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大雅卷阿 全文翻译~~~【注释】 (1)有卷(quán):卷卷。卷,卷曲。阿:大丘陵。 (2)飘风:旋风。 (3)岂弟(kǎi tì):即“恺悌”,和乐平易。 (4)矢:陈,此指发出。 (5)伴奂:据郑玄笺:“伴奂,自纵弛之意也。”则“伴奂”当即“泮涣”,无拘无束之貌。或谓读为“盘桓”,非。 (6)优游:从容自得之貌。 (7)俾:使。尔:指周天子。弥:终,尽。性:同“生”,生命。 (8)似:同“嗣”,继承。酋:同“猷”,谋划。 (9)昄(bǎn)章:版图。 (10)孔:很。 (11)主:主祭。 (12)茀:通“福”。 (13)纯嘏(gǔ):大福。 (14)冯(píng):辅。翼:助。 (15)引:牵挽。 (16)则:标准。 (17)颙(yōng)颙:庄重恭敬。昂(áng)昂:气概轩昂。 (18)圭: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尖。璋:也是古代玉制礼器,长条形,上端作斜锐角。 (19)令:美好。闻:声誉。 (20)翙(huì)翙:鸟展翅振动之声。 (21)爰:而。 (22)蔼蔼:众多貌。吉士:贤良之士。 (23)媚:爱戴。 (24)傅:至。 (25)朝阳:指山的东面,因其早上为太阳所照,故称。 (26)菶(běng)菶:草木茂盛貌。 (27)雝(yōng)雝喈(jiē)喈:鸟鸣声。 (28)庶:众。 (29)闲:娴熟。 (30)不多:很多。不,读为“丕”,大。 (31)遂:对。 【译文】 曲折丘陵风光好,旋风南来声怒号。和气近人的君子,到此遨游歌载道,大家献诗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你游,悠闲自得且暂休。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何所求,继承祖业功千秋。 你的版图和封疆,一望无际遍海内。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有作为,主祭百神最相配。 你受天命长又久,福禄安康样样有。和气近人的君子,终生辛劳百年寿,天赐洪福永享受。 贤才良士辅佐你,品德崇高有权威,匡扶相济功绩伟。和气近人的君子,垂范天下万民随。 贤臣肃敬志高昂,品德纯洁如圭璋,名声威望传四方。和气近人的君子,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百鸟展翅紧相随,凤停树上百鸟陪。周王身边贤士萃,任您驱使献智慧,爱戴天子不敢违。 青天高高凤凰飞,百鸟纷纷紧相随,直上晴空迎朝晖。周王身边贤士萃,听您命令不辞累,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停在那边高山冈。高冈上面生梧桐,面向东方迎朝阳。枝叶茂盛郁苍苍,凤凰和鸣声悠扬。 迎送贤臣马车备,车子既多又华美。迎送贤臣有好马,奔腾熟练快如飞。贤臣献诗真不少,为答周王唱歌会。 有文采的扩写我没有. 2.诗经大雅本文是什么诗经·大雅 文王之什 文王 文王在上 於昭于天 周虽旧邦 其命维新 有周不显 帝命不时 文王陟降 在帝左右 亹亹文王 令闻不已 陈锡哉周 侯文王孙子 文王孙子 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 不显亦世 世之不显 厥犹翼翼 思皇多士 生此王国 王国克生 维周之桢 济济多士 文王以宁 穆穆文王 於缉熙敬止 假哉天命 有商孙子 商之孙子 其丽不亿 上帝既命 侯于周服 侯服于周 天命靡常 殷士肤敏 裸将于京 厥作裸将 常服黼冔 王之荩臣 无念尔祖 无念尔祖 聿修厥德 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殷之未丧师 克配上帝 宜鉴于殷 骏命不易 命之不易 无遏尔躬 宣昭义问 有虞殷自天 上天之载 无声无臭 仪刑文王 万邦作孚 大明 明明在下 赫赫在上 天难忱斯 不易维王 天位殷适 使不挟四方 挚仲氏任 自彼殷商 来嫁于周 曰嫔于京 乃及王季 维德之行 大任有身 生此文王 维此文王 小心翼翼 昭事上帝 聿怀多福 厥德不回 以受方国 天监在下 有命既集 文王初载 天作之合 在洽之阳 在渭之涘 文王嘉止 大邦有子 大邦有子 伣天之妹 文定厥详 亲迎于渭 造舟为梁 不显其光 有命自天 命此文王 于周于京 缵女维莘 长子维行 笃生武王 保右命尔 燮伐大商 殷商之旅 其会如林 矢于牧野 维予侯兴 上帝临女 无贰尔心 牧野洋洋 檀车煌煌 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 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 肆伐大商 会朝清明。 3.关于<诗经 .大雅> 生民之什·卷阿曲折丘陵风光好, 旋风南来声怒号。 和气近人的君子, 到此遨游歌载道, 大家献诗兴致高。 江山如画任你游, 悠闲自得且暂休。 和气近人的君子, 终生辛劳何所求, 继承祖业功千秋。 你的版图和封疆, 一望无际遍海内。 和气近人的君子, 终生辛劳有作为, 主祭百神最相配。 