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 行苇 翻译及赏析【作品介绍】 《行苇》是《诗经》里面《大雅》中的一首古诗。 这首诗描写宴会、比射,既有大的场面描绘,又有小的细节点染,转换自然,层次清晰。修辞手法丰富多采,有叠字,如形容苇叶之润泽,则用“泥泥”,形容兄弟之亲热,则用“戚戚”,贴切生动;有排比,如“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显得极有气势。 这些对于增强诗的艺术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题解及原文】周族统治者宴请族人宾客,并举行射箭比赛。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 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肆筵设席,授几有缉御。 或献或酢,洗爵奠斝。醓醢以荐,或燔或炙。 嘉肴脾臄,或歌或咢。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序宾以贤。 敦弓既句,既挟四鍭。四鍭如树,序宾以不侮。 曾孙维主,酒醴维醽,酌以大斗,以祈黄耇。黄耇台背,以引以翼。 寿考维祺,以介景福。【白话翻译】芦苇成堆聚路旁,牛羊千万别踩伤。 苇草发芽初成长,叶儿柔嫩生机旺。戚戚相关好兄弟,彼此亲近莫远离。 有人负责铺筵席,有人负责摆案几。铺筵设席又摆几,侍者相继忙不已。 主人敬酒客还礼,洗杯置盏轮番递。肉汁肉酱端上来,有的烧来有的烤。 牛肚牛舌是佳肴,唱歌击鼓兴致高。雕弓已经很坚韧,四支箭头也调整。 放手射出中靶心,宾位排列看本领。雕弓拉开如月满,四个箭头搭上弦。 箭箭射出立靶上,排列宾位不轻慢。曾孙是个好主人,米酒味厚香又清。 斟来美酒一大斗,祈求黄发老寿星。黄发驼背老年人,前头牵引两旁扶。 高寿百岁真吉利,老天赐你大幸福。更多《诗经》欣赏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诗经赏析栏目。 ()【讲解】 《毛诗序》云:“《行苇》,忠厚也。周家忠厚,仁及草木,故能内睦九族,外尊事黄耇,养老乞言,以成其福禄焉。” 此为汉古文经学之说。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引刘向《列女传·晋弓工妻》“君闻昔者公刘之行,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仁著于天下”,王符《潜夫论·德化》“公刘厚德,恩及草木、牛羊六畜,仁不忍践履生草,则又况于民萌而有不化者乎”、《边议》“公刘仁德,广被行苇,况含血之人,己同类乎”,班彪《北征赋》“慕公刘之遗德,及行苇之不伤”,赵晔《吴越春秋》“公刘慈仁,行不履生草,运车以避葭苇”,说明汉鲁诗(见刘、王书)、齐诗(见班赋)、韩说(见赵书)三家今文经学之说以此为专写公刘仁德之诗。 但汉经今文之说也常有附会处,未必可从。胡承珙《毛诗后笺》云:“案此诗章首即言亲戚兄弟,自是王与族燕之礼,与凡燕群臣国宾者不同。 然所言献酢之仪,肴馔之物,音乐之事,皆与《仪礼·燕礼》有合。则其因燕(宴)而射,亦如《燕礼》所云,若射则大射正为司射,是也。 至末言以祈黄耇,则义如《文王世子》所谓公与父兄齿者,此其与凡燕有别者也。然则此诗只是族燕一事,而射与养老连类及之。 《序》以睦族为内,养老为外,盖由养九族之老而推广言之,以见周家忠厚之至耳。”辨析颇有理,今从胡说,以此诗为周王室与族人饮宴之作。 全诗分章,各家之说不同。毛诗分七章,第一、二章每章六句,第三至第七章每章四句;郑玄笺分八章,每章四句;朱熹《诗集传》分四章,每章八句,并说:“毛首章以四句兴二句,不成文理,二章又不协韵;郑首章有起兴而无所兴。 皆误。”今从朱说。 第一章先从路旁芦苇起兴。芦苇初放新芽,柔嫩润泽,使人不忍心听任牛羊去践踏它。 仁者之心,施及草木,那么兄弟骨肉之间的相亲相爱,更是天经地义的了。这就使得这首描写家族宴会的诗,一开始就洋溢着融洽欢乐的气氛。 第二章正面描写宴会。先写摆筵、设席、授几,侍者忙忙碌碌,场面极其盛大。 次写主人献酒,客人回敬,洗杯捧盏,极尽殷勤。再写菜肴丰盛,美味无比。 “醓”、“醢”、“脾”、“臄”云云,可考见古代食物的品种搭配,“燔”、“炙”云云,也可见早期烹调方法的特征。最后写唱歌击鼓,气氛热烈。 第三章写比射,为宴会上一项重要活动。和第二章的多方铺排、节奏舒缓不同,这一章对比射过程作了两次描绘,节奏显得明快。 