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男女

1.【诗经中描写男女互相爱恋却不敢说出来的诗】

第一篇 关雎 【概要】这是一首恋曲,表达对女子的爱慕,并渴望永结伴侣.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九篇 汉广 【概要】热恋汉水那端游玩的女子,可惜无法接近她.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第三篇 草虫 【概要】女子思念情人.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第四篇 桑中 【概要】男女相思聚散. 爰采唐矣?沫之乡矣.云谁之思?美孟姜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 爰采麦矣?沫之北矣.云谁之思?美孟弋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 爰采葑矣?沫之东矣.云谁之思?美孟庸矣.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上矣. 第一〇篇 木瓜 【概要】男女相互酬赠.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第七篇 遵大路 【概要】希望两情长久.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祛兮,无我恶兮,不寁故也! 遵大路兮,掺执子之手兮,无我魗兮,不寁好也! 第一七篇 子衿 【概要】女子思念情人.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第一九篇 出其东门 【概要】暗恋一个东门外出游的女子.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缟衣綦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有女如荼.虽则如荼,匪我思且.缟衣茹藘,聊可与娱. 第四篇 蒹葭 【概要】思念在水一方的美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不知道你要的是一首还是很多,所以都发了.。

2.诗经里体现男女爱慕的诗句有哪些

关 雎 【诗经·国风·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人对河边采摘荇菜的美丽姑娘的恋歌。

蒹 葭 【诗经·国风·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是一篇美丽的情歌。想望伊人,可望而不可即,饱含无限情意。

国风 卫风 木瓜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这首诗写的是男女互相赠送信物定情。

子衿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静女 >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诗经》中描写男女恋情的有什么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 国风 秦风》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3、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邶风·击鼓》

4、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5、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6、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

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大雅·抑》

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 《诗经·唐风·绸缪》

9、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国风·周南·关雎》

10、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11、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12、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哥们,你百度一下你就懂了。

4.【求《诗经东门之椫》全诗表达的意思、、、】

首先纠正一下,不是东门之椫,而是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东门之栗,有践家室.岂不尔思?子不我即!东门之外有广场,茜草生在山坡上.两家房屋虽接近,人儿却像在远方.东门外面一株栗,有户人家好整齐.难道我不想念你,你不找我我心急.1、墠(善shàn):经过清除平整的土地.一作“坛”.“墠”犹“垣”,指堤. 2、茹藘(如绿rú lǜ):茜草,绛色染料. 3、阪(板bǎn):斜坡.头两句说东门外有堤,堤有阪,阪有茜草. 4、践:齐,指排列整齐.《集传》:“践,排列貌.” 5、家室:指诗中女主人公自家的居室. 6、即:接触.对本篇的主旨古今认识较为一致,《毛诗序》虽冠上“刺乱”的字样,但也不否认写的是“男女有不待礼而相奔”的内容,郑笺更明确说此是“女欲奔男之辞”.方玉润《诗经原始》则认为是“托男女之情以写君臣朋友之义”,也没有离开“男女之情”.只有傅恒《诗义折中》看法特殊,认为写的是“思隐士”,他说:“贤人不仕而隐于圃,在东门之外除地为墠,植茜于陂,而作室其中.诗人知其贤也,故赋而叹之.以为室在东门,虽若甚迩,而其人则意致甚远,可望而不可即也.”似亦能自圆其说,故录以备考.今人则多以为是恋歌,其中又有男词、女词或男女唱答之分.今从“女词”一说,视诗中所写为女子的单相思.本诗两章的头两句应合观,诗人点明她所热恋的男子的住处及周围环境.诗人爱屋及乌,在他的心目中这儿是多么优美、多么迷人啊!我们随着她那深情的目光,可以看到城东那块开阔的土坪,这是用人工开拓出来的,不消说,这也有着她所爱者的辛勤汗水,也许正因为这样,她才特别用了一个“墠”字.紧挨着土坪有座小山坡,沿着山坡长满了茜草,附近还有茂密成荫的粟树,她那朝思暮想的心上人的小屋就座落其中.她凝望着,痴想着……茜草的根是染大红色嫁衣最好的材料,而栗树薪也是人们嫁娶要用的东西,这一下不免触动了她敏感的神经,忍不住要和盘托出自己的心事,这就是两章诗的后两句的内心倾诉:首章诗人埋怨所恋者“其室则迩,其人甚远”.依常理,主人没有外出,则室迩人近,而此云“室迩人远”,何其反常!头句是实写,讲的是实在的空间距离长度,后句则着眼于情感体验,讲的是诗人潜意识驱动下形成的心理距离长度.从下章两句可知,造成这一心理距离长度的原因是:“岂不尔思,子不我即.”诗人是单相思,我虽想念着他,他却无情于我,故觉得咫尺天涯.从“室迩人远”的反差中,展现了诗人感情虚掷的委屈,爱情失落的痛苦,较之直说,显得有简约委婉之趣.姚际恒《诗经通论》有一段精妙分析,他说:“‘其室则迩,其人甚远’,较《论语》所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所胜为多.彼言‘室远’,此偏言‘室迩’,而以‘远’字属人,灵心妙手.又八字中不露一‘思’字,乃觉无非思,尤妙.‘思’字于下章始露之.‘子不我即’正释‘人远’,又以见人远非果远也.”。

5.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有哪些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

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修辞。赋:反复铺陈。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赋即铺陈,也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是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

比:打比方。“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朱熹《诗集传》,比即比喻、打比方,也就是比喻之意,明喻和暗喻均属此类。

《诗经》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于变化。如《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治国要用贤人;《硕人》连续用“葇荑”喻美人之手,“凝脂”喻美人之肤,“瓠犀”喻美人之齿,等等,都是《诗经》中用“比”的佳例。

兴:起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兴即烘托、衬托,也就是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

它兼有了比喻、象征、烘衬等的手法,但正因“兴”原本是思绪无端地飘移和联想而产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较实在的意义,也不是那么固定僵板,而是虚灵微妙的。它往往用于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

有时一句诗中的句子看似比似兴时,可用是否用于句首或段首来判断是否是兴。

如《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但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只是它的喻意不那么明白确定。又如《桃夭》一诗,开头的“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写出了春天桃花开放时的美丽氛围,可以说是写实之笔,但也可以理解为对新娘美貌的暗喻,又可说这是在烘托结婚时的热烈气氛。

例卫风·氓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就是兴。大约最原始的“兴”,只是一种发端,同下文并无意义上的关系,表现出思绪无端地飘移联想。

就像秦风的《晨风》,开头“鴥彼晨风,郁彼北林”,与下文“未见君子,忧心钦钦”云云,很难发现彼此间的意义联系。虽然就这实例而言,也有可能是因时代悬隔才不可理解,但这种情况一定是存在的。

就是在现代的歌谣中,仍可看到这样的“兴”由于“兴”是这样一种微妙的、可以自由运用的手法,后代喜欢诗歌的含蓄委婉韵致的诗人,对此也就特别有兴趣,各自逞技弄巧,翻陈出新,不一而足,构成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特殊味道。“赋”和“比”都是一切诗歌中最基本的表现手法,而“兴”则是《诗经》乃至中国诗歌中比较独特的手法。

“兴”字的本义是“起”,因此又多称为“起兴”,对于诗歌中渲染气氛、创造意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风》多用比兴,《大雅》多用赋法。

范文涉及诗人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