你受天命长又久, 福禄安康样样有。 和气近人的君子, 终生辛劳百年寿, 天赐洪福永享受。 贤才良士辅佐你, 品德崇高有权威, 匡扶相济功绩伟。 和气近人的君子, 垂范天下万民随。 贤臣肃敬志高昂, 品德纯洁如圭璋, 名声威望传四方。 和气近人的君子, 天下诸侯好榜样。 高高青天凤凰飞, 百鸟展翅紧相随, 凤停树上百鸟陪。 周王身边贤士萃, 任您驱使献智慧, 爱戴天子不敢违。 青天高高凤凰飞, 百鸟纷纷紧相随, 直上晴空迎朝晖。 周王身边贤士萃, 听您命令不辞累, 爱护人民行无亏。 凤凰鸣叫示吉祥, 停在那边高山冈。 高冈上面生梧桐, 面向东方迎朝阳。 枝叶茂盛郁苍苍, 凤凰和鸣声悠扬。 迎送贤臣马车备, 车子既多又华美。 迎送贤臣有好马, 奔腾熟练快如飞。 贤臣献诗真不少, 为答周王唱歌会。 【赏析】 这首是周王出游卷阿,诗人所陈赞美之歌。《毛诗序》说,此诗为“召康公戒成王也”。朱熹《诗集传》认为是“(召康)公从成王游歌于卷阿之上,因王之歌而作此以为戒”。其说似可从。 第一章发端总叙,以领起全诗。《汲冢纪年》:“成王三十三年,游于卷阿,召康公从。”本诗所记,当即为此次出游。“有卷者阿”言出游之地,“飘风自南”言出游之时,“岂弟君子”言出游之人,“来游来歌,以矢其音”二句则并游、歌而叙之。这段记叙简约而又全面,所以前人称其“是一段卷阿游宴小记”(方玉润《诗经原始》)。 第二、三、四章,称颂周室版图广大,疆域辽阔,周王恩泽,遍于海内,周王膺受天命,既长且久,福禄安康,样样齐备,因而能够尽情娱游,闲暇自得。这些称颂归结到一点,便是那重复了三次的“俾尔弥尔性”,即祝周王长命百岁,以便继承祖宗功业,成为百神的祭主,永远享受天赐洪福。 第五、六章,称颂周王有贤才良士尽心辅佐,因而能够威望卓著,声名远扬,成为天下四方的准则与楷模。这两章是承第二、三、四章而来。第二、三、四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内在作用,五、六两章主要说的是周王德性的外在影响,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第七、八、九章,以凤凰比周王,以百鸟比贤臣。诗人以凤凰展翅高飞,百鸟紧紧相随,比喻贤臣对周王的拥戴,即所谓“媚于天子”。(所谓“媚于庶人”,不过是一种陪衬。)然后又以高冈梧桐郁郁苍苍,朝阳鸣凤宛转悠扬,渲染出一种君臣相得的和谐气氛。方玉润评得好:“盖自凤鸣于岐,而周才日盛。即此一游,一时扈从贤臣,无非才德具备,与吉光瑞羽,互相辉映,故物瑞人材,双美并咏,君顾之而君乐,民望之而民喜,有不期然而然者。故又曰‘媚于天子’、‘媚于庶人’也。然犹未足以形容其盛也。九章复即凤凰之集于梧桐,向朝阳而鸣高者虚写一番。则‘菶菶萋萋’、‘雝雝喈喈’之象,自足以想见其‘跄跄济济’之盛焉。”(《诗经原始》) 第十章回过头来,描写出游时车马,仍扣紧君臣相得之意。末二句写群臣献诗,盛况空前,与首章之“来游来歌,以矢其音”呼应作结。 本篇是对周王歌功颂德的诗篇,思想上带有局限性。但称颂中带有劝戒之意,所以仍有可取之处。从艺术上来说,全篇规模宏大,结构完整,赋笔之外,兼用比兴,如以“如圭如璋”比贤臣之“顒顒昂昂”,以凤凰百鸟比喻“王多吉士”、“王多吉人”,都很贴切自然,给读者留下了鲜明的印象,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赵山林) 4.历史上有哪些出自《诗经》且有寓意《诗经》作为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多彩,佳句妙语层出不穷。不仅如此,古往今来,许多名人的名字也是撷取了某些诗句而得的。 古代 最名副其实的当属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了。诸葛亮字孔明,而这个“孔明”二字恰恰出自《小雅·信南山》中的“祀事孔明”。孔明,就是完备周详的意思。人如其名,诸葛亮虽然智慧过人,但一生谨慎小心,处事周到,“孔明”二字正是其为人处事的性格特征的体现。 蔡邕字伯喈(后汉大文人) 出处:《大雅·卷阿》“菶菶萋萋,雝雝喈喈。”后句是说凤凰叫声。这名字多好! 孔稚珪字德璋(南朝文人) 出处:《大雅·卷阿》“令闻令望,如圭如璋。”君子以玉比德。相似的还有词学家唐圭璋。 杜如晦(唐相) 出处:《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高行周(五代名将)、高怀德(行周子) 出处(只是猜测):《小雅·都人士》:“行归于周,万民所望。”《大雅·板》:“怀德维宁,宗子维城。” 周邦彦(北宋大词人) 出处:《郑风·羔裘》“彼其之子,邦之彦矣。”国家的俊杰! 杨维桢(元代诗人) 出处:《大雅·文王》“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栋梁之才。相似的有晚清词人邓廷桢字维周。 揭傒斯字曼硕(元代诗人) 出处:《鲁颂·閟宫》“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是说鲁国公子奚斯作新庙,特别的雄伟壮观。当然这几句诗的意思清代人有新解释。 