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歌中的典故

1.古诗词中运用典故的句子至少三句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典故:.“持节云中”两句:用汉文帝与冯唐故事.据《汉书·冯唐传》记载:云中太守魏尚治军有方,“使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一旦入侵,必所杀甚众.后因报功时“虏差六级”多报了六颗首级,被文帝“下之吏,削其爵”.冯唐竭力为魏尚辩白,认为文帝“赏太轻,罚太重”,颇失人心.文帝幡然醒悟,当日便令冯唐持节赦免魏尚,官复原职,并拜冯唐为车骑都尉.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典故:长风破浪:据《宋书·宗悫传》载:宗悫少年时,叔父宗炳问他的志向,他说:“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济:渡过.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李白《行路难》 典故:闲来两句:传说吕尚(姜太公)末遇周文王时,曾一度垂钓于磻溪(今陕西宝鸡东南).乘舟梦日边:相传伊尹在受商汤聘请的前夕,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之旁.吕尚和伊尹都曾辅佐帝王建立不朽功业,李白借此表明对自己的政治前途仍存极大的希望. 4、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典故:羡鱼:羡慕钓鱼.《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古人有言曰:“临河而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意思是,与其空口赞赏别人的成绩,不如自己扎扎实实地做点事情.。

2.古诗词中14个常见的典故,你知道多少

古诗中常用的典故:1.龚自珍《己亥杂诗》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哀鸿:哀鸿比喻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2.《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倒赔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

秦晋:春秋时,秦晋两国为婚姻,后因称两姓联姻为“秦晋之好”。3.韩翃《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寒食:一个节日,清明节前一天或两天。传说晋国介子推隐居山中,晋文公用烧山之法逼他出来做官,介子推不出被烧死。

晋文公为纪念介予推,在其死亡之日禁止举火,只吃冷食。4.**《七绝》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桑梓:代指家乡。

《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躬敬止。”是说家乡的桑树和梓树是父母种的,对它要表示敬意。

后来人们用来喻指故乡。5.王绩《野望》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采薇:隐居避世。殷朝末年,周武王伐殷,孤竹国国君的儿子伯夷、叔齐认为这是以臣弑君,就拦马谏阻。

殷之后,两人不食周粟,隐居首阳山,采薇而食,终饿死。后以此喻隐居避世。

6.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三径:指隐居生活。

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子里竹下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后来,三径便成了隐士住处的代称。

7.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鸡黍:特指招待客人的饭菜。

《论语》中:子路随孔子出游时与孔子走散了,遇见一位正在劳动的老人,就向他打听。由于子路的态度非常恭敬,老人就留子路住宿,还杀鸡做黍米饭厚待他。

后来就用“鸡黍”专指招待客人的饭菜。8.郑元佑 《汝阳张御史死节歌》孤忠既足明丹心,三年犹须化碧血。

化碧:多用以称颂忠臣志士。《庄子·外物》:' 故伍员流于江,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而化为碧。

'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9.王昌龄《从军行》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楼兰:指边境敌人。《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

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

10.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双鲤:书信。

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

受字数限制,待补充,供参考。

3.求古诗中的典故,梦,故事,哲理,豪情壮志

古诗中的典故 暮秋独游曲江 李商隐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古诗中的梦 归梦 【唐】杜甫 道路时通塞,江山日寂寥. 偷生唯一老,伐叛已三朝. 雨急青枫暮,云深黑水遥. 梦归归未得,不用楚辞招 古诗中的故事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 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古诗中的哲理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古诗中的豪情壮志 《满江红》 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4.古诗词中所用典故大多出自哪些书

古诗词的典故 1、投笔.《后汉书》载:班超家境贫寒,靠为官府抄写文书来生活.他曾投笔感叹,要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边境,取爵封侯.后来“投笔”就指弃文从武.如辛弃疾《水调歌头》:莫学班超投笔,纵得封侯万里,憔悴老边州. 2、长城.《南史檀道济传》,檀道济是南朝宋的大将,权力很大,受到君臣猜忌.后来宋文帝借机杀他时,檀道济大怒道:“乃坏汝万里长城!”后来就用“万里长城”指守边的将领.如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3、楼兰.《汉书》载;楼兰国王贪财,多次杀害前往西域的汉使.后来傅介子被派出使西域,计斩楼兰王,为国立功.以后诗人就常用“楼兰”代指边境之敌,用“破(斩)楼兰”指建功立业.如: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疆域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4、折腰.《宋书隐逸传》载,陶渊明曾作彭泽县令,因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而弃官归隐.“折腰”意为躬身拜揖,后来喻指屈身事人,而诗人常反其义用之.如李白《梦游天姥岭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5、化碧.《庄子外物》载,苌弘是周朝的贤臣,无辜获罪而被流放蜀地.他在蜀地自杀后,当地人用玉匣把他的血藏起来,三年后血变成了碧玉.后来人们就常用“化碧”形容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 6、鸿雁.《汉书苏武传》,匈奴单于欺骗汉使,陈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汉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雁,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红雁”“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如晏殊《清贫乐》:“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红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 7、尺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尺素”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秦观《踏莎行》:“驿寄梅花,鱼传尺索,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8、青鸾.《仙海经》载,西王母每次出行,都先让一只青鸾报信.后人便用“青鸾”“青鸟”借指传递书信的人.如李商隐《无题》:“彭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9、双鲤.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童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双鲤”就用作书信的代称.如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蒿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10、五柳.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号为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阅读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回答问题: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11、东篱.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12、三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13、劳歌.本指在劳劳亭送客时唱的歌.劳劳亭旧址在南京,是古代著名的送别之地.“劳歌”后来成为送别歌的代称.。

