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晋文公诗经

1.晋文公有哪些名言或诗句

辞官不言禄

十九年的逃亡生涯结束后,重耳一下子由逃亡者变成了晋文公,时值周室内乱,“未尽行赏”,便出兵勤王,“是以赏从亡者未至隐者介子推”。对此,介子推没有像壶叔(一名陶叔狐)那样,主动请赏。他说,晋文公返国,实为天意,介子推却认为忠君的行为发乎自然,没必要得到奖赏,并以接受奖赏为耻辱,狐偃等“以为己力”,无异于“窃人之财”的盗贼,故“难于处矣”。介子推无视狐偃等人的夹辅之力是错误的,但其中丝毫没有对晋文公的怨恨,没有对功名利禄的艳羡。有的却是对狐偃,壶叔等追逐荣华富贵的鄙夷。有些并未跟随晋文公逃亡的人(例如:竖头须)为了贪小便宜通过说些难听的话也来请赏,介子推因此很气愤,进而隐居绵山,成了一名不食君禄的隐士。

抱树而死

介子推不肯受赏,曾赋诗一首,“有龙于飞,周遍天下。五蛇从之,为之丞辅。龙反其乡,得其处所。四蛇从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于中野。”邻居解张为子推不平,夜里写了封书信挂到城门上。

晋文公看到这首诗后,后悔自己忘恩负义,赶紧派人召介子推受封,才知道他已隐入绵山。晋文公便亲带广众人马前往绵山寻访。谁知那绵山蜿蜒数十里,重峦叠嶂,谷深林密,竟无法可寻。晋文公求人心切,听小人之言,下令三面烧山。没料到大火烧了三天,介子推的影子也没见。晋文公叫人在山前山后放火,周围绵延数里,火势三日才熄,介子推终究没有出来。

介子推抱树而死

后来有人在一棵枯柳树下发现了母子的尸骨,晋文公悲痛万分,在介子推的尸体前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像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一段烧焦的柳木,带回宫中做了一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此后,“足下”成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

公元前635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

2.《诗经闵域小子》是谁做的

《闵予小子》是“嗣王(即成王)朝于庙”(《毛诗序》)之诗。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春秋时期正规的作战方式,车兵为主,步兵为辅,出兵不过十万,相约野战。春秋以后是攻城战为主。

为巩固对东方的统治,周公在洛邑营建新的都城,作为西周的东都,由周公留守,当时的国都还是镐京,被称为宗周。西周覆亡,周平王东迁,成周才成为国都。

《周书·康诰》西周时周成王任命康叔治理殷商旧地民众的命令。

《国风·郑风·叔于田》属于一首诗歌,是先秦时期所著,出自《诗经》。此诗的主旨,古今因对“叔”一词特指与否的不同理解,而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认为“叔”是特指郑庄公之弟太叔段;而另一派认为“叔”非特指。

3.《渭阳》 诗经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念之情

渭阳》出自《诗经·国风·秦风》,这是一首是外甥送舅父的送别诗,考证是秦穆公的儿子康公送晋文公重耳回国时所作。诗中写外甥赠舅父的礼物,有“路车、乘黄”,这都是当时诸侯所用的马车。

《渭阳》全诗两章,每章四句。第一章开头两句“我送舅氏,曰至渭阳”,在交待诗人和送别者的关系的同时,选择了一个极富美学意味和心理张力的场景:从秦都雍出发的诗人(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来到渭水之阳,即将分别。在这里有千言万语可说,但又无法尽说。单从送别路途之遥已可见舅甥情谊深厚,这深厚的情谊在临别之时“何以赠之,路车乘黄”。这一辆大车四匹黄马大有深意,这里有送舅氏快快回国之意,也有无限祝福寄寓其间,更深一层的是,这表明了秦晋两国政治上的亲密关系。

第二章由惜别之情转向念母之思。康公之母秦姬(秦穆夫人)生前曾盼望着她的弟弟重耳能够及早返回晋国,但这愿望却未能实现;今天当希望成为现实的时候,秦姬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诗人在送舅氏归国之时,不能不由舅氏而念及其母,由希望实现时的高兴而转为怀念母亲的哀思。“我送舅氏,悠悠我思”,两句既完成了章法上和情绪上的前后转换,更显得情真意挚。往复读之,悱恻动人,体现出作者的无限情怀,更为这一首短诗增加了丰厚的蕴含。甥舅之情本源于母,而念母之思更加深了甥舅情感。既有此思,在考虑“何以赠之”的时候,便自然地想到“琼瑰玉佩”这些纯洁温润的玉器,这不仅是赞美舅氏的道德人品,也有愿舅舅不要忘记母亲曾有的深情厚意,当然也不要忘记秦国对他重返晋国即君位所作的诸多努力更深一层非言语能尽的含义。

