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溪诗经

1.求诗经中带有"溪""微"的句子

诗经中没有带溪字的句子,只有带微字的句子。如下:

《柏舟》微我无酒,以敖以游。。日居月诸,胡迭而微。

《式微》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七月》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

《伐木》宁适不来,微我弗顾。。宁适不来,微我有咎。

《十月之交》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你可以在其它古诗中寻找带“溪”字的句子。

2.诗悦一词出自诗经的哪句话

说通悦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诗经·击鼓》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诗经·静女》

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诗经·都人士》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诗经·定之方中》

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诗经·草虫》

1《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2《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都人士》

彼都人士,狐裘黄黄。其容不改,出言有章。行归于周,万民所望。

彼都人士,台笠缁撮。彼君子女,绸直如发。我不见兮,我心不说。

彼都人士,充耳琇实。彼君子女,谓之尹吉。我不见兮,我心苑结。

彼都人士,垂带而厉。彼君子女,卷发如虿。我不见兮,言从之迈。

匪伊垂之,带则有余。匪伊卷之,发则有旟。我不见兮,云何盱矣。

4《定之方中》

定之方中,作于楚宫。揆之以日,作于楚室。树之榛栗,椅桐梓漆,爰伐琴桑。

升彼虚矣,以望楚矣。望楚与堂,景山与京。降观于桑,卜云其吉,终然允臧。

灵雨既零,命彼倌人,星言夙驾,说于桑田。匪直也人,秉心塞渊,騋牝三千。

5《草虫》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3.云溪上出自诗经吗

1.投我以桃,报之以李。

(《诗经·大雅·抑》)。

可以拿这句话去蒙小女生哦,后边是“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嘿嘿。

译:人家送我一篮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报。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雎鸠关关相对唱,双栖河里小岛上。纯洁美丽好姑娘,正是君子好(追求的)对象。

3.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也是无罪的。

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诗经·国风·周南·桃夭》 译:桃树蓓蕾缀满枝杈,鲜艳明丽一树桃花。 5.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浅笑盈盈酒窝俏,晶莹如水眼波妙。 6.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黍离》 译:了解我的人,能说出我心中忧愁;不了解我的人,以为我有什么要求。高远的苍天啊,我怎么会是这样? 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译:当初离家出征远方,杨柳飘扬春风荡。

如今归来路途中,雪花纷飞漫天扬。 8.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诗经·国风·郑风·风雨》 译:风雨天气阴又冷,雄鸡喔喔报五更。丈夫已经归家来,我心哪能不安宁?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色青青,我心惦记总不停。 10.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译:美君子文采风流,似象牙经过切磋,如美玉经过琢磨。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诗经·周南·关雎·序》 译:指提意见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确,是无罪的。听取意见的人即使没有对方所提的缺点错误,也值得引以为戒。

1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译:别的山上的石头,能够用来和玉器媲美。

13.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送我一只大木瓜,我以美玉来报答。不仅仅是为报答,表示永远爱着她。

(注:风诗中,男女定情后,男多以美玉赠女。)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诗经·大雅·荡》 译:没有不能善始的,(只)可惜很少有能善终的。 事情都有个开头,但很少能到终了。

15.死生契阔(qikuo),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国风·邶风·击鼓》 译:我会牵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16.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诗经·国风·陈风·月出》 译:月亮出来亮皎皎,月下美人更俊俏。 1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诗经·国风·魏风·硕鼠》 译:大老鼠啊大老鼠,别再吃我种的黍。

多年辛苦养活你,我的生活你不顾。发誓从此离开你,到那 理想新乐土。

(这里把剥削阶级比作老鼠) 18.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小雅·鸿雁·斯干》 译:溪涧之水蜿蜒流淌,南山景致青翠幽深。 19.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泌之扬扬,可以乐饥。《诗经·陈风·衡门》 译:陈国城门的下方,游玩休息很理想;泌丘泉水淌啊淌,清流也可充饥肠。

20.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诗经·小雅·白驹》 译:皎洁的白色骏马,在空寂的山谷 。

