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容练习的诗句1、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大鹏一日乘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4、路漫漫其修远昔,吾将上下而求索。 5、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7、人定兮胜天,半壁久无胡日月。 8、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9、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形容工作努力的古诗 1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12、业无高卑志当坚,男儿有求安得闲? 13、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4、丈夫清万里,谁能扫一室。 15、只要工夫深,铁杵磨成针。 2.关于宋词的诗句相思 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秋风词 李白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燕子楼 张仲素 楼上残灯伴晓霜,独眠人起合欢床.相思一夜情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长. 3.关于描写的诗歌有哪些一、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 4.几道关于诗的题,`《春夜喜雨》是杜甫在唐肃宗(李亨)上元二年(761)春天,在成都浣花溪畔的草堂时写的。 《春夜喜雨》创作背景及思想内容: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761年)春。此时杜甫因陕西旱灾来到四川定居成都已两年。他亲自耕作,种菜养花,与农民交往,因而对春雨之情很深,写下了这首诗描写春夜降雨、润泽万物的美景,抒发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春夜喜雨》抒写诗人对春夜细雨的无私奉献品质的喜爱赞美之情。全诗这样写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江湿处,花重锦官城。”一二句“好”字含情,赞盛春雨。“知时节”赋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来,春雨体贴人意,知晓时节,在人们急需的时候飘然而至,催发生机。多好的春雨!首联既言春雨的“发生”,又含蓄地传达出作者热切盼望春雨降临的焦急心绪。颔联显然是诗人的听觉感受。春雨来了,在苍茫的夜晚,随风而至,悄无声息,滋润万物,无意讨“好”,唯求奉献。瞧,听雨情景作者体察得多么细致,就连春雨洒洒,静默无声也被诗人听出来了。可见,惊喜于春雨的潜移默化,诗人彻夜难眠。颈联紧承颔联,诗人唯愿春雨下个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忧,推门而出,伫立远眺,只见平日泾渭分明的田野小径也溶入夜色,漆黑一片,可见夜有多黑,雨有多密。而江船渔火红艳夺目,又反衬出春夜的广漠幽黑,也从侧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联系想象之辞,诗人目睹春雨绵绵,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时候,锦官城将是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花之红艳欲滴、生机盎然正是无声细雨潜移默化,滋润洗礼的结果。因此,写花实乃烘托春雨的无私奉献品格。 通过以上对诗句的分析,不难看出,杜甫是按这样一条情感思路来构思行文的,即盼雨——听雨——看雨——想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对于这珍贵如油的春雨,众人皆盼,诗人亦然。而当春雨飘然降临的时候,诗人更是惊喜不已,甚至卧床静听,彻底夜难眠,迫切希望它下过痛快,唯恐其忽然中止,于是轻手轻脚,推门远眺,静观无边黑夜的茫茫春雨,看到繁密飘洒的春雨,作者又惊喜地联想到第二天锦官城满城春色。诗歌意在盛赞春雨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崇高品质,这份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描绘得如此细腻逼真,曲折有致,这不能不令人惊叹杜甫洞幽显微,体物察情的艺术功力。 此外,诗歌细节的捕捉和描绘也能体现诗人体物察情的优长。“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字拟人化,摹春雨来监悄无声息、无影无踪的情态,颇具情趣,诱发人们对春雨的喜爱之情。“润”字传达神,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春雨滋润万物,静默无声的特点,既绘形,又言情,形情皆备,精深独妙。“花重锦官城”,着一“重”字,准确地写出了经受春雨一夜洗礼滋润之后锦官城花朵红艳欲滴,饱含生机的情态,寄寓了作者对春雨的盛赞之情。“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则又抓住典型细节,工笔细描,精妙传神地渲染出春雨迷蒙、色彩迷离的氛围。总之,杜甫的《春夜喜雨》无论在锤字炼句方面,还是在意象的捕捉、细节的描写方面,都体现了他体物察情,精细入微的过人之处。结合杜甫诗风沉郁顿挫来对比赏读,我们必将获得对杜诗另一种生命情趣的深刻理解。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导读]昨夜之梦,引发了多少悲恨啊。梦境中呈现的依旧是昔日游 上苑的情景:春光融融,和风煦煦,繁花似锦,随从前呼后拥,仪仗车 水马龙,好不气派啊。可眼下…… 这首词是作者归宋后的作品,书写梦中重温旧时游娱生活后的悲恨。 其内容虽无可取之处,但从艺术上看,却颇可玩味。 作者起笔便突兀掷出一“恨”字,不知恨从何来?及读下句,方知 恨起“昨夜梦魂中”。可是,梦中故国昔日的繁华,游娱活动的盛况, 何以引发其所“恨”者之恨呢?联系词人由帝王变为“臣虏”,“日夕 只以泪水洗面”的境况,可知其所“恨”者当然不是“昨夜梦魂中”的 事情,而是昨夜这场梦本身。梦中情事固然是他时时眷恋着的生活,但 梦醒后所面对的残酷现实更令他倍感悲怆,他怎能不产生无限的悲恨呢 正如王夫之所言“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可取得“一倍增其哀 乐”的艺术效果。这首词可说是“正面不写写反面”的艺术手法成功运 用的范例。 