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客家话唐诗

1.古诗文要用什么方言读啊

官话一直在变,如今的北方官话绝对不是几百年前的正统古音官话了,相反,南方话则保留了很多古音元素。虽然北方话,吴语,粤语都是汉语演变而来的。不过北方话丢掉了很多东西,如kpt入声,m韵尾,8调,浊音。吴语存有入声,但简化为喉塞音,m韵尾消失,但吴语存有8调和浊音。粤语kpt入声,m韵尾具存,声调甚至有9个,但浊音消失。古人写的很多诗句很多时候普通话不押韵,用吴语粤语则肯定押韵。平心而论,南方话确实比北方话更为存古,北方话受北方游牧民族的阿尔泰语系影响很大,如衍生出来的舌面音和卷舌音,这都是汉语原先所不具有的语素语音。

读任何一篇古诗文(文言)都不适合普通话,因为它实在是一点古韵都冇。而用南方话来读任何一篇古诗文都有不同的韵味,以下根据语言渊源只是给出一个最好的建议。

先秦诸子百家的诗文以《诗经》为代表,推荐用吴语或闽(南)语。因为吴语有浊音,那是从心底流淌出的声音,而讲普通话时,感觉像戴着面具在说话。一次朋友聚会后,一个福建朋友用闽南语唱诗给我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美妙如天籁之音,更令人惊异的是,他居然说:我只是像平常说话一样在念白。闽南语有八个声调,唯一保留了魏晋甚至先秦时代的诸多语素。但说其是中国最古老方言吴语的衍生,但吴语在后世发展受北方话侵蚀加重,而闽(南)语则由于远离北方,且地形复杂,得幸保留了较好的古音。另外,越南于宋朝独立,之前阶段一度将汉语原封不动地引进,连声调都没变,因此,越南语也是不错的选择。

唐诗产于唐朝,唐朝北人因“安史之乱”难逃南方,便形成了如今的客家民系。对照《集韵》《广韵》,客家话非常对其完整性,因此唐诗用客家话最合适。当然粤语也不错,因为粤语,客家话两者有几分相像。

宋词有婉约、豪放之分。婉约首推吴语,像柳永、秦观的作品,用上吴语读完全就是个享受。而且南宋时期政治文化中心在江南,用吴语读合情合理。而豪放派则首推粤语。最著名的《满江红》,用北方话读正如LZ所言“哭不像哭笑不像笑简直糟蹋经典”。罗文曾为83版《射雕英雄传》唱过插曲《满江红》,铿锵有力,意志坚定之情油然而生。南方话中普遍保留古入声,而保留完全而又正统的唯有粤语,粤语-p-t-k三入声保留十分完整,而且听感区分度极强,广府人一般都会将入声发得非常明显强烈(听听TVB新闻便知道了),所以听起来非常刚硬强烈,很适合朗读《满江红》一类的豪放词。

元曲多用于当时的北方口语或半文言创作,不属于文言作品。所以朗诵它便适合用北方话而不适合用南方语言了。但这也不代表适合用普通话。因为元代北方话口音相比现在也是存古得多。当时依然“尖团对立”,“青”不读qing读cing,“蒋”不读jiang而读ziang,如今京剧中依然保留这种口音,其反应的便是以前的口音。因此读元曲可用山东东部地区的方音或河南部分地区的口音,因为该处还保留着尖团音对立。另外,北方话中唯有山西话(晋语)嚡保留着入声,因此用晋语读元曲也不错。

以上全是我个人的意见想法,仅供参考。

2.粤语接近古语言还是客家话

粤语、闽语、客家话和北方话 作者 gdzzsw 对粤语来说,唐、五代到北宋对粤语的影响更大。

南宋之后南迁的基本都是客家话了,客家人也和当地畲族融合,吸收 畲语成分,他们南迁于南宋,南宋的时候就有文天祥在当地征客籍兵 的记载,但在明清之前大多还没有进入广东,而是游离在闽/粤/赣边界, 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被认为是外来者的原因。 闽南语更像是南朝音演化来的(日语在唐朝时到中国学习汉语的吴音 部分),从五胡乱华后就随晋室南迁了,所以南朝音更加古老(但也 融入了三国时东吴的口音,到了闽南/潮汕/雷州/台湾/海南之后也吸收当 地少数民族的少量语言成分),但闽南民系同样不可能是在东晋时就 直接进入广东的,那时可能还在吴越一带,直到唐朝时才有陈元光入 闽南,五代十国的时候漳州有个开闽王王审知建立了闽国,我怀疑闽 人大概是在南宋到元的时候才进入广东,注意闽语民系是东晋时南迁 南宋时进入广东,而客家民系是南宋时南迁但还没有进入广东。

粤语更像是北朝音演化来的,不过北朝人当然不可能南迁,否则 南朝早被北朝兼并了,北朝音南迁是在唐之后的事,所以我们当然不会 说是北朝音,我们说他是唐音(日语在唐朝时到中国学习汉语的汉音部分), 其实唐是从隋来的,而隋是从北周来的,北周是从北魏来的隋朝陆法言 (鲜卑人)的《切韵》就已经指出南北音异,有人说《切韵》是北朝音 和南朝音的大杂烩,可见那时南北音就已经分开了,但不要把现在的 北方话当作北朝音,不是的,现在的北方话是金元音演化而来的,这是 后话 清代广州出了个音韵学家叫陈澧,他写过一本《切韵考》他在一篇 叫《广州音说》的文章里论证过粤语最切合隋唐音韵。 那有人说唐之前早在东汉苍梧等地就有士燮、陈元等人活动,甚至 早在秦末西汉就有赵佗建立南越国,我说北京在战国时还说的是燕国语, 元朝时元大都里的忽必烈还说蒙古语,清朝时皇宫里的贵族还说满语 呢,古代时的四川还说古蜀语呢,在南北朝的时候还有史载大量獠人进入 西南,今四川、陕西汉中一帝当时全是獠人的天下呢,莫非就是现在 的四川话。