它咀嚼着一捆青草,那人如玉般美好 。 21.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诗经·鄘风·相鼠》 译:为人却没有道德, 不死还有什么意思。 22.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诗经·周南·卷耳》 译:让我姑且饮酒作乐吧,只有这样才不会永远伤悲。 23.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经·国风·周南·汉广》 译:汉水滔滔深又阔,水阔游泳力不接。

汉水汤汤长又长,纵有木排渡不得。 24.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

不我以,其后也悔。《诗经。

召南.江有汜》 译:江水长长有支流,新人嫁来分两头,你不要我使人愁。今日虽然不要我,将来后悔又来求。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译: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人儿在何处?恰似在河水那一方。

26.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诗经·小雅·小旻》 译:面对政局我战兢,就像面临深深渊,就像脚踏薄薄冰。

27.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28.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诗经·小雅·鹿鸣》 译:野鹿呦呦叫着呼唤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许多好的宾客,鼓瑟吹笙邀请他。

2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脸如蝤麒,齿如瓠犀。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诗经·国风·卫风·硕人》 译:手指纤纤如嫩荑,皮肤白皙如凝脂,美丽脖颈像蝤蛴,牙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微微一笑酒窝妙,美目顾盼眼波俏。

30.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诗经·国风·邶风.柏舟》 译:心中的幽怨抹不掉,好像没洗的脏衣裳。静下心来思前想,只埋怨飞无翅膀。

