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风雅”传统与战国“士”的品质关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 。②雅 。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 , 即所谓正声雅乐 。《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在这里,几乎不存在凭借幻想而虚构出的超越于人间世界之上的神话世界,不存在诸神和英雄们的特异形象和特异经历(这正是荷马史诗的基本素材),有的是关于政治风波、春耕秋获、男女情爱的悲欢哀乐。后来的中国诗歌乃至其他文学样式,其内容也是以日常性、现实性为基本特征;日常生活、日常事件、日常人物,总是文学的中心素材。 《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无论是主要产生于社会上层的大、小《雅》,还是主要产生于民间的《国风》,都有相当数量的诗歌,密切联系时事政治,批判统治者的举措失当和道德败坏。其意义虽主要在于要求维护合理合度的统治,给予人民以较为宽松、可以维持生存的条件,但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当然是有价值的。 战国士文化在本质上深受诗经中对品质和道德的整体观影响,具有传承发扬的特质。战国士阶层崛起,百家新潮观念蜂出的时代,具有创作自觉的作家群的独咏。楚辞成为一种新的诗体,而且也由他的诗作展示了一种新的诗潮,体现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2.赞美男生品格好、人品好、优雅的《诗经》有那些句子《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瑟兮僴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璓莹,会弁如星。 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 宽兮绰兮,猗忠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白话译文 看那淇水弯弯岸,碧绿竹林片片连。高雅先生是君子,学问切磋更精湛,品德琢磨更良善。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很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袅娜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美丽良玉垂耳边,宝石镶帽如星闪。 神态庄重胸怀广,地位显赫更威严。高雅先生真君子,一见难忘记心田。 看那淇水弯弯岸,绿竹葱茏连一片。高雅先生真君子,青铜器般见精坚,玉礼器般见庄严。 宽宏大量真旷达,倚靠车耳驰向前。谈吐幽默真风趣,开个玩笑人不怨。 扩展资料: 《国风·卫风·淇奥》是中国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首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全诗三章,每章九句。 诗采用借物起兴的手法,每章均以“绿竹”起兴,借绿竹的挺拔、青翠、浓密来赞颂君子的高风亮节,开创了以竹喻人的先河。此诗运用大量的比喻,首章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到第三章“如金如锡,如圭如璧”表现了一种变化,一种过程,寓示君子之美在于后天的积学修养,磨砺道德。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 《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3.《诗经》“风雅”传统与战国“士”品质之间的关系先秦是中国文化萌芽、创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建构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历代尊崇取法的典范。 2、先秦时代的各种文化形态尚融而未划,所以先秦文学的形态也呈现出文史哲不分、诗乐舞相结合的特征。 3、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3-1夏、商两代,原始宗教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巫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为占卜、祭祀所创作的韵文(如甲骨卜辞)和咒语歌谣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史官是另一类文化传承的主要承担者。他们的职能原来也是宗教事务,后来巫史分途,史官的职掌遂偏向人事。《尚书》中保存的商代作品是历史散文最早的创作。 3-2周革殷命之后,巫术文化被礼乐文化取代,是所谓“以德代天”。对政治、社会、人生的关切超越了宗教关怀,史官文化崛兴,诞生了《左传》这样的历史散文的杰构。一些伟大的文化巨人提出不同的社会理想,出现了《论语》、《老子》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 3-3西周时期,学在王官,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春秋战国之后,周室衰微,贵族的地位下降而士阶层兴起;知识传授突破贵族的垄断,民间讲学之风盛行,是所谓“礼乐下行”。学派蜂起,诸子驰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他们主张各异,文学观念和风格也异彩纷呈,产生了与前代迥异的散文和诗赋。 4.形容女子品质的古诗词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5.君子应具有哪些品质“君子”观念在中国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对之极为重视。 虽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圣人、贤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于君子,然而圣贤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远而不易攀及,世间完人总是不多,因而一较普遍的、较易至的、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别值得注意与追求。“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 《易经》《诗经》《尚书》广泛使用。《周易·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书·虞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6.诗经的表现主题《诗经》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所表现的主题也各不相同。 1、《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其表现主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2、《雅》分《大雅》、《小雅》,其表现主题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祈丰年、颂祖德。《大雅》的作者是贵族文人,但对现实政治有所不满,表现主题除了宴会乐歌、祭祀乐歌和史诗而外,也写出了一些以反映人民愿望为主题的讽刺诗。