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妇行

1.诗经论妇女形象与现代妇女行像有什么区别

《诗经》所塑造的女性形象对后世的积极影响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是我国文学光辉的起点,它所表现的“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诗经》之美可以诵之、弦之、歌之、舞之,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诗经》的教育教化作用 孔子就非常重《诗》的教化作用,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语·为政》)认为三百诗篇都处于诗人性情之正,没有邪恶的思想或念头。

之后,《诗经》在更长的时间内,成为儒家教育学习的经典,延续至今。 《诗经》是人类童年时代纯真无邪,而又对世界充满着爱满怀着激情的最好体现。

近代大儒马一浮先生也非常提倡《诗》教,在《复性书院讲录》中讲到“圣人始教以《诗》为先,《诗》以感为体,令人感发兴起,必挟言说,故一切言语之足以感人者,皆《诗》也。” 《诗经》在内容和艺术上的主要特征,也就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主要特征代代相传。

继《诗经》之后,两汉乐府民歌,魏晋南北朝诗歌,唐、宋、元、明、清文学,都继承和发扬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现实主义诗人和现实主义作品。 2、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诗经》中那优美的文辞、淳厚的情感,滋润、涵养着我们华夏民族的文化艺术与人文精神,特别是对女性人物外在形态之美的描写和把外在形态与内在神态相结合的描写方式成为中国历代文学所共同遵循的创作手法。

如屈原《九歌》中对湘夫人的塑造“美要眇兮宜修(笑)”——她美目流盼,笑似花开,诱人的资质连她自己都陶醉了。这种最具动态美的描写俨然源于《诗经》中《卫硕人》“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九歌》中对山鬼的塑造,除刻画其美丽的仪态容饰之外,诗人还将最打动人心的美女神形赋予了山鬼“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前一句“含睇”、“宜笑”可说是化用了《硕人》中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而后一句“窈窕”则直接引用了《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中的“窈窕”。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指出宋玉《神女赋》“婉若游龙乘云翔”、曹植《洛神赋》“翩若惊鸿”、“若将飞而未翔”等句显然都是滥觞于此。(徐培均) 作为中华文化源头之一的《诗经》所表现出的对女性外在美和内在美要统一的价值评价和心理取向,对后世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如,汉末民歌《孔雀东南飞》所塑造的刘兰芝的形象,是集《诗经》中女性形象各种品质为一身的女性形象,刘兰芝“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颇有修养,能勤俭持家,对婆母、丈夫皆善待之。她为人沉静聪慧、宽容自恃,面对婆母的驱遣,丈夫的留恋,娘家兄的势力,社会的险恶,她心如明镜,深有准备地应对这一切。

诗中着意表现了刘兰芝心地的善良美好,忠诚于爱情之纯真执着,计事之入情入理,料理事物之从容刚毅,在这种全面刻画中展现了她的形象特质,才使刘兰芝的形象能够牵动人心,在人们心理产生强烈的共鸣。《孔雀东南飞》是对《诗经》中“淑”、“勤、俭、敬、孝”等等诸多特征的传承,是《诗经》女性形象的长久文化积蕴的结果,形成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3、对社会主义社会爱情观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情诗,是古老的华夏民族在有了文字记载后,用诗歌表达的对所爱之人的爱慕,思念,情真意切。《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好的事物总是经得时代考验的,千年过去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人们。《诗经》是中国唯一一部脱去了脂粉与俗气的情爱文学圣典。

这些诗篇毫不掩饰地歌唱了人们心中的爱情及渴望,但也使后来许多封建时代的学者感到很头痛。按封建卫道士的观点,《溱洧》通篇“皆为惑男之语”,实乃“淫声”,然以今天的眼光客观地看,这种道学家口中的所谓“淫”,恰恰是自然的人性,是一种活泼生命的体现,是真正意义上的对天地精神的遵从。

它标志着和谐、自由、平等,散发着愉快与天真的气息。今天我们自应站在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对《诗经》给予正确的评价。

《诗经》中的爱情诗,表达了劳动人民对**问题的严肃态度,反映了劳动人民忠诚老实的本质、健康的感情、谆朴善良的面貌和崇高的道德水平,具有很高的思想价值和艺术价值。这对于今天繁荣我国的诗歌创作,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树立健康的**观,反对庸俗腐朽的颓废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仍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

总之,女性代表着时尚。对女性美的关注,反映出一个时代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追求。

