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里的 大雅,小雅分别是什么《小雅》为宴请宾客之音乐。《大雅》则是国君接受臣下朝拜,陈述劝戒的音乐。《雅》是指人人能懂的典雅音乐。《雅》共105篇,分为《大雅》31篇和《小雅》74篇。 多数是朝廷官吏及公卿大夫的作品,有一小部分是民间诗歌。其内容几乎都是关于政治方面的,有赞颂好人好政的,有讽刺弊政的。只有几首表达个人感情的诗。但是没有情诗。“雅”在此可以指贵族官吏诗歌。 对于《雅》的认识有各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是指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雅”有“正”的意思,把这种音乐看作“正声”,意在表明和其他地方音乐的区别。也有人说“雅”与“夏”相通,夏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称呼。 扩展资料: 关于《诗经》中诗的分类,有“四始六义”之说。“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按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 《风》又称《国风》,一共有15组、按地区划分,包括“周南”、“召南”、“邶风”、“鄘风”、“卫风”、“王风”、“郑风”、“桧风”、“齐风”、“魏风”、“唐风”、“秦风”、“豳[18]风”、“陈风”和“曹风”,共160篇,又被称为“十五国风”。 《国风》被普遍视为《诗经》中的文学精华部分,后人将其与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从风格上讲,《国风》带有浓烈的地方色彩;从内容上讲,《国风》大多数是民间诗歌,作者除少数是个别贵族外,大多是民间歌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诗经 2.《诗经·小雅·鼓钟》的全文原文 小雅·鼓钟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淮水湝湝,忧心且悲。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淮有三洲,忧心且妯。 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以雅以南,以龠不僭。 白话译文 敲起乐钟声铿锵,淮水奔流浩荡荡,我心忧愁又悲伤。 遥想善良的君子,深切怀念永难忘。 敲起乐钟声和谐,淮水滔滔不停歇,我心忧愁又悲切。 遥想善良的君子,德行正直且无邪。 敲起乐钟擂起鼓,乐声回荡在三洲,我心悲哀又难受。 遥想善良的君子,美德传扬垂千秋。 敲起乐钟声钦钦,又鼓瑟来又弹琴,笙磬谐调又同音。 配以雅乐和南乐,龠管合奏音更真。 扩展资料: 作品简介 《小雅·鼓钟》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 这是描写聆听音乐、怀念善人君子的诗,诗中记录了钟、鼓、琴、瑟、笙、磬、雅、南、龠等多种乐器共同演奏的场面。全诗四章,每章五句。 前三章写耳闻钟鼓铿锵,面对滔滔流泻的淮水,不禁悲从中来,忧思萦怀,于是想到了“淑人君子”,对他的美德懿行心向往之;后一章描写钟鼓齐鸣、琴瑟和谐、笙磬同音、雅南合拍的美妙乐境。此诗场面感较强,很有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过去有的说是刺周幽王的,有的说是周昭王时的作品,都无确证。现代很多学者认为此诗是诗人在淮水之旁或三洲之上欣赏周王朝音乐,由音乐而歆慕古代圣贤创造美好音乐的功德而创作的。 名家点评 宋代王安石:“幽王鼓钟淮水之上,为流连之乐,久而忘反(返),故人忧伤。‘淑人君子,怀允不忘’者,伤今而思古也。” (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引) 宋代苏辙:“始言汤汤,水盛也;中言湝湝,水流也;终言三洲,水落而洲见也。今言不若王之荒乱也。” “言幽王之不德,其乐非古欤?乐则是,而人则非也。”(《诗集传》) 宋代朱熹:“赋也。 此诗之义未祥。王氏曰:幽王鼓钟淮水之上,为流转之乐,久而忘反。 闻者忧伤,而思古之君子不能忘也。”“此诗之义,有不可知者。 今姑释其训诂名物,而略以王氏苏氏之说解之。未敢信其必然也。” (《诗集传》) 清代方玉润:“玩其词意,极为叹美周乐之盛,不禁有怀在昔淑人君子,德不可忘,而至于忧心且伤也。此非淮徐诗人重观周乐、以志欣慕之作,而谁作哉?”(《诗经原始》)。 3.