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高考考点

1.2019高考必背古诗文篇目

解释如下

目前考纲并无变化:

高中课标必背14篇

1劝学

2逍遥游

3师说

4阿房宫赋

5赤壁赋

6氓

7离骚

8蜀道难

9登高

10琵琶行

11锦瑟

12虞美人

13念奴娇·赤壁怀古

1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初中课标必背50篇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4曹刿论战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

7桃花源记

8三峡

9马说

10陋室铭

11小石潭记

12岳阳楼记

13醉翁亭记

14爱莲说

15记承天寺夜游

16送东阳马生序

17关雎

18蒹葭

19观沧海

20饮酒(其五)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2次北固山下

23使至塞上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5行路难(其一)

26望岳

27春望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2观刈麦

33钱塘湖春行

34雁门太守行

35赤壁

36泊秦淮

37夜雨寄北

38无题

39相见欢

40渔家傲·秋思

41浣溪沙

42登飞来峰

43江城子·密州出猎

44水调歌头

45游山西村

4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7过零丁洋

48天净沙·秋思

49山坡羊·潼关怀古

50己亥杂诗

2.求《诗经》《左传》等几本名著的考点

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11篇,又称《诗三百》。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

左转

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孟子

《孟子》是中国儒家典籍中的一部,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的治国思想和政治策略,是孟子和他的弟子记录并整理而成的。《孟子》在儒家典籍中为“四书”之一。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

水浒传

又名《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由著名文学家施耐庵,作于元末明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西游记

又名《西游释厄传》,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明代小说家吴承恩编撰而成。

朝花夕拾

《朝花夕拾》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一向得到极高的评价。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为鲁迅一九二六年所作回忆散文的结集,共十篇。

3.【《诗经·卫风·氓》重点句子有哪些

《氓》是诗经中的经典,整首诗都很重要,希望你还是努力地全背下来比较好,因为它可以起到一个公式般的作用,学会了它在许多方面都会触类旁通的.如果一定要画出重点的话, 可以给你几个参考.1.比和兴的艺术手法 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是起兴,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也是起兴,比喻弃妇面容憔悴与被弃的痛苦.第三章的“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是对喻,喻下两句“于嗟女兮,无与士耽”.第六章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反比,比氓的变心是无边无际不可捉摸的.2.顶真修辞如“抱布贸丝,匪来贸丝”,“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无与士耽,士之耽兮”,“及尔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诗中的顶真句.3.出现重点词汇的重点句子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希望能够帮到你.。

4.高考语文怎么复习 详细一点 我主要想知道诗歌鉴赏以及文化经典题怎

系统归纳,储备知识

纵观高考诗歌鉴赏题,考点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①形象;②语言;③表达技巧;④表达方式。因此,完成第一步后,我们还要将零散获得的鉴赏知识进行归纳,使它们在学生的头脑中相对系统起来。一般说来,需要系统梳理以下知识内容:

1.表现手法:常见的有托物言志、情景交融、联想、想像、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比较衬托、正侧面结合等。

2.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议论、抒情。因为“诗言志”,抒情要作重点掌握,明确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区别,明确间接抒情的不同形式,如以物托情、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寓情于景等。

3.修辞手法:准确判断并赏析常用的几种修辞方法,即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

4.风格:体会诗风的清新飘逸、沉郁顿挫、质朴平淡、典雅庄重、雄浑、悲壮;体会词风的豪放、婉约。

5.流派:诗有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词有豪放派、婉约派。

6.语言:体会清新、平淡、典雅、绚丽、委婉、奔放等语言特点。

7.形象:体味诗歌所塑造出的不同的精神形象。

8.用典:积累诸如八公山上、巫山神女、女娲补天、毛遂自荐等等一些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和历代文学作品中较常见的语句和事实。

9.诗的体裁分类:明了抒情诗和叙事诗的不同。逐一了解借景抒情诗(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即事抒情诗(如李白《送友人》)、咏物抒情诗(如于谦《石灰吟》)的抒情特点;掌握叙事诗不同于抒情诗的地方。

10.词句理解:综合运用古诗文知识去解读。

11.意境:常见的意境有安谧美好、清新自然、华美壮丽、恬淡闲适等。

以上知识须结合具体诗歌逐一理解吃透。

1.迅速准确地把握诗歌内容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读标题。读标题常常能抓住诗歌的关键内容。

②析意象。从意象去分析诗的情趣、诗的基调、诗的社会意义等。

③品意境。引导学生在读诗时充分调动积累,展开联想和想象,去再现、补充诗的内容。

④评技法。在深入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去把握诗歌所运用的表现手法、修辞手段,有利于更加深入地体会诗歌的特征和思想感情。

⑤联作者(背景)。只有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思想观点、写作风格,才能做到知人论世,依人察情。

2.解答的准确和表达的规范。读懂所给的诗歌,固然至关重要。但将思考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也不容忽视。一般说来答题时大约有三个方面需要注意:

①紧扣要求。题目怎么问就怎么答,问表现手法就答表现手法,问主题就答主题,要求什么就答什么。要具体作答、紧扣题目要求,不可泛泛答题。

②要点齐全。高考阅卷一般是采点给分,因此要注意表达文字的切入点。

③推敲用语。力求表达流畅,用语(特别是语文术语)准确、简明、规范。

知识在练习中巩固,问题在练习中发现,能力在练习中提高。所以,精编练习进行训练十分必要。选诗要注意控制难度。诗词中若有典故,要考虑学生在中学阶段是否接触过,如果不曾接触,就应该或者加注,或者不选。题目设计,当然是以鉴赏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评价思想内容诸方面为着眼点。

5.高考的考点有哪些

高考语文考点梳理 一、心态策略——考试中要克服六种不良心态。

1、偏急心态。为了抢时间,刚拿到试题,情绪急躁,没有审清题设条件,慌忙答题,这种心态称作偏急心态。

正确的做法是:拿到试题,先大致浏览一下,做到心中有数。每做一题,不要急于动手,先看清题设条件,挖掘隐晦信息。

根据条件,设计出先求什么,后求什么,再求什么,使解题有顺序地进行。 2、犹豫心态。

拿到试题,好象有不少思路,但对每一种思路又感到模糊朦胧,不知如何是好,犹豫不定,迟迟不下笔,此谓犹豫心态。正确做法:仔细分析题目,选取自己感到最适合的思路,进行解答。

3、烦躁心态。经过几次的尝试,仍不得其解,心情烦躁不安,再尝试,再失败,烦躁更甚。

这种烦躁心态,堵塞了思路,失去了灵感,妨碍了能力及水平的发挥。正确做法:静下心,不急躁,将这个题目打上记号暂时放一下,继续做下面的题目。

4、固执心态。久攻不下的试题,又不愿意放弃,又不愿意转换思考角度,苦思冥想,徒然浪费时间,此谓固执心态。

正确的做法:遇到事情想得开,不要一条路走到黑,不要为了个芝麻丢掉个大西瓜。 5、懊丧心态。

考试进行中,有的试题久攻不下,不得不放弃时,出现一种惋惜心理,形成懊丧心态。正确做法:来点“阿Q精神”,可以认定“我难他们更难”“我没有做出来的题目他们也可能做不出”。

6、冲动心态。在经过多次尝试后,忽然来了灵感,豁然开朗,心情异常兴奋,思维失控,产生冲动心态。

正确做法:告诫自己必须冷静,不要被胜利冲昏头脑。越是临近高考,心态的调节越重要,因此可以说,调节好心态是高考成功的一半。

如何调整好心态,概括为16个字:强化信心,优化情绪,进入状态,充分发挥。 二、时间安排策略 记住:考场上的时间是“一寸光阴一寸金”,你必须精打细算,每一分钟做1分的题目;1—21题90分钟左右完成90分钟的题目,作文60分原则上不得少于60分钟。

答题要义 要注意,对熟题要千万小心,不可大意。回答问题时不仅要善于回忆,更要懂得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组织答案。

在组织答案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句子的简明连贯得体,注意保留命题者的原意,注意满足题旨,注意书写的规范和工整。 一、基础题(12分,每小题3分) 1、字音辨析题(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 答题技巧: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

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如“鲜”多半考的是xiǎn的音。

形声字标“不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于声旁的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如“言简意赅”的“赅”就不读形旁的“亥”的音。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B、善用排除法。

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2、熟语(主要是成语)辨析 第一 逐字解释成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 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第三 要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 弄清所用成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 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一般是选择正确的一项,但也得注意是不是选择不正确的一项。

总之,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

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3、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一、语序不当方法1、记典型句子各一个,找出对应词性,逐一套用――查中心词前多层修饰语的语序(中心词可以是全句的主谓宾,也可以是句中的某个带修饰语的名词或动词) 1.多层定语的次序。(记句子――谁的-多少-怎样的-属性) 牢记类句:她是国家队的(a.表领属性的――表“谁的”)一位(b表数量的――表“多少”)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c动词性短语――表“怎样的”)优秀的(d形容词性短语)篮球(e名词)女(f名词)教练。

2. 多层状语的次序。(记句子――何时-何地-何范围-何种情态,“怎样”--表对象“同谁”)。

牢记类句:许多老师昨天(何时)在休息室里(何地)都(范围)热情地(何种情态)同他(何对象,“谁”)交谈。方法2、一般来说,修饰语和虚词放在谁的前面就修饰谁。

要查看修饰得是否合适。方法3、复句中关联词语序分两种情况,同一主语,主语在前,格式为:主语+前关联词+主语+后关联词。

不同主语,关联词在前,格式为:关联词+主语①+关联词+主语 二.搭配不当 方法4 、简化成分,重新阅读,看是否搭配――查是否主谓、动宾、主宾搭配不当。 方法5、检查修饰语和中心词之间关系――查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搭配不当。

