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诗经咏

1.诗经里的诗要50首

《诗经》全文

●国风·周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葛覃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是刈是濩,为絺为绤,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归宁父母。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颓。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螽斯

螽斯羽,诜诜兮。宜尔子孙,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尔子孙。绳绳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尔子孙,蛰蛰兮。

○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兔罝

肃肃兔罝,椓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肃肃兔罝,施于中逵。赳赳武夫,公侯好仇。

肃肃免罝,施于中林。赳赳武夫,公侯腹心。

○芣苡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采采芣苡,薄言礻颉之。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

矣,不可方思。

○汝坟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未见君子,惄如调饥。

遵彼汝坟,伐其条肄。既见君子,不我遐弃。

鲂鱼赪尾,王室如毁。虽则如毁,父母孔迩。

○麟之趾

麟之趾,振振公子,于嗟麟兮。

麟之定,振振公姓,于嗟麟兮。麟之角,振振公族,于嗟麟兮。

[编辑本段]《诗经》概述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小雅》中另有六篇“笙诗”,有目无辞,不计在内),所以又称《诗三百》,与《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为五经。“古者《诗》三百余篇,及于孔子,去其重……”(《史记·孔子世家》),据传为孔子编定。最初称《诗》,被汉代儒者奉为经典,乃称《诗经》。他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诗经》里的内容,就其原来性质而言,是歌曲的歌词。《墨子·公孟》说:“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意谓《诗》三百余篇,均可诵咏、用乐器演奏、歌唱、伴舞。《史记·孔子世家》又说:“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这些说法虽或尚可探究,但《诗经》在古代与音乐和舞蹈关系密切,是无疑的。《诗经》不仅是最早的诗歌总集,而且也是一部反映当时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源头及代表作。

[

2.诗词赋咏有何区别

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而且,赋大多使用骈句,而诗则……嗯,我想基本古体诗不讲求格律,而曹丕则首创七言,之后有五言、六言等等。我们一般说唐诗宋词元赋,总的来说是三种不同的文学形式。

诗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只不过那时候是四言的诗。到后来发展成乐府、古体诗和近体诗。乐府可以合着声唱。古体诗不太讲究格律。近体诗讲究格律,分为律诗和绝句(五言和七言,六言的也有,但是很少)。诗在唐代到达顶峰,所以说唐诗。

词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可以配着曲子唱,所以有词牌。又名长短句,顾名思义,与诗不同,句子有长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乐府是合乐的声诗,以后凡是可传唱的诗歌,都可称为乐府,因此乐府不仅是齐言的诗,连长短句的词、曲,也称为乐府,如苏轼的东坡乐府、张可久的小山乐府等便是。所以乐府分两种,词虽然称为乐府,但其实和早期的如汉乐府已经相去甚远,不能混为一谈。

赋,本来是一种写作手法,解作铺的意思,指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后期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汉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看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和琴赋 ,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各个阶段。

这样大概就比较明确了吧。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而且,赋大多使用骈句,而诗则……嗯,我想基本古体诗不讲求格律,而曹丕则首创七言,之后有五言、六言等等。

总的来说是三种不同的文学形式。

诗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只不过那时候是四言的诗。到后来发展成乐府、古体诗和近体诗。乐府可以合着声唱。古体诗不太讲究格律。近体诗讲究格律,分为律诗和绝句(五言和七言,六言的也有,但是很少)。诗在唐代到达顶峰,所以说唐诗。

词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可以配着曲子唱,所以有词牌。又名长短句,顾名思义,与诗不同,句子有长短。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乐府是合乐的声诗,以后凡是可传唱的诗歌,都可称为乐府,因此乐府不仅是齐言的诗,连长短句的词、曲,也称为乐府,如苏轼的东坡乐府、张可久的小山乐府等便是。所以乐府分两种,词虽然称为乐府,但其实和早期的如汉乐府已经相去甚远,不能混为一谈。

赋,本来是一种写作手法,解作铺的意思,指铺陈言志的手法。战国后期赵人荀卿《赋篇》,最早以“赋”名篇,“赋”开始被用作文体的名称。汉人把屈原、宋玉的辞和荀卿的赋统称为辞赋,看到了两者的密切关系,并把屈原看作辞赋之祖。趋于散文化,经常使用排比、对偶的整齐句法,既自由又谨严,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赋体的流变大体经历了从屈原、宋玉的骚赋,到贾谊、枚乘、司马相如代表的汉赋,魏晋南北朝流行骈赋和琴赋 ,唐代盛行科举考试专用的律赋,唐宋时代趋向散文化的文赋各个阶段。

这样大概就比较明确了吧。

3.诗经中励志的诗句

1. 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 —— 于鹄《题邻居》

2. 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 —— 王建《寄旧山僧》

3. 从臣皆半醉,天子正无愁。 —— 李商隐《陈后宫》

4. 万国奔腾,两宫幽陷,此恨何时雪。 —— 黄中辅《念奴娇·炎精中否》

5. 至今故国人望,一舸归欤。 —— 辛弃疾《汉宫春·会稽蓬莱阁怀古》

6. 无边家国事,并入双蛾翠。 —— 秋瑾《菩萨蛮·寄女伴》

7. 愁损辞乡去国人。 —— 朱敦儒《采桑子·彭浪矶》

8. 休把客衣轻浣濯,此中犹有帝京尘。 —— 边贡《重赠吴国宾》

9. 故国梅花归梦,愁损绿罗裙。 —— 孔夷《南浦·旅怀》

10. 我自殷勤衔来补,珍重断红犹软。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1. 中兴诸将谁降敌,负国奸臣主议和。 —— 于谦《岳忠武王祠》

12.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 孟浩然《他乡七夕》

13. 看川空谷静,旌旗动色,得意似,平生战。 —— 元好问《水龙吟·从商帅国器猎于南。》

14. 乃翁知国如知兵,塞垣草木识威名。 —— 黄庭坚《送范德孺知庆州》

15. 故巢似与人留恋。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6. 惟有年时芳俦在,一例差池双剪。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17. 故国山川,故园心眼,还似王粲登楼。 —— 周密《一萼红·登蓬莱阁有感》

18.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 赵鼎《寒食》

19.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 高适《塞下曲》

20. 闻风六郡伏,计日五戎平。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1. 去国十年老尽、少年心。 —— 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22. 山川勤远略,原隰轸皇情。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3. 朔南方偃革,河右暂扬旌。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4. 宗臣事有征,庙算在休兵。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25.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 孟浩然《送陈七赴西军》

26. 所赖今天子,汉道日休明。 —— 范云《效古诗》

27. 最多情、欲黏还坠,落泥片片。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28. 几回忆,故国莼鲈,霜前雁后。 —— 潘希白《大有·九日》

29. 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 —— 郑思肖《二砺》

30. 纷披乍依迥,掣曳或随风。 —— 李世民《咏兴国寺佛殿前幡》

31. 十二曲阑春寂寂,隔蓬山、何处窥人面?休更问,恨深浅。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2. 欲诉奇愁无可诉,算兴亡、已惯司空见。 —— 梁启超《金缕曲·丁未五月归国旋复。》

33. 宠锡从仙禁,光华出汉京。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34. 夫差旧国,香径没、徒有荒丘。 —— 柳永《双声子·晚天萧索》

35. 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 —— 王庭筠《凤栖梧·衰柳疏疏苔满地》

36. 为奏薰琴唱,仍题宝剑名。 —— 张九龄《奉和圣制送尚书燕国公赴朔方》 转自柠檬美文网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