全诗虽然只有两章八句,但章法变换、情绪转移都有可圈点处。在形式上,两章结构相同,用韵有别,诗歌的整体气氛由高昂至抑郁均可找到形式上的依据,是妙手偶得,还是刻意为之,读者当细心品味。此诗对后世有很深的影响,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此诗“诗格老当,情致缠绵,为后世送别之祖”。

4.晋文公

原文:

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一不意人君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之居也,厌众而远游,故亡其国。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君放不归,人将君之。”于是文公恐,归遇栾武子。栾武子曰:“猎得兽乎?而有悦色!”文公曰:“寡人逐麋而失之,得善言,故有悦色。”栾武子曰:“其人安在乎?”曰:“吾未与来也。”栾武子曰:“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缓令急诛,暴也;取人之善言而弃其身,盗也。”文公曰:“善。”还载老古,与俱归。

译文:

晋文公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这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什么(原因)呢?老古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而靠近人类(栖居),所以(才会)被人猎到;鱼鳖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深水处而到浅水来,所以(才会)被人捉住;诸侯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所以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文公(开始)害怕。回到(驻地文公)遇到了栾武子。栾武子说:“猎到野兽了吗,所以(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而跟丢了,但是却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 栾武子说:“那个人在哪里呀?”(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武子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文公说:“对。”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京城。

5.晋文公的有关历史故事

清明寒食

主条目:清明节、寒食节、割股充饥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79]

文公逐麋

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栾枝问:“猎到野兽了吗,我看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晋文公说:“我跟丢了,但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栾枝说:“忠告您的人在哪里呀?”晋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枝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晋文公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重耳对秦客

晋献公的去世后,秦穆公派子显慰问重耳:“寡人听说,失去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得到国家常常在这个时候。虽然您恭敬严肃,居丧也不可太久,时机也不可失去啊,请考虑一下吧!”

重耳将这事告诉舅舅狐偃,狐偃说:“你还是推辞吧。居丧之人没有值得宝贵的东西,可珍贵的只有仁爱和亲情。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还要用这事来谋利,那么天下谁能说清我们无罪过啊?”重耳便对秦国客人说:“君王赏脸吊唁流亡的我重耳,我在父亲死去居丧的时候,我不能参加丧礼中去,而让您操心了。父亲死去这是何等重大的事情啊?我哪里还有其他的图谋来辜负您的情义啊?”重耳行稽颡之礼但不拜谢秦国客人,哭着起身,起身后但不再跟秦国客人私下交谈。

子显复命将事情告诉秦穆公。秦穆公说:“仁人啊,公子重耳!叩拜但不拜谢,是他没已晋献公的继承人而自居,所以没有拜谢。哭着起身,就表示敬爱父亲。起身但不私谈,就表示远离个人利益啊。”[68]

重瞳骈胁

一般正史都强调重耳骈胁,《史记》中说”过曹,曹共公不礼,欲观重耳骈胁。“ 民间有传说重耳为重瞳子。

相关成语

退避三舍: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贪天之功:语出《左传·僖二十四年》。

竭泽而渔:语出《吕氏春秋·义赏》。

师直为壮:语出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人莫予毒: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危如累卵:语出《韩非子·十过》。

兵不厌诈:语出《韩非子·难一》。

艰难险阻: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行将就木:语出《左传·僖公二十三年》。

志在四方:语出《左传》:子有四方之志。

渭阳之情:语出《诗经·秦风·渭阳》。

6.晋文公逐麋

《晋文公逐麋得善言》译文:

晋文公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这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什么(原因)呢?老古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而靠近人类(栖居),所以(才会)被人猎到;鱼鳖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深水处而到浅水来,所以(才会)被人捉住;诸侯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所以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文公(开始)害怕。回到(驻地文公)遇到了栾武子。栾武子说:“猎到野兽了吗,所以(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而跟丢了,但是却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 栾武子说:“那个人在哪里呀?”(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武子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文公说:“对。”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