《诗经》中与女性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305篇的三分之一,与女**情有关的作品占其总数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诗经》是我国女性文学史的第一页,是我国文学作品中最早对女性的关注。

这些篇章对女性形象、女**情、女性命运的描写,都折射出周代社会特有的文化内涵。研究这种现象,对于了解那个时代的女性。

2.中国古代诗经中贵族妇女有哪些

《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伟大的作品。

《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采,对于当时社会的各方面都有十分深刻的反映。譬如社会的不合理,民间普遍的疾苦,人民对于虐政的讽刺等等。

其中婚恋诗占有一定的比例。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

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倚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希望家庭和睦。娶妻是头等大事,妻子的内在素质决定了家庭的未来。

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爱情诗,其风格简明而朴素,大都描写男女从爱慕一直到幽会以及互赠信物的故事。这时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以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芒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关睢》,它描绘的是一个美丽善良的姑娘在河边采择药菜,引起了一个男子的深深爱慕。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

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

乃是采取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乡感情的媒界,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

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 另外一首《邶风·静女》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一共三章,每章四句,用“直陈其事”的写法,描写一对青年约期幽会的生动情景。全篇都出自男子的口吻。

描写了静女与情人相见并送情人以信物的爱情诗。第一章写小伙子赴约等待对方时的急切心情。

第二章写情人相见后馈赠信物,以加深感情。第三写静女赠送嫩草和男青年内心的喜悦。

《静女》诗虽短,但格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他对静女所持的炽热情感,在这首优美的诗歌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还有一首《秦风·蒹葭》也是一首男慕于女的情歌。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日希。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这首诗与上两首在内容上有所不同。

前两首诗中男女主人公感情是热情奔放的。而在这首却给我们呈现出一对多情、矜持的情人形象。

“以手去接之,以身融之,”“惆怅距离”,营造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及却又心往驰之的精神境界,令诗意境明丽清幽,具有朦胧美,弥漫着淡淡的怅惘。可设想伊人所在地方是一条清澈的河流。

另一边,一名男子“溯洄从之”,逆流而上,顺流而下去追寻,期待可以到达其身边。可是道路太长,三面环水,伊人宛在水中央,隔水相望,不能促膝谈心。

从而产生了幻像,一幅水面美人图。在波平如镜的水面上,美人在思恋者幻觉中,好象披上了一层镜花水月的轻纱,又仿佛一亭亭玉立的新荷含苞欲放。

面对这样一幅图,你别无他想,只为诗中那位多情而又矜持,执着坚贞的爱情观所感动,发出由衷的赞赏之情,姚际恒在《诗经通论》中道:“在水之湄”,此一句已重扣“溯游从之”。于是,在前加一“宛”字,遂觉点睛入神之笔,可以说,此篇最得风人深致。

结构上也很有特色,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写道:“其实首章巳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从,佳者多有余音。” 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等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出现。

如《邺风·柏舟》,《邺风·日月》,《邺风·谷风》,《卫风·氓》,《小雅·我行其野》,《小雅·白华》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我们来看一下《氓》这首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危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吁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口至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篇充满悲愤控诉的弃妇自白的叙事诗。

诗的层次,全按事态发展的经过安排:始而定约,。

3.诗经 氓原文及翻译

原文: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憨厚农家小伙子,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换丝,找个机会谈婚事。送郎送过淇水西,到了顿丘情依依。

不是我愿误佳期,你无媒人失礼仪。望郎休要发脾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墙,遥向复关凝神望。复关远在云雾中,不见情郎泪千行。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没有凶兆心欢畅。

赶着你的车子来,为我搬运好嫁妆。 桑树叶子未落时,缀满枝头绿萋萋。

嘘嘘那些斑鸠儿,别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轻姑娘们,别对男人情依依。

男人若是恋上你,要丢便丢太容易。女人若是恋男子,要想解脱难挣离。

桑树叶子落下了,枯黄憔悴任飘摇。自从嫁到你家来,三年穷苦受煎熬。

淇水茫茫送我归,水溅车帷湿又潮。我做妻子没差错,是你男人太奸刁。

反覆无常没准则,变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妇道,繁重家务不辞劳。

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谁知家业已成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我处境,个个见我哈哈笑。静下心来细细想,独自伤神泪暗抛。