31.文王曰咨,咨女殷商。人亦有言:颠沛之揭,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

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诗经·大。

4.描写 溪水的诗词

1、率溪水浒 先秦 诗经 《绵》2、每逐青溪水 唐 王维 《青溪》3、溪水西流 宋 苏轼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4、〔一作过青溪水作〕言入黄花川 唐 王维 《青溪》5、每逐青溪水 唐 王维 《青溪》6、蓝溪水气无清白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7、身死千年恨溪水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8、蓝溪水气无清白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9、身死千年恨溪水 唐 李贺 《老夫采玉歌》10、苹满溪柳绕堤相送行人溪水西回时陇月低烟霏霏风凄凄重倚朱门听马嘶寒鸥相对飞 宋 欧阳修 《长相思·苹满溪》11、寻阳五溪水 唐 李白 《送别》12、四山多风溪水急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13、蓝溪水、深染轻裙 宋 张先 《行香子·舞雪歌云》14、近日门前溪水涨 宋 欧阳修 《渔家傲·近日门前溪水涨》15、楼前溪水凝寒玉 宋 魏夫人 《菩萨蛮·红楼斜倚连溪曲》16、如闻溪水泠泠 宋 王质 《清平乐·从来清瘦》17、影摇溪水一湾清 宋 谢逸 《西江月·木末谁攀新萼》18、溪水沈沈天一色 宋 陈克 《谒金门·春寂寂》19、桃花溪水接银河 宋 向子諲 《鹊桥仙·飞云多态》20、溪水还依旧 宋 吕渭老 《水调歌头·诗人翻水尽》21、溪水碧涵空 宋 王之道 《菩萨蛮·晴窗睡起炉烟直》22、为问苕溪水 宋 毛并 《水调歌头·汉代李元礼》23、胜处双溪水 宋 洪适 《生查子》24、溪水涨、绿波溶溢 宋 洪适 《满江红·雨过春深》25、溪水涨、簪盍鹅池 宋 洪适 《满庭芳·当国无功》26、多情雨后双溪水 宋 韩元吉 《鹧鸪天·不惜黄花插满头》27、溪水南来堪问否 宋 赵彦端 《谒金门·春似绣》28、画楼影蘸清溪水 宋 辛弃疾 《菩萨蛮·画楼影蘸清溪水》29、东溪水 宋 吴潜 《满江红·举世悠悠》30、溪水畔、一簇芦花晚照 宋 无名氏 《洞仙歌·断云疏雨》31、溪水连天秋雁飞 宋 无名氏 《鹧鸪天·溪水连天秋雁飞》32、姑溪水 宋 石孝友 《满江红·分景亭前》33、溪水西 唐 温庭筠 《河传·湖上》34、溪水清可啜 宋 陆游 《山行》35、门前溪水绿粼粼 明 唐寅 《题画廿四首》36、影落寒溪水也得 宋 张道洽 《梅花》37、苍龙下饮东溪水 近代 王国维 《蝶恋花·落落盘根真得地》38、建溪水 宋 释惟一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39、蓝溪水透洋边 宋 释惟一 《偈颂一百三十六首》40、试看门外清溪水 宋 释心月 《偈颂一百五十首》41、关门不锁寒溪水 唐 李涉 《再宿武关》42、青溪水木最清华 清 王士祯 《秦淮杂诗》43、溪水有请源 唐 王昌龄 《小敷谷龙潭祠作》44、溪水随君向北流 唐 王昌龄 《卢溪别人》45、溪水潺[氵爰] 宋 柳永 《合欢带》46、溪水桃花流 唐 李白 《赠别从甥高五》47、溪水正南奔 唐 李白 《与周刚清溪玉镜潭宴别 潭在秋浦桃胡陂下》48、溪水才尺馀 唐 杜甫 《溪涨》49、下有碧溪水 唐 杜牧 《送沈处士赴苏州李中丞招以诗赠行》50、轻盈照溪水 唐 杜牧 《梅》51、落花溪水香 唐 戴叔伦 《雨》52、溪水潺湲 宋 柳永 《合欢带》53、抱墙溪水弯环碧 宋 谢逸 《采桑子·冰霜林里争先发》54、只有楼前溪水 宋 张孝祥 《木兰花慢·送归云去雁》55、片帆似下蛮溪水 宋 陈亮 《踏莎行·书册如仇》56、溪水想平腰 宋 黄机 《菩萨蛮·惜山不厌山行远》57、濯溪雨涨荆溪水 宋 蒋捷 《贺新郎 乡土以狂得罪,赋此饯行》58、桃花满溪水似镜 唐 刘禹锡 《桃源行》59、溪水无情似有情 唐 温庭筠 《过分水岭》60、洹溪水 元 许有壬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61、耐久谁如溪水 金 蔡松年 《朝中措·玉屏松雪冷龙鳞》62、只有双溪水 元 吴存 《水调歌头 代送路同知罢归 以上鄱阳五家集本》63、洹溪水 元 许有壬 《摸鱼子 赋玉簪,用明初韵》64、对野云、溪水唱山歌 元 姬翼 《木兰花慢·眩鸟飞兔走》65、野云溪水自由身 元 姬翼 《鹊桥仙·疑根未断》66、夜雨落山溪水多 元 王冕 《山水图》67、溪水色可染 宋 陆游 《秋日遣怀》68、溪水微风起谷纹 宋 陆游 《秋夕》69、濯垢临溪水 宋 陆游 《纵笔》70、溪水徒自清 南北朝 沈约 《八咏诗 晨征听晓鸿》71、溪水东流日转西 明 唐寅 《落花图咏》72、秋高溪水瘦 现代 顾随 《临江仙 游圆明园》73、门前溪水似渔家 宋 苏辙 《试院唱酬十一首 次前韵三首》74、褰裳临溪水 宋 庞谦孺 《古诗》75、一条浅溪水 宋 释如珙 《偈颂二十首》76、梦中要渡深溪水 宋 释玿 《颂古三十一首》77、千溪水冷 宋 释昙华 《偈颂六十首》78、称植溪水涯 宋 释文珦 《古意》79、堂堂溪水出前村 宋 杨万里 《桂源铺》80、堂下清溪水 宋 张耒 《晚晴》81、绿纹溪水趁桥湾 宋 范成大 《早发竹下》82、溪水寒日暮 唐 王昌龄 《听弹风入松赠杨补阙》83、溪水幽朦胧 唐 王昌龄 《斋心》84、时往溪水间 唐 常建 《梦太白西峰》85、下映双溪水 唐 李白 《赠宣州灵源寺仲浚公》86、且度耶溪水 唐 李白 《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87、落日花边剡溪水 唐 韩翃 《送山阴姚丞携妓之任兼寄山阴苏少府》88、禅床久卧虎溪水 唐 韩翃 《题玉山观禅师兰若》89、溪水入庭流 唐 奚贾 《寻许山人亭子》90、流出溅溅五溪水 宋 赵企 《失调名》91、沐浴溪水暧 唐 于鹄 《宿西山修下元斋咏》92、溪水悠悠春自来 唐 刘禹锡 《伤愚溪三首》93、溪水变为雨 唐 孟郊 《过分水岭》94、。

5.“捣衣声声,溪水清清”出自《诗经》的哪一部

这两句诗不是出自诗经(你是看《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吧?)