7.晋文公纳谏的译文

译文:

晋文公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的)农夫老古说:“我的麋鹿在哪?”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这边去了。”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什么(原因)呢?老古抖干净衣服(上的尘土)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而靠近人类(栖居),所以(才会)被人猎到;鱼鳖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深水处而到浅水来,所以(才会)被人捉住;诸侯居住的地方,(因为)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所以才会亡国。《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于是文公(开始)害怕。回到(驻地文公)遇到了栾武子。栾武子说:“猎到野兽了吗,所以(您)脸上有愉悦的神色?”文公说:“我追逐一只麋鹿而跟丢了,但是却得到了忠告,所以高兴。” 栾武子说:“那个人在哪里呀?”(文公)说:“我没有(请他)一起来。” 栾武子说:“作为王上却不体恤他的属下,是骄横;命令下得迟缓而诛罚来得迅速,是暴戾;采纳别人的忠告却抛下其本人,是偷盗啊。”文公说:“对。”于是回去搭载老古,与(他)一起回去京城。

8.晋文公逐麋得善言的翻译(文见下)

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

公 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一不意人君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之居也,厌众而远游,故亡其国。诗云:‘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君放不归,人将君之。”于是文公恐,归遇栾武子。

栾武子曰:“猎得兽乎?而有悦色!”文公曰:“寡人逐麋而失之,得善言,故有悦色。”栾武子曰:“其人安在乎?”曰:“吾未与来也。”

栾武子曰:“居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缓令急诛,暴也;取人之善言而弃其身,盗也。”文公曰:“善。”

还载老古,与俱归。 翻译:晋文公追赶一只麋鹿没追上,问一个老农夫说:“我的麋鹿到哪去了?”老人用脚指了指说:“应这样走。”

晋文公说:“我问你,你却用脚指路,为什么呢?”老人抖了抖衣裳说:“我不没有想到人君会这样, 虎豹离开深山接近人群,就会被人俘获;鱼鳖离开深水到了浅水,就会被人捉拿;人君远离群众出外远游,就会使他的国家灭亡。”《诗经》上说:“鹊有巢,却被鸩占去了。”

国君如果放纵不归,别人将取而代之。”于是晋文公心慌意乱,回去时遇见了孪武子。

孪武子问:“打猎有所收获吗?这么高兴?”晋文公说:“我追赶一只麋鹿没追上,却听了别人的良言,所以很高兴。”孪武子问:“那人在哪里呢?”晋文公说:“我没有与他同来。”

孪武子说:“处在上位却不体恤百姓,这是骄傲;法令宽缓处罚严厉,这是残暴;听取别人的良言,却抛弃他这人,这是盗窃。”晋文公说:“说得好。”

于是回去用车装着那位老人,同他一起回去了。

9.晋文公重耳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 他的妻子是谁晋文公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晋献公之子,母亲为狐姬。

晋文公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也是上古五霸之一,与齐桓公并称“齐桓晋文”。一、妻妾:1、怀嬴 秦穆公(嬴任好)之女。

嬴姓,名文,嬴文。先是晋惠公(姬夷吾)的儿子晋怀公(姬圉)的夫人,嬴是秦国的国姓,怀嬴的怀说明她是晋怀公的夫人,后来,她又嫁给了晋文公姬重耳,又叫辰嬴。

生下一子,姬乐。2、逼姞 姞姓,晋文公重耳的夫人,晋襄公姬欢的母亲。

她在晋文公的妻妾中位次第二,次于文嬴,高于季隗、杜祁、齐姜。3、季隗 季隗是赤狄部族的一支廧咎如的公主,隗姓,和晋文公重耳生活了十二年。

夷吾派人刺杀重耳的时候,重耳匆匆逃离狄国,临行时候告诉季隗希望能抚养好孩子,等自己回来,并且说二十五年后如果回不来,就让季隗改嫁。对于季隗来说,自然不舍得他离开,但出口的话语却让人吃惊,她不但安慰重耳好男儿志在四方,又说道二十五年之后,自己已经是行将就木,还嫁什么人。

言外之意就是我会抚养好孩子,也会等你回来。言语之中饱含着深情款款。

这段“不复成嫁,请待子”的历史典故也在后世传为佳话。二、生平经历:1、少年时期 晋武公十九年(前697年),重耳出生,他是晋献公和狐姬之子。

他自幼喜好结交士人,到十七岁时,已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贾佗、先轸、魏犨。晋献公还是太子的时候,重耳就已长大成年。