吴敬梓(明文人,写《儒林外史》那位) 出处:《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桑梓代表父母。 方苞(清桐城文家) 出处:《大雅·生民》“实方实苞。”这句是形容谷物幼苗生长。此君和下面江永都要姓名相连看才是出自《诗》,应该不是巧合~ 江永(清代学者) 出处:《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王引之(清朴学大家) 出处:《小雅·楚茨》:“子子孙孙,勿替引之。”就是说希望后代能继承好门风。结果王引之果然接过父亲的大旗,成就了“高邮二王”的学术地位。 朱骏声(清文字学家) 出处:《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遹骏有声。”是说文王有美好的声望。 近现代、当代 程长庚(京剧泰斗)(据《中》文) 出处:《小雅·小东》“东有启明,西有长庚。” 王国维(不解释) 《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不过好像也挺接近《管子》的“礼义廉耻国之四维”) 袁克定(袁世凯子) 出处:《周颂·桓》“桓桓武王,保有厥土,于以四方,克定厥家。” 寄托了多么好的寓意啊……同理还有著名诗人臧克家。 阎锡山(民国军阀) 出处:《大雅·江汉》“锡山土田。”“锡”就是“赐”。《诗》《书》等表示“赏赐”的句子特多。类似的名字还有皮锡瑞(晚清经学家)、裘锡圭(当代文字学家)等。 梁思成(不解释) 出处:《商颂·那》“绥我思成。”《商颂·烈祖》“赉我思成。”解释起来,“思成”可以理解为对祖先的怀念。 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 出处:《召南·甘棠》“蔽芾甘棠。” 邵洵美(现代诗人) 出处:《邶风·静女》“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傅斯年(不用解释了) 出处:《大雅·下武》“於万斯年,受天之祜。”永远保佑你 唐圭璋(词学家) 相同的有南朝文人孔稚珪(最有名《北山移文》)字德璋。 方壮猷(历史学家) 出处:《小雅·采芑》:“方叔元老,克壮其猷。”是说将帅方叔虽年高,依然能深谋远虑。姓方的叫这名儿,不可谓不巧。 5.举例说明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而且是《诗经》中独特的表现手法,对于后世的影响颇 大。 最早提到“ 赋、比、兴”的是《周礼·春官》:“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 雅、曰颂,以六德为之本,以六律为之音。”这里的“六诗”指的是以音律配合的六类乐歌。 汉代 《毛诗序》将“六诗”改称“六义”。后人将“赋、比、兴”视为《诗经》的三种典型的表现方法 。 一、赋赋的本义是贡赋,“赋为土地所生以供天子”①。诸侯向天子献上贡赋之时必须开具清单 ,面面俱到,清楚明了,以供天子接受时按清单点收。 贡赋的物品都是祭祀所用,必须一一铺陈, 排列于神位之前。后来,这种物质的排列逐渐转化成语言文字的排列。 从此,“赋”成为一种语言 文字的表达方式,以“直接铺陈”的方式把人和事、情志和外物完整地表述出来。郑玄注《周礼· 春官·大师》之“六诗”是将“赋”解释为“铺”,“直铺陈”。 唐代学者孔颖达在疏解《毛诗》 大序时认为“赋则直陈其事”,“诗文直陈其事,不譬喻者,皆赋辞也”。一直到朱熹对“赋”进 行简单明了的解释才有了定论,“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②。 赋就是铺陈直叙。《诗经》中赋 的手法在雅、颂诗中出现较多,如《小雅·六月》叙述周宣王命大将尹吉甫北伐猃狁,中兴王室的 事件,诗中叙述了出师前部队的准备情况、出征的原因和时间、战士奔赴战场抵御外敌的战况、征 战完毕部队凯旋车马安然无恙的情况。 运用赋的表现手法将整个事件叙述详尽。又如《周颂·良耜 》,是周王于秋收后祭祀祖先神灵的乐歌。 全诗二十三句,首十二句描写农夫在田间耕种的情况; 次七句极力铺陈丰收的盛况;末四句描写祭祀报神,点明主题。通过详细的叙述,表现农民劳作的 辛苦和丰收的喜悦。 在国风中赋的手法也有不少,例如《豳风·七月》和《卫风·氓》。《七月》 叙述了农民一年到头为了主人的“温”和“饱”而辛苦劳作的过程,描绘出了一幅完整而形象的农 业社会的典型画面,通过叙述描写,再现了农民们勤劳朴实的性格。 《氓》叙述弃妇的恋爱、婚变 和决绝的过程,反映了上古时期女子的低下地位和不幸命运。朱熹对于“赋”的解释虽简单,但过 于平乏,缺少诗歌的意境美。 宋人李仲蒙提出“序物以言情,谓之赋,情尽物也”③。“情尽物” ,是指诗人将情志寄寓在所描述的客观物象之中。 这种解释就使“赋”不仅具有直陈其事的作用, 而且可以在平铺直叙之中包涵诗人的情感,使得诗歌充满意境美。如《小雅·出车》,作者就是通 过“春日迟迟,卉木萋萋。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的景物描写,寄寓了战士凯旋时的欢乐心情。又 如《小雅·渐渐之石》通过出征将士对路途漫长艰险和征程中出生入死的描写,表现了将士对战争 的厌恶。 