《诗经》的大雅和小雅有什么区别《诗经》,有《风》《雅》《颂》 《风》,来自民间“采风”有专门用人员到民间采集收集民风民俗,民间风土人情。 《雅》,古人认为天聋地哑,天地不会说话,但天地在运行,天地有自己的脾气,规律。 这些称为“哑”就是现象,用图画,文字,诗词,把这些现象描述记录下来形成资料,称为《雅》,又分为《大雅》《小雅》 《大雅》以较大的现象为描述对象,大雅观天,风雨雷电,风云雨雪,日出日落,日月星辰这些为《大雅》 《小雅》以较小的花花草草,花鸟鱼虫为《小雅》 实际上,《大雅》《小雅》不仅是文字和诗词有时还有绘图,水墨画。 我们一般能看到的仅只是文字诗词部分。 大雅,更像是年历,大事记,小雅更像是个人日记。 原版的《大雅》《小雅》出自西周,是《诗经》里的。 在明代万历朝,至少到万历朝,大雅小雅是一种分类划分标准。 比如《小雅百花集注》就是在这种分类标准下衍生出来的一类诗词文献集注。 大雅小雅,涉及国家祭祀日月星辰战争,农业气候 4.《诗经 小雅 伐木》全文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嘤其鸣矣、求其友声。 相彼鸟矣、犹求友声。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听之、终和且平。 伐木许许、酾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诸父。 宁适不来、微我弗顾。 于粲洒扫、陈馈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诸舅。 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伐木于阪、酾酒有衍。 笾豆有践、兄弟无远。 民之失德、干糇以愆。 有酒湑我、无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饮此湑矣。 5.《诗经·小雅·采薇》原文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昔:指出征时。 依依:茂盛貌。一说,依恋貌。 思:语末助词。 霏霏:雪大貌。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 雨雪霏霏 这是诗经里一个著名的句子,它象一幅画,把一个出门在外的旅人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出门时是春天,杨树柳树依依飘扬,而回来时已经是雨雪交加的冬天。在一年的当儿,他经历了什么已经尽在不言中了。 我们可以想象,他的妻子在家等着他。我们可以想象他的恋人在故乡等着他。即便是一年中受尽苦难,也要等到相见的一天。 大雪中有一个人在独行,远处有一盏灯在为他亮着。那是他全部希望所在,是他活着的动力。为了杨柳依依,他可以忍受雨雪霏霏。整篇充满着人性的美。古代人的交通不便,造就了人们思维的发达,把人的想象力发挥到极致。 不敢想象,现在的男女会创造出如此动人心魄的图画。婚姻如同时尚,几天过后就觉得不新鲜了。流行歌曲唱几天,换新的是很正常的。新的式样不新的,那么换上更新的吧。如果是这样还倒罢了,以心换心,没什么不对。夫妻忠诚,恋人坦荡。合则留,不合则去,本来是一种理想状态。 可怕的是人的感情沾染上铜臭。所爱的不是人而是背后的社会关系,以及所带来的社会利益,金钱、地位等等。为了金钱和享受,人几乎会献出一切,包括肉体,它本身就是赚钱的资源。 “昔我往矣 杨柳依依”的时代已经终结。有时候我想,为什么我们时代出不了大作品,能永远影响后来者的作品,原因是这个时代的经济基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更,文化这个精神层次的东西也成了赚钱机器,其他的能逃脱吗。 “以哀景写乐”是指诗歌创作中的情景反衬手法,这种手法具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效果,那就是“一倍增其哀乐”。《采薇》诗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4句运用了这种手法,但并不具有对应关系。运用对比的方式。将时序之“今——昔”,物候之“柳——雪”,人生之“往——来”剪接融汇,创造出超越现实的典型画面。短短4句诗,看似平淡,娓娓道来,却充满了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同一个“我”,但有“今昔”之分,同一条路,却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之别,而这一切都在这一“往”一“来”的人生变化中生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