当年发誓偕白头,如今未老心先忧。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海誓山盟犹在耳,哪料反目竞成仇。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 《国风·卫风·氓》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 扩展资料: 一、赏析 诗中虽以抒情为主,所叙的故事也还不够完整细致,但它已将女主人公的遭遇、命运,比较真实地反映出来,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时而夹以慨叹式的议论。

就这些方面说,这首诗已初步具备中国式的叙事诗的某些特征。 《卫风·氓》这首诗的结构,是和它的故事情节与作者叙述时激昂波动的情绪相适应的。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诗经》其他各篇采用复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运发展的顺序,自然地加以抒写。它以赋为主,兼用比兴。

赋以叙事,兴以抒情,比在于加强叙事和抒情的色彩。 这首诗音调铿锵自然,富有真情实感。

诗中用了不少“蚩蚩”、“涟涟”、“汤汤”、“晏晏”、“旦旦”等叠字形容词,它们不但起了摹声绘貌的作用,且加强了诗的音乐性。 《诗经》民歌的章法,多半是叠章复唱的。

由于《卫风·氓》诗作者感情复杂,叙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复唱,这在《国风》民歌中是少见的。 二、全诗概述 全诗六章,每章十句。

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 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

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三、详细注释 1、氓:民。

蚩蚩(chi):笑嘻嘻的样子。 2、布:古时的货币,即布币。

贸:交换。 3、匪:非。

4、即我:到我这里来。谋:商议,这里指商谈婚事。

5、涉:渡过。淇:河名。

6、顿丘:地名。 7、衍 (qian):过,拖延 8、将:请。

9、乘:登上。诡垣(guiyuan):毁坏了的墙。

10、复关:地名,中男子居住的地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氓。

4.诗经中的弃妇诗一共有几首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以其丰富的文化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殷周社会历史的立体画卷。

它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文学的范畴。 《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密,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间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弃后的妇女生活更是非常悲惨。《诗经》中弃妇诗就是当时这种普遍社会问题的有力佐证。

《诗经》弃妇诗中弃妇形象生动、性格鲜明,有其独特的审美意义和社会意义,我们可以从中了解作为弱势群体的妇女中最不幸的部分——弃妇——的生活、感受,洞察当时的婚姻家庭状况,了解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体会上古时代女子的整体风貌和美德。 一、弃妇诗的判别 《诗经》中弃妇诗和疑似弃妇诗的篇目有11首,都曾在不同的文献中被称为弃妇诗,分别是:《召南·江有汜》、《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小雅·白华》。

要判别以上11首诗是否为弃妇诗,首先对弃妇诗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笔者认为:弃妇诗是抒写因婚姻破裂或丈夫变心而被抛弃的妇女的感受的诗歌。

这个定义要求弃妇诗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弃妇婚后被弃,二是弃妇离开夫家。这两个条件排除了描写婚前情郎变心离开女子和婚后妻子被丈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这两种情形的诗。

表1列出了褚斌杰、余冠英、沈泽宜、聂石樵四位先生的著作中对这11首诗的性质分析。从表1中可看出,对《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5首诗,诸家都认为是弃妇诗,没有异议,对此笔者认同。

对于《邶风·柏舟》、《邶风·日月》、《邶风·终风》,诸家倾向也较一致,前两首女主人公婚后被冷落而没有离开夫家,是描写女子婚姻不幸的诗。后面一首描写女子被调戏之后的又恨又爱的复杂心情,故不是弃妇诗。

对于《小雅·我行其野》、《小雅·谷风》,诸家出现异议,笔者觉得是因为诗中行文的口吻没有弃妇诗中应该有的女子委婉哀怨、带有阴柔感觉的特征,而是直接斥责对方,因此不像描写弃妇。故而笔者认为这两首诗不是弃妇诗。

对于《召南·江有汜》,分歧也较大,无论认为是描写女子被弃还是描写男子伤其心上人所嫁非己都可以说通,本文不再做考证,但就本文给弃妇诗的定义,此诗即使是描写女子被弃,也是抒发女子见到心上人变心娶了其他女子而没有娶自己的悲怒之情。因此不能算作弃妇诗。