晋武公三十九年(前677年),晋武公去世,晋献公继位,重耳已二十一岁。晋献公二十二年(前655年),晋献公因重耳与夷吾两位公子不辞而别而大怒,认定他们有阴谋,于是就派公使勃鞮去讨伐蒲城。

重耳说:“君父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他通告众人说:“违抗君命的人就是我的仇敌。”

重耳**逃走,勃鞮追上他砍掉了他的袖口,重耳逃到了母亲的故国翟国(又作“狄国”)。2、流亡生涯 重耳与狐偃、赵衰、颠颉、魏犨、胥臣等人一起流亡到翟国,其中狐偃是重耳的舅舅,翟国也是狐偃的祖国,此时翟人正在和廧咎如打仗并俘获的两个姑娘,翟人把这两个姑娘送给了重耳。

重耳娶了其中一个叫季隗的姑娘,生了伯鲦和叔刘,另一个赐给了赵衰。晋惠公元年(前650年),夷吾即位,史称晋惠公。

晋惠公即位后,违背了给秦及里克的约定,又杀死了邳郑父与七舆大夫,晋人认为夷吾言而无信所以对他都不顺服。晋惠公八年(前643年)晋惠公恐晋国人依附重耳,就派勃鞮追杀重耳。

重耳遭到骊姬之乱的迫害,离开了晋国都城绛,到各国进行流亡的生涯。重耳在国外颠沛流离了19年,辗转了8个诸侯国,直至62岁才登基做国君。

3、重耳复国 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春天,秦国护送重耳到达黄河岸边。面对重耳即将登上大位,狐偃说:“我跟随您周游天下,有太多的过错,我自己都知道,我请求现在离去吧。

" 重耳说:"如果我回到晋后,有不与您同心的,请河伯作证!”于是,重耳就把璧玉扔到黄河中,与狐偃明誓。那时介子推也是随从,正在船中,就笑道:"确实上天在支持公子兴起,可狐偃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并以此向君王索取,太无耻了。

我不愿和他同列。" 说完就隐蔽起来渡过黄河。

秦军包围了令狐,晋军驻扎在庐柳。二月辛丑日,狐偃与秦晋大夫在郇结盟。

壬寅日,重耳进入晋军中。丙午日,重耳到达曲沃。

丁未日,重耳到武宫朝拜即位,是为晋文公。大臣们都前往曲沃朝拜。

晋怀公逃到了高梁。戊申日,重耳派人杀死了晋怀公。

己丑傍晚,吕省、郤芮意图放火烧死重耳,被勃鞮告密,吕省、郤芮逃到黄河边,被秦穆公诱杀。4、寿终正寝 晋文公九年(前628年)十二月己卯,晋文公卒,公子欢即位,史称晋襄公。

扩展资料:轶事典故:1、清明寒食 晋文公流亡的时候,经常食不果腹、衣不蔽体。有一年晋文公都快饿晕过去了,介子推割了一块腿上的肉与野菜同煮成汤给他,当他吃后知道是介子推腿上的肉时大受感动。

晋文公归国为君侯分封群臣时却忘记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夸功争宠,携老母隐居于绵山,后来晋文公亲自到绵山请介子推,介子推躲避山里,不愿出来。晋文公手下放火焚山逼介子推露面,结果介子推抱着母亲被烧死在一棵大柳树下。

为了纪念这位忠臣义士,晋文公下令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称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2、文公逐麋 晋文公即位后,有一次追猎一只麋鹿却跟丢了,便问路边农夫老古说:“见我的麋鹿了吗?”老古跪着用脚指路说:“往那边去了。” 晋文公说:“我问先生,先生却用脚指路,是为什么呢?”老古抖抖衣服站起来说:“想不到我们的君王竟然这样愚笨啊,虎豹因为离开偏远之地靠近人类,所以才被人猎到;鱼鳖因为离开深水,才被人捉住;诸侯离开他的民众而外出远游,才会亡国。

《诗经》里说:‘喜鹊筑巢,斑鸠居住。’国君你外出不归,别人就要做国君啦。”

于是晋文公开始害怕。回去遇到了栾枝。

下一篇
诗经羽兮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