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其他

汉代有关的诗句

1.关于汉代古诗

江南 汉乐府民歌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①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注释】 ①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品评】 本篇是一首与劳动相结合的情歌。诗歌采用民间情歌常用的比兴、双关手 法,以“莲”谐“怜”,象征爱情,以鱼儿戏水于莲叶问来暗喻青年男女在劳 动中相互爱恋的欢乐情景。

格调清新健康。诗歌的开头三句勾勒出一幅生动的 江南景致。

后四句以东、西、南、北并列,方位的变化以鱼儿的游动为依据, 显得活泼、自然、有趣。句式复沓而略有变化,是《诗经》的传统手法,用在 这里,更令人联想到采莲人在湖中泛舟来往、歌声相和相应的情景。

诗中没有 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 其境,感受到一股勃勃生气,领略到采莲人内心的欢乐。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关,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的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的一首.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古代的一种蔬菜. 晞:晒干. 阳春:就是春天,是阳光和露水充足的时候. 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 秋节:秋季.节,时节,节令. 焜黄:枯黄.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百川:无数条江河.川,河流. 徒:徒然,白白地. 今译: 园中的葵菜呵郁郁葱葱, 晶莹的朝露阳光下飞升. 春天把希望洒满了大地, 万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 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 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少年人如果不及时努力, 到老来只能是悔恨一生. 赏析: 这首诗从"园中葵"说起,再用水流到海不复回打比方,说明光阴如流水,一去不再回.最后劝导人们,要珍惜青春年华,发愤努力,不要等老了再后悔.这首诗借物言理,首先以园中的葵菜作比喻."青青"喻其生长茂盛.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何以如此 因为它们都恐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凋零百草的道理.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 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出言警策,催人奋起. 简评: 这是汉代乐府古诗中的一首名作.诗中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应该好好珍惜时光,及早努力.诗的前四句,向我们描绘了一幅明媚的春景,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古 歌 汉乐府民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 出亦愁, 入亦愁。

座中何人, 谁不怀忧? 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① 树木何修修。

② 离家日趋远, 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 肠中车轮转。

③ 【注释】 ①飙(音标)风:暴风。 ②修修:鸟尾干枯不润泽貌,这里藉以形容树木被 风吹得干枯如鸟尾。

③思:悲。末二句是说难言的悲感回环在心里,好象车 轮滚来滚去。

【品评】 这是一首客居胡地的游子思乡之歌。诗歌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了浓重的思乡愁绪,气氛惨烈。

诗的开端即以萧瑟秋风与一天愁云惨雾,以羁旅之身而置此 秋风落叶之时怎能不感到乡思难任,“愁杀人”也!“出亦愁,入亦愁”,真是愁肠百结,凄苦万状,无由解脱。面对瑟瑟秋风,举座之人“谁不怀忧”? “我”更是乡愁莫释,愁白了头!“胡地多飙风”写出了边远之地的荒旷,同时也透露出漂泊者心境的凄凉,他就象、被胡地飙风吹枯的树木一样,是那么 的委顿不堪。

“离家”二句直点主题,离家越远,乡愁越重,以至身体消瘦,衣带渐宽。如此乡愁难以言表,它就象那车轮滚来滚去,把一颗心辗得粉碎, 令人痛楚不堪。

这首诗以景与情,情怀激动,一泻而下,扣人心弦。尤其是最后两句以“车轮”比喻回环于心的悲哀,形象而深刻,令人仿佛也能感受到那往复辗转的无限痛楚。

2.关于汉朝的古诗 写两首

导航 诗词鉴赏(汉朝)2011-08-05 | hermit_liu | 转藏(9)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出处】 汉·李延年《佳人歌》【鉴赏】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这两句诗是说这位美人回眸一顾盼,千娇百媚,使得全国全城的人无不扭转头来看她一眼。

“倾国倾城”的典故就出自这首歌;但是这句诗后来变成了咒骂女人祸国之词,说淫荡的女人迷惑了君王,就会把君王的国家倾覆了。李延年为将他妹妹进呈给汉武帝,特地教人在汉武帝面前唱这首歌。