表1四位先生对此11首诗的性质分析 褚斌杰余冠英沈泽宜聂石樵 《召南·江有汜》女子遭遗弃后的哀诉男子被弃男子被弃 《邶风·柏舟》女子婚姻不幸妇人的怨词失宠、受侮的妇女的自诉之词女子自伤之词 《邶风·日月》女子婚姻不幸弃妇之词妇女对变心的丈夫的控诉怨妇诗 《邶风·终风》女子被戏弄之后的复杂心情怨女之词女子被戏弄 《邶风·谷风》弃妇诗弃妇自诉悲怨之情弃妇的自诉之词弃妇诗 《卫风·氓》弃妇诗弃妇诗弃妇的自诉之词弃妇诗 《王风·中谷有蓷》弃妇诗哀悯弃妇的诗弃妇之词弃妇诗 《郑风·遵大路》弃妇诗女人被情人抛弃似是弃妇诗 《小雅·我行其野》弃妇诗弃妇诗男子被弃返乡姻亲反目 《小雅·谷风》弃妇诗弃妇诗弃妇的自诉之词君臣关系恶化 《小雅·白华》弃妇诗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弃妇诗 因此笔者归纳的弃妇诗有:《邶风·谷风》、《卫风·氓》、《王风·中谷有蓷》、《郑风·遵大路》、《小雅·白华》。然而,《小雅·白华》是申后被黜废后所作的怨愤之辞,申后被废当属弃妇,但因其地位高贵,对分析弃妇形象没有普遍意义,故本文不作分析。

二、弃妇的形象分析 (一)《邶风·谷风》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昏,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昏,不我屑以。

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雠。既阻我德,贾用不售。

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昏,以我御穷。

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全诗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带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

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在持家和睦邻等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女主人公是温柔多情的。这首。

5.《诗经·卫风·氓》中,士贰其行 应该怎么念

“士贰其行”的读音:shì èr qí xíng 。

“士贰其行”的意思是:

男子行为前后不一致了。

“士贰其行”出自《诗经·卫风·氓》

全句子是: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翻译: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这是一首弃妇自诉婚姻悲剧的长诗。诗中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全诗六章,每章十句。第一章,追叙自己由初恋而定的婚;第二章,叙述自己陷入情网,冲破了媒妁之言的桎梏而与氓结婚;

第三章,她对一群年青貌美的天真少女,现身说法地规劝她们不要沉醉于爱情,并指出男女不平等的现象;第四章,对氓的负心表示怨恨,她指出,这不是女人的差错,而是氓的反复无常;第五章,接着追叙她婚后的操劳、被虐和兄弟的讥笑而自伤不幸;

第六章,叙述幼年彼此的友爱和今日的乖离,斥责氓的虚伪和欺骗,坚决表示和氓在感情上一刀两断。此诗通过弃妇的自述,表达了她悔恨的心情与决绝的态度,深刻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妇女在恋爱婚姻问题上倍受压迫和摧残的情况。

扩展资料:

“士贰其行”出自《诗经·卫风·氓》,《诗经·卫风·氓》的创作背景:

《卫风·氓》是春秋时期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生产力还相当落后,妇女在家庭中经济上不独立,人格上形成对男子的附属关系,男子一旦变心,就可以无所顾及的将她抛弃。

当时作为封建生产关系和等级制度的观念形态也逐步形成,妇女的恋爱和婚姻常常受到礼教的束缚、父母的干涉和习俗的责难,进一步形成了对妇女的精神桎梏。《卫风·氓》这首诗正是反映了一个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

中国“诗经学”的发展,从春秋彰始,有三个重要阶段,即汉唐经学、宋元义理、清代考据。

春秋时三百篇最初流传、应用和编订,孔子创始儒家诗教。他的诗教理论,以及后来战国时孟子提出的方法论、苟子创立的儒家文学观,奠定了后世《诗经》研究的理论基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6.《诗经· 氓》全诗

卫风·氓

《卫风·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7.诗经 梓 女人

——《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译文】 《民》 那个人老实忠厚,拿布来换丝。

并不是真的来换丝,到我这来是商量婚事的。送你渡过淇水,直送到顿丘。

不是我故意拖延时间,而是你没有好媒人啊。请你不要生气,把秋天订为婚期吧。

登上那倒塌的墙,遥望那来的人。没看见那来的人,眼泪簌簌地掉下来。

终于看到了你,就又说又笑。你用龟板、蓍草占卦,没有不吉利的预兆。

你用车来接我,我带上财物嫁给你。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新鲜润泽。

唉,斑鸠啊,不要贪吃桑葚!唉,姑娘呀,不要沉溺于男子的爱情中。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姑娘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从我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多年来做你的妻子,家里的苦活儿没有不干的。早起晚睡,没有一天不是这样。

