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中描写娇艳花朵的诗句有哪些先秦·佚名《诗经》中描写娇艳花朵的诗句有: 1、桃花——《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译文:桃花怒放千万朵,色彩鲜艳红似火。这位姑娘要出嫁,喜气洋洋归夫家。 2、木槿花——《国风·郑风·有女同车》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 译文:有位姑娘和我在一辆车上,脸儿好像木槿花开放。 3、荷花——《国风·郑风·山有扶苏》 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译文:山上有茂盛的扶苏,池里有美艳的荷花。 4、荇菜——《国风·周南·关雎》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译文: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 5、芍药——《国风·郑风·溱洧》 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译文:少男,少女,互相调笑戏谑,送一支芍药订约。 2.芙蓉花的诗词有什么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染濯清涟而妖通外直蔓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远观而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古诗十九首(其六)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赠送)谁?所思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终老 西洲①曲 (南朝乐府民歌) 忆梅下②西洲折梅寄江北单衫杏子红双鬓鸦雏色③西洲何处?两桨桥头渡日暮伯劳④飞风吹乌桕树树下即门前门露翠钿⑤开门郎至出门采红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水置莲怀袖莲心⑥彻底红⑦忆郎郎至仰首望飞鸿⑧鸿飞满西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见尽日栏杆头栏杆十二曲垂手明玉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⑨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西洲 【注释】①〔西洲〕地名未详所本篇男女共同纪念地方②〔下〕落落梅时节本诗男女共同纪念时节③〔鸦雏色〕形容头发乌黑发亮鸦雏小鸦④〔伯劳〕鸣禽仲夏始鸣 ⑤〔翠钿〕用翠玉做成或镶嵌首饰⑥〔莲心〕和怜心双关相爱之心⑦〔彻底红〕红得通透底里⑧〔望飞鸿〕有望书信意思古人有鸿雁传书传说⑨〔卷帘天自高海水摇空绿〕此二句似倒装意思秋夜片蓝天像大海风吹帘动隔帘见天便觉似海水荡漾说里把江称海海水即指江水〔悠悠〕渺远天海寥廓无边所说悠悠天海悠悠正梦悠悠〔君〕指住江北爱人 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摘录)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去雕饰 绝句漫兴(其七) 杜甫 糁径杨花铺白毡点溪荷叶叠青钱 笋根稚子无人见沙上凫雏傍母眠 青阳渡 晋·乐府 青荷盖绿水芙蓉披红鲜 下有并根藕上有并头莲 咏芙蓉 南朝·梁·沈约 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池所绿待我泛红光 夏歌 南朝·梁·萧衍 江南莲花开红花覆碧水 色同心复同藕异心无异 采莲曲 南朝·梁·萧纲 晚日照空矶采莲承晚晖 风起湖难渡莲多采未稀 棹动芙蓉落船移白鹭飞 荷丝傍绕腕菱角远牵衣 咏芙蓉 南朝·梁·萧纲 圆花蒂卷交叶半心开 影前半照耀香里蝶徘徊 欣随玉露点逐秋风催 咏同心芙蓉 南朝·梁·朱超 青山丽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红蕖并出房 日分双蒂影风合雨花香 鱼惊畏莲折龟上碍荷长 云雨流轻润草木隐嘉祥 徒歌涉江曲谁见缉裳 咏同心芙蓉 隋·杜公瞻 灼灼荷花瑞亭亭出水 茎孤引绿双影共分红 色夺歌人脸香乱舞衣风 名莲自念况复两心同 莲花 唐·郭震 脸腻香熏似有情世间何物比轻盈 湘妃雨池看碧玉盘弄水晶 采莲曲 唐·王昌龄 荷叶罗裙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看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曲池奇 唐·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飘零君知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采莲曲 唐·李康成 采莲去月没春江曙翠细红袖水央青荷莲子杂衣香云起风生归路长归路长得久各回船两摇手 咏露珠 唐·韦应物 秋荷滴露清夜坠玄天 来玉盘上定始知圆 盆池 唐·韩愈 莫道盆池作成藕梢初种已齐生 从今有雨君须记来听萧萧打叶声 池光天影共青青拍岸才添水数瓶 且待夜际明月去试看涵泳几多星 重台莲 唐·李绅 绿荷舒卷凉风晓红萼开萦紫莳重 双女汉皋争笑脸二妃湘浦并愁容 新荷 唐。 李群玉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 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合弱荇绕犹疏 半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赠荷花 唐。李商隐 世间花叶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莲 唐。 