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诗宋词元曲之类还有什么有:汉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 1、两汉散文以历史散文和政论散文最为突出。司马迁的《史记》以人物为中心来反映历史,创立了纪传体史书的新样式,也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是汉代最辉煌的成就。 汉赋乃两汉一代之文学,是一种新兴的文体。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韵散兼行,是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 它兼收并蓄《诗经》、“楚辞”、先秦散文等诸种文体。形成了一种容量宏大且颇具表现力的综合型文学样式。 贾谊的《吊屈原赋》是骚体赋,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正式形成的标志,司马相如的大赋是汉赋的顶峰。之后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两京赋》都为汉大赋力作。 张衡的《归田赋》还开启了抒情小赋的先河。2、唐诗是我们最熟悉的,唐诗是我们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无论是对中国还是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被说作唐诗是因为是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属于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时期。唐诗继承汉魏六朝以来诗歌的大成,在不完善的状态下逐渐发展成了唐诗近代诗的定型。 唐诗根据唐朝的发展可分为4个阶段,初唐以“初唐四杰”为代表,盛唐以李白为代表,中唐以白居易为代表,晚唐以“小李杜”为代表。由于科举制度把唐诗作为考试内容,经济上很繁荣,文化上也有很大的积淀,所以诗在唐朝发展到了顶峰。 也叫唐诗。3、宋词,同样的道理因为词在宋朝发展到了顶峰,所以叫做宋词。 宋朝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百姓的娱乐生活更加丰富多样,诗这种格式严谨的文学格式已经不能满足于人们思想情感的表达。词在宋以前就出现了,但在宋代文人的发展下逐渐成了正宗之学,他的格式多样,字数句子没有太大要求,更适合当时的人们表达情感。 4、元朝出现了一种新的文学样式,曲,包括杂剧和散曲,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北京和杭州为中心的南北两地流传开来。 一方面,元曲继承了诗词的清丽婉转;一方面,元代社会使读书人位于“八娼九儒十丐”的地位,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因而使元曲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的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5、明清是中国小说的繁荣时期,这个时代的小说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 从明代开始﹐小说这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出其社会作用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文的垄断﹐在文学史上﹐取得与唐诗﹑宋词﹑元曲并列的地位。清代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盛极而衰并向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我国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具规模,志人志怪,为明清小说的繁荣准备了条件。扩展资料: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篇幅越来越长,其实是伴随着文学越来越走向世俗化,以及造纸和印刷术不断提高的历史,而同步发展演变的。 在文字最初的年代,夏商周时期,刻画在甲骨文和青铜铭文中的的文字大都是占卜内容。中国最早的一部经典《易经》,内容也是龟甲蓍草之后留下的卜辞。 这都属于神学的内容,是最高高在上,与平民无关的内容。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 老子的《道德经》单篇的篇幅长度也就比甲骨卜辞长点,孔子的《论语》,语录体的风格有时候甚至只有一两句话而已。他们面对的对象,是当时的统治者。 至于后来,庄子的汪洋恣肆,孟子的白话通俗,公孙龙的诡辩说理,荀子的理科生思维等等,篇幅都有了较大的提升,好像是个异类,其实是因为他们这类属于论说文。这类文体,贯穿至今都是这样,跟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的文学发展,是并行的。 唐诗以前,最流行的文学体裁是汉赋、骈文(楚辞传统)以及四言、五言古诗(诗经传统)。汉赋和骈文语句工整瑰丽,用词佶屈聱牙,怎么冷僻怎么来,好像单纯只是要体现作者的文采。 那是因为当时社会实行察举制(汉朝)和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士子的上升渠道,必须依赖自己的出身、才学和名声。而四言、五言古诗,可以说是唐诗的前身。 中间曹丕带头出现了文人七言诗,一如李白偶尔也填词一样,是文学的承上启下。因为他们,文学史发展演变才像一股涓涓细流,不至于有割裂之感。 以上所说的文体,包括唐诗,都是士大夫和文人的游戏。但是,随着文明的发展,城市的不断兴起,市民这一阶层越来越成为人群中的大多数。 于是,一种加入音乐属性能够唱出来的文体,渐渐代唐诗兴起,就是宋词。宋词起初流行于瓦栏勾肆之间,宴饮中,逐渐取代了唐诗原来的位置。 又经过周邦彦这样的大晟词人的加工规制,宋词更加成熟,篇幅也超过唐诗,成为一种市民最喜闻乐见的内容形式。元代,社会更加市民化。 原来被唐诗鄙视的宋词,又进一步被更世俗的的文体取代,就是元曲。宋词进入高雅文体的行列,已经不那么亲民了。 一种不但有音乐性,而且还有故事性的新体裁——元曲,取代了宋词的位置,在元以后的戏台上变得长盛不衰。