5.关于古诗的题目荷花诗句 如《诗·郑风》: 山有扶苏,荫有荷华. 《诗·陈风》: 彼泽之破,有蒲与荷. 曹植《芙蓉赋》: 览百卉之英茂, 无斯华之独灵, 结修根于重壤, 泛清流而灈茎. 苏辙《菌萏轩》诗: 开花浊水中, 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中, 清香为谁发 周敦颐《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南来时,杭州西湖之荷花,最负盛名.文学家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回答者: blud_button - 助理 四级 2007-11-14 20:05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枝落叶随波荡 暂谢铅华养生机 一朝春雨碧满塘 回答者: 为珺 - 见习主管 五级 2007-11-14 20:06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唐·王昌龄《采莲曲》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 燕园不可采莲 莲叶空自田田 无鱼戏在莲中 我亦难入莲间 > 朱颜碧墨放池畔 舞袖挥毫对玉莲 尽态极妍宛若生 一脉幽香把君难 > 炎夏雨后月, 春归花寂寞; 满塘素红碧, 风起玉珠落。 > 池塘一夜风雨, 开起万朵红玉; 怜君自来高格, 爱莲谁若敦颐。 > 花中君子来哪方 婷婷玉立展娇容 暖日和风香不尽 伸枝展叶碧无穷 纵使清凉遮炎夏 为甚委靡躲寒冬 既然不愿纤尘染 何必立身淤泥中 > 陆上百花竞芬芳 碧水潭泮默默香 不与桃李争春风 七月流火送清凉 > 京北秋来风景异, 天高云淡雁迷离; 踏破铁岭无觅处, 寻遍荷塘空水遗; 无可奈何秋睡去, 仙衣胜雪倾心起; 何故幽叹无缘见, 夏风十里一潭碧。 > 萧瑟秋风百花亡 枯荷花诗句 如《诗·郑风》: 山有扶苏,荫有荷华. 《诗·陈风》: 彼泽之破,有蒲与荷. 曹植《芙蓉赋》: 览百卉之英茂, 无斯华之独灵, 结修根于重壤, 泛清流而灈茎. 苏辙《菌萏轩》诗: 开花浊水中, 抱性一何洁! 朱槛月明中, 清香为谁发 周敦颐《爱莲说》: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灈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南来时,杭州西湖之荷花,最负盛名.文学家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诗: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回答者: blud_button - 助理 四级 2007-11-14 20:05 泉眼无声细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唐·王昌龄《采莲曲》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 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江南风景秀 最忆在碧莲 娥娜似仙子 清风送香远 > 友人致电来, 邀我游苑址。 斜风雨数点, 新月柳几枝。 行到近春园, 立观荷花池。 莲花迎我至, 婀娜我自痴。 > 清塘引水下藕根 春风带露沾侬身 待到花开如满月 览胜谁记种莲人> 古柳垂堤风淡淡, 新荷漫沼叶田田。 白羽频挥闲士坐, 乌纱半坠醉翁眠。 游梦挥戈能断日, 觉来持管莫窥天。 堪笑荣华枕中客, 对莲余做世外仙。 6.关于古诗的题夜雪 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 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 时闻折竹声。 题解 这首五绝作于元和十一年(816)。白居易时年四十五,任江州司马。 雪,是天公奇妙的造化,是大自然美丽的精灵,也是诗人们情有独钟的诗思寄托物。古人咏雪,历代不乏佳作。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胡风吹朔雪,千里度龙山。集君瑶台下,飞舞两楹前。兹晨自为美,当避艳阳年。艳阳桃李节,皎洁不成妍”;“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不过,以“夜雪”为题的并不多见。因此,白居易的这首小诗可说是一朵别具风采的小花。 句解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天气寒冷,人在睡梦中被冻醒,惊讶地发现盖在身上的被子已经有些冰冷。疑惑之间,抬眼望去,只见窗户被映得明亮亮的。开篇先从触觉(冷)写起,再转到视觉(明)。“冷”字,暗点出落雪已多时。一般来讲,雪初落时,空中的寒气全被水汽吸收以凝成雪花,气温不会骤降,待到雪大,才会加重寒意。“讶”字,也是在写雪。人之所以起初浑然不觉,待寒冷袭来才忽然醒悟,皆因雪落地无声。这就于“寒”之外写出雪的又一特点,正如陶渊明写雪名句所谓“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癸卯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这两句是写人的所感所见,虽全用侧写,却扣题很紧。感到“衾枕冷”正说明夜来人已拥衾而卧,从而点出是“夜雪”。“复见窗户明”,从视觉的角度进一步写夜雪。夜深却见窗明,正说明雪下得大、积得深,是积雪的强烈反光给暗夜带来了亮光。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这才知道夜间下了一场大雪,雪下得那么大,不时听到院落里的竹子被雪压折的声响。这两句变换角度,从听觉(闻)写出。用的是倒装方式,上句是果,下句是因,构思巧妙,曲折有致。诗人选取“折竹”这一细节,衬托出“重”字。通过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判断雪很大,而且雪势有增无已。诗人的感觉确实细致非常。“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出雪夜的宁静。 这一结句以有声衬无声,使全诗的画面静中有动、清新淡雅,真切地呈现出一个万籁俱寂、银装素裹的清宁世界。可与王维诗句“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相媲美。 评解 这首小诗充分体现了诗人通俗易懂、明白晓畅的语言特色。它朴实自然,却韵味十足;诗境平易,而浑成熨贴,无一丝雕琢和安排的痕迹。这正是白体特有的风格。全诗短短二十字,无一字一句直接写及如何下雪,却句句紧扣诗题,从各个不同侧面衬托出夜间下雪的情景,可谓另有云天之妙。 诗中既没有色彩的刻画,也不作姿态的描摹,初看简直毫不起眼。