尤其是末章描绘的反常自然现象衬托出将士行役在外,有家室而无暇顾及的痛苦心情。再 如《王风·君子于役》描述的是日落怀人的真情实境:日暮西山,余辉暗淡,思妇望着牛羊归圈、鸡入于窝的自然景象不禁想起行役在外的丈夫,内心的忧伤更加浓郁。 黄昏时人畜纷归之景与女主 人孤寂焦虑的痛苦心情构成了含意深邃的艺术境界。方玉润评曰:“傍晚怀人,真情实境,描写如 画。 晋、唐人田家诸诗,恐无此真实自然。”④我们可以看出,赋中有情,赋中有景,构成了含蓄 深邃的美学境界。 二、比朱熹《诗集传》中提到:“比者,以彼物比此物”,“比”就是譬喻。“ 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⑤不能把“比”仅仅看作是一种普通的表现手法, “比”将抽象事理形象化,将内在情感外化,赋予主观情感审美形态,创造出诗歌的意境美。《诗 经》中运用比的手法很多。 如《卫风·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卫风 ·伯兮》用散乱的蓬草比喻女人的头发,表达思妇对征人的思念;《卫风·硕人》中形容大美人卫 侯夫人庄姜“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连用了四种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来比喻 ,活化出一个美人的形象。以上几篇诗歌只有一句或者几句用比,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诗经》 中有的诗歌却是全篇用比,通篇“以彼物比此物”,如《周南·螽斯》全诗三章,以蝗虫的繁殖力 强和群聚不散的特点来比喻多子多孙,用以祝福子孙昌盛。《魏风·硕鼠》共三章,均采用比喻手 法,把统治者比作专门坑害人的大田鼠,揭露出他们贪婪、残忍的本质,字里行间充满了强烈的反 抗情绪和浓郁的浪漫色彩。 又如《小雅·鹤鸣》,王夫之评此诗曰:“《小雅·鹤鸣》之诗全用比 体,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创调也。”⑥全诗两章,连用五组比喻,表现招贤纳士的政治主张。 比 的类型也很多,现代修辞将比喻分成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类型,在《诗经》中都有体现。明 喻,《诗经》中的明喻大都用“如”来作比喻词,“诸言,‘如’者皆比辞也。” ⑦例如《大雅· 卷阿》:“卬卬,如圭如璋,令闻令望。”用白玉制成的纯洁高贵的玉器来比喻周王高尚纯洁的品 质。 《卫风·伯兮》:“自伯之东。 6.诗经关雎名句 赏析赏析: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 古人把它冠于三百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史记·外戚世家》曾经记述说:“《易》基乾坤,《诗》始《关雎》,《书》美厘降……夫妇之际,人道之大伦也。” 又《汉书·匡衡传》记载匡衡疏云:“匹配之际,生民之始,万福之原。婚姻之礼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 孔子论《诗》,一般都是以《关雎》为始。……此纲纪之首,王教之端也。” 他们的着眼点是迂腐的,但对诗的本义的概括却基本正确。问题在于它所表现的是什么样的婚姻。 这关系到我们对《风》的理解。朱熹《诗集传》“序”说:“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又郑樵《通志·乐略·正声序论》说:“《诗》在于声,不在于义,犹今都邑有新声,巷陌竞歌之,岂为其辞义之美哉?直为其声新耳。”朱熹是从诗义方面论述的,郑樵则从声调方面进行解释。 我们把二者结合起来,可以认为《风》是一种用地方声调歌唱的表达男女爱情的歌谣。尽管朱熹对《关雎》主题的解释并不如此,但从《关雎》的具体表现看,它确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爱情的追求。 其声、情、文、义俱佳,足以为《风》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说: “《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论语·八佾》)此后,人们评《关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记·孔子世家》)。但《关雎》究竟如何呢? 这首诗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 郑玄从文义上将后二章又各分为两章,共五章,每章四句。现在用郑玄的分法。 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 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诗。第二章的“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 “流”,《毛传》训为“求”,不确。