当汉武帝想见这么一个“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美人时,李延年就带他妹妹朝见。果然,这位李家小姐的确冰肌玉骨,国色天香,舞艺超群,深得汉武帝宠幸,随即被封为李夫人。

【原诗】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出处】 汉·秦嘉《赠妇诗》【鉴赏】 人生就像早晨的露水,生命短暂,而一生中又有太多不顺利的事。【原诗】 人生譬朝露,居世多屯蹇。

忧艰常早至,欢会常苦晚。念当奉时役,去尔日遥远。

遣车迎子还,空往复空返。省书情凄怆,临食不能饭。

独坐空房中,谁与相劝勉?长夜不能眠,伏枕独展转。忧来如循环,匪席不可卷。

居异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出处】 汉·刘细君《悲愁歌》【鉴赏】 常居异域,内心非常忧伤,真愿自己能变作黄鹄飞回故乡。【原诗】 吾家嫁我兮天一方, 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为室兮旃为墙, 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 愿为黄鹤兮归故乡。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出处】 汉·辛延年《羽林郎》【鉴赏】 男子多半是喜欢新娶的媳妇,而女子却总是钟爱她的原嫁丈夫。

【原诗】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爚,翠盖空踟蹰。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裙。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出处】 汉·刘邦《大风歌》【鉴赏】 刘邦平定天下后,回到故乡沛县,邀请旧日好友一起饮酒庆祝,喝到醉醺醺的时候,刘邦一面击筑,一面唱这首《大风歌》。前两句诗气魄豪壮,雄迈飞扬,充分表现出一代英雄志得意满,意气风以的气概。

后一句诗表达了刘邦要巩固他的统治,急须招揽人才的心情,依据史书记载,刘邦唱此歌时,"泣下数行",可见他情绪十分激动。【原诗】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出处】 汉·张衡《四愁歌》【鉴赏】 我所思念的人儿住在泰山,我很想去寻找他,但是路上有梁父山的阻隔,要想穿过它实在非常困难。

泰山古代都写作太山。梁父山是泰山下的小山。

这首四愁歌描写作者四面远人,内心愁苦万分。后人常引用“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

两句诗,来表示对情人或理想的追求与向往;只是前途坎坷多阻,想要达成心愿实在不容易。【原诗】 我所思兮在太山,欲往从之梁父艰;侧身东望涕翰,美人赠我金错刀,何以崐报之英琼瑶?路远莫致倚逍遥,何为怀忧心烦劳?我所思兮在桂林,欲往从之湘水深。

侧身南望涕沾襟。美人赠我金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路远莫致倚惆怅,何为怀忧心烦怏? 我所思兮在汉阳,欲往从之陇阪长。

侧身西望涕沾裳。美人赠我貂襜褕,何以报之明月珠?路远莫致倚峙踞,何为怀忧心烦纡?我所思兮在雁门,欲往从之雪雰雰,侧身北望涕沾巾。

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路远莫致倚增叹,何为怀忧心烦惋?男儿重意气,何为钱刀为!【出处】 汉·卓文君《白头吟》【鉴赏】 原诗中的“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这两句是卓文君自喻其人格纯洁如玉。皑:白色,通常用来形容雪的洁白。

皎:皎洁,通常用以形容月光,洁白光明的意思,但也不专指月光,如《诗经·小雅》有“皎皎白驹”之句。“闻君有两意”:两意,指两条心。

说的是司马相如另有所爱——欲纳茂陵女为妾。“竹杆何袅袅,鱼尾何簁簁”:诗人用竹树尾的摇动和鱼尾的摇动来形容动摇意志、爱情不坚定。

钱刀:古时使用的铜钱形状似刀,故叫做钱刀。这里指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到的。

汉朝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恋爱故事是很动人的。据说,司马相如穷困时在临贡富豪卓王孙家作客,在饮宴中偶然见到卓王孙新守寡的女儿文君很美貌,于是弹琴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挑逗文君。

