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南诗经

1.带南字,出自诗经的笔名

1、樛南【jiu nan】

出自《周南·樛木》【概要】樛木祝贺人幸福。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2、曷月南【he yue nan】

出自《郑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郑风·扬之水》

现代汉语翻译: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

也冲不走成捆的木柴。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

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

想念你啊想念你,

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

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

不能共我守卫甫国城堡。

想念你啊想念你,

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

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

那位远方的人儿啊,

不能与我守卫许国城池。

想念你啊想念你,

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参考资料

余冠英.《诗经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2.诗经中关于南的解释

《诗经》问世后,对“南”也有各种各样的解释:宋人程大昌在《诗论一》中指出:“盖《南》、《雅》、《颂》,乐名也,若今乐曲之在某宫者也。

《南》有‘周’、‘召’;《颂》有‘周’、‘鲁’、‘商’。本其所从得,而还以系其国土也。”

他又在《诗论二》中说:“其在当时亲见古乐者,凡举《雅》、《颂》率参以《南》。其后《文王世子》又有所谓‘胥鼓南’者,则《南》为乐古矣。”

清人崔述在所著《读风偶识》中云:“《南》者诗之一体,盖其体本起于南方,而北人效之,故名曰《南》”。他们大体上指出了《南》是《诗》中独立的一种乐歌。

归纳起来,对《南》共有六种观点:一、《南》为南化说:《毛诗·关雎序》曰:“然则《关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风。故系之周公。

南,言化自北而南也”;二、《南》为南乐说;三、《南》为南土说;四、《南》为南面说;五、《南》为诗体说;六、《南》为乐器说,《南》本是乐器(铃)之名,后孽乳为汝、汉、沱、江一带的南方乐调之名,是南国之风。不妨视为《风》诗之一体。

这六说以“南化说”为主构成了“南”的六要素,缺一不可。

3.带南字,出自诗经的笔名

1、樛南【jiu nan】出自《周南·樛木》【概要】樛木祝贺人幸福。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2、曷月南【he yue nan】出自《郑风·扬之水》扬之水,不流束薪。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楚。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扬之水,不流束蒲。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郑风·扬之水》 现代汉语翻译: 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也冲不走成捆的木柴。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和我驻守申国城寨。

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也飘不起成捆的柴草。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共我守卫甫国城堡。

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小河沟的水再湍急啊,也流不动成捆的柳枝。那位远方的人儿啊,不能与我守卫许国城池。

想念你啊想念你,哪时我才能回到故里? 参考资料 余冠英.《诗经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6。

4.71诗经里面的“南”是什么意思

烟里眸766:你好。

《诗经 国风》有《周南》、《召南》二南。,你是不是问【南】是什么意思。

西周初年周公姬旦、召公姬奭分陕而治。周公姬旦常驻东都洛邑;召公姬奭常驻西都镐(hao)京.。这样,【周】、【召】就有了。东都(洛阳),西都(西安)以南,就是长江、汉水、汝水一代。就组成了【二南】。

【周南】、【召南】即长江流域、汉水流域、汝水一代的诗歌,就是组成周南、召南之【风】了。所以,确切说《周南》应是《周南风》,《召南》应是《召南风》,《周南》、《召南》是它们的省称罢了。

5.《诗经·国风·周南·樛木》原文及赏析

【原文】 樛木 南有樛木⑴,葛藟累之⑵。

乐只君子⑶,福履绥之⑷。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⑸。

乐只君子,福履将之⑹。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⑺。

乐只君子,福履成之⑻。 【注释】 ⑴樛(jīu 纠):下曲而高的树。

⑵葛藟:葛和藟两种蔓生植物;或以为葛藟即藟,野葡萄之类。累(léi 雷):攀缘,缠绕。

⑶只:语助。 ⑷福履:福禄也。

绥:安也。 ⑸荒:掩;盖;覆。

⑹将:扶助也;或释为“大”。 ⑺萦(yínɡ 营):缠绕。

⑻成:就也;到来。 【译文】 南有弯弯树,攀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安享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覆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大有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缠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永驻幸福了。 【作品鉴赏 】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