5.【初中诗词中,有运用了典故的诗句有哪些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雁门太守行》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楼船雪夜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温廷筠《商山早行》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骆宾王《易水送别》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灏《黄鹤楼》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绝句》。

6.【余光中哪些诗作中有典故的引用和化用

两鬓斑白的诗人把大江东去唱成了慢半拍的乡愁而西出阳关之后他隐隐追寻历史中的回声——洛夫《无题四句》余光中,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写作风格变化的轨迹基本上可以说是中国整个诗坛三十多年来的一个走向.在艺术结构上以新古典主义诗学理论奠定了在现代诗歌史上的地位.新古典主义的艺术家刻意从风格与题材模仿古代艺术,并且知晓所模仿的内容为何.所以他的诗歌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典故和化用.(主要是化用)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以下介绍一些化用明显的诗歌目录:《大江东去》《寻李白》《飞将军》《天狼星变奏曲》《天狼星旧稿》《出蜀》《五陵少年》《戏李白》《秦俑》。

7.古诗中的典故有哪些

在《黄鹤楼》(崔灏)中 汉阳:今武汉汉阳,与江南岸的黄鹤楼隔江相望。

汉阳树,泛指在黄鹤楼上所见大江对岸的各种树木。 鹦鹉洲:本为汉阳西南长江中的一个沙洲,今已与汉阳陆地相连。

东汉末年,祢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鹦鹉赋》,后为黄祖所杀,葬于此洲,故得名。 【作者】:李商隐 【题目】:暮秋独游曲江 【内容】: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译文】: 荷叶生时春恨也生了, 荷叶乾枯时秋恨已成, 虽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却只能眺望江边流水,呜咽成声。

【典故】: 李商隐与荷花女 唐诗人李商隐是泾川节度使王茂元的女婿。人称他是个多情郎,有多首荷诗赠予以上人。

世上争艳,万紫千红,为何李商隐如此钟情于荷花呢?原来,这其中还有一段美丽感伤的爱情故事。 相传李商隐与王小姐相恋结合以前,曾有一恋人,小名叫“荷花”。

荷花天生丽质,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朴。李商隐年青有为,相貌出众,才华横溢。

两人情投意合非常恩爱。在“荷花”的陪读下,李商隐的才学进步很快,两人一起渡过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时光。

就在李商隐快要进京赶考的前一个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隐回天无术,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

随着病情的加重,一朵娇艳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荷花”的早逝,给诗人带来了无比沉重的打击。

后来诗人每见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阵阵忧伤。他自始至终也不能忘记那清秀美丽的“荷花”姑娘。

《暮秋独游曲江》中:“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意思是说荷叶初生时相遇恋人,不久分离,春恨已生。

荷叶枯时恋人辞世,秋恨又成。只要身在人世,对伊的情意,地久天长永存。

多少惆怅,只有那 流不尽的江水声。所以,“翠减红衰愁煞人”是面对荷花,写缅怀“荷花”的内心悲戚。

不论这个传说真实与否,多情文士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与荷花结缘则是勿庸置疑的事实. 烧猪, 北宋诗人苏轼和佛印和尚友好。一次他写了一首《戏答佛印》的诗,其中两句说:“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

后来的文学作品常用这个典故来形容两人之间的真挚交往。元马致远《岳阳楼》第一折:“这的是烧猪佛印待东坡。”

杀声弦中见,《后汉书·蔡邕传》记载:东汉蔡邕的邻人请蔡邕喝酒。蔡邕走到邻家门口,听见里面的琴声带有杀声,立即打回。

邻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明原因。弹琴的人说,他弹琴的时候正好看见螳螂在捕蝉,蝉要飞走,他怕螳螂失去一顿美餐,这就是杀声表现在琴声里的原因。