文君果为所动,当夜与相如私奔成都。相如是个贫苦之人,生计无着,过了一阵只好同文君回到临贡开个小酒店。

卓文君当垆卖酒,卓王孙大为恼怒,不忍爱女抛头露面为人取笑,只好人一部分财产给她。司马相如后来到京城向皇帝献赋,为汉武帝赏识,给他官做。

司马相如在京城想娶茂陵女为妾,卓文君听到此消息,写了这首白头吟表示恩情断绝之意。“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是对司马相如负心的严厉责。

3.请教一下汉朝赞美有名的诗句有什么

《羽林郎》

年代: 汉 作者: 辛延年

昔有霍家奴,姓冯名子都。

依倚将军势,调笑酒家胡。

胡姬年十五,春日独当垆。

长裾连理带,广袖合欢襦。

头上蓝田玉,耳后大秦珠。

两鬟何窈窕,一世良所无。

一鬟五百万,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银鞍何煜耀,翠盖空踟蹰。

就我求清酒,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金盘脍鲤鱼。

贻我青铜镜,结我红罗裾。

不惜红罗裂,何论轻贱躯。

男儿爱后妇,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旧,贵贱不相逾。

多谢金吾子,私爱徒区区。

4.有关描写汉服的诗句

【名称由来】

从三皇五帝到明朝这一段时期汉民族所穿的服装,被称为汉服。汉服是汉民族传承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是最能体现汉族特色的服装,每个民族都有属于特色的民族服装,汉服体现了汉族的民族特色。从三皇五帝到明代的几千年时间里,汉民族凭借自己的智慧,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汉服文化,发展形成了具有汉民族自己独特特色的服装体系——汉服体系。博大精深、体系完备、悠久美丽的汉服,是中国不可多得的一大财富,是非常值得每一个炎黄子孙引以为自豪的。 客观上的汉族人某些历史阶段的民族服装例如汉化旗装/旗袍/马褂等绝对不可以被称作“汉服”,因为它们与真正的汉服没有正常的演变衔接过程。

【基本特点】

汉服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这些特点都明显有别于其他民族的服饰。汉服有礼服和常服之分。从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缝连起来)、“襦裙”制(襦,即短衣)等类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礼服;袍服(深衣)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则为妇女喜爱的穿着。普通劳动人民一般上身着短衣,下穿长裤。配饰头饰是汉族服饰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汉族男女成年之后都把头发绾成发髻盘在头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样。女子发髻也可梳成各种式样,并在发髻上佩带珠花、步摇等各种饰物。鬓发两侧饰博鬓,也有戴帷帽、盖头的。

男装的式

“黄帝垂衣裳而天下治”传下来的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大带那种(秦汉服饰为代表),延续了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日本和服最常见的式样便是如此。

自隋唐开始盛行的圆领衫(唐太宗李世民所穿)延续了唐、五代、宋、蒙元、明,并影响了日本,朝鲜等国。宋太祖,明太祖所穿均是这个类型服饰。至今日本天皇出席某些场合穿的服饰就是这种汉服的变种。

女装式样相对稍多些,但基本式样大体也只有两种:

大襟右衽交领这种(同样以秦汉服饰为代表)。

隋唐兴起的大襟低胸这种,同秦汉深衣不同的是服饰分为上衣下裳,不再像深衣那样衣裳连在一起。这两种女服式样对宋明时期以及日本朝鲜的民族服饰(女服)影响非常大。隋唐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窄袖紧身翻领的胡服,但那些胡服基本是作为流行服饰来穿的(或者说是出于猎奇心理),并不是汉族传统民族服饰。宋明时期汉族妇女也穿过一些别的式样,但影响并不广。

大家看到了秦汉唐宋明服饰某些地方有些不同,但主体部分相同。西汉的深衣和明朝的汉服基本式样是相同的,只是在细枝末节上不同。共性是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其实象大襟右衽交领宽袍大袖博衣裹带那种汉服在唐朝时期汉人依然在穿,不过在以长安为中心的北方以圆领为主,而在吴越地区则两者兼顾,宋明类似。日本和服就是在飞鸟奈良时期(中国唐朝时期)引进汉人服饰发展成为今天的日本和服。

