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形容天命的句子有哪些1, 知天命就是内心有一种定力,去对抗外界。 2,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因循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3,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 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5, 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6, 天命不可违,却能够知天命,尽人事。 7, 人生在世,往往身不由己,人人头顶都有命运宿命和天命三柄利剑。 8, 随缘不是得过且过,沿袭苟且,而是尽人事听天命。 9,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10, 万古功名有天命,浩然携手上春台。 11,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2, 君子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13, 府畏人言,仰畏天命,皆从磨练后得来。 14, 道德和荣誉,高于生命和权力。职责是政治家的天命,权利只不过是完成职责的工具而已。抱持这样的信念,他们有时候表现得几乎是天真迂腐,缺乏算计,毫无谋略可言。 15, 出外旅行的人,极其所能,也只有把自己的安危委诸天命,因为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16, 孔子要我们尽人事,待天命,就是要我们在听天由命之前,尽力去做。 17, 同时,周人谆谆告诫自己人,天命靡常,惟有德者居之,不可自己骄奢,以致失落天命。 二、形容天意的诗句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泰戈尔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我就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而是爱到痴迷 却不能说我爱你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爱你 而是想你痛彻心脾 却只能深埋心底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我不能说我想你 而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够在一起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彼此相爱 却不能在一起 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 却装做毫不在意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不是树与树的距离 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 却无法在风中相依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树枝无法相依 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 却没有交汇的轨迹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 而是纵然轨迹交汇 却在转瞬间便无处寻觅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转瞬间便无处寻觅 而是尚未相遇 便注定无法相聚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是鱼与飞鸟的距离 一个在天 一个却深潜海底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三、带有天意的诗词1、天意实谓城无用 明 程国儒 《越城谣》 2、酒随天意留青缥 明 程嘉燧 《己卯元旦和牧翁韵》 3、天意苦难究 明 程敏政 《涿州道中录野人语(良乡役夫)》 4、岂知天意属皇明 明 顾禄 《汴城(有序)》 5、人祸岂天意 明 胡翰 《卧龙冈观贾秋壑故第》 6、除旧布新承天意 明 皇甫汸 《乐府十二首(嘉靖丙寅作)》 7、天意未忘清庙祀 明 九皋声公 《遣兴次张翰林韵》 8、天意岂在庐陵王 明 李东阳 《机上肉》 9、千载功名亦天意 明 李东阳 《睢阳叹》 10、天意竟何成 明 李东阳 《缺题》 11、天意几时回 明 李延兴 《和友人韵(四首)》 12、上天意何如 明 刘基 《种怀香》 13、上天意茫茫 明 刘基 《赠柯遂卿一首(并序)》 14、罢除新法回天意 明 鲁铎 《观郑侠流民图》 15、也知天意自怜人 明 陆师道 《昌公房看牡丹歌》 16、可知天意销欃枪 明 马之骏 《刘将军歌送勋甫帅师援辽》 17、天意岂无因 明 倪钅巨 《鬼方道中二首》 18、鼎足已知天意定 明 沈一贯 《沔南》 19、天意就先生 明 沈周 《送程宫詹(因久雨为言者滥及,去位)》 20、我知天意实有在 明 宋濂 《送钱允一还天台诗(并序)》 21、高天意凄恻 唐 杜甫 《送韦讽上阆州录事参军》 22、天意难告诉 唐 杜甫 《咏怀二首》 23、天意高难问 唐 杜甫 《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 24、天意奉君王 唐 杨巨源 《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 25、天意固有属 唐 韩愈 《龊龊》 26、天意资厚养 唐 孟郊 《立德新居》 27、天意苏群物 唐 孟郊 《春雨后》 28、撇然便有上天意 唐 卢仝 《赠金鹅山人沈师鲁》 29、天意能酬德 唐 陈彦博 《恩赐魏文贞公诸孙旧第以导直臣》 30、天意怜幽草 唐 李商隐 《晚晴》 31、未开天意便开山 唐 薛能 《筹笔驿》 32、天意在何处 唐 于濆 《富农诗》 33、天意最饶惆怅事 唐 陆龟蒙 《自遣诗三十首》 34、古今悉不知天意 唐 方干 《题松江驿》 35、此中天意固难明 唐 罗隐 《黄河》 36、时时漏天意 唐 罗隐 《芳树》 37、天意当何如 唐 吴融 《平望蚊子二十六韵》 38、天意转难知 唐 杜荀鹤 《长安冬日》 39、天意亦难知 唐 贯休 《读《玄宗幸蜀记》》 40、天意刚容此徒在 唐 贯休 《山居诗二十四首》 四、畏天命的诗词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注释 畏:畏惧。 大人:王公大人。 狎:轻视。 侮:侮谩。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害怕的事有三件:怕天命,怕王公大人,怕圣人的言语。小人不懂天命,因而不怕它;轻视王公大人,侮谩圣人的言语。” 赏析 孔子认为,君子心怀仁德,处事必敬,主要敬畏的有三个方面。一是畏天命。君子下学而上达,通过自身的道德修养,上达天德,从而能知天知命。知道了自己的了命限,便对于自己所祈求的道德目标自然产生敬畏的心情,唯恐有所失。二是畏大人。所谓大人是那些有德之人,这是世间的圣者贤者,也是君子的理想人格目标。君子以他们为自己道德的榜样,以此指引、鞭策自己的行为,能不怀敬畏之心吗?世间圣人毕竟不多见,孔子便从不轻易许人以仁。在他的心目中连自己也不够圣人的资格,那么当时又还有什么人可供其效仿呢?难见圣人,但圣人有德,有德必有言,可以通过学习、实践圣人的言论,下学而上达,来成就自己。因此君子把圣人言论当作自己行为不可违逆的原则,对其怀着一种戒慎恐惧的心情,就不难理解了。 正因君子有此三畏,所以曾子曾经引用《诗经》的话来描述自己的敬畏之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小人不知天命,不尚道德,因此小人不但无此敬畏之心,而且还轻视有德之人,侮谩圣人之言,这便是无知的表现。君子、小人的区别在此分际甚明。君子知畏此三者,所以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唯恐违仁背礼。而小人不知畏,为物欲驱使,无所不为,肆无忌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