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兰诗经

1.兰花诗句经典 诗经

1、春兰兮秋菊, 常务绝兮终古。 (屈原《离骚》)

2、槛菊愁烟兰泣露。 罗幕轻寒, 燕子双飞去。 (晏殊《蝶恋花》)

3. 衰兰送客咸阳道, 天若有情天亦老。 (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4.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李清照《一剪梅》)

5. 山中兰叶径, 城外李桃园。 (王勃《春庄》)

6. 亭树霜散满, 野塘凫鸟多。 蕙兰不可折, 楚老徒悲歌。 (马戴《秋思》)

7. 孤兰生幽园, 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 复非高秋月。 (李白《孤兰》)

8. 兰溪春尽碧泱泱, 映水兰花雨发香。 (杜牧《兰溪》)

9. 兰之猗猗, 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 于兰何伤。 (韩愈《幽兰操》)

10. 西北秋风凋蕙兰, 洞庭波上碧云寒。 (刘禹锡《重送鸿举师赴江陵唐》)

2.“兰”的古诗词

唐 李世民《芳兰》

春晖开紫苑,

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

凝露泫浮光。

日丽参差影,

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

佩里作芬芳。

唐 唐彦谦《兰二首》(一)

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

唐 唐彦谦《兰二首》(二)

谢庭漫芳草,楚畹多绿莎。于焉忽相见,岁晏将如何?

唐 王勃《春庄》

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

唐李白《赠友人》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风吹。余芳若可佩,卒岁长相随。

唐 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历,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唐 李白《于五松山赠南陵常赞府》句

为草当作兰,为木当作松。兰秋香风远,松寒不改容。松兰相因依,萧艾徒丰茸。

唐 李群玉

相逢在总角,与子即同心。隐石那知玉,披沙始遇金。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

唐 李峤《兰》

虚室重招寻,忘言契断金。英浮汉家酒,雪俪楚王琴。广殿轻香发,高台远吹吟。

河汾应擢秀,谁肯访山阴。

唐 刘驾《兰昌宫》

宫兰非瑶草,安得春长在。回首春又归,翠华不能待。悲风生辇路,山川寂已晦。

边恨在行人,行人无尽岁。

唐 陆龟蒙《方响》

击霜寒玉乱丁丁,花底秋风拂坐生。王母闲看汉天子,满猗兰殿佩环声。

唐 崔涂《幽兰》

幽植众能知,芬芳只暗持。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白露沾长早,青春每到迟。

不知当路草,芳馥欲何为。

唐 白居易《问友》

种兰不种艾,兰生艾亦生。根□相交长,茎叶相附荣。香茎与臭叶,日夜俱长大。

锄艾恐伤兰,溉兰恐滋艾。兰亦未能溉,艾亦未能除。沉吟意不决,问君合何如。

兰畹晴香嫩,筠溪翠影疏。

唐 陈陶《种兰》

种兰幽谷底,四远闻馨香。春风长养深,枝叶趁人长。智水润其根,仁锄护其芳。

蒿藜不生地,恶鸟弓已藏。椒桂夹四隅,茅茨居中央。左邻桃花坞,右接莲子塘。

一月薰手足,两月薰衣裳。三月薰肌骨,四月薰心肠。幽人饥如何,采兰充□粮。

幽人渴如何,酝兰为酒浆。地无青苗租,白日如散王。不尝仙人药,端坐红霞房。

日夕望美人,佩花正煌煌。美人久不来,佩花徒生光。刈获及葳蕤,无令见雪霜。

清芬信神鬼,一叶岂可忘。举头愧青天,鼓腹咏时康。下有贤公卿,上有圣明王。

无阶答风雨,愿献兰一筐。

唐 温庭均《观兰作》

寓赏本殊致,意幽非我情。吾常有疏浅,外物无重轻。各言艺幽深,彼美沓素茎。

岂为赏者设,自保孤根生。易地无赤株,涌土亦同荣。赏际林壑近,泛余烟露清。

余怀既郁陶,尔类徒纵横。妍蚩苟不信,宠辱何为惊。真隐谅无迹,激时犹拣名。

幽丛霭绿畹,岂必怀归耕。

唐 孙顾《清露被皋兰》

九皋兰叶茂,八月露华清。稍与秋阴合,还将晓色并。向空罗细影,临水泫微明。

的□添幽兴,芊绵动远情。夕芳人未采,初降鹤先惊。为感生成惠,心同葵藿倾。

唐 郑谷《投所知》

砌下芝兰新满径,门前桃李旧垂阴。却应回念江边草,放出春烟一寸心。

中国很早就有兰花的概念。《诗经·郑风·溱洧》有:“溱与洧,方涣涣兮,仕与女,方秉蕑兮。”《离骚》吟:“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中国的兰科植物计有6个亚科、17个族、26个亚族及173个属大约1000余种,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各地,而台湾原生兰约有95个属。其中,蕙兰属中有8种兰在大中华地区被称为国兰,均为地生兰。

