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九天与诗经

1.《诗经》四字诗句求“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

出自《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八月未央,九月授衣……《诗经》的四字诗句 未,无也;央,边也,极也,端也.未央,无边也.未,未位,即西南方.未央,指西南方的中央. “七月流火”的真正含义 《诗经·国风·豳风》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 七月流火,八月萑苇.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七月鸣鵙,八月载绩,载玄载黄,我朱孔阳,为公子裳.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一之日于貉,取彼狐狸,为公子裘.二之日其同,载缵武功,言私其豵,献豜于公. 五月斯螽动股,六月莎鸡振羽.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嗟我妇子,曰为改岁,入此室处. 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七月食瓜,八月断壶,九月叔苴.采荼薪樗,食我农夫. 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麦.嗟我农夫,我稼既同,上入执宫功.昼尔于茅,宵尔索绹;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 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朋酒斯飨,曰杀羔羊.跻彼公堂,称彼兕觥:「万寿无疆」. 又读了一篇有关的文章,文章这么说: “七月流火”的“火”指的是大火星.火星是一颗大行星,而大火星则是一颗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颗星,中国古代也称之为心宿二.它是一颗著名的红巨星,放出火红色的光亮,所以才由此得名的吧. “流”是一个动词,这里指星的往西运行,落下. “七月”,指的不是阳历七月而是(豳历)农历七月.在农历里,一二三月表示的是春季,四五六月是夏季,七八九月是秋季,十到十二月是冬季,所以农历七月恰恰是由夏入秋的时节. “七月流火”的真实意思,是说在农历七月天气转凉的时节,天刚擦黑的时候,可以看见大火星从西方落下去. 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春分点的缓慢移动,距今两千多年的《诗经》时代里谈及的“流火”如今在中原地区观察,大约是农历八月时候的事情了. 这篇文章解释得备详备细,我也是受教颇深.没想到这一古语的本来含义已被通俗而异化,不知是对传统文化的发展呢还是缘于自己的无知呢?于我,我承认是自己的无知.我一直以为此词是用来描写赤日炎炎似火烧的燠热呢.孤陋之人难免寡见啊.。

2.求解白马大王,九天圣母,的来历

1、白马大王

相传白马大王乃闽越王郢第三子,号白马三郎,有勇力,好游猎。因为民除害溺水而亡,先民立庙祀之,信仰者甚众。唐以来皇朝屡有封赐。终两宋累封“冲济”、“广应”、“灵显”、“孚佑王”,额曰“永宁”。元至正间,显迹洪塘,抗御灾患功尤显著,俗呼“白马大王”。

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在塘后(今属敖江长汀村)建白马大王庙。宋绍兴间,建在财溪的灵溪庙亦祀白马大王,明永乐初重修。县内部分村、镇,多在溪边建庙祀白马王。现今县内经重修初具规模的壶江岛上的白马大王庙,庙前孚佑亭挺立,庙内大王骑马之神像威赫灵显,像前香火依依。

2、九天圣母

九天圣母者,俗称九天娘娘或称香手菩萨。乃上古女神,在天称玄妙玉女,在地称太一元君。乘彩凤,驾祥云,着九色彩翠华服,高居九天之上,佐三清、圣母元君而教导无穷。一说为黄帝之师,线香业祖师,执掌天机、兵法,造化生育,专扶应命英雄,授以天书兵法之上界女神也。

九天圣母和九天玄女娘娘是道教的两位神仙,人们经常会以为九天圣母和九天玄女是一个人,其实九天圣母和九天玄女是两位神。

扩展资料

九天圣母相关故事

1、授兵法黄帝战蚩尤

炎黄二帝,华夏始祖也。起于西北高原。蚩尤,南方九黎族之首也,时扰四方,为天下敌。时,黄帝率众战蚩尤于涿鹿,蚩尤仗呼风唤雨、喷云吐雾之神通,相持不下。危难时,忽有妇人来,称九天玄女,奉王母命传授兵法。黄帝喜,士气大作,一战而成。

