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林逋宋词

1.求北宋诗人林逋的诗,越多越好~

林逋诗词俱佳,以下提供数首

点绛唇·金谷年年

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

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

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山中寄招叶秀才》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

月中未要恨丹桂,岭上且来看白云。

棋子不妨临水着,诗题兼好共僧分。

新忧他日荣名后,难得幽栖事静君。 《宿洞霄宫》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这里有个林逋诗词全集的链接:

2.求林和靖诗词

七绝-林和靖钱塘处士爱林泉,隠逸孤山世得传。

恬淡不为君命苦,植梅放鹤见高贤。他在绝笔诗中写道: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他在咏鹤诗中写道: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

《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别离情。君泪盈,妾泪盈,罗带同心结未成,江头潮已平。

点绛唇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余花落处,满地和烟雨。又是离歌,一阕长亭暮。

王孙去。萋萋无数,南北东西路。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不辞日日旁边立,长愿年年未上看。蕊讶粉绡裁太碎,蒂疑红蜡缀初乾。”

小隐自题 竹树绕吾庐,清深趣有余。 鹤闲临水久,蜂懒采花疏。

酒病妨开卷,春阴入荷锄。 尝怜古图画,多半写樵渔。

霜天晓角 冰清霜洁,昨夜梅花发。 甚处玉龙三弄,声摇动枝头月? 梦绝金兽,晓寒兰烬灭。

要卷珠帘清赏,且莫扫阶前雪!宿洞霄宫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 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晶乱蝉分。 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山中寄招叶秀才 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

月中未要恨丹桂,岭上且来看白云。 棋子不妨临水着,诗题兼好共僧分。

新忧他日荣名后,难得幽栖事静君。 孤山寺瑞上人房写望 底处凭栏思眇然,孤山塔后阁西偏。

阴沉画轴林间寺,零落棋枰葑上田。 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

迟留更爱吾庐近,只待春来看雪天。猫儿纤钓时得小溪鱼,饱卧花阴兴有余。

自是鼠嫌贫不到,莫惭尸素在吾庐。

3.宋朝诗人林逋

山园小梅年代:【宋】 作者:【林逋】 众芳摇落独喧妍,

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

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

不须檀板共金樽。

注释

[注释](1)众芳:百花。摇落:被风吹落。暄妍:明媚美丽。(2)疏影斜横: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3)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4)霜禽:寒雀。(5)合:应该。(6)微吟:低声地吟唱。(7)狎[音“峡”]:亲近。(8)檀板:演唱时用的檀木柏板。金樽:豪华的酒杯。

[译文]百花凋零,独有梅花迎着寒风昂然盛开,那明媚艳丽的景色把小园的风光占尽。稀疏的影儿,横斜在清浅的水中,清幽的芬芳浮动在黄昏的月光之下。寒雀想飞落下来时,先偷看梅花一眼;蝴蝶如果知道梅花的妍美,定会消魂失魄。幸喜我能低声吟诵,和梅花亲近,不用敲着檀板唱歌,执着金杯饮酒来欣赏它了 。

/sczh/article.asp?cat_id=&select=作者&keyword=林逋

4.问诸位导师:林逋 为何许人

林逋 (968—1028),宋代词人,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君复。

少时多病,终身未娶未仕。早年曾漫游于江淮一带,大约四十岁后,隐居于杭州西湖孤山,据说二十多年足迹不至城市,种梅养鹤为伴,人称“梅妻鹤子”。

当时名声很大,士大夫争相结交拜访。宋真宗闻其名,诏赐粮食帛匹,还命地方官优加劳问。

死谥“和靖”,世称“和靖先生”,葬西湖孤山。南宋时在其居处建祠纪念,每逢清明节杭州人前往游玩,形成风俗。

如今和靖祠仍是西湖重要游览景点。 在宋代,林逋的诗歌与他的隐居同样有名。

宋初诗坛承晚唐五代余绪,山林诗人仍有很大的阵容,其中一部分是僧侣诗人,即所谓“诗僧”;另一部分则是隐士,以林逋、魏野为代表。林逋的诗,除一些应酬赠答之作外,主要歌吟隐居生活,表现远俗闲适的情趣。