这个典故表明某些人对自己身处的劣境有所预见而主动地逃避劫难。元·高明《琵琶记·琴诉荷池》:“呀,怎的只见杀声在弦中见?敢是螳螂来捕蝉?” 散木,《庄子·人间世》记载:相传古时一棵很大的栎树,枝叶能遮荫上千条牛;树干有百尺围。

看的人很多,但有一个姓石的匠人不去看。他的徒弟问他为什么这样好的木材却不去看一看。

他说,这是散木。做船船会沉,做棺材会很快腐烂,用来做具会坏得快,做门户会吐脂,做屋柱会蛀,做什么都不行。

散木,比喻无用之材。唐温庭筠《古意》诗:“莫莫复莫莫,丝萝缘涧壑。

散木无斧斤,纤茎得依托。枝低浴鸟歇,根静悬泉落。

不虑见春迟,空伤致身错。” 三马食一槽,《晋书·宣帝纪》记载:东汉末,司马懿和儿子司马师、司马昭掌握曹氏军政大权,排除异己。

当时流传曹操曾梦见三马同食一槽的故事,三马,指司马氏父子三人;槽,与曹谐音,因此曹操很恨司马氏。这个典故一般用于指阴谋篡权。

宋·欧阳修《答谢景山遗古瓦砚歌》:“得之以此失亦此,谁知三马食一槽!” 三里雾,《后汉书·张楷传》记载:汉代的张楷能作五里雾。关西人裴优能作三里雾,自以为不如张楷,去向他学习。

张却不肯见他。见唐李商隐《圣女祠》诗:“无质易迷三里雾,不寒长著五铢衣。”

如烟入抱,晋干宝《搜神记》卷十六记载:相传春秋时吴王夫差的女儿小玉,同韩重相爱。吴王不许他们成婚,小玉气结而死。

韩重会道术,在她墓前祭奠,使她的魂魄从坟中出来,她把明珠送给韩重。当她的母亲上去抱她的时候,她象轻烟一样,散开不见了。

明汤显祖《牡丹亭·婚走》:“尚颖猜,怕如烟入抱,似影投怀。” 肉阵,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肉阵》记载:唐玄宗时,杨国忠专权,他冬天挑选身体肥胖的婢妾站在他前面遮风,称为“肉阵”,也称“肉屏风”,都是指生活豪奢荒淫。

清王昙《苏台留别》诗:“肉阵屏风散似云,烛围尚向封家立。” 肉竹,肉,指声乐。

竹,指管乐。见《世说新语·识鉴》刘孝标注引《孟嘉别传》记载:东晋桓温问孟嘉,听音乐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是为什么?孟嘉说,这是逐渐近于自然。

“肉竹”后泛指音乐。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西湖主》:“旱雷聒耳,肉竹嘈杂。”

肉鼓吹,鼓吹,古代的一种合奏乐。宋《类说》卷二七引《外史梼杌》记载:五代后蜀官僚李匡远,性情残忍,几乎每天要逮捕人;一天不杀人,一天不舒服。

他听到有人受刑时的惨叫声,就说:这是一部肉鼓吹。后以喻受刑的罪犯。

清蒲。

8.分析登快阁一诗中典故的运用,思考古典诗词创作中运用典故的利弊

古典诗词用典故的利弊,用典故好不好?在我看来,就像一位女子身戴珠饰好不好?用典用得好的诗词,就像一位身戴珠饰,很得体美丽的女子,她的珠饰不会让她变得俗气,反而可以衬出她的气韵,比如她的一个耳坠就可以暗示她的身份,突出她的气质,诗词用典用得好,你读诗词时,不会觉得一切堆砌得做作,而可是从一个小小的典故中读出诗人的“精气魂” 本诗中的“青眼”可以看出诗人价值取向,说道“精气魂” 不得不谈辛弃疾的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凝练的典故,深沉的感情,百夫长的气度.当然 辛弃疾有的词作用典太多,“休说鲈鱼堪鱠,尽西风,季鹰归未? 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好像堆砌得较多了,几乎句句用典,词本身的美感就相对削弱了. 用典的好诗和不用典的好诗,我更偏爱哪个呢? 于我而言,用典的好诗就像一位绝代风华的佳人,但她的美很多来源于岁月的沉积,外在的一些形式衬出来的, 而不用典的好诗,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啊,是一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佳人,她的美是上天过于慷慨的赐予,更让人为之心动 正如王国维所奉的最高境 界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一切尽在不言中啊 我自己的想法,希望采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