两次描绘都是先写开弓,次写搭箭,再写一发中的,但所用词句有所变化。场面描绘之后写主人“序宾以贤”、“序宾以不侮”,表明主人对胜利者固然优礼有加,对失利者也毫不怠慢,这就使得与会者心情都很舒畅。 第四章仍是写宴会,重在表明对长者的尊敬之意。先写主人满斟美酒,以敬长者,再写主人祝福长者长命百岁,中间插以长者老态龙钟、侍者小心搀扶的描绘,显得灵动而不板滞。 方玉润《诗经原始》评道:“老者不射,酌大斗饮之,座中乃不寂寞。” 本篇写宴会、比射,既有大的场面描绘,又有小的细节点染,转换自然,层次清晰。 修辞手法丰富多采,有叠字,如形容苇叶之润泽,则用“泥泥”,形容兄弟之亲热,则用“戚戚”,贴切生动;有排比,如“敦弓既坚,四鍭既钧,舍矢既均”,显得极有气势。这些对于增强诗的艺术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赵山林) ----------。 2.诗经·蒹葭译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ji]。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chi]。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si]。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zhi]。 翻译: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凝结成白霜.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河水的那一边.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央. 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那河水的岸边上.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又险又高.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高地上. 非常茂盛的芦苇,清晨的露水还没有消尽.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就在那水边.我要逆流追寻她,道路险阻多弯曲.我要顺流追寻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3.诗经小雅小弁翻译快乐的雅鸟啊,从容飞飞还巢。 人人都过得很好,只有我被忧伤撂倒。我对天有什么罪过?我的错到底是什么?心里忧伤啊,叫我把它奈何! 平坦的大道,长满了野草。 心里忧伤啊,就像棒子舂捣。睡梦里也要长叹,忧伤使我衰老。 心里忧伤啊,头痛身如火燎。 想到桑树梓树,我总是毕恭毕敬。 我尊敬的只是父亲,依恋的只是母亲。难道我既连不上皮衣的毛,又挨不着皮衣的里?上天让我生下来,我的好运在哪里? 密密的柳树,上有蝉鸣嘒嘒.深深的水潭,长着茂盛的芦苇。 像在漂荡的船上,不只漂向哪里。心里忧伤啊,要睡也不容易。 鹿儿奔跑起来,四足轻快如飞。雉鸡早晨鸣叫,呼唤母鸡相随。 好比臃肿的病树,病得不长枝条。我心忧伤啊,难道就不知觉。 瞧那投网的兔子,或许还有人放它。路上有了死人,或许还有人葬他。 君子啊你的居心,为什么这样残酷。我的心多么悲伤,泪流如何能住。 君子听信谗言,好像喝人家的敬酒。君子没有慈心,不肯慢慢推究。 伐树还使绳索拉住,砍柴还要看看理路。真正的罪人轻轻放过,反而把罪名横加给我。 没有高的不是山峦,没有深的不是水泉。君子别轻率出言,有耳朵贴在墙垣。 别让人上我的鱼梁,别让人开我的鱼笱,如今我自己不能被容,哪顾得了我的身后。 [注释] 1、弁(盘pán):“昪(变biàn)”字的假借,快乐。 鸒(遇yù):鸟名,形似鸟,大如鸽,腹下白色。往往千百成群,鸣声雅雅。 又名雅鸟。 2、提提(时shí):群飞安闲之貌。 3、谷:善。 4、罹(离lí):忧。 5、踧踧(迪dí):平易。 6、鞫(居jū):同“鞠”,穷,阻塞。 一说“鞫”读为“艽(交jiāo)”,荒。 7、惄(逆nì):忧思。 捣:舂(冲chōng)。 8、假寐:不脱衣而寐。 这句是说虽在梦中还是长叹。 9、维:犹“以”。 用:犹“而”。忧能伤人,使人早衰老。 10、疢(趁chèn):热病。如:犹“而”。 以上二句是说心忧时烦热而头痛。 