘却君愁吊古。 任醉里、乌乌缕缕。渺渺茂陵安期叟,共鄗池、夜别还于楚。 采涧绿,久延伫。 2.有一首爱情诗是描写木棉花的,谁知道诗词是什么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决不象攀缘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语言。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红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3.关于木棉花的好词好句木棉花开了,有的只绽开两三瓣,有的全开放了,露出了嫩红的花蕊。 有的木棉花像一个怕羞的新娘,羞答答地低着头;有的甚至躲到枝头后面去;有的却落落大方地怒开在枝头上。春雨蒙蒙,细如牛毛。 木腺树的叶子渐渐地落光了,树上结出一个个小巧玲珑的花骨朵。它们有的还紧紧抱在一起;有的花苞像要马上开放似的,过了两三天,它才真正地开了。 我家旁边有一裸木棉树。它枝干挺拔,枝条横生,花红似火,蕊红如焰。 红棉花何以叫英雄花,有好多说法。有的说它孤愤,不须一片绿叶扶持;有的说它能傲风寒,以怒放来宣告风寒的败退;有的说它不飘落一片花瓣,即使跌落于泥尘,也是整朵整朵的,像不屈的英雄淌下的血泪。 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离不开英雄树。英雄树高大挺拔,象征着英雄不屈服于邪恶的正义精神和高尚品质。 被誉为“英雄花”的木棉花,色彩极鲜艳,蓬勃向上,给人以坚定、凝重、朴实的感觉。 4.帮忙写一篇诗歌,题目:木棉花开的情怀木棉花开的情怀 看, 那远处的几棵木棉树 站在春风中.望着远方的路 花.开得 正鲜艳 远处的云烟 .若有 若无 看,那远处的几棵木棉树 那几颗刚长出的新芽, 不就是那 美丽的情愫 嫩绿的样子 羡慕 看,那远处的几棵木棉树 站在地平线上, 哦,那不是深情的望着天空的双目 而是, 嵌在年华里的 迷雾 看,那远处的几棵木棉树 和着那天空上的几朵云彩 奏出美丽的歌 又 与那 蔚蓝的天空 镶在那洁白的画布 看,那远处的几棵木棉树 开着灿烂的 炫目的花 在苦思 冥悟 这 到底是一种 怎样的情怀 可以天成这样美丽的 花圃. 5.读《春之针缕》感受作者内心的情感在新春佳节我有幸阅读了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的经典作品。张晓风于1941年生于浙江金华,8岁随父母迁居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现执教于东吴大学和阳明医学院。她创作腹地广阔,擅散文,她融化古典于现代,其写作历程可作为关心中文系与现代文学者的借镜。余光中先生称她的散文是“亦秀亦豪”、“腕挟风雷”的“淋漓健笔”。 我读她之散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地毯的那一端》情感婉约细腻,文字清新质朴,感人至深,写对爱情的憧憬,人生的感悟及自然的愉悦,赏悟美景之心始终不变;《愁乡石》写自己的谢恩心情,表现为赤诚的民族主义,她以民族主义者自许,因而在写作中特意突显中国人,这使原本柔美的风格中,加入阳刚,平实的格调,张晓风的散文因而展现新貌;《到山中去》属于书信类型,写给丈夫及家中弟妹,可以见得张晓风对家人的关怀;《咏物篇》列举出柳、木棉花、流苏与诗经、栀子花、花拆、春之针缕六种景物,再透过剪裁,烘托,统合出她所想要表达的主题。“柳是疏落的结绳记事;木棉花有一种不讲理的架势;流苏像一部四言的诗经;栀子花像是许多叠的浪花;花拆像绣花绷子拉紧后绣针刺入的声音等等”。 我读张晓风的感受,仿佛放舟于岁月长河,漫游其中,追随一路,千回百转,也被那百年烟波水气湿了一身。读着她的散文,篇篇是闲逸的谈话,视我们读者如至亲好友,我们可以悠悠闲闲,不急不迫地读着她的文章,读着她的人。我想,一本好的书,除了文字艺术的优点之外,也是必须具有情感的。读者读得下,读得进的书,才是真正的好书。而这一本选集,我认为是一本好的书,她以细腻的心体察充溢着爱和美的植物,只有对宇宙万物真能以爱观之,始能从平凡与偶然中,看到纯粹的美,这是因为作者天性中有种与人,与物为一体的觉悟,才能油然而生出一种充实之感。作者在充实又奇特的发现中所展现的,是艺术家修养的高境。 