方法6、注意抓重点词(是否、能否、有无。

6.诗歌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意思高考诗歌鉴赏知识点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首先是字词、语句上的修辞技巧,种类很多,包括比喻、象征、夸张、排比、对偶、烘托、拟人、用典等等;从作品的整体上来把握它的表现手法时,就要注意不同文体的作品。

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 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

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

”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

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 ”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如《诗经》中的《关睢》《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迭、跳跃等等,难以尽述。 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

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1、比拟。 刘勰在《文心雕龙》一书中说:比拟就是“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这些在我们前面列举的诗词中,便有许多例证。比拟中还有一种常用的手法,就是“拟人化”:以物拟人,或以人拟物。

前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里荡漾。

把“云彩”“金柳”都当作人来看待。以人拟物的,如,洛夫的《因为风的缘故》:……我的心意/则明亮亦如你窗前的烛光/稍有暧昧之处/势所难免/因为风的缘故/……以整生的爱/点燃一盏灯/我是火/随时可能熄灭/因为风的缘故。

把“我的心”比拟为烛光,把我比作灯火。当然,归根结底,实质还是“拟人”。

2、夸张。就是把所要描绘的事物放大,好像电影里的“大写”“特写”镜头,以引起读者的重视和联想。

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其中说到“深千尺”“三千尺”,虽然并非事实真相,但他所塑造的形象,却生动地显示了事物的特征,表达了诗人的激情,读者不但能够接受,而且能信服,很惊喜。 然而这种夸张,必须是艺术的、美的,不能过于荒诞,或太实、太俗。

如,有一首描写棉花丰收的诗:“一朵棉花打个包/压得卡车头儿翘/头儿翘,三尺高/好像一门高射炮。”读后却反而使人觉得不真实,产生不出美的感觉。

3、借代。就是借此事物代替彼事物。

它与比拟有相似之处,但又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比拟一般是比的和被比的事物都是具体的、可见的;而借代却是一方具体,一方较为抽象,在具体与抽象之间架起桥梁,使诗歌的形象更为鲜明、突出,以引发读者的联想。这也就是艾青所说的“给思想以翅膀,给感情以衣裳,给声音以彩色,使流逝变幻者凝形。

” 塑造诗歌形象,不仅可以运用视角所摄取的素材去描绘画面,还可以运用听觉、触觉等感官所获得的素材,从多方面去体现形象,做到有声有色,生动新颖。唐代诗人贾岛骑在毛驴上吟出“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但又觉得用“僧敲月下门”亦可。

究竟是“推”还是“敲”,他拿不定主意,便用手作推敲状,不料毛驴挡住一位大官的去路,此人乃大文豪韩愈,当侍卫将贾岛带到他的马前,贾据实相告,韩沉吟良久,说还是用敲字较好。因为“敲”有声音,在深山月夜,有一、二记敲门声,便使得那种情景“活”起来,也更显得环境的寂静了。

前述《枫桥夜泊》的“乌啼”“钟声”,也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还有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段,更是十分逼真,非常精彩!现代的如黄河浪的《晨曲》:“还有那尊礁石/在固执地倾听/风声雨声涛声之外/隐隐约约的/黎明/灵泉寺的晨钟/恰似鼓山涌泉的/悠远回应/淡淡淡淡的敲落/几颗疏星/而涨红花冠的/雄劲的鸡鸣/仿佛越海而来/啼亮一天朝霞/如潮涌。

这首诗也写得很好。所以。

7.山东高考常见的《论语》《诗经》默写语句

《诗经》

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4.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5.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6.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7.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8.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9.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0.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11.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12.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3.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14.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15.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16. 呦(you)呦鹿鸣,食野之苹。

17. 手如柔荑(yi),肤如凝脂。

18.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19. 月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20. 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21. 秩秩斯干,悠悠南山。

8.怎样掌握诗经的重点

1、《诗经》的成书:包括成书时间,诗的来源,如采诗说和献诗说

2、《诗经》的体制:由几部分组成,共几篇

3、《诗经》的内容:诗从内容上大致分几类,如描写民间史诗的、战争摇椅的、婚姻爱情的、劳动生活的、政治怨刺的。

4、《诗经》的艺术手法:主要是对赋比兴的掌握

5、《诗经》的地位和影响

以上是一定要掌握的。

如果你的老师具体分析了作品,提出了他的见解,那是很好的,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整理老师的话,应该说老师有心多讲些是一种幸运,听了之后参照自己的学习成果,你可以掌握得深入些,或者独到些。作为知识的《诗经》就是知识点的梳理记忆,老师讲得多,其实是超越课本知识,带给学生一种情感体验,更具启蒙意义,你可以记录下来,在阅读中汇聚自己的想法,这对你学习这类科目意义重大。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