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的艺术风格

1.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意思

歌的艺术概括力最强,鉴赏时,要从诗歌凝练含蓄的语言入手,进而把握关键词句的深层 含义,品味诗歌所抒发的情感,分析其多种艺术手段,把握并深刻理解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إ 具体说来,现代诗歌的艺术特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欣赏:إ (一)诗歌的语言.إ 语言是一切文学作品的基本材料,诗歌尤其讲究语言的运用,其艺术形象的塑造,意境的营 造以及情感的传达,都要借助语言.由于体裁的特点,诗歌的语言要求能用最简洁的词句来传达尽可能丰富的内容,这就形成诗歌语言凝练、含蓄、跳跃性强的特点.相对来说,新诗 采用白话文写作,较少用典,从字面上较旧体诗容易把握,但要能正确评价一首诗,还是要反复朗诵,尽力揣摩,抓住饱含作者深情的词语来仔细品味其深层含义.إ (二)诗歌的形象. 诗歌是通过艺术形象来反映生活抒发感情的.鉴赏诗歌必须准确把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有 些诗,通篇描绘具体鲜明的形象,借形象来抒发感情;有些诗,虽没有描绘具体形象,但能唤起读者想象,在想象中形成具体形象;也有些诗,既描绘了具体形象,也抒发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尽管诗歌刻画形象的方式有所不同,但鉴赏诗歌都必须把握诗歌描绘的形象. 要把握诗歌的形象,就要抓住形象的特征.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较多,我们应该对众多的单个形象进行组合加以想象,构成整体形象;有些诗歌描绘的形象并非实指,而是有比喻或象征的内涵,把握这类作品的形象就不能从字面上理解而应结合时代背景,作者遭遇等,通过想象,联想来挖掘形象的内涵.总之,理解诗歌的形象应立足于深层理解和整体把握,不能望文生义,浮于表面.إ 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对形象直接描写,也可以间接描写;可以是白描,也可以是浓墨重彩;可以铺垫,衬托也可借助想象、联想塑造形象.只有真正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歌所抒发的感情.إ (三)诗歌的情感. 诗歌是抒情言志的文体,鉴赏时,须深切体会诗歌的感情内涵.可以通过诗歌的形象、意境 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启迪读者的东西来体会作者的情感.إ 一些诗歌的思想情感是通过诗歌形象的比喻、象征意义来体现的.理解这类诗歌的思想感情 ,首先要准确把握形象的内涵,进而展开联想和想象加深对感情的理解,要避免形象把握上的实指性.إ 诗歌是一定时代生活的反映,理解诗歌的感情不能忽略时代的特征.同一题材的作品,由于诗人的理想志趣、生活经历,所处时代不同,会表现出不同的思想感情.إ 理解诗歌的感情还要顾及诗歌的体裁、风格、流派等因素.现实主义诗歌和浪漫主义诗歌在感情表达上就有区别,豪放派词和婉约派词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不同.إ 诗人抒发感情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可以直抒胸臆,可以借景或借物抒情.许多诗歌是情景交融,寓情于景.إ (四)诗歌的艺术特色. 艺术特色主要是抒情手段、用典、构思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要能掌握诗歌常用的表 达手段与艺术技巧,如拟人、比喻、借代、夸张、对比、象征、以动写静、小中见大、虚实结合、衬托、托物言志等.。

2.诗歌的艺术特征有哪些

诗歌是一咱历史悠久的文学体裁,是以意象为诗情表达的基本结构单位,借助丰富的想像和新奇的比喻,以具有强烈节奏感和音乐性的语言,高度概括地表现诗作者对宇宙、人生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由衷咏叹的文学体裁。

它是深缅的思想和饱满的感情,在创造性想象的过程中交融在一起而显现出来的一咱精练而富于感染力的艺术。 一、抒情性是诗歌的根本艺术特征 小说、寓言和童话主要通过人物或动物和故事情节来再现生活的;散文主要是借助一定的人物、事件和场景来再现生活;戏剧主要是通过人物的矛盾冲突、语言和旁白来再现生活的。

而诗歌则是主要通过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的。因此可以说,抒情性是诗歌的语言艺术。

有人把抒情性称为诗歌的灵魂。 诗歌的抒情性,是指诗歌不但用抒情的方式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是通过抒情的方式来打动和教育读者。