元曲的篇幅也更长,一本折子戏,都远远超过以往最大的词牌,而且它更有情节和画面,语言更浅白,更加容易被市民大众接受和喜爱。 明末清初,是小说爆发的时期。四大。 2.经典的宋词、元曲都有啥·宋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乙卯年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苏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 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踏莎行·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鹊桥仙·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浪淘沙·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元曲· 阳春曲·题情·白朴 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 你娘催逼紧拘钳,甚是严,越间阻越情锨。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秋·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卖花声·怀古·张可久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 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夜行船·秋思·马致远 百岁光阴如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碧玉箫·关汉卿 怕见春归,枝上柳绵飞。 静掩香闺,帘外晓莺啼。恨天涯锦字稀,梦才郎翠被知。 宽尽衣,一搦腰肢细;痴,暗暗的添憔悴。秋景堪题,红叶满山溪。 松径偏宜,**绕东篱。正清樽斟泼醅,有白衣劝酒杯。 官品极,到底成何济?归,学取渊明醉。 蟾宫曲·叹世·马致远 咸阳百二山河。 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 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醉了由他。白鹤子·关汉卿 四时春富贵,万物酒风流。 澄澄水如蓝,灼灼花如绣。花边停骏马,柳外缆轻舟。 湖内画船交,湖上骅骝骤。鸟啼花影里,人立粉墙头。 春意两相牵,秋水双波溜。香焚金鸭鼎,闲傍小红楼。 月在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沉醉东风·渔父 ·白朴 黄芦岸白苹渡口,绿扬堤红蓼滩头。 虽无刎颈交,却有忘机友,点秋江白鹭沙鸥。傲煞人间万户侯,不识字烟波钓叟。 3.宋词和元曲有什么区别宋词:字数长短不一,讲究平仄和押韵,有押平声韵的、有押仄声韵的,也有中间要换韵的,平换仄或仄换平。 有的词如《西江月》《满江红》《水调歌头》等中间指定位置必须要用对仗的,59字以内的称为小令,60字到90字之间的称为中调,91字以上的称为长调,也有如《莺啼序》长达240字。词有就一段的称为单调,分上下两段的称为双调,也有分成三段或四段的称为三叠或四叠。 每一首词都是抒情诗。现代人要填真正意义上的词是很难的,比如说《钗头凤》虽只六十字,但是它分上下片各十句七仄韵,两叠韵,前三韵若用上、去声,后四韵必用入声韵。 前三韵如用入声韵,后四韵必用上、去声。其中之奥妙无法一一道来。 词最初是用来歌唱的,后来才成为单独的文体。元曲: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元曲最早形成于北方,后来元灭宋,慢慢的传入中原。元曲也讲平仄和押韵的,所不同的是元曲在某些位置可以适当的加入些“衬”字。 所以同一曲牌的曲子经常会有字数不同的情况。 4.【唐诗宋词元曲有什么区别唐诗、宋词和元曲在句法和风格上都是不同唐诗有五言,七言,绝句,律诗.唐诗主要是五、七言诗,词则要按词牌填词,句型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曲和词类似,要按曲牌填写.所以唐人作诗可以叫写诗,宋人作词和元人作曲则叫填词、填曲.宋词的词牌是中原地区的曲调,元曲则是来源于北方草原民族的曲调,所以元曲又叫北曲.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相对于明传奇(南曲),后世又将元曲称为北曲.元曲与宋词及唐诗有着相同的文学地位.广义的曲泛指秦汉以来各种可入乐的乐曲,如汉大曲、唐宋大曲、民间小曲等.通常则多指宋朝以来的南曲和北曲,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分为戏曲(或称剧曲,包括杂剧、传奇等)与散曲两类,元明以来甚为流行.故后世有元曲之称.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馀、长短句.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填词、倚声.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5.唐诗宋词元曲的区别是什么唐诗、宋词、元曲特点 (一)唐诗: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非格律诗或古体诗,如《诗经》、《楚词》等;另一类是格律诗,在一首诗中,每句用字的平仄和韵脚,三、四两句和五、六两句应该分别对仗.唐帝国的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文化的繁荣.国内各民族的融合,日趋频繁的国际文化交流,各阶级各阶层的生活变得丰富复杂,为诗词创作提供了多种多机关报养料和素材.唐帝国制定和执行的科举选拔人才的制度以诗赋主要内容,这种机制也直接促进了诗歌的创作.唐诗的特点:唐诗从形式上讲究调声、隶事和内容上沿袭宫体,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旋律,或慷慨激昂、或缠绵婉转、或英雄气概或儿女情长.(二)宋词:是诗经及魏乐府之蜕变和唐代近体诗不断发展的结果.词和诗的最大区别就是,诗为整齐的五、七言(齐言),而词则长短句(杂言),依照乐曲的节拍而填制长短句的“词”.“词”就这样产生的.宋词的成熟繁荣时期,则是词创作的最高峰,数量质量都达到了巅峰时期.宋词得到整个社会各阶层人士的普遍认同和喜爱.