温庭筠 绿塘摇艳接星津轧轧兰桡入白萍 应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白莲 唐。陆龟蒙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咏双开莲花 唐。 刘商 菡萏新花晓并开浓妆美笑面相隈 西方采画迦陵鸟早晚双飞池上来 莲叶 唐。郑谷 移舟水溅差差绿倚槛风摇柄柄香 多谢浣沙人未折雨留得盖鸳鸯 白莲 宋。 杨亿 昨夜三更里嫦娥堕玉簪 冯夷敢受捧出碧波心 荷叶 宋。欧阳修 池面风来波潋潋波间露下叶田田 谁于水面张青盖罩却红妆唱采莲 莲花 宋。 文同 金红开似镜半绿卷杯 谁回风力清香满面来 荷叶 宋。苏轼 田田抗朝阳节节卧春水; 平铺乱萍叶屡动报鱼子 荷花 宋。 苏轼 贪看翠盖拥红妆觉湖边夜霜 卷却天机去锦缎从教匹练写秋光 千叶红莲 宋。洪适 步有凌波袜掌承露盘 尚嫌花片少千叶映朱栏 梦行荷花万顷 宋。 陆游 天风无际路茫茫老作月王风露郎 只把千樽月俸嫌铜臭杂花香 立秋二日泛舟越来溪 宋。范成大 西风初入小溪帆旋织波纹绉浅蓝 行闹花无水面红莲沉醉白莲酣 荷花 宋。 王氏 白藕作花风已秋堪残睡更回头 晚云带雨归飞急去作西窗夜愁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风光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红白莲 宋。 杨万里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浓妆半淡妆 雨荷花 宋。杜衍 翠盖佳人临水立檀粉匀香汗湿 阵风来碧浪翻珍珠零落难收拾 荷花 宋。 杨巽斋 翠盖红幢耀日鲜西湖佳丽会群仙 波平十里铺去锦风度清香趁画船 池莲 金。完颜畴 轻轻姿质淡娟娟点缀圆池亦怜 数点飞来荷叶雨暮香分得小江天 莲实 金。 张 水妃擎出绀珠囊玉笋雕盘喜乍尝 肤白已搀新藕嫩心清尤带小荷香 斗馀翠鸟零珍羽飞尽。 3.木芙蓉中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明确点出歌颂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 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处标耸着一棵树,陡立之感、独立之姿,想见诗人的抱负与期许。 史称吕本中在宋高宗绍兴七年(1137),上书论恢复中原之计,未被采纳,后因触怒秦桧,降为提举太平观,此后即家居,从事著作和讲学,晚年奉佛。文学是时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心声的寄托,吕本中以此诗道出他的人生选择。 第二句“雨后霜前着意红”,用拟人手法,写木芙蓉努力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此句化用《论语·泰伯》:“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松柏”,是中国士子坚贞心志的人格典范;菊,象征隐逸高洁。宋人常常将木芙蓉与菊花并称。 晏殊:“数枝金菊对芙蓉,摇落意重重。”欧阳修:“芙蓉金菊斗馨香,天气欲重阳。” 张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对幽。”菊以渊明为知己,木芙蓉就与菊花一样,成为隐逸高洁的象征。 在整个中原沦陷,君臣纲常不能有所作为、金人另立张邦昌为伪楚之际,这无异是吕本中持守的心声。 第三、四句则是全诗用意之所在。 “犹胜无言旧桃李,一生开落任东风”,意思是说木芙蓉还比那些繁多、常见的桃李好多了,因为它不随春风来去、花谢又花开。欧阳炯说:此诗用意全在三、四句,桃李随东风之来去,花谢花开,俯仰由人,木芙蓉则傲然兀立于秋风之中,经霜愈盛,其风骨视桃李为何如耶?欧阳炯认为木芙蓉“经霜愈盛”,若以人拟木芙蓉、桃李,则木芙蓉的骨气比桃李真有千差万别。 吕本中笔锋一转,想到春来缤纷的五彩大地,春风下桃李盛开,春尽满地落花,甭说还撑到雨后的霜前。如果诗人有譬喻,那么,雨是人生低潮的眼泪,霜则是人生的苦难,东风是表示皇帝的恩典。 在人生低潮、苦难之中,还能努力地展现自己的风华,没有沮丧、畏缩,没有东风(恩宠),生命依旧亮丽。谁说一定要阿附权贵,在官场飞黄腾达呢?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前“着意红”的英勇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4.吕本中的《木芙蓉》,范成大的《窗前木芙蓉》,这两首诗中木芙蓉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对对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木芙蓉就成为广大人世、爱国志士的象征了。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色泽显示出它不畏强暴的精神。诗中后句,诗人将“无言” 和“一生开落任春风”来比喻桃李怯懦软弱,听任春风摆布而自已无言,用宋高宗和秦桧以及对女真贵族俯首贴耳、没有骨气和勇气的主和派,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英勇气慨。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立的两种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极为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诗人早期作品,写秋天盛开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般的花那样纤弱,动不动就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意气风发、昂扬不凡的气度。采纳了,请点采纳,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