象征

在中国文化中,兰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

兰花为浙江省省花。

3.急求关于兰的古诗(只要诗),

张 衡《怨 篇》 猗猗秋兰,植彼中阿。

有馥其芳,有黄其葩。 虽曰幽深,厥美弥嘉。

之子云远,我劳如何。 繁 钦《咏蕙诗》 蕙草生山北,托身失所依。

植根阴崖侧,夙夜惧危颓。 寒泉浸我根,凄风常徘徊。

三光照八极,独不蒙馀晖。 葩叶永凋瘁,凝露不暇晞。

百卉皆含荣,已独失时姿。 比我英芳发,鶗鴂鸣已哀。

傅 玄《秋兰篇》 秋兰映玉池,池水清且芳。 芙蓉随风发,中有双鸳鸯。

双鱼自踊跃,两鸟时回翔。 君其历九秋,与妾同衣裳。

徐丰之 俯挥素波,仰掇芳兰。 尚想嘉宾,希风永叹。

袁峤之 人亦有言,意得则欢。 嘉宾既臻,想与游盘。

微章选咏,馥为若兰。 苟齐一致,遐想揭竿。

谢灵运《赠从弟弘元时为中军功曹住京诗》(其 二) 昔闻兰金,载美典经。 曾是朋从,契合性情。

我违志概,显藏无成。 畴鉴予心,托之吾生。

《石室山诗》 清旦索幽异,放舟越垌郊。 莓莓兰渚急,藐藐苔岭高。

石室冠林陬,飞泉发山椒。 虚泛径千载,峥嵘非一朝。

乡村绝闻见,樵苏限风霄。 微戎无远览,总笄羡升乔。

灵域久韬隐,如与心赏交。 合欢不容言,摘芳弄寒条。

嵇 康《酒会诗》 猗猗兰蔼,植彼中原。 绿叶幽茂,丽蕊浓繁。

馥馥惠芳,顺风而宣。 将御椒房,吐薰龙轩。

瞻彼秋草,怅矣惟骞。 陶渊明《幽兰》 幽兰生前庭,含薰待清风。

清风脱然至,见别萧艾中。 行行失故路,任道或能通。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袁 淑《种兰诗》 种兰忌当门,怀璧莫向楚。

楚少别玉人,门非植兰所。 鲍 照《幽兰 五首》 倾辉引暮色,孤景留思颜。

梅歇春欲罢,期渡往不还。 帘委兰蕙露,帐含桃李风。

揽带昔何道,坐令芳节终。 结佩徒分明,抱梁辄乖忤。

华落不知终,空愁坐相误。 眇眇蛸挂网,漠漠蚕弄丝。

空惭不自信,怯与君画期。 陈国郑东门,古今共所知。

长袖暂徘徊,驷马停路歧。 王 俭《春诗 二首》 兰生已匝苑,萍开欲半池。

轻风摇杂?,细雨乱丛枝。 风光承露照,雾色点兰晖。

青荑结翠藻,黄鸟弄春飞。 萧 衍《紫兰始萌诗》 种兰玉台下,气暖兰始萌。

芬芳与时发,婉转迎节生。 独使金翠娇,偏动红绮情。

二游何足坏,一顾非倾城。 羞将苓芝侣,岂畏鶗鴂鸣。

《子夜四时歌。春歌四首》 (其 二)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杖。

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 萧 纲《半路溪》 相逢半路溪,隔溪犹不渡。

望望判始是,翩翩识行步。 摘赠兰泽芳,欲表同心句。

先将动旧情,恐君疑妾妒。 萧 绎《赋得兰泽多芳草诗》 春兰本无绝,春泽最葳蕤。

燕姬得梦罢,尚书奏事归。 临池影入浪,从风香拂衣。

当门已芬馥,入室更芳菲。 兰生不择迳,十步岂难稀。

《望春诗》 叶浓知柳密,花尽觉梅疏。 兰生未可握,蒲小不可书。

萧 詧《咏兰诗》 折茎聊可佩,入室自成芳。 开花不竞节,含秀委微霜。

张正见《赋新题得兰生野径诗》 披襟出兰畹,命酌动幽心。 锄罢还开路,歌喧自动琴。

华灯共影落,芳杜杂花深。 莫言闲迳里,遂不断黄金。

4.赏析诗经里的《芄兰》300字

赏析诗经里的《芄兰》300字:

本篇主旨说法很多,一谓刺诗,汉《毛诗序》说:“刺惠公也,骄而无礼,大夫刺之。”元刘玉汝《诗缵绪》说:“愚意卫人之赋此,毋亦叹卫国小学之教不讲欤?”明丰坊《诗说》说:“刺霍叔也,以童僭成人之服,比其不度德量力,而助武庚作乱。”明季本《诗说解颐》说:“世俗父兄不能教童子习幼仪,而躐等(超越级别)以骛高远也,故诗人作诗以刺之。”一谓恋歌,今人朱东润《诗三百篇探故》说:“以次章‘能不我甲(狎)’之句推之,疑为女子戏所欢之词。”今取后一说。

全诗两章重叠,实际只有三个字不同,寥寥数语,就把“童子”态度的变化及姑娘的恼怒心理描摹出来了, “‘能不我知’、‘能不我甲’,讽刺之旨已自点明矣。末二句只就童子容仪咏叹一番,而讽意更自深长。诗情妙甚。”每章前四句一韵,后两句一韵,从乐歌的角度考察,后两句大约是附歌。

原文欣赏:诗经·国风·卫风·芄兰

芄兰之支,童子佩觽。虽则佩觽,能不我知。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虽则佩韘,能不我甲。容兮遂兮,垂带悸兮。

5.兰花在古代诗词中充当什么样的意象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兰花意象有着多元的内涵。诗人常常以兰喻君子,以兰为爱国者的化身,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

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扩展资料

一、兰花简介:

中国传统名花中的兰花仅指分布在中国兰属植物中的若干种地生兰,如春兰、惠兰、建兰、墨兰和寒兰等,即通常所指的“中国兰”。

这一类兰花与花大色艳的热带兰花大不相同,没有醒目的艳态,没有硕大的花、叶,却具有质朴文静、淡雅高洁的气质,很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标准。在中国有一千余年的栽培历史。

二、兰花象征:

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并与“梅、竹、菊”并列,合称“四君子”。通常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

也有借兰来表达纯洁的爱情,“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1985年5月兰花被评为中国十大名花之四。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兰花

上一篇
樟的诗歌
范文涉及成语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