郭沫若说过一句话:“诗的本职专在抒情。”抒情性构成了诗歌的艺术生命,离开抒情性谈诗歌是没意义的,因为抛开抒情谈诗歌,诗歌也就失去了它的基本价值。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集《诗经》,反映了三千年前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喜怒哀乐的情感。 有人说,诗歌是用来抒情的。

我们不能超越物理意义上的时间和空间,但能超越心理意义上的时间与空间,而这种超越就是要通过诗歌里面的抒情来完成。现在我们不能经历杜甫诗人所处的战乱社会人们的疾苦,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杜甫的《登岳阳楼》中的抒情情感去感受。

王维写的《送元二使安西》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巧妙地传达了作者与朋友依依不舍、叹息流泪,说着相聚时的欢乐,分别的无奈,别后会有的思念的思想感情。也许现在分别对我们现代人来说是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

我们不但交通方便,联系也方便,只要一个电话、一条短信、一封E-mile就可以联系上对方,甚至可以通过视频看见对方那熟悉的面孔,但是当时交通不便,今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日才能重逢,生离也就是死别。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歌是李白的一首思乡诗,他把自己身在他乡的那份寂寞、思乡之情用二十个字淋漓尽致一表露出来。

当我们离开家乡的时候也会对着月光念起这首诗,特别是中秋节的时候这首诗尤其流行。这就是诗歌表现出来的艺术灵魂。

一首优美动人的之所以千古流传下来,之所以为千百万读者所吸引,尽管有些诗歌所反映的内容与我们相距十分遥远,不复有与诗同时代的体验,但仍会为其诗所震憾,这就是诗的抒情所体现的美的力量,其内在基础在很大程度上正是感情的饱满真挚。 二、形象美是诗歌的基本特征 小说戏剧的主要表现手段是故事情节、人物对话,而诗歌的主要表现手段是诉诸读者直观感觉的形象和声韵。

形象鲜明、声韵铿锵是诗歌的共同特点。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把握事物的本质就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

人脑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外界事物为人感知,反映到大脑中,经过思维抽象出结论,这结论是对景物的本质的认识。然而本质的认识是抽象的、静止的、综合的,也是无个性的,我们该如何表达它呢?例如,我们敬爱的**逝世了,人们都感到非常沉痛,人们是通过什么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沉痛?我们可用“心如刀绞”、“哀漠大于心死”等词语来形象地表达失去**的痛苦,诗歌也一样讲求形象。

当我们旅游归来,告诉朋友那里的景色优美,但我们单纯地说“那里的景色好美哦!”别人会无法想象到底有多美,是像湛江的湖光岩一样美吗?还是像肇庆的鼎湖山一样美?我们可以用一句概括性的话来表达,例如“桂林山水甲天下”,然而这还不够形象,必须作一番形象的描绘才行,就像白居易作的《钱唐湖春行》用优美的语言把自己所看到的景色再现在读者眼前。 诗歌有抒情诗、叙事诗、说理诗之分,抒情诗往往情景交融,有景物形象,而说理诗特别是解读人生的哲理诗,哲理本来是一种抽象的东西,要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来表达,通过情来打动人。

因为诗歌是通过抒情来引起读者思想上的共鸣,诗人的感情是通过具体事物的感受来调动的,他必须把这具体事物的形象再现出来,才能让人知道他感情的由来,而且也让人有同感。形象化使人有美的感受,也使人感到容易理解和接受。

苏轼的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借一座山来说明抽象哲理的,以具体写出的诗除了具有形象美以外,本身是灵活的,意象玲珑,可从多角度作多面观,似乎涵义无穷。中国的诗歌理论强调的意象既要有意,还要有象,通过形象来提示意义,形象可以说是诗歌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音乐美是诗歌的先天素质 汉朝的乐府是配乐演唱的,唐宋的词有曲牌,而诗是用来唱的,尽管它发展到后来诗与歌逐渐分离,有的已不能唱了,但音乐的本性依然保持不变。诗歌是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在最初的阶段是和音乐、舞蹈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在古代社会里,人们打猎回来,要祭祀,要庆祝,他们是围着篝火跳舞,敲着鼓,唱起歌。皇宫里祭祀也是吟唱诗,青楼里的歌妓是歌唱诗。

