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诗经简兮改编简兮 简兮简兮⑴,方将万舞⑵。日之方中(3),在前上处(4)。 硕人俣俣(5),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6)。 左手执龠(7),右手秉翟(8)。赫如渥赭(9),公言锡爵(10)。 山有榛(11),隰有苓(12)。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注释 (1)简:一说鼓声;一说形容武勇的样子。 (2)方将:将要。万舞:一种大规模的舞蹈,分为文舞、武舞。 (3)方中:正中;此处指正午 (4)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 (5)硕人:身材高大魁梧的人。俣俣(yǔ):魁梧健美。 (6)辔(pèi):马缰。组:丝织的宽带子。 (7)龠(yuè):古乐器。三孔笛。 (8)秉:持。翟(dí):野鸡的尾羽。 (9)赫:红色。渥(wò):厚。赭(zhě):赤褐色,赭石。 (10)锡:赐。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11)榛(zhēn):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 (12)隰(xí):低下的湿地。苓(líng):通“莲”。即荷花。旧有甘草、苍耳、黄药、地黄等说。 译文 鼓声咚咚响不停,万舞马上就举行。太阳恰好当头顶,他是舞列第一名。 身体壮美又魁梧,来到公庭跳万舞。力大无比如猛虎,手把缰绳像织布。 左手拿龠跳文舞,右手雉羽频挥举。脸色红润如赭土,公爷赏酒让他去。 高高山上榛树生,低湿之地长苦苓。朝思暮想竟为谁?西方美人心中萦。美人已去无踪影,远在西方难传情。 鉴赏 《简兮》一诗,由于卒章词语隐约、意象朦胧,所以全诗旨趣要眇难测。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如《毛诗序》、朱熹《诗集传》、方玉润《诗经原始》、吴闿生《诗义会通》等均持此说。而今人多以为《毛诗序》不足征,纷出新解。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翟相君《诗经新解》却考定诗中舞者为庄姜,此篇是讽谕卫庄公沉湎声色的作品。案据诗中所用“山有榛,隰有苓”这一隐语,可知有关男女情思,所以余冠英《诗经选》、高亨《诗经今注》、袁梅《诗经译注》等认为是卫国宫廷女子(贵族妇女或一般侍女)赞美、爱慕舞师的诗歌,此说可从。[1] 全诗的艺术魅力主要来自第四章,吴闿生《诗义会通》曾引旧评说“末章词微意远,缥缈无端”,这一章用朦胧的意象和晦涩的隐语将这位女性绵邈低徊的相思展示无遗。诗歌用“山有榛,隰有苓”托兴,根据《诗经》中其他七处“山有……”“隰有……”对举句式的理解,此处是以树隐喻男子,以草隐喻女子,托兴男女情思,引出下文“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西方美人”,旧说多附和曲解,诗意因此玄之又玄。在诗中,“西方美人”乃是指舞师,其例一同于屈原用美人代指楚王。后四句若断若连,回环复沓,意味深远。“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两句是“云谁之思?西方美人”两句的扩展延伸,钟惺《评点诗经》云:“看他西方美人,美人西方,只倒转两字,而意已远,词已悲矣。”而“后一章两‘兮’字忽作变调,亦与首章首句神韵相应”(陈继揆《读诗臆补》),以“细媚淡远之笔作结,神韵绝佳”(牛运震《诗志》)。 2.为什么《离骚》每一句结尾都要加一个“兮”字“兮”字的使用 “兮”字在屈原的作品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离骚》中即普遍使用。“兮”字并非《楚辞》所独有,在北方文学中也较早地、大量地使用,“十五国风”中除《秦风》外,十四国风中都有“兮”字出现,而且多达236次。《诗经》中的“兮”字一般是用在句末,如“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是“兮”字的典型句式;还有用在句中的句子,如“宽兮绰兮”、“伯兮朅兮”,但是这样的用法相对来说只占少数。到屈原的作品,“兮”字用得更为广泛,而且有比较严格的规律性,用“兮”虽然不是屈原作品的特长,但是用得奇特、富有创造性并因此成为屈原作品语言形式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屈原划时代的创造。从《离骚》来看,两句用一“兮”字,用在奇句末尾,这种用法对调整诗歌节奏起着很大作用。“兮”本来是个语助词,许慎说:“兮,语所稽也”,段玉裁说:“语于此而少驻也,此与‘哉,言之间也’相似”。从屈原作品使用的情况看,“兮”都是语气助词,如果译成现代汉语,相当于语气词“呵”。郭沫若、闻一多认为“呵”是“兮”字的本音。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老子》,凡今本《老子》的“兮”都写作“呵”,证明郭、闻二位先生的推断是有根据的。 如此“兮”字的作用主要是强化情感、延长音节、调整节奏,增强诗歌语言的音乐美。 3.诗词中有没有以”步萍赋:双瞳剪水,修眉镂月,发髻裁云,朱唇皓齿,鸿衣羽裳。身饰瑶环瑜珥之佩,手操琵琶琴瑟之音。广寒仙子之下凡兮,如小家碧玉,亭亭玉立,楚楚动人。若大家闺秀,步步莲花,姗姗来迟。姑射神人之出世兮,艳如桃李,夭桃秾李,冷若冰霜,冰清玉洁;娴如兰蕙,兰质蕙心;雅若诗画,诗情画意;静如龙凤,龙姿凤采,动若莺燕,燕舞莺啼。月圆芭蕉,娟好静秀;露红玫瑰,端庄佳丽;风栖翠竹,娉婷婀娜;雨打梨花,我见犹怜。芙蓉出水兮,涉江采之,旧燕归巢兮,攀楼迎之。巧笑倩兮!如临柳堤,万缕千丝,千姿百态,仪态万方。美目盼兮!如降芳泽,万紫千红,千娇百媚,风情万种。望而却步兮,叹为观止,不可思议兮,心如止水。 广寒仙子之下凡兮 4.诗经 中“终不离兮”出自哪篇“终不离兮”这首诗句并非出自《诗经》,而是出自《秦时明月.诸子百家》,现代作品。 原文如下: 北岭有雁,羽若雪兮;朔风哀哀,比翼南飞;翼折雨兮,奈之若何;朔风凛凛,终不离兮。 赏析: “北林有雁 羽若雪兮”是说北边的森林里生活着一群大雁,羽毛像雪一样洁白。第一句抬出要描写的对象,后一句承接前一句解释说明,是古诗词常用的表现手法。 “朔风哀哀 比翼南飞”是说在朔风中比翼南飞。北边的大雁向南飞是很合理的,且大雁本就有南飞的习性。故应是“南飞”而非“难飞”。 “翼折雨兮 奈之若何”是说翅膀被雨水摧残,飞不了了,又该怎么办呢。“翼折雨兮”是一句省略句。省去“翼为折雨兮”的“为”字。 “折”字为“摧残”之意,正好对应雪女那句话。若为“欲折羽兮”实在不通。“朔风凛凛 ,终不离兮”是合句。总结全诗,同时也承接上句:即使你翅膀被雨水摧残,飞不了了,我也终将不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