你的心愿满足后,就对我开始施暴。兄弟不了解我的处境,都讥笑我。

静下来想想,只能自己伤心。 原想同你白头到老,但相伴到老将会使我怨恨。

淇水再宽总有个岸,低湿的洼地再大也有个边(意思是什么事物都有一定的限制,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少年时一起愉快地玩耍,尽情地说笑。

誓言是真挚诚恳的,没想到你会变心。你违背誓言,不念旧情,那就算了吧! 注释: 氓:民,指弃妇的丈夫。

此处系追述婚前的情况。 蚩蚩:《毛传》:“蚩蚩者,敦厚之貌。”

《韩诗》蚩亦作嗤。嗤嗤,犹言笑嘻嘻。

布:布泉,货币。 贸:买。

此句犹言持钱买丝。 匪:通作“非”。

即:就。这句说,来就我商量婚事。

淇:淇水,卫国的河流。 顿丘:本为高堆的通称,后转为地名。

在淇水南。淇水又曲折流经其西方。

愆(qian,阴平)期,过期。愆,过。

将(qiang,阴平),愿、请。 秋以为期:以秋为期。

期,谓约定的婚期。 乘:登上。

垝(gui,上声)垣,已坏的墙。 复关:为此男子所居之地。

一说,关,车厢。复关,指返回的车子。

涟涟:泪流貌。 载:犹言则。

尔:你。卜:用龟甲卜卦。

筮:用蓍草占卦。 体:卦体、卦象。

咎言,犹凶辞。犹言卜筮结果,幸无凶辞。

车:指迎妇的车。 贿:财物。

指陪嫁。 沃若:沃然,肥泽貌。

这句以桑叶肥泽,喻女子正在年轻美貌之时。一说,喻男子情意浓厚的时候。

于嗟两句:于嗟,即吁嗟,叹词。鸠,鸟名。

《毛传》:“鸠,鹘鸠也。食桑葚过,则醉而伤其性。”

此以鸠鸟卜可贪食桑葚,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 耽:乐,欢爱。

黄:谓叶黄。陨,堕,落下。

这句以桑叶黄落喻女子颜色已衰。一说,喻男子情意已衰。

徂尔:嫁往你家。徂,往。

三岁:泛指多年,不是实数。食贫,犹言过着贫苦的日子。

汤汤(读若shang,阴平):水盛貌。 渐:渍,浸湿。

帏裳:女子车上的布幔。 爽:过失,差错。

贰:即“忒”的假借字。忒,差失,过错。

行,行为。这句连上句说,女子并无过失,是男子自己的行为有差忒。

罔极:犹今言没准儿,反复无常。罔,无。

极,中。 二三其德:言其行为再三反复。

靡室劳矣:言不以操持家务为劳苦。靡:无,不。

室,指室家之事,犹今所谓家务。 夙兴夜寐,起早睡晚。

夙,早。兴,起,指起身。

靡有朝矣:言不止一日,日日如此。 言:句首语词。

遂,犹久。这两句说,我在你家既已久了,你就对我粗暴,虐待我了。

咥(xi,去声)然:大笑貌。 静言思之,静而思之。

言:句中语词。 躬:身。

悼,伤。此句犹言独自悲伤。

隰(xi,阳平):低湿之地。泮,同“畔”,边沿。

这句连上句说,淇尚有岸,隰尚有泮,而其夫却行为放荡,没有拘束。 总角:结发,谓男女未成年时。

宴:安乐,欢乐。此女子当在未成年时即与男子相识。

晏晏:和柔貌。 旦旦:即怛怛,诚恳貌。

旦为“怛”的假借字。 不思其反:不要设想这些誓言会被违反。

此为当时男子表示自己始终不渝之词。 反,指违反誓言的事。

是,则。已,止,指爱情终止,婚姻生活结束。

这两句大意说,我是没有想悼你会违反誓言,但我们的爱情却就这样地完了呀! 赏析: 《氓》是一首弃妇的诗,描写了弃妇与负心男子从订婚、迎取,又到遭受虐待、遗弃的经过,表达了弃妇对遭受虐待与遗弃的痛苦与悲哀, 同时也表达了她对“二三其德“的男子愤怒,尽管她也怀着对往事。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