《小雅》中也有部分民歌。 3、《颂》则为表现主题是宗庙祭祀之诗歌。《雅》、《颂》中的诗歌,对于考察早期历史、宗教与社会有很大价值。 《诗经》是产生于中国奴隶社会末期的一部诗集。它是中国古代诗歌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搜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古代诗歌305首,除此之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六篇。没有内容的是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和由仪。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作者佚名,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诗经》按《风》、《雅》、《颂》三类编辑。《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7.关于优秀品质的谚语最早《诗经》中对女性的描写 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颈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屈原写湘夫人之美 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 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洛神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林黛玉 8.什么叫君子品质(四个字形容什么叫君子品质(四个字形容) 君子一词查阅国际君友会中文典藏解释是一泛称,有多重意思:一、称有才德的人。 「博文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礼记、曲礼)二、称在位的人。 三、竹、莲花、菊花的别名。四、梅、兰、竹,菊称四君子。 五、妻称夫。 「未见君子,忧心忡忡。 」 (诗经、召南)六、对先人的尊称。七、指男子。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八、在上位者。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诗经、伐檀)「无君子莫治野人,无野人莫养君子。 」(孟子、滕文公)九、好学者。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矣。 」(论语、学而)大致而言,君子一词非只一义。有多种解释,亦颇容易含混。 在儒家思想里,君子一词具有德性上的意义。「君子之道者三,我无能焉。 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论语、宪问)此似为君子一词在德性上最具体的意义。 君子以具有知仁勇之常德为适宜。尤其是仁,更为所重。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当然,仁祇是君子之所以为君子所宜具有其德性之总纲,在其他方面,仍非无所述说。 「君子忧道不忧贫。 」「君子谋道不谋食。 」(论语、卫灵公)「君子之爱人也以德。」(礼记、檀弓)王廷相:「君子仕必受禄,是为利禄动乎?曰:非然也,仕以行义。 圣贤之学,将以济物也。仕而受禄,义也。 」(慎言、君子篇)均乃其例。 君子又为与小人相反词。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颜渊)「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卫灵)凡此对照之说法甚多,举不胜举,然君子与小人之大有别,亦可以概见。 国际君友会认为君子着重在德性之真,与绅士不同,且有其一定之人格内涵,又非一般泛称之知识分子所能企合,因而,君子仍指在人格上品性上较完美之人,社会上也的确需要这种人。 当今之世仍不乏君子,也幸好仍有君子,社会乃能安和,人性乃能趋善,正义公理乃能存在。 想一言以蔽君子,则光明磊落庶乎近之。 【冰魂雪魄】冰、雪:如冰的透明,雪的洁白。 比喻人品质高尚纯洁。【冰壶玉尺】玉尺:玉制的尺。 比喻高尚纯洁的人品。【冰壑玉壶】壑:深沟。 像冰那样清澈的深山沟里的水,盛在晶莹的玉壶里。比喻人节操高尚,品性高洁。 【冰壶玉衡】冰壶:冰心玉壶;玉衡:用宝石装饰的天文仪器。比喻高尚的品质,优雅的气质。 【百世之师】世世代代的老师,指才德高尚而永远可为人师表的人。【不同流俗】流俗:流行的习俗。 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半天朱霞】半天:空中;朱:红色。半空中的红霞。 比喻人品高尚,超凡脱俗。【包元履德】元:善。 指心怀善意,行为具有高尚的品德。是古代对帝王的谀词。 【抱瑜握瑾】瑜、瑾:美玉。比喻具有纯洁高尚的品德。 【春风沂水】原意是大人和儿童在沂水洗个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 指放情自然,旷达高尚的生活乐趣。 【存神索至】存神:保养精神;索至:寻找事物深奥的道理。旧指品德高尚的人注重保养精神,以探寻事物深奥的道理。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 【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满布天下。【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淡泊:恬淡寡欲;宁静:安宁恬静;致:达到。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才可有所作为。【大德必寿】指高尚品德的人受命于天,必然会享高寿,以造福众人。 【道高德重】道德高尚,很有威信。 【德高毁来】品德高尚却招来毁谤。 形容坏人总是嫉妒和毁谤品行高尚的人。【德高望重】德:品德;望:声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德配天地】指道德可与天地匹配。 极言道德之高尚盛大。【大人不曲】曲:不公正。 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遵守一定的原则,不偏私,不迎合。 【大人无己】旧时指道德高尚的人把自己和别人融为一体,不自私。 【达人雅志】达人:通达事理的人;雅:高雅,高尚;致:情趣。人品高尚,情趣深远。 形容人的言谈举止不俗。【德深望重】德:品德;深:高;望:声望,名望。 道德高尚,名望很大。多用于称颂年长与名位高的人。 【大雅宏达】大雅:宏达雅正;宏达:才识广博通达。指宏达雅正才德高尚的人。 【大雅君子】大雅:对品德高尚,才学优异者的赞词。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 指有才德的人。【德重恩弘】重:崇高、深厚;弘:通“宏”,大。 道德高尚,恩惠广大。形容普施恩德。 【孚尹明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 同“孚尹旁达”。 【方圆难周,异道不安】周:调和,方和圆难于相互通融,政治道路不同的人不能和平相处。也指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德。 【孚尹旁达】指玉的色彩晶莹发亮,比喻品德高尚纯洁。【高才大德】高才:有杰出的才能;大德:有极高尚的品德。 形容才能和品德都很好。 【高风劲节】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操。 同“高风峻节”。【高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