个别不能代表全部,过去不代表现在,而是要看他们之间 的联系到哪个程度。 再说宋代音,也是从隋唐音(其实是从北朝音演化来的,但我们 不喜欢这么叫)来的,但经过五代十国肯定有点变化,但变化没有 南北朝时汉语分裂成南音和北音那么大,这就是为什么客家话和粤语 相差没有那么大,而粤语和闽南语却相差比较大的原因,但有人说 客家话有些字音词汇却近闽南语不近粤语,这是什么原因呢?这是因为 “客家本部”和“闽南语本部”所在的地方都比较接近,像梅州和潮州 都在粤东,长汀和漳州部在闽南,但我们发现客家话和粤语的近似点 更多,像“花”,恐旧只有粤语和客家话用f作声母(fa),其余f声母 的字同理;像“会”,粤语是wui,客家话是vi,闽南语是ei,普通话是 hui,听感上粤语和客家话最接近,其余粤语w声母的字同理。

还有 o类声母的,客家话也和粤语同,像“堂”,粤客都读tong,全国方 言只有粤客赣这类清况最多,所以有人分类汉语的时候北方话一组, 南方话里粤客赣一组,闽吴湘一组(闽吴湘这一组相差更大,我怀疑 闽语是正宗南朝音演化来的,湘语可能是从古楚语演化来的,吴语的 情况比较复杂,受历代北音的影响,但南吴语和闽语的接近更坚定了 我认为闽南语继承南朝音的想法) 所以粤语和闽语是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改大分裂时期(南北朝) 分野的,那时上古汉语迁入南方融合了少量三国时东吴口音(东吴口音 也不完全等于古时吴越人的语言,也是有发展历史的)形成了南朝音, 北方汉语融入胡语成分变成的北朝音(即后来的所谓中古汉语)闽 南语就是南朝音(金陵音)演化来的,虽然随着历史有变化,但中古、近古直到现在都不能改变她的底子。回头说北朝音,经过隋、唐,到 唐代的时候广东有了大发展,广州更是成为当时第一大港,加上后来 唐末北方又爆发了战乱,唐音就随着移民传入广东,唐结束后刘氏兄弟 在广东更是建立南汉国,与此同时在福建建立的就是闽人王审知建立 了闽国。

而粤语和客家话的分野是就是在小分裂时期(五代十国)形成的, 之所以说是小分裂时期,是因为大约只有一百年不到,而第一改大分裂 时期长达几百年但就是这小分裂时期也足够变化,你看1949年到现 在几年变化多大。何况在古代而且第一改大分裂时期有五胡,小分 裂时期也是有少数民族的,最主要的就是沙陀族,像唐末的李光弼、哥舒翰、安禄山,五代时建立后唐国的李克用,五代时儿皇帝石敬塘 。

所以可以想象,到了宋代音肯定和唐代音有差异,但差异没那么大而 已,这就是为什么研究《切韵》(陆朗)的陈澧说广州音最切合隋唐 音韵,而一般认为客家话和《广韵》(宋代)最像,当然粤语和《广 韵》也像,因为唐音和宋音差别不大(但不是没有差别) 再说北方话,和宋代音的分野是在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改大分裂时期 (宋金对峙)远在北宋,就有辽、西夏,但影响还不是那么大,到 了金,已经和南宋划长江而治了(原文如此,有误)而历史记载南宋音 和金国音(女真。

3.唐朝时人们讲什么话

是用的客家话 大概类似现在的闽南语 是正统的唐语——唐朝官方语言(其中又客家话为最正统),是古华夏语,也就是孔子说的“雅言”。

诗经,唐诗都是客家话的作品,(诗经还是粤剧的直接渊源),这也是为何客家话念唐诗比普通话压韵的原因 只不过现在的客家话和以前的区别也比较大 在秦国一统的时候也只是统一了文字并没有统一话语所以有很多地方都还是各用各的语言 直到唐宋朝出现了官话 也只是用在 在京城当官的人员使用 等于那时侯你想当管必须学会官话 至于现在的普通话是在明清时候出现的 普通话本来就是北方生活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4.古汉语(雅言)已不存在了,但我个人认为,粤语、客家话,是接近于

是有这种情况,好多方言其实就是古汉语,特别是陕西的关中方言。

唐诗好多用普通话读起来根本就不押韵,而用关中方言就很流畅,因为那时候唐诗很多就是用关中方言写的。关中方言中很多古语都保留了下来。

如“嫽”字谈“嫽”,关中一带,称道啥好,常说“嫽”,“嫽得太”。嫽是古字,最早甲骨文就有嫽,后引用为美好、畅快。

说女孩美貌、聪明,加女字旁。说火光大加火字旁。

“嫽”状人美是很早的,《诗经·阵风、月出》:佼人嫽兮,即美人多漂亮啊。后来这意有了转化,就是“美好”的意思。

西汉时杨雄写的《方言》说嫽,就是好。中国青海一带也把好叫嫽,可见说“嫽”的不限于陕西。

今天的山东、江苏一些地区当时也这样说。还有白雨这个方言词,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其实就是大暴雨的意思。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