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豳,这是什么意思豳 Bīn(音宾)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 豳州:州名。西魏时设置,隋废,唐仍为州,开元间改称邠州。即现陕西省彬县。 豳风:诗经十五国风之一。共有诗七篇,其中多描写农家生活,辛勤力作的情景,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之一。 北魏皇兴二年(公元四六八年),在赵兴郡为华州,州郡同治定安县(今甘肃宁县县城)。 太和十一年(公元四八七年),华州更名班州。 太和十四年,更班州为豳州。 西魏废帝二年(公元五五三年),改豳州为宁州。 隋大业元年(公元六零五年),改宁州为北地郡。次年,改北地郡为豳州。大业八年,又改豳州为北地郡。 唐武德元年(公元六一八年),改北地郡为宁州。 唐武德元年从宁州析置豳州(治在今陕西省彬县)。 唐开元年间改称邠州。 现彬县、旬邑、正宁、宁县是被《诗经》所反复吟唱过的古豳之地。 -------------------------------如有疑问,可继续追问,如果满意,请采纳,谢谢。 2.豳几㟻㡓什么意思你说的不太清楚,只能猜猜了。 第一个字读bin(一声),跟“宾”一个音,《诗经》里面有《豳风》,是十五国风之一,含诗歌七篇。豳是个地名,在现在的陕西彬县。 《诗经》里面的豳风七篇,篇名是:《七月》,《鸱枭》,《东山》,《破斧》,《伐柯》,《九罭》,《狼跋》。诗歌具体内容,你可以在网上去搜,很容易找到。 现在来看你的问题。 你的问题有四个字,我认为只有其中第一个字(豳)是正确的。第二个字“几”应该是“风”之误。第三、四两字是因原字不可识读而用来代替用的方框,可以读成“某某”。你要知道它具体代的是什么字,要根据上下文。我认为它可能是《诗经 豳风》七篇当中的任意一篇,你可以查找到这七篇的具体内容,再根据上下文来确定到底是哪一篇。 总结一下,你问的“豳几㟻㡓”,它可能是以下七种答案当中的某一个: 豳风 七月 豳风 鸱枭 豳风 东山 豳风 破斧 豳风 伐柯 豳风 九罭 豳风 狼跋 3.《诗经·豳风·鸱号》拼音豳风:豳(彬bīn):古邑名,也作邠,故城在今陕西旬邑县西。周族祖先公由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迁居于此。《豳风》是豳地一带民歌,共七篇,都产生于西周,是《国风》中最早的诗。 鸱:(chī )古书上指鹞鹰:~张(嚣张、凶暴,像鸱张开翅膀一样)。~视(昂首而视,如鸱欲有所攫取)。~顾。~目虎吻(形容相貌凶恶)。 鸱鸮(chī xiāo):猫头鹰。 鸱鸮鸱鸮,既取我子,无毁我室。恩斯勤斯,鬻(yù)子之闵斯! 迨(dài)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yǒu)户。今女下民,或敢侮予! 予手拮据,予所捋(luō)荼,予所蓄租。予口卒瘏(tú),曰予未有室家。 予羽谯(qiáo)谯,予尾翛(xiāo)翛。予室翘翘,风雨所漂摇。予维音哓(xiāo)哓。 --《诗经·豳风·鸱鸮》 详情:/link?url=oTAdWifDwl-nhclfVD_fyUCY-iNsFuFx2c4vcPE2HImVu10ghvtkEI0zZ2OAFLUJdI0P8xl-3lOz5cI_YQLvB_ 4.诗经风雅颂古诗诗经根据乐调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 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5.豳这个字怎么解释bīn,同“邠”。 古都邑名 。在今陕西郴县。 3500年前,周族部落首领公刘在这里建立了一个叫做“豳”的小国。这可以看作是彬州名称的起源。 是周公开辟豳,成了周王朝的稳固后防。著名的《诗经》“十五国风”中的《豳风》所描绘的就是现在彬县一带的风土人情。 秦朝时在这里设置漆县,东汉时设置新平郡,北魏时改为白土县。西魏时在这里设置豳州,唐开元年间改称邠州(古邠州的管辖范围大约在今旬邑、淳化、彬县、长武四县区域)。 民国初年撤销邠州的建制,在原州治所在地设立邠县。因“邠”字属生僻字,在中国文字学上“邠”与“彬”又是相通的,1964年文字改革时,经**批准改称“彬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