汉族服饰的风格是怎样的呢?如果我们把汉族同欧洲民族相比的话,我们会发觉二者在许多方面都呈现明显的不同。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形制虽然简单,但一穿到人身上便各人各一样,神采殊异,可塑性很强。我们现在虽然不能见到这种服装的千姿百态的原型,但我们还是可以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之一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令人浮想联翩。朴素平易的装束反而给他们增添了一种天然的风韵。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古汉服的鞋也是很讲究的,在传统绘画和戏曲中体现出,其汉服即五代晋之遗制也”。元代修《辽史》时,甚至专门为汉服开辟了一个“汉服”条。

了民族融合。此后仅经过数十年时间,中原的鲜卑等各少数民族就基本上和汉族人民融为一体了。

5.弱弱的问问汉朝怀古有名的诗句给我一些

1、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宋.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元.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4、可人怜处,啼乌夜月,犹怨西施。 (元.张可久.《人月圆·吴门怀古》)

5、越王大有堪羞处,只把西施赚得吴。 (唐.皮日休.《馆娃宫怀古》)

6、易水流得尽,荆卿名不消。(唐.贾岛.《易水怀古》)

7、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唐.马戴.《楚江怀古》)

8、看山候明月,聊自整云装。 (唐.马戴.《楚江怀古》其二)

9、白云何时去,丹桂空偃蹇。 (唐.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10、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唐.李白.《夜泊牛渚怀古》)

11、范蠡清尘何寂寞,好风唯属往来商。 (唐.杜牧.《江西怀古》)

12、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杜牧.《汴河怀古》)

13、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唐.杜牧.《西塞山怀古》)

6.有哪些汉乐府的诗歌

《江南》 江南可采莲, 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 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 鱼戏莲叶北。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辞》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 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而未为久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

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

吾已失恩意,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

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我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 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

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具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遣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当,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珠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谢阿母,母听怒不止: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币多,不堪母驱使 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 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 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出门登车去,涕落百余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 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通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 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 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 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 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

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怼阿母,儿实无罪过, 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 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叮咛,结誓不别离, 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 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丞籍有宦官, 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 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姆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 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君,中道还兄门,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约,后会永无缘,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 媒人下床去,诺诺复尔尔,还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 言谈大有缘,府君得闻之,心中大欢喜,视历复开书, 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 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 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 流苏金缕鞍,斋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采三百疋, 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阿母谓阿女,适得府君书,明日来迎汝,何不作衣裳, 莫令事不举。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 移我琉璃榻,出置前厅下,左手持刀尺,右手执绫罗, 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暗暗日欲暝,愁思出门啼。

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未至二三里,摧藏马悲哀。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怅然遥相望,知是故人来。

举手拍马鞍,嗟叹使心伤,自君别我后,人事不可量, 果不如先愿,又非君所详。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以我应他人,君还何所望。

府吏谓新妇,贺君得高迁,磐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 蒲苇一时韧,便作旦夕间。卿当日胜贵,吾独向黄泉。

新妇谓府吏,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黄泉下相见,勿违今日言 。 执手分道去,各各还家门,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

念与世间辞,千万不复全。 府吏还家去,上堂拜阿母,今日大风寒,寒风摧树木, 严霜结庭兰,儿今日冥冥,令母在后单,故作不良计, 勿复怨鬼神。

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 阿母得闻之,零泪应声落,汝。

7.关于汉乐府的古诗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诗经》亦是现实主义),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地位,其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都是汉乐府民歌,后者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汉代《孔雀东南飞》、北朝《木兰诗》和唐代韦庄《秦妇吟》并称“乐府三绝”。此外,《长歌行》中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也是千古流传的名句。

作文大全
总结报告
演讲致辞
心得体会
领导讲话
党建材料
常用范文
应用文档
论文中心
推荐购买
范文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其他 | 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2