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一杭

1.从《诗经》 唐诗 宋词中 各选一首进行赏析或描述

诗经 男人的等待,搔首踟蹰——《邶风·静女》 唐代诗人韩偓有这样一句诗:“但觉夜深花有露,不知人静月当头。”

写出女子在闺房里期许与等待的那份恬静,任时间一点点流逝,她依旧优雅如此。相对于女子,男人的等待似乎充满了焦急——“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邶风·静女》中男子的等待。就在大约两千多年前的一天,阳光四溢,万物生长,花朵绽放,鸟雀歌唱。

就在这样的良辰美景之中,男子徘徊徜徉,他却没有心思来观赏倾听,眼下四处张望,之前他如火来到心上人定下的约会地方,生怕自己迟到。心爱的姑娘在哪?怎么看不见? 心怦怦直跳,可内心是盼望着她早点出现,看她美丽的容颜,胜过花朵千万倍,听她清脆的声音,倾诉满心的爱怜。

可现实让他着急,他抓耳挠腮,徘徊辗转,依然不见心上人的面。一个静女,幽雅娴静的女子,迟迟不肯出场。

这样一个美丽的女子给人想象的空间,她应该是心地善良而单纯,而且聪明伶俐。此刻,这个俏皮的姑娘也许是藏在附近,望着束手无策的小伙掩着嘴儿窃窃的笑,想要看看男子的表现到底如何。

女人在大多情况下确实喜欢在约会时候故意迟到或藏起来,让男方等待,这是一个有趣味的现象,在心理学上也是有渊源的,是恋爱女性的本能在作怪。她这样做不是对你怀有恶意,更不是要弃你而去的想法,姗姗来迟,有意躲藏,看到对方的那种焦虑不安、备受痛苦折磨,内心反而会充满快乐。

你看,对方为自己付出,多么在乎自己。 而男方约会迟到往往会给女方带来众多的困扰,有时候因为这一迟到自己功亏一篑。

元代有一首《寄生草·相思》的曲子就表达了女孩子对迟到的男子的埋怨:“有几句知心话,本待要诉与他。对神前剪下青丝发,背爷娘暗约在湖山下,冷清清湿透凌波袜,恰相逢和我意儿差,不剌,你不来时还我香罗帕!” 意思就是说本想告诉你几句我的真心话,我还对着神像剪下头发,表明心迹,背着爹娘来湖边和你约会,谁知道让我等你等得鞋袜都湿透了,还没有见人来,快点把我送你的香罗帕还给我吧! 等待是一种煎熬,等待也是一种幸福,因为高潮总在焦急的等待中出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男子的等待没有白费,在后来得到意外的收获,女子出场的时候,手中执一枝白茅草,送给了男子,白茅草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着光泽。 “非汝之美,美人之贻。”

并不是因为白茅草离奇,它只是一根嫩嫩的草,在物质的世界里,它随处可见。然而在爱人的世界里,它是珍贵的,因为它是心仪的姑娘亲手采摘,送给自己的物品。

物微而意深。一如后世南朝宋陆凯《赠范晔》的“艰难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赠送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感情。

更何况现在这白茅草上还带着姑娘的芳香与体温。最珍贵的东西,总是爱人给予的。

这些礼物,尽管极其普通,但却是甜蜜与温馨的,经过了爱人的手递送到你的手里时,这礼物便不再普通,伴随着对方的笑容顿时让自己的世界生彩。这种馈赠也成为我们表达爱意的最简单,也是最直白的方法。

世界就是这样神奇,自我们先祖时期就是如此,内心所喜欢之人的东西,最平常,却最为熠熠生辉。现在这根彤管草就有些定情物的意味了,也就意味着男子最终抱得美人归。

这都是经过“搔首踟蹰”等待得到的。就在这一个春天的上午,一切都透出甜美的意味,女子是美的,男子也是美的;阳光是美的,植物也是美的;白茅草是美的,爱情也是美的。

两个可爱的人约会成功,天地里就洋溢着欢喜。 如今,时代变了,表达爱情的方式也变了,光怪陆离的方式中,迷失了多少人的眼睛,而《诗经》中那么着急等待与馈赠茅草的甜美爱情,永远是那么美丽!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一支小彤管。

彤管鲜明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宋词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文: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

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

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在那种冷落凄清的季节里,所有的人都会渴望一种相逢。 思念在分手后开始生长,长成伫立岸边的棵棵杨柳,。

2.1、古诗中的“钱塘”是指杭州还是浙江

宋朝时的"钱塘县杭州市西灵隐山麓。

民国时间。钱塘县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

杭州城古代就是钱塘县的县城 在杭州市西灵隐山麓附近啊----杭州在周朝以前,属于“扬州之域”。传说在夏禹治水时,全国分为九州,长江以南的广阔地域均泛称扬州。

公元前21世纪,夏禹南巡,大会诸侯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曾乘舟航行经过这里,并舍其余杭(“杭”是方舟)于此,故名“余杭”。一说,禹至此造舟以渡,越人称此地为“禹杭”,其后,口语相传,讹“禹”为“余”,乃名“余杭”。

秦统一六国后,在灵隐山麓设县治,称钱唐,西汉也是如此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杭州为吴国的吴兴郡,属扬州唐代,置杭州郡,旋改余杭郡,治所在钱唐。 因避国号讳,于武德四年(621)改“钱唐”为“钱塘”。

五代:西府 南宋:临安 宋朝,叫临安。

3.《诗经》一共包括多少篇

《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全书收录了自西周初年 至春秋中叶(公元前11〜前6世纪)500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其中的6篇有题目无内容,称 为笙诗。

《诗经》成书于春秋时期,先秦时称“诗”或“诗三百”,到了汉代被儒家奉为经典。 汉代传授 《诗经》的有齐、鲁、韩、毛四家。

东汉以后,齐、鲁、韩三家先后亡失,仅存《韩诗外传》。毛诗盛 行于东汉以后,并流传至今&重要的注本有《毛诗正义》、宋朱熹的《诗集传》、清马瑞辰的《毛诗 传笺通释》、清陈奂的《诗毛氏传疏》、今人陈俊英的《诗经释注》。

据说春秋时流传下来的诗,有3000首之多,后来只剩下311首(其中有6首笙诗:南陔、白 华、华黍、由庚、崇丘、由仪),后来为方便,就称作“诗三百”。孔门弟子中,子夏对诗的领悟力最 强,所以由他传诗。

到汉初,说诗的有鲁人申培公,齐人辕固生和燕人韩婴,合称三家诗。 齐诗 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韩诗到唐时还在,而如今世上只剩外传10卷。

至于当今世上流传的诗 经,则是毛公(大毛公:毛亨,小毛公:毛苌)所传的毛诗。 。

上一篇
采诗经薇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