因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处不当再有“求”义。 “求”字是全篇的中心,整首诗都在表现男子对女子的追求过程,即从深切的思慕到实现结婚的愿望。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 这是一篇的关键,最能体现全诗精神。姚际恒《诗经通论》评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辞义悉协。 今夹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乐之’二章之上,承上递下,通篇精神全在此处。盖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乐’二义快足满意。 若无此,则上之云‘求’,下之云‘友’、‘乐’,气势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争扼要法,其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别。” 姚氏对本章在全诗中的重要性分析最为精当。应当补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气,而且写出了生动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祯《渔洋诗话》所谓“《诗》三百篇真如画工之肖物”。 林义光《诗经通解》说:“寐始觉而辗转反侧,则身犹在床。”这种对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写,可谓“哀而不伤”者也。 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 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极写快兴满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谓“乐而不淫”。 通篇诗是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求之而不得的焦虑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这诗的主要表现手法是兴寄,《毛传》云:“兴也。” 什么是“兴”?孔颖达的解释最得要领,他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所谓“兴”,即先从别的景物引起所咏之物,以为寄托。这是一种委婉含蓄的表现手法。 如此诗以雎鸠之“挚而有别”,兴淑女应配君子;以荇菜流动无方,兴淑女之难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等。这种手法的优点在于寄托深远,能产生文已尽而意有余的效果。 这首诗还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描写人物的生动性。如“窈窕”是叠韵;“参差”是双声;“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 用这类词修饰动作,如“辗转反侧”;摹拟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写景物,如“参差荇菜”,无不活泼逼真,声情并茂。刘师培《论文杂记》云:“上古之时,……谣谚之音,多循天籁之自然,其所以能谐音律者,一由句各叶韵,二由语句之间多用叠韵双声之字。” 此诗虽非句各叶韵,但对双声叠韵连绵字的运用,却保持了古代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用韵方面,这诗采取偶句入韵的方式。 这种偶韵式支配着两千多年来我国古典诗歌谐韵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换韵,又有虚字脚“之”字不入韵,而以虚字的前一字为韵。 这种在用韵方面的参差变化,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3lian.com 对《关雎》,我们应当从诗义和音乐两方面去理解。 就诗义而言,它是“民俗歌谣”,所写的男女爱情是作为民俗反映出来的。相传古人在仲春之月有会合男女的习俗。 《周礼·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万民之判(配合)。……中春(二月)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无故而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会之。” 《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