词已深深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沃土之中,得到空前的发展,成为一个历史时期文学样式的代表.宋词的特点:它是一种既能合乐而唱又能讲求格律的新体诗.它包括有燕乐、民歌、近体诗格律三要素,具有高度音乐性、韵律美和浓郁的生活拨气息的文学新形式.词与诗有着密切的联系,词分豪放、婉约两大流派.(三)元曲:清李调元《雨村曲话》引《弦索辨讹》称:“三百篇而为诗,诗变而为词,词变而为曲”,明王世贞《曲藻》又称:“词不快北耳而后有北曲,北曲不谐南耳而后有南曲”,说明了曲的起源.曲与词的主要区别是,词的字数有一定限制,曲的字数不定,词韵大致依照诗韵.前期主要是文人和戏曲家创作后期产生专业的散曲作家,起了重要作用,使曲坛更为绚丽多彩.元散曲分为豪放、清丽两大派别.元曲的特点:元曲韵密,有时每保句韵,甚至句中的韵,同时元曲是平仄.元曲可加衬字,尤其是套曲,衬字较多 ,如不分正字衬字,作品的句式、平仄等就分不清.。 6.唐诗 唐代(公元618-907年)是我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 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闻名的伟大诗人,除他们之外,还有其他的无数诗人,象满天的星斗一般.这些诗人,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三百多人.他们的作品,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有的从侧面反映当时社会的阶级状况和阶级矛盾,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的歌颂正义战争,抒发爱国思想;有的描绘祖国河山的秀丽多娇;此外,还有抒写个人抱负和遭遇的,有表达儿女爱慕之情的,有诉说朋友交情、人生悲欢的等等.总之从自然现象、政治动态、劳动生活、社会风习,直到个人感受,都逃不过诗人敏锐的目光,成为他们写作的题材.在创作方法上,既有现实主义的流派,也有浪漫主义的流派,而许多伟大的作品,则又是这两种创作方法相结合的典范,形成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近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平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近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唐诗的形式和风格是丰富多彩、推陈出新的.它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传统,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体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造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把我国古曲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炼的艺术特色,推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一个最典型的形式,至今还特别为人民所喜闻乐见.但是近体诗中的律诗,由于它有严格的格律的限制,容易使诗的内容受到束缚,不能自由创造和发挥,这是它的长处带来的一个很大的缺陷. 宋词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词人:李清照、柳永、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辛弃疾、苏轼、岳飞、陈亮等.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在古代文学的阆苑里,她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远从《诗经》、《楚辞》及《汉魏六朝诗歌》里汲取营养,又为后来的明清对剧小说输送了有机成分.直到今天,她仍在陶冶着人们的情操,给我们带来很高的艺术享受. 词的初期极尽艳丽浮华,流行于市井酒肆之间,是一种通俗的艺术形式,五代时期的《花间集》就很明显地展露了词美丽绚烂的文采,但是这期间的词题材还仅限于描写闺情花柳、笙歌饮宴等方面,可以说还显得很“小气”.虽然艺术成就上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准,但是在思想内涵上层次还不够.宋代初期的词一开始也是沿袭这种词风,追求华丽词藻和对细腻情感的描写.像曾因写过“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了仁宗皇帝的柳永,郁郁不得志,一生就流连于歌坊青楼之间,给歌妓们写写词.所谓“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当时的词被认为是一种粗俗的民间艺术,不登大雅之堂,以至于宋朝的晏殊在当上宰相之后,对于他以前所做的词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宋朝的艳妓之多,水平之高为其他朝代所罕有,她们和宋朝的才子们一起共同推动了词这一新兴艺术形式在民间的广泛流传. 但是,随着词在宋代的文学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词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提高.“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奠定了边塞词在宋词中的地位,使只闻歌筵酒席、宫廷豪门、都市风情、脂粉相思之类的世人一新耳目.到苏词首开豪放词风,宋词已经不仅限于文人士大夫寄情娱乐和表达儿女之情的玩物,更寄托了当时的士大夫对时代、对人生乃至对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感悟和思考.宋词彻底跳出了歌舞艳情的巢窠,升华为一种代表了时代精神的文化形式. 词还可以分为小令(58字以下)、中调(59~90)、长调(90以上). 元曲 一般来说,杂剧和散曲合称为元曲,是元代文学主体.不过,元杂剧的成就和影响远远超过散曲,因此也有人以“元曲”单指杂剧,元曲也即“元代戏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