这两句诗是出自:筑路工之歌(三首)-青鸟飞浪 的“深山捣衣曲”

深山捣衣曲

(最后一段)

小溪的水呀流着什么味

——郁郁淡淡的机油香

夜风轻轻吹过什么曲

——深山里飞起捣衣声忙

为啥半夜捣衣忙

——是不是白天劳动太紧张

为啥捣衣到深山

——是不是村旁水浅不清爽

捣衣声声浪飞溅

溪水哗哗喜相答

自从筑路大哥进山村

炮声隆隆无闲暇

双双手——沾满钻机黑油渍

件件衣——结下层层汗盐霜

姑娘们看在眼里急在心

私底下悄悄把心思想

要是明里叫亲人把衣换

亲人们定会四处躲藏不肯放

还是待亲人睡熟时

半夜里“偷”衣捣洗到深山

这里山高路又远

惊不醒亲人们的甜梦乡

这里人甜水也甜

留待亲人尝味香

紧一阵捶,慢一阵扬

阵阵棰声情意长

月亮也好象笑得欢

随着棒棰闪银光

一阵阵轻歌,一阵阵笑

你追我赶闹得欢

青山梦醒直想跳

弯身曲腰舞波浪

月偏星稀树欲静

串串汗珠挂在眉梢上

“溪水清清蛙声歇”

件件工作衣风吹干

深山月夜飞歌声

“声声曲曲捣衣忙”

若问山高水深有几处

山山流水山山响

6.《诗经》带“槿”字的诗句有哪些

《诗经》中没有带“槿”字的诗句。

别处中带“槿”的诗句有:

1、茅舍槿篱溪曲,鸡犬自南自北。——孙光宪《风流子·茅舍槿篱溪曲》

译文:在一条小溪拐弯的地方,有一所周围围着槿树篱笆的茅舍。鸡鸣狗吠之声,时断时续,从草房的南边和北边传来。

2、犹不如槿花,婵娟玉阶侧。——李白《咏槿》

译文:还不如篱边的木槿花,在玉阶旁姿态如婵娟。

3、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译文:我在山中修身养性,观赏朝槿晨开晚谢;在松下吃着素食,和露折葵不沾荤腥。

4、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张舜民《村居》

译文:村居的远处是流水潺潺,环绕着山坡的田地。住宅外的小园,青竹绕篱,绿水映陂,一派田园风光。槿花稀疏,一树榆钱早就随风而去了。

5、松树千年终是朽,槿花一日自为荣。——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译文:松树活了一千年终究要死,槿木仅开花一天也自觉荣耀。