可以说,音乐美是诗歌的一种先天的素质。 古今往来,在各类文学和艺术中,诗歌与音乐是最接近。

3.举例分析李白诗歌艺术特点(400字左右)

李白诗歌艺术的主要特征,是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生动的比喻、自由解放的体裁和朴素优美的语言来表现他热烈奔放的思想感情.他的诗歌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主要表现为侧重抒写豪迈气概和激昂情怀,很少对客观物象和具体事件做细致的描述. 李白的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是:它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一泻千里.与喷发感情表达方式相结合,他的诗歌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诗歌中的意象多为:大鹏、巨鱼、长鲸、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壮美雄奇之物.这为其提供了更多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制造了更多的浪漫. 李白诗歌语言风格,具有清新明快的特点,明丽爽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他那些脱口而出,不加修饰的诗,常呈现出透明纯净而又绚丽夺目的光彩,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的高洁人格. 总的来说,李白诗歌有以下这么四个特点: 1、李白诗歌的想象丰富惊人. 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读之则神驰八极,测之则心怀四溟,磊磊落落,真非世间语者,有李太白.(〔唐〕皮日休《刘枣强碑文》) 比如“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则借助于神话传说,构造出色彩缤纷、惊心动魄的境界.对《蜀道难》、《远别离》等篇章,前人评为“奇之又奇”(殷璠《河岳英灵集》),“变幻错缩,窃冥昏默”(胡应麟《诗薮》),正揭示了其诗想象丰富奇幻、语句纵横变化的特色. 2、李白诗歌中大量采用夸张手法和生动的比喻以及拟人等手法. 他的“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其十五),刻画他长安政治活动失败后深广的忧思,是广泛流传的名句.他如“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值一杯水”(《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写自己的怀才不遇;“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写仕途艰难;“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写朋友间的深厚友谊等,都以鲜明突出的形象打动读者.比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又如: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轩辕台轩辕黄帝陵位于平谷县城东北7公里的渔子山上,俗称轩辕台.)拟人的如〈独坐敬亭山》等. 3、自由活泼,不受拘束. 在体裁方面,李白擅长形式比较自由的古诗和绝句,不爱写格律严整的律诗.《古风》59首是他五古的代表作品.他乐府中的五古,继承汉魏六朝乐府民歌的优良传统,文笔朴素生动,并倾注着诗人洋溢的热情.他的七言古诗(包括乐府七言歌行和一般七古)具有更大的创造性.写景则形象雄伟壮阔,气势磅礴,色彩缤纷,抒情则感情奔放激荡,跳脱起伏,变化多端. 李白擅长绝句.他的绝句,在南北朝乐府民歌的基础上,锻炼提高,更为精警.五绝《静夜思》、《玉阶怨》等,蕴藉含蓄,意味深长.七绝佳作更多,语言明朗精练,声调和谐优美,写景抒情,深入浅出.像《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望庐山瀑布》其二、《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赠汪伦》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历来评唐代七言绝句,认为李白与王昌龄最称擅场;李白集中七律最少,仅十多首,也少佳作.五律有70多首,有的写得很好,说明他能写律诗,只是不爱多写. 4、清新,明快,自然而不雕琢. 李白诗歌在语言上的最大特点是清新,明快,自然而不雕琢,正如他自己的诗中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具体表现为语言直率自然,音节和谐流畅,浑然天成,不假雕饰,散发着民歌的气息.这主要得力于学习汉魏六朝的乐府民歌.但他不是仅仅学习、模拟民歌语言,而是在学习基础上加以提高,使之更加精练、优美,含意深长.例如他的七言古诗除明朗自然外,语言更以雄健奔放见长.杜甫《春日忆李白》诗称誉李白诗“清新”、“俊逸”,道出了它语言风格的显著特色.。

4.什么是诗歌的艺术特点

就是叫你回答,有哪些景物,哪些景物有些什么表达技巧,这些景物用了这些变现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至于表达技巧种类就繁多了,例如: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

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其实也属于艺术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就是常见的比喻、对比、比拟、对偶、借代、夸张、互文、双关、反问、设问、反复、反语、引用等。