如他在《深居杂兴六首》诗歌小序中所说,多“状林麓之幽胜,摅几格之闲旷”。艺术上则长于以小巧细碎的笔法描摹湖山景物,风格清淡,意趣萧散高远,颇得时人称誉。

范仲淹、梅尧臣、欧阳修、苏轼等人或对他的隐士之风,或对其清淡诗格,表示过赞美之意。

5.林逋的诗

《山园小梅》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西湖的冬天有点阴冷,有点潮湿。

清晨的阳光也是疲软无力的。然而就是这样的气候,却特别适宜梅花的生长。

孤山自古就是湖上冷僻孤寂之所,但有一个已经年过不惑的男人却偏偏选择了这块冷土,准备永远栖居在这里。此人来自东海之滨的宁波奉化黄贤村,自幼耕读传家。

与梅为侣,雅爱孤寒。满腹诗书,乐山水造化而不知年之将老。

虽无俸禄度日,常有梅鹤相伴。 其人昔年于故里习得植梅绝艺,于坡岗遍植梅树。

冬日执杖踏雪探梅,春日得梅子沽酒换钱。 闲来驾小舟一叶,隐于湖上。

待日头西斜,薄霭初降,望天际鹤影盘旋,得信有客来访。晤客亦不温不火,更不拘于来往之仪,从不回访。

真一位得道高人! 中国传统士人的理想生存状态大概就是耕读传家,“达者皆济天下,穷者独善其身。”这个达自然是仕宦生涯,穷则指怀才不遇。

于是传统士人永远在“达”与“穷”的反复轮回之中无法自拔。而只有一种人可以跳出这种轮回,那就是隐士。

在林林总总的西湖人物中,我最推崇和景仰的就是北宋时隐居孤山的林和靖先生。如今去问问,也许很少有人知道林和靖是哪里的人,他何时来西湖?何时有“梅妻鹤子”之称谓?也许这些并不重要,但最令现代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是:一个隐士靠什么生活?! 我之所以景仰和靖先生,并不是他的孤傲和不群,也不是他蔑视权贵拒绝仕进的气概,倒是他完全融入自然、怡乐于山水之间,深切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洞察和豁达。

林和靖自己曾经说:“ 逋世间事皆能之,唯不能担粪与着棋。”可见他也是一个全才。

用今天的话来说,他是一个深谙生存之道,热爱人文自然,还懂得利用生物(养鹤)传递信息的有识之士。 他种梅三百余株,将每一株梅子卖得的钱,每天随取一包作为生活费。

年复一年,过着恬然自乐的生活。用今天的眼光来看,他种梅花的数量是经过精确计算的,一年的收入和一年的开销持平。

他不会去化多余的钱,也不会贪念无边,赚个盆满钵满。 他这么做,并非是生活所迫难以自给。

他之所以不娶,也是因为他深知人生苦短,即令终身不倦地学习领悟尚嫌时日不够。故而他的行为在常人眼里就有点不合理了,然而对他来说却进入了自由王国。

这正是许多宗教徒不事婚嫁的内在道理。 故此,他便可以常在梅园里独自吟哦,写出如此清丽淡泊的梅花诗:“众芳摇落独喧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所以常人往往以遇与不遇论英雄。

而凭和靖先生道德文章,高官厚禄不难立致。但他泰然隐居,绝意仕途,甚至宋真宗赵恒闻其名,请他去给太子教书,这一千载难逢的“知遇之恩”,也被他淡然拒绝。

说到这里,不由人不想起和靖先生的宁波同乡、汉代大隐士严光。当年汉光武帝刘秀延请老同学庄光出山辅佐江山,庄光竟改名严光隐居富春江,绝意仕宦。

如此两位大隐士,上下千年出于同里,显然不会是一种偶然。和靖先生身上分明还留有严光的诸多“基因”。

难怪在临终时,和靖先生还为此自豪不已:“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秋色亦萧疏。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林和靖一生隐居,刻意学术。他的诗风独特,清新自然,尤多奇句。