11、梓:木名。 可以供建筑和器用。桑梓都是宅旁常栽的树。 这句连下文是说见桑梓容易引起对父母的怀念,所以起恭敬之心。 12、瞻:尊仰。 匪:非。 13、依:依恋。 二句说我所瞻依的只有父母。 14、属(主zhǔ):连。 15、罹:唐石经作“离”,附著。以上二句是以衣裘为喻,古人衣裳以毛向外而用布做里子。 毛喻父、里喻母。 16、辰:时运。 在:古读如“慈”的上声。这句是说遭遇不幸。 17、蜩(条tiáo):蝉。嘒嘒(慧huì):蝉声。 18、漼(崔上声cuǐ):深貌。 19、淠淠(配peì):草木众盛貌。 以上四句就所见景物起兴,和上文鸒斯、周道同类,不一定有所比。 20、舟流:言无人操纵随舟自流。 这里的两句和《邶风·柏舟》“泛彼柏舟,泛亦其流”同意。 21、伎伎(岐qí):奔貌。 22、雊(够gòu):雉鸣。 23、坏:读为“瘣(汇huì)”,树木瘿(影yǐng)肿。 24、用:犹“而”。本句“枝”字和下文“宁莫之知”的“知”字谐音。 树木疾而无枝和人的忧而莫知有双关的意思。 25、相:视,见《小雅·伐木》篇注。 投兔:投网之兔。 26、先之:言在兔入网以前先驱走它。 一说“先”读为“掀”,言掀网放兔。 27、墐(尽jìn):埋。 28、维:犹“何”。 29、酬:见《小雅·节南山》篇。 “如或酬之”是说好像有人向他进酒似的,那样乐于接受。“之”指“君子”,“君子”指父。 30、不舒究之:不徐徐加以研究。 31、掎(几jǐ):牵引。 伐大木时用绳牵着树头,要树向东倒就得向西牵,让它慢慢倒下。 32、析薪:劈柴。 扡(侈chǐ):就是顺木柴的丝理赖劈破。以上二句是比。 言“君子”听信谗言,不能徐究,不能依理分析,还不如伐木析薪的人。 33、佗(驮tuó):加。 以上二句是说丢开真有罪的人不管而将罪过加在我的身上。 34、浚:深。 二句说无高非山,无深非泉。山高泉深喻父子之情。 35、由:于。 36、耳属(主zhǔ)于垣:是说将有偷听的人贴耳于墙壁,就是今语“壁有耳”的意思。 37、笱(苟gǒu):捕鱼的竹篓。 38、躬:自己。 39、阅:收容。 40、末四句已见《邶风·谷风》。 这是引谚语表示本身既不见容,日后的事更顾不得了。 4.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请尽量解释的好一点,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惠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注曰:【仁之为体如天,天无不覆;如海,海无不容;如雨露,雨露无不润.慈慧恻隐,所以用仁者也.非(有心以)亲于天下,而天下自亲之.无一夫不获其所,无一物不获其生.《书》曰:“鸟、兽、鱼、鳖咸若.”《诗》曰:“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其仁之至也.】 王氏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行恩惠,人自相亲.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能行义让,必无所争也.仁者,人之所亲,恤孤念寡,周急济困,是慈惠之心;人之苦楚,思与同忧;我之快乐,与人同乐,是恻隐之心.若知慈惠、恻隐之道,必不肯妨误人之生理,各遂艺业、营生、成家、富国之道.’ 释评: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本意是指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的伦理关系,这从‘仁’字的结构 —二人为‘仁’—也可看出古人所赋予仁的至深至广的伦理内涵,天道就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中,而且只有人方能最生动的弘扬,体现天道.如若相亲相爱,就必须具有仁慈乐施的恻隐之心,常存利人利物的奉献之念,胸怀使天下人民、世间万物各遂其愿的伟大志向.由此看来,仁的本质如天、如海、如雨露,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滋养.慈惠恻隐是具有仁爱之心的具体表现,真正具有仁德的人,虽然不刻意表现自己爱护民众,但是天下人民无不自觉自愿的亲近他,因为每一个人都得到了他的恩惠,种种生灵在他的庇护下都得以安乐生存.正如《尚书》中所说的:‘大禹施行德政,在位其间,连鸟兽鱼鳖也不受侵扰地愉快生存;《诗经、行苇》借芦苇温柔相依地生长在一起来比喻兄弟亲人之间的体贴关怀.