2、力助宋江战辽兵

宋宣和间,宋江落草于江州之劫。无几,回乡迎父,事发,仓皇遁于玄女庙,是为还道村。玄女念其仁义,显灵相助,并授天书三卷,以期替天行道。后招安,奉旨征辽。辽兵有阵曰太乙混天象阵,宋江连日忧不得法。有夜,梦里得九天玄女相授破阵之法。翌日,大破辽兵,未伤毫发。

3、智取宝地

某年仲春,九天圣母起驾云游,视人间祸福。行至崇山峻岭之上,顿感岗前灵光四射,瑞气缭绕。开天眼观之,直见山丘云顶霞蔚,光风霁月,福地洞天,钟灵毓秀。知是宝地,可供立庙安神。忽有真武之剑直插入土以为记,圣母有惧,然不忍去。真武者,玉皇勅命镇守北天之玄武大帝也。宋天子因避赵玄朗(即财神赵公明)讳,改真武。

左右间,圣母取履穿于剑刃,复掩之,静观其变。数日,真武来此建庙。方动土,圣母出,拒之以己所。真武愠:立剑为证。圣母辩曰:剑之肤浅,不若履之深沉。相持间,请土地调停。真武急切,拔剑以示,将出土,圣母疾进,握剑含履而起,众大骇。真武气量宽宏,乃拂袖西去。方有圣母庙于斯。

4、夜迁神庙

相传,智取宝地后,圣母时不久待。某春夜三更,四方村庄有牲畜者俱得一梦。梦中圣母嘱曰:早添草料,饱食牲畜,夜间假之为用,切嘱勿忘。翌晨,见有红绳系于牛角马尾,俱大汗淋漓,喘息而卧。众惊奇之。

忽有归于外者,疾奔相告:有大庙立于村外土丘,形状与九天圣母庙无二。众相趋望。有年少者还看旧址,杳无踪迹矣。是事不胫而走,口口相传,已然神话也,遂九天圣母庙之香火愈加鼎盛焉。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九天圣母庙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白马大王

3.【九上语文诗经的解释】

《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即土风、风谣.包括“周南”、“召南”、“秦”、“豳”、“魏”等(今天山西、陕西、河南,河北、山、湖北北部一带)十五个地方的民歌.“雅”是正声雅乐,即贵族享宴或诸侯朝会时的乐歌.其中又分“大雅”和“小雅”,有诗105篇,其中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祭祀乐歌,分为周、鲁、商三颂,其中“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4.“九天”是怎么来的

王维《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九天闾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 冕旒。”

古代把天分为九个方位,指传说中的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后来用以 形容极髙的天空,唐诗中常用此代指宫禁。 据《吕氏春秋•有始》记载:“天有九野,谓中央与四正四隅:中央曰 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方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方曰幽天,西方曰颗 天,西南方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方曰阳天。

” 还有另外一种解释:相传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一为中天,二 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六为廓天,七为咸天,八为沈天, 九为成天。

唐代诗人李白《望庐山瀑布》诗句“疑似银河落九天”中的“九 天”就应取此解。 用“九”代天的说法,不仅我国有,外国也有。

比如但丁的《神曲》, 就有“九曲天”、“火球天”、“月球天”,直到最高一层“水晶天”为止。 道教所指的九天是:郁单无量天、上上禅善无量寿天、梵监须延天、寂 然兜术天、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洞元化应声天、灵化梵辅天、高虚清明天、无 想无结无爱天。

唐诗中关于九天的诗句有很多,如李白《独漉篇》有“为君一击,抟鹏 九天”之句,刘长卿《喜朱拾遗承恩拜命赴任上都》中有“闾阖九天通奏籍, 华亭一鹤在朝行”之句。

下一篇
又止诗经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