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远诗经

1.诗经中含有"远"的意思的字的句子有哪些

①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蒹葭》全诗表现了作者与心上人距离遥远

②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采薇 》表现了作者距离回家的时间已经很久远了

一、

1、《蒹葭》译文

芦苇茂密水边长,深秋白露结成霜。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芦苇茂盛水边长,太阳初升露未干。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那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芦苇茂密水边长,太阳初升露珠滴。

我心思念的那人,就在河水岸边立。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2、简析

《诗经·蒹葭》出自《诗经·秦风》,是一首怀人古体诗。诗中的"伊人"是诗人爱慕、怀念和追求的对象。本诗中的景物描写十分出色,景中含情,情景浑融一体,有力地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情感,给人一种凄迷朦胧的美。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全诗三章,每章只换几个字,这不仅发挥了重章叠句、反复吟咏、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而且产生了将诗意不断推进的作用。

二、《采薇》

1、作品译文

回想当年我出征时,正值春天,微风吹拂着柔弱的柳枝。如今归来之时,已是漫天飞雪的冬天。

2、简析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像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老兵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表达了作者想家却不能回的悲伤,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2.诗经里面有没有心远地自偏类似的句子

饮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晋朝文学的玄学,讲究天人合一,无我无他。

心远地自偏 是一种唯心的说法

—— 更务虚一些。

而《诗经》就整体而言,是周王朝由盛而衰五百年间中国社会生活面貌的形象反映,其中有先祖创业的颂歌,祭祀神鬼的乐章;也有贵族之间的宴饮交往,劳逸不均的怨愤;更有反映劳动、打猎、以及大量恋爱、婚姻、社会习俗方面的动人篇章。

——更务实一些。

二者恐怕难以媾和。

3.诗经 蒹葭

大家都知道“露是液化形成的,霜是凝华形成的”

可是古人不知道啊,他们又没有学科学。,所以他们看来,美丽而晶莹的露珠在

漫漫的寒气中凝结成了霜。

这两句的大意:那生长在河边的茂密芦苇,颜色苍青,那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已凝

结成白刷刷的浓霜,那微微的秋风送着袭人的凉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气。

其实就是环境渲染,达到表现等待之人的内心焦灼。

lz不必和这个较真。

说实话,个人觉得《诗经》比《论语》那些个典籍好看多了,比较简单的。

嘿嘿,因为里面很大部分都是讲古人开放的爱情啊、野合啊,求子风俗啊什么

的。很有趣。古人比我们开放多 了。O(∩_∩)O哈哈~扯远了,当然也有很正经

的讲宗族啊,祭祀啊,国政啊等等。

读了以后你会发现,现在的小说灵感绝大多数源自《诗经》,尤其是金庸啊,琼

瑶奶奶啊,譬如《天龙八部》木婉清的名字:《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有美一人,清扬婉兮。

4.诗经 蒹葭 翻译

诗经《蒹葭 》翻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人儿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原诗]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注释]

1. 蒹(jiān兼):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家):初生的芦苇。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 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3. 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4. 晞(xī西):干。

5. 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6. 跻(jī鸡):登;升。

7. 坻(chí迟):水中高地。

8. 涘(sì四):水边。

9. 右:不直,绕弯。

10. 沚(zhǐ止):水中的小沙洲。

【赏析】

东周时的秦地大致相当于今天的陕西大部及甘肃东部。其地“迫近戎狄”,这样的环境迫使秦人“修习战备,高尚气力”(《汉书·地理志》),而他们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风》里的十首诗也多写征战猎伐、痛悼讽劝一类的事,似《蒹葭》、《晨风》这种凄婉缠绵的情致却更像郑卫之音的风格。

诗中“白露为霜”给我们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但这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吗?从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我们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近。《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5.有关云的诗句诗经

1、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唐·李商隐《咏云》

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3、好雨不雨风不风,徒倚穹苍作岩险。——唐·齐己

4、兴云感阴气,疾足如见机。——唐·刘禹锡《观云篇》

5、灵山蓄云彩,纷郁出清晨。——唐·陆畅

6、彩云惊岁晚,缭绕孤山头。——散作五般色,凝为一段愁。——唐·李邕《咏云》7、伫立增远意,中峰见孤云。——唐·崔何《东峰亭各赋一物得岭上云》2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25、深处卧来真隐逸,上头行去是神仙。——唐·齐己《看云》26、会作五般色,为祥覆紫宸。——唐·李中《云》27、阴去为膏泽,晴来媚晓空。——唐·李中《春云》28、翠楼含晓雾,莲峰带晚云。——唐·李世民《赋得含峰云》29、瑞云千里映,祥辉四望新。——唐·于季子《咏云》30、缓逐烟波起,如妒柳绵飘。——故临飞阁度,欲入回陂销。——唐·李商隐《齐梁晴云》31、山头触石应常在,天际从龙自不归。——唐·韩琮《云》32、碧落从龙起,青山触石来。——唐·李峤《云》33、白云升远岫,摇曳入晴空。——唐·焦郁《白云向空尽》

34、春云春水两溶溶,倚郭楼台晚翠浓。——唐·韦庄《春云》

35、薄彩临溪散,轻阴带雨浓。——唐·裴澄《春云》

3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37、多谢好风吹起后,化为甘雨济田苗。——唐·李中《夏云》

38、龙似瞿唐会,江依白帝深。——唐·杜甫《云》

39、南北各万里,有云心更闲。——唐·于武陵《孤云》

40、虚虚复空空,瞬息天地中。——假合成此像,吾亦非吾躬。——唐·陆凭《咏浮云》

41、帝乡白云起,飞盖上天衢。——唐·董思恭《咏云》

42、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43、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44、云散天边落照和,关关春树鸟声多。——唐·韦庄《云散》

45、聚散虚空去复还,野人闲处倚筇看。——不知身是无根物,蔽月遮星作万端。——唐·郭震《云》

46、将比鹭鸶还恐屈,始思残雪不如多。——清风相引去更远,皎洁孤高奈尔何。——唐·贯休《孤云》

47、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48、闲云生叶不生根,常被重重蔽石门。——赖有风帘能扫荡,满山晴日照乾坤。——唐·施肩吾《讽山云》

49、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唐·来鹄《云》

50、水底分明天上云,可怜形影似吾身。——唐·齐己《片云》

51、飘零尽日不归去,点破清光万里天。——唐·郑准《云》

52、来依银汉一千里,归傍巫山十二峰。——唐·姚合《咏云》

53、南北东西似客身,远峰高鸟自为邻。——唐·吴融《云》

54、片云朝出岫,孤色迥难亲。——唐·沈亚之《山出云》

上一篇
芷夏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