6、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于鹄《巴女谣》

译文:不怕天晚了找不到家门,我知道我家门前有一棵芭蕉高高地挺出了木槿篱笆。

7、零落桐叶雨,萧条槿花风。——白居易《别元九后咏所怀》

译文:在秋风秋雨中,桐叶、槿花纷纷凋零飘落,一片寂寥冷清景象。

8、十里西畴熟稻香,槿花篱落竹丝长,垂垂山果挂青黄。——范成大《浣溪沙·江村道中》

译文:金灿灿的十里平畴,飘来扑鼻的稻香,红艳艳的木槿花开在农舍的竹篱旁,迎风摇曳的毛竹又青又长,青黄相间的累累山果,笑盈盈地挂在枝头上。

9、画舸停桡,槿花篱外竹横桥。——欧阳炯《南乡子·画舸停桡》

译文:彩饰的小船停下船桨,槿花篱笆外,横着一座小竹桥。

10、今来借问独何处,日暮槿花零落风。——许浑《览故人题僧院诗》

译文:今天要是问我自己去啦哪里,我在傍晚的时间去看了木槿花迎风飘落。

7.诗经《绵》全文

诗经·大雅——《绵》

绵绵瓜瓞。

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古公亶父,陶复陶穴,未有家室。

古公亶父,来朝走马。

率溪水浒,至于岐下。

爰及姜女,聿来胥宇。

周原膴膴,堇荼如饴。

爰始爰谋,爰契我龟。

曰止曰时,筑室于兹。

乃慰乃止,乃左乃右。

乃疆乃理,乃宣乃亩。

自西徂东,周爰执事。

乃召司空,乃召司徒,俾立室家。

其绳则直,缩版以载,作庙翼翼。

捄之陾陾,度之薨薨。

筑之登登,削屡冯冯。

百堵皆兴,鼛鼓弗胜。

乃立皋门,皋门有伉。

乃立应门,应门将将。

乃立冢土,戎丑攸行。

肆不殄厥愠,亦不陨厥问。

柞棫拔矣,行道兑矣。

混夷帨矣,维其喙矣。

虞芮质厥成,文王蹶厥生。

予曰有疏附,予曰有先后。

予曰有奔奏,予曰有御侮

8.求苏轼的《浣溪沙》全诗包括诗句赏析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寺临兰溪,溪水西流①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②。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③。

①元丰五年(1082)三月谪居黄州期间作。《东坡志林》卷一载:“(余)因往(沙湖)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

蕲水,今湖北浠水县,在黄州东。兰溪,出箬竹山,溪两侧多生兰草,故名。

②萧萧,同潇潇,雨声。子规,杜鹃的别名。

③休将,不要。白发,指老年。

这是一首触景生慨、蕴含人生哲理的小词,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上片写暮春游清泉寺所见之幽雅景致。

山下溪水潺湲,溪边的兰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夹道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

时值日暮,松林间的杜鹃在潇潇细雨中啼叫着。这是一幅多么幽美宁静的山林景致啊!首七字既点出游清泉寺时的时令,也点明兰溪之名的由来。

“浸”字与“皋兰被径兮,斯路渐”(《楚辞·招魂》)中的“渐”字一样,均有“蔓延”之意。兰草此际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机勃勃,长势很快,已由岸边蔓延至溪水中矣。

杜鹃啼声凄婉,本是易引发羁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际漫步溪边,触目无非生意,浑然忘却尘世的喧嚣和官场的污秽,心情是愉悦的。

兼之疾病始愈,有医者相伴游赏,故杜鹃的啼叫亦未能搅乱作者此时之清兴。总之,上片只是写实景,其内心所唤起的应是对大自然的喜爱及对人生的回味,这就引出了下片的对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发感慨和议论。“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汉·《长歌行》)。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时”。江水的东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华只有一次一样,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曾使古今无数人为之悲叹。

而作者此际面对着眼前西流的兰溪水,却产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为什么不可以重新拥有青春年华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还童”,乃是说应保持一种年轻的乐观的心态。 因为人并不能改变这个世界;人所能改变的,仅仅是对这个世界的态度和看法。

白居易《醉歌》诗有“谁道使君不解饮,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

腰间红绶系未稳,镜里朱颜看已失”诸句,乃嗟老叹衰之词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认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应有那种“黄鸡催晓”、朱颜已失的衰颓心态,体现了作者在贬谪期间旷达振作的精神状态。

全词的特点是即景抒慨,写景纯用白描,细致淡雅;抒慨昂扬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宁六年(1073)曾有诗云:“江边身世两悠悠,久与沧波共白头。

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绝》其三)。乃是在钱塘潮来江水回流时所生发的感慨,与此词旨趣有相近之处。

但当时作者是自请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馆的头衔到美丽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浓。此时则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黄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轻易可以摆脱的。

因此,此词下片所表现出来的对青春活力的呼唤,对老而无为的观点的否弃,便显得尤为可贵。 可以说,这种在“命压人头不奈何”的逆境中的乐观奋发的精神,是苏轼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内容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