但细细品味,便会发现它不仅凝重古朴、清新淡雅,而且新颖别致,立意不俗。试想,雪无声无味,只能从颜色、形状、姿态见出分别,而在沉沉夜色里,雪的形象自然难以捕捉。然而,乐于创新的白居易正是从这一特殊情况出发,依次从触觉(冷)、视觉(明)、感觉(知)、听觉(闻)四个层次叙写,一波数折,曲尽其貌其势、其情其状。 7.描写“训练”的诗词有哪些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2.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唐.杜牧《留诲曹师等诗》 3.十年磨一剑——唐.贾岛《剑客》 4.不是虚心岂得贤——宋.王安石《诸葛武侯》 5.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 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7.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宋.苏轼《送安惊落第诗》 8.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9.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民歌《长歌行》 10.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晋.傅玄《杂诗》 11.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杂诗》 12.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唐.孟郊《劝学》 1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 14.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唐.陈子昂《郭槐》 15.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家——宋.戴复古《寄兴二首》 8.绝句的诗句是绝句 (南宋)释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该作品 被选入“上海教育出版社初中六年级下(预备班)九年义务教育课本语文第一单元“每周一诗”(P17) 早发白帝城 (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绝句 (南宋)夏元鼎 崆峒访道至湘湖,万卷诗书看转愚。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墨竹图题诗 (清)郑燮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绝句四首 (唐)杜甫 四首(其一) 堂西长笋别开门,堑北行椒却背村。 梅熟许同朱老吃,松高拟对阮生论。 四首(其二) 欲作鱼梁云复湍,因惊四月雨声寒。 青溪先有蛟龙窟,竹石如山不敢安。 四首(其三)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首(其四) 药条药甲润青青,色过棕亭入草亭。 苗满空山惭取誉,根居隙地怯成形。 (清)王祖恢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十七 擐甲登陴大势危,戎装小像到今垂。 升平父老能传说,亲见田单破敌时。 ……袁参政枢,以父宫保可立荫官部曹。 公戎装遗像,烟墩帽,饰杂宝。绣花窄衫,佩刀而立,神彩尤动人。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十八 炎荒万里客初归,前世邹阳梦岂虚。 不见石仙袁少保,抱孙小字号东居。 袁楚雄赋诚,参政子,袁可立孙,知广西新宁州。……石仙,袁氏堂(袁可立堂号)名,苍古秀透,高六尺,阔杀其二。 孟津尚书王铎题其上曰:“仙岩凝碧,艮岳遗石”也。 浮香阁轶闻绝句五十首之二十六 金缕歌终撤瑟期,露盘丹炉几迁移。 蓬莱盛事原难纪,但录当年待月时。 袁氏“陆园”在鸣凤门内,有阜隆起,上有承露石盘、丹炉。 ……晚相园地建道场,名“小蓬莱”。一时竟歌咏之,荟为集曰《蓬莱纪胜》。 4.2 六言绝句 田园乐 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4.3 五言绝句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听筝 李端 鸣筝金粟桂,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是误拂弦。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送崔九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终南望馀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八阵图 (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送灵澈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送上人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秋夜寄邱员外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新嫁娘 王建 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 行宫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何满子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渡汉江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春怨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竹里馆 (唐)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送别 (唐)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绝句 (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千山花欲燃 。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七言绝句 (宋·杨朴) 昨夜西风烂漫秋,今朝东岸独垂钩。 紫袍不识衰衣客,曾对君王十二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