5.白居易、李白、杜甫诗歌风格不通的原因造成这三个人的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诗歌中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其实浩瀚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可以说:“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1 .” 杜甫生长在一个奉儒守素的家庭之中.他的青年时代是一段南北漫游,裘马轻狂的回忆.33岁遇到李白结下一段千古传诵的友谊.同许多唐代诗人一样,他怀着巨大抱负的心思,一心要为国家尽力.但到了公元746年,他参加一次李林甫设好骗局的考试,落第之后不久,又回长安,数度希求汲引,但都落空.十载长安,历尽辛酸.同时,他看到了民生疾苦,时刻关心国家安危.安史之乱后,他几经周折,当官,被贬.最后开始了他晚年飘泊西南的生活,并最终病死于穷困潦倒之中,十分凄凉. 我觉得,使杜甫形成其独特的创作风格显然是同他的身世遭遇息息相关的.杜诗的不同风格,与其不同时期不同境遇,或同一时期不同心境似有关系.当他生活坎坷,颠沛流离之时,他的家国之思身世之感便自然涌出,悲歌慷慨,诗歌往往表现为沉郁顿挫.当他的生活稍为安定时,他就写一些萧散自然的诗.成都草堂的一段时间,就有不少这类作品. 我们再来看看白居易.白居易是中唐时期著名的诗人,是元,白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也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课本中脍炙人口的《长恨歌》便是其最为优秀的作品. 白居易的创作风格,主要从他的诗歌主张来看,他注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注意"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形成这种诗歌的创作风格和主张,显然和白的身世遭遇11 是不可分开的.白居易和李白杜甫年少时生长于安稳富足的家庭不同,他小时候因避战乱,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随着年岁的增长,他也象这一时期的其他文人一样,对参政有极高的热情,屡次上书,指陈时政,锋芒所向,达官贵人为之色变.元和六年,因母丧而回乡改制.生活环境的改变,使他对整个人生进行了思考,佛道思想开始占上风,对政治的热情开始减退.接着,白居易被贬,使其更坚定“独善其身”的道路.后虽又重回朝,但已无原先的热情,闲居与洛阳履道里,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会昌六年卒.。

6.请问《题乌江亭》和《锦瑟》两诗歌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描写内容

赏析诗歌,必要先了解作者,杜牧和李商隐的诗歌在某种程度上有相似之处又不相似.他们胸怀大志却报国无门,但是杜牧始终都执着于理想,李商隐陷入苦恼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杜牧的诗歌有清新俊逸的独特风格,而李商隐却有深情缅邈的风格特点. 这两首诗中有相同的手法,都是略有隐喻的手法,借事物喻事,我们能在杜牧的《题乌江亭》中看到他借着项羽兵败自刎之事,暗寓浪费机会,略带讽刺批评.李商隐的《锦瑟》借物思物,以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隐约地描摹了世间风情迷离恍惚,悲欢离合之事.不同的手法是,《题乌江亭》吟史诗,借题发挥自己的想法、判断,杜牧在此诗中写的情怀旷达,大气,直接隐喻,指出事情的重点.而李商隐的诗中构思缜密、情思较为宛转,算是咏物又不咏物,在诗中赋予寄托,整首诗都寓意深长且寓意较为明显.体现出诗人的内向伤感.古今对此颇有揣测、争议. 杜牧的《题乌江亭》中只用一个典故贯穿全诗,语言比较简洁,每一段表明的意思明确,清新俊逸的风格突出.“胜败兵家事不期” 首句就说出胜败的兵家常事,铺垫了下文.诗中“包羞忍耻是男儿”一句写的大气磅礴,颇有男儿气概,间接引出项羽缺乏气度.尾句“卷土重来未可知”又用兵家的角度分析了项羽,如果隐退江东是否能卷土重来,语言略带疑问但不失作者的远见,思维阔达.对待问题的态度.整首诗语言流畅. 李商隐的《锦瑟》此诗含意隐晦、意境非常的朦胧,用了诸多隐喻、典故来引出作者想表达的心思情绪,全诗制造了朦胧的气氛,.在诗中仿佛看到物质的实体,又看不清具体的概括含义,诗句语言令人迷惘.古今文人雅士对此多有判断,是寄喻?还是回忆恋情?还是自伤自怜.我也不敢妄下定论诗意具体表达什么.但能判断的是诗歌种有种悲怆的情感,诗歌语言精美华丽、典雅,有一种凄婉的美感.。

上一篇
诗经全篇6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