柳,木棉花,流苏以及栀子花之类,这些平凡或不平凡的花,树,本可专文描之摹之,但这里只用淡墨淡笔、逸笔草草的手法,简单勾勒,即成篇。可就眼前的栀子花,写一段花木情缘,也可神思往日,记忆中广州初见木棉花,春天花草,件件在张晓风笔下,都有一番生趣。由此,我们可以约略知悉作家的性情:一件小纪念,一双旅行鞋,或一顿饮啄,俱可感动于心,俱可搦笔为文,是为生活中的片断,生命中的缀段。她的作品返璞归真,是最高的文学境界。张晓风文章洗练而生动,可刚可柔,时真时幻,重情明理。在她每一篇文章中,我看到每个人或物的生命,都蕴藏着不同品质。对于她,我认为她的文章不在载道,而在默化,借由她的生花妙笔,我能将生命感受得更细腻,更完整。 大自然的风光是有灵性的,充满着诗情画意,而在她眼中的人际交往,也是一道可以与山水相媲美的风景线。她热爱自然,更热爱人生,写下了一篇篇享誉海峡两岸的美丽文章。神奇来自于挚爱。她有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她说:“我有一个流浪漂泊的命运,但是很意外地在一个小小的岛上生存了很长时间,我的身体在台湾长大,可是我的心好像跟历史的中国衔接,不管是到南京或者是西安,我觉得都是我心灵的一个故乡。好像李白、杜甫、李商隐这些文学先辈,随时会跑出来与你相遇,所以不是地理上而是心灵上能跟传统衔接。”“中国”一词蕴藏着丰饶的意象、深邃的文化和厚重的生命,在张晓风的散文理念中是基石,有着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是一种心中自然而然喷涌而出的动力,是她一片神圣的心灵境地,“中国”是她胸中的一腔沸腾之血。对自然的山川草木、虫鱼花鸟的吟唱,对千年沧桑变幻的历史风云的咏叹,以及对广阔寥廓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的生命价值的沉思,这类情感贯穿在她整个创作生涯的每一个向前递进的段落,如水纹扩散,渐展其亦秀亦豪的美。 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生命是一项随时可以中止的契约,爱情在最醇美的时候,却可以跨越生死。因为有爱, 因为真爱。她选择在寒冷的冬季举行婚礼,因为她喜欢日子“从黯淡凛冽的季节开始”,因为这样,“明年的春花才对我们具有更美的意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她的爱情故事,经过岁月的沉淀,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经典。没有轰轰烈烈,没有生离死别,没有俊男美女,甚至没有跌宕起伏,然而,她跨越了世纪,在若干年后的今天,仍然深深地触动着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6.与木有关的诗词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晨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木棉花开 1 一抹浮云 天高清蓝 不留神 一眨眼 山野那一株 绿叶未见 却枝头满满独自红艳 那抹浮云 早已几度变迁 2 几夕黄昏残阳如血 逼红那年夏天 宿命里 人潮中 淘出你来相见 (相交线仅在一点) 秋才刚刚微凉 早已行同陌路迎面擦肩 红夏残阳余热点点 悄然飘散 3 一剪琐碎 残破不堪 铭心刻骨 烙在心尖尖 木棉花衰的残痕渐淡 血肉模糊的思念步入冬眠 你和那黄昏绝美的老相片 滤过春剪支离破碎 狼籍不堪 4 风淡云轻看日落 藐视高考云烟 在像多泪般多雨的城市离散 我到了干燥你去了云雾天 (那时分开忘了say再见) 陌生的城缘 你说有我的兄弟就不再孤单 心碎满地却哑口无言 那些回忆里湮没的誓言 5 那些回忆里湮没的誓言 那些迷失潮湿里的爱恋 那些旧操场走过的路线 那些你悲喜时的的容颜 那些习惯了有你的习惯 6 万物复苏的季节无力重生 无奈放开紧握多年的手板 笑看那灯起灯灭人聚人散 那树绿叶未现 (今生今世真的不会再见) 枝头木棉 开得抢眼烂漫 木棉花开 又一个春天希望这个回答对你有帮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