北宋范仲淹赞他:“风格固若厚,文章到老醇。”欧阳修、黄庭坚都很欣赏他的作品。

但他不想以诗传世,故随写随丢。经后人搜集,仅得诗词三百余篇,题名《林和靖诗集》。

林和靖的节操和学识很得宋真宗的赏识,曾赐号“和靖处士”。死后,宋仁宗赵祯也“赐谥和靖先生,赙粟帛”。

据传,在和靖先生死时,他养的这两只鹤在墓前悲鸣而死。真不负和靖先生为它们吟咏之佳句:“皋禽名祗有前闻,孤引圆吭夜正分。

一唳便惊寥泬破,亦无闲意到青云。” 往事如烟!如今,“梅妻鹤子”的故事早已成为西湖佳话,也成为中国文化精神的独特标杆之一,潇洒的和靖先生又给西湖带多少潇洒?。

6.林逋简介及他的作品

林逋 字君复。

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

少孤力学,不为章 句。性恬淡好古,不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

初游历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庐西源之孤山,十二年足不及城市。不娶无子,种梅养 鹤,自谓“梅妻鹤子”。

真宗闻其名,赐粟帛,诏长吏岁时劳问。逋尝自为墓于其庐侧。

年六十二卒,州为上闻,仕宗嗟悼,赐谥“和靖先生 ”。 逋善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今所传尚有三百余篇。

名句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又善书,工行草 ,笔意类欧阳询、李建中。

苏轼高度赞扬林逋之诗、书及人品,并诗跋其书:“诗如东野(孟郊)不言寒,书似留台(李建中)差少肉。”黄 庭坚云:“君复书法高胜绝人,予每见之,方病不药而愈,方饥不食而饱。”

明沈周诗云:“我爱翁书得瘦硬,云腴濯尽西湖绿。西台少肉是 真评,数行清莹含冰玉。

宛然风节溢其间,此字此翁俱绝俗。”。

林逋作品集 作品名称:松扇五诗卷 作品说明:《松扇五诗卷》,行书,纸本,纵三二厘米,横三二零·六厘米,凡三十四行,每行字数不一,共二百八十五字。 释 文 : 制诰李舍人以松扇二柄并诗为遗上次来韵。

编松为箑寄山中,兼得紫微诗一通。入手凉生殊**,可烦长听隐居风。

7.求:哪首诗词将林逋的《山园小梅》巧妙化用成其他花的

鹧鸪天 桂花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个人感觉看过的诗词里,也只有易安能化用的如此贴切了吧~其实更喜欢后一句,“自是花中第一流”,写花也喻人,一样的高压清洁……O(∩_∩)O~ 附送赏析,来自百度百科: 赏析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形神兼备地写出了桂花的独特风韵。她的颜色并不艳丽,“暗淡轻黄”,与很多名花相比,外表逊色得多。

她的社会声望也很一般,“情疏迹远”,并没有得到什么荣耀和宠幸,更不会有人给她热捧恭维。但是她的体性温柔,香留天地之间。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从这两句起直至歇拍,都是以议论的方式行文。

这两句是议论的第一层。花当然是以红为美的。

至于碧牡丹、绿萼梅之类,那就更为名贵了。这些都是桂花没有具备的。

但是作者认为,内在美,比外在美更为重要。“何须”二字,把各种名花一笔荡开,突出了色淡香浓、迹远品高的桂花,断定她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这是议论的第二层。

梅花既有妍丽的外美,更有迎霜雪而开的高洁的内美。菊花更是人所共同认可的“君子之花”,兼具内外之美。

但是这两种名花,在桂花的面前都自叹不如,都产生了羞愧和妒忌的心理。经过这样的比较抑扬,桂花的定位就很清楚了。

所以作者论定:桂花是众多的秋季名花之冠。 “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这是议论的第三层。“骚人”,指屈原。

屈原在《离骚》中,用褒扬之笔,列举了各种各样的香草名花,以比况君子修身美德,可是偏偏没有提到桂花。所以作者抱怨他“可煞无情思”。

屈原的人品和才德,是人所共同景仰的,这也包括作者李清照在内。对这位先贤的抱怨,更突出了作者对桂花的珍重。

这首词以群花作衬,以梅花作比,展开三层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词人对桂花的由衷赞美。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

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而不群的审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