“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

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近,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

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读者自然还会发现,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非常形象。

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倘若再推进一层,问一问“君子”究竟有何“福”可“祝”,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是因为“君子”刚得了贵子,还是封了高官,抑或是娶了新妇,似乎都有可能。为了作出较为接近诗意的判断,还得回头考察诗中的比兴之物。

据许多学者考证,“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

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

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

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明白了这一特点,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解: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则正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

由此检验《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就觉得与诗意隔膜太多;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近”、“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于是读者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便恍然置身在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宴席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近。

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

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当她斜倚着新郎姗姗移步的时候,读者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无比的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倘若不用再三的叠唱,就不能宣泄得如此兴奋和浓烈。

男女嫁娶是亘古以来人生的重要喜庆。而《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中华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习俗。

详见百科: /ShowLemma.e?sp=l9092083&ch=w.search.baike.unelite。

6.诗经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会是什么动物

不是动物,这句里面所说到的是两种植物,一种是樛(jiū)木:下曲而高的树。另一种是葛(gé)藟(lěi):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藟似葛,野葡萄之类。

语出先秦佚名《国风·周南·樛木》,全诗原文如下: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白话文释义: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并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他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安抚人或使人安定。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葛藟爬上这根树枝,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并且这根樛木都被葛藟覆盖了。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扶助他人

南方地区有很多生长茂盛的树木,这些树木中有下垂的树枝,好几根葛藟爬上这根树枝,缠绕在这根树枝上快乐的生长蔓延。一位快乐的君子,能够用善心或善行去成就他人。

扩展资料

《国风·周南·樛木》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

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实在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樛木》这首祝颂君子安享福禄的叙事诗,蕴藏着人际关系的哲理,而这个人际关系的哲理,是借用“葛藟”的特性来完成的,这就是诗中的比兴。

从《樛木》这首诗,我们可以看到保护与被保护的作用。尽管你是一棵弯弯木,不能成其大材,但只要有像葛藤一样组成支持你,牵附你的人际网,也能获得福禄。因为葛藤有错综复杂的网状关系,可以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这就是人际关系的作用。因此,“葛藤萦之”是人生通达的途径,不遵循这条途径,就会陷入举步维艰,孤立无援。这里体现了群体的力量,不可忽视。

7.南有乔木的诗经篇幅

诗经《汉广》中篇幅

风.周南.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樵夫深情的山歌,这是诗人失恋的情歌。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南边有高大的树木,可是它却不能让我休息。乔木一般都树干高大,枝叶茂盛,松柏是也,即使枝叶稀疏,还有树干可倚身,树下可把盏,为何不能休息?

因为“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游女何许人也?传说远古人郑交甫在汉水遇见两位游女,出于爱悦,上前索要她们的饰物。游女们送他玉佩,他放在了怀中,但是走了十几步发现怀中空空如也,再回头看那两位女子也悠然不见。原来他们是汉水上的神女。

汉水神女是南方纯洁美丽而多情的化身。既然是神女,当然只能远观而不能近玩焉!人神之间的人距离,可谓天上人间岂能尺度?仅仅休思二字哪能说的清楚!难怪诗人在乔木之下,依然感觉烈日炎炎,无以休憩。

神女在他的眼前,在他的心里,在他的梦想之中。或许这位游女就是他爱恋着的活生生的女孩儿。可能曾经有那么一天,樵夫正向往常一样,在美丽宽广的汉水边砍柴,无意间就看见了在汉水边嬉戏游玩的美丽的女孩,他对女孩一见钟情,迫不及待地向她吐露了爱慕之心,但是却遭到拒绝。还可能他深深暗恋的女孩,早已被父母指腹为婚,许配了人家;更有可能樵夫本人已有家室。总之,憔夫无法实现爱情理想的原因,一定有无法诉说的隐衷。其障碍不是汉水,胜似汉水。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