这都是充满仁慈友爱之情的生动表现啊。 5.跪求《绝缨者言》翻译~急楚庄王赐其群臣酒②。日暮酒酣,左右皆醉,殿上烛灭,有牵王后衣者。后扢冠缨而绝之③,言于王曰:“今烛灭,有牵妾衣者,妾扢其缨而绝之。愿趣火视绝缨者④。”王曰:“止!”立出令曰:“与寡人饮,不绝缨者,不为乐也。”于是冠缨无完者,不知王后所绝冠缨者谁。于是,王乃遂与群臣欢饮,乃罢。后吴兴师攻楚,有人常为应行合战者⑤,五陷阵却敌,遂取大军之首而献之⑥。王怪而问之曰:“寡人未尝有异于子⑦,子何为于寡人厚也?”对曰:“臣,先殿上绝缨者也。当时宜以肝胆涂地⑧;负日久矣,未有所效⑨。今幸得用于臣之义⑩,尚可为王破吴而强楚。”《诗》[11]曰:“有璀者渊,萑苇淠淠[12]。”言大者无所不容也。 [注释] ①选自汉初韩婴的《韩诗外传》,题目是后世所加。韩婴,西汉初年讲《诗经》的学官、专家、学者,研究诗经的韩氏一家创始人。著有《韩诗》内传、外传,内传是阐释含义的,外传是用事实证诗的。②楚庄王:著名的楚国国君,名熊侣,为春秋五霸之一。③后:王后,扢(gǔ古):摩试。这里指摸到。④趣(cǜ促):催促。火:灯火、烛火。⑤应行:即“颜行”,颜指头,“颜行”即打头阵。合战:交战、交锋。⑥大军之首:领兵将军的头颅。⑦异:特殊、特别。这里指特殊待遇恩惠、特别的关照宠信。⑧肝胆涂地:又作肝脑涂地,内脏流在地上,指受刑惨死。⑨负:亏负、拖欠。效:报效。⑩义:按道理应该做的。[11]《诗》:指《诗经》,我国古代的一部诗歌总集。引文见《诗经·小雅·小弁》。[12]璀璀(cúi璀):深广的样子。萑huán环):水边的芦类植物。淠淠(pèi配):茂盛的样子。 (四)绝缨酒会 楚庄王设酒宴赏赐他的群臣。天黑下来时,酒也喝足了,旁边侍候的人大都醉了,大殿上的蜡烛也灭了,这时有人在暗中拉扯王后的衣服。王后摸到他的帽缨给揪了下来,对楚王说:“这会蜡烛灭了,有人拉扯我的衣裳,我摸到他的帽缨揪下来了。赶快叫人拿烛火来,看被揪了帽缨的是谁。”楚王说:“别说了(译‘打住’亦可)!”马上发出令来:“和我一起喝酒,不把帽缨揪下来,我就不高兴啦。”于是,没有一个人有帽缨了,也就不知道被王后揪下帽缨的是谁了。这样,楚庄王又与群臣欢乐饮酒,直到宴会结束。后来吴国兴兵攻打楚国,有一个人在战斗中常打头阵,五次冲—锋打退敌人,取到敌方将军的头献给楚王。楚王感到奇怪而问他道: “我对你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恩宠,你为何对我这么好呢?”回答说: “我,就是早先在殿上被揪下帽缨的那个人啊。当时就应该受刑而死,至今负疚很久了,没能有所报效。现在有幸能做一个臣子理应做的事,还可以为您战胜吴国而使楚国强大。”《诗经》上说:“广阔的水潭啊,芦苇多么丰茂。”说的是宽阔伟大的胸襟,什么都能容得下的。 6.【求3首《诗经》中的诗词及解释《维清》 维清缉熙⑴, 文王之典⑵. 肇禋⑶, 迄用有成⑷, 维周之祯⑸. 【注释】 ⑴维:语助词. ⑵典:法. ⑶肇:开始.禋(yīn):祭天. ⑷迄:至. ⑸祯:吉祥. 【译文】 多么清明又是多么荣光, 因为文王有着征伐良方. 自从开始出师祭天, 至今成功全靠师法文王, 真是我周王朝大吉大祥. 《卢令》 卢令令,其人美且仁. 卢重环,其人美且鬈. 卢重鋂,其人美且偲. [注释]: 卢:猎犬,大黑犬,是齐国田犬之名.令令:铃声 重:音虫.重环:子母环 鋂:音梅.重鋂,一个大环套两个小环 其人:指猎人. 鬈:勇壮 偲:音腮,须多而美 《卢令》赞美猎人勇武多才,具有仁慈之心.诗从猎犬写起,乃是烘云托月的手法,既引出猎人,又烘托猎人. 全诗各句,上写犬,下写人.写犬,重在铃声、套环,状猎犬之迅捷、灵便、矫疾;写人,各用一“美”字,突现其英俊.用仁、鬈、偲三字,则极赞猎人的内秀、勇壮、威仪.由犬及人,以犬衬人,以人带犬,共同构成独特的典型形象,声情并茂,表达出齐人的尚武风习,以及对英雄猎手的尊崇. 《河广》 谁谓河广⑴?一苇杭之⑶.谁谓宋远?跂予望之⑶. 谁谓河广?曾不容刀⑷.谁谓宋远?曾不崇朝⑸.[1] 【注释】 ⑴河:黄河. ⑶苇:用芦苇编的筏子.杭:通“航”. ⑶跂(qì):踮起脚尖.予:而. ⑷曾:乃,竟;刀:小船.曾不容刀,意为黄河窄,竟容不下一条小船. ⑸崇朝:终朝,自旦至食时.形容时间之短. 【译文】 谁说黄河宽又广?一支苇筏可飞航.谁说宋国太遥远?踮起脚跟即在望. 谁说黄河广又宽?其间